首頁 > 職責大全 > 隧道防坍塌施工:安全交底

隧道防坍塌施工:安全交底

2024-07-13 閱讀 3344

工程名稱寶蘭客專BLTJ-14標段四工區(qū)工程位置蘭山隧道2#斜井交底工程項目隧道防坍塌施工安全交底日期2014-4-10交底內容1、按設計及規(guī)范施工(1)按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時刻掌握隧道的地質情況,做好超前地質預報,根據超前地質預報,指導現場施工。(2)嚴格按照設計做好超前支護。(3)黃土隧道施工嚴禁使用用水設備,防止水泡鋼拱架拱腳。(4)按照設計預留好核心土或做好臨時仰拱或臨時橫撐,防止隧道變形坍塌。(5)做好監(jiān)控量測工作,及時調整施工組織及支護參數,防止隧道變形坍塌。(6)控制開挖進尺,防止因進尺過大導致隧道坍塌。2、加強隧道內檢查(1)經常對隧道的施工狀況、地質狀況和地表沉降進行仔細檢查,發(fā)現問題及隱患及時處理。(2)嚴格檢查隧道施工的各道工序,規(guī)范工人施工。(3)隨時檢查工人的勞動防護用品佩帶情況,發(fā)現佩帶不齊全者,責令其退離施工現場,并進行批評教育,視實際情況作相應的處理。(4)針對隧道施工防坍塌施工方案要求內容,進行對照檢查,發(fā)現問題及時應對處理。、隧道坍塌前征兆圍巖的變形破壞、失穩(wěn)坍方,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量變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圍巖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特征及巖石力學上反應出一些征兆。根據這些征兆來預測圍巖的穩(wěn)定性,進行地質超前預報,從而保證施工的安全,防治隧道坍方。圍巖的變形破壞,失穩(wěn)坍方有如下一些征兆。(1)遇特殊和不良地質條件,如斷層及其破碎帶、滑動層、溶洞、陷穴、古河槽、堆積體、流沙、淤泥、地下水、松散地層等穩(wěn)定性差的圍巖。(2)水文地質條件的變化,如干燥的圍巖突然出水,地下水突然增多,涌水量增大,水質由清變濁等是即將發(fā)生坍方的前兆。(3)開挖面上有可能不穩(wěn)定巖體的出露,尤其是小斷層或其他軟弱結構面和圍巖的節(jié)理裂隙構造的出露處,往往是圍巖局部坍方的部位。(4)拱頂不斷掉下小石塊,甚至較大的石塊相繼掉落,預示著圍巖即將發(fā)生坍方。(5)巖石裂隙周圍出現巖粉或洞內無故發(fā)現有巖粉飛揚時,也說明可能即將發(fā)生坍方。(6)圍巖發(fā)生裂縫,并逐步擴大,很可能發(fā)生坍方。(7)支護受力變形發(fā)出聲響時,說明圍巖受力增大,有坍方的可能。(8)噴射混凝土出現大量的明顯裂紋,亦說明圍巖壓力增大,有可能出現失穩(wěn)坍方。(9)圍巖或隧道支護,拱腳附近的水平收斂大于2mm/d,或拱頂下沉量大于1mm/d,并繼續(xù)增大時,說明圍巖仍在發(fā)生變形,處于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隧道坍方預防措施從已施工黃土隧道的經驗看,黃土隧道坍塌具有突發(fā)性,因而必須做好防坍塌的預防措施。⑴施工嚴格遵循“管超前,嚴注漿,短進尺,少擾動,強支護,早封閉,勤量測,速反饋”的原則,愛護圍巖,加強超前地質預報。⑵加強超前地質預報,提早預防。隧道掘進臨近富含水地段,采用TSP-203系統(tǒng)和地質雷達地質預報手段進行長短距離相結合探測,配合超前地質鉆孔,及時掌握含水帶的規(guī)模、性質、穩(wěn)定性以及地下水情況,保證技術方案的針對性、合理性。⑶加強超前及初期支護。帷幕全環(huán)或拱部鋼管管棚注漿加固地層并超前支護,拱墻設系統(tǒng)長錨桿,全環(huán)鋼架、掛網噴錨加強支護,提高隧道抗擠壓,抗變形的強度。嚴格按超前及初期支護設計進行施工。⑷短進尺,弱擾動開挖,防坍塌。人工配合長臂挖掘機進行開挖。強支護,快封閉,仰拱緊跟對穩(wěn)定支護的作用很大,要保持仰拱緊跟開挖面。⑸加強防水和襯砌,保證結構最終安全。在襯砌前,對巖面殘留水進行處理,布設透水管盲溝,拱墻鋪設防水板,減少地下水對二次襯砌的壓力和侵蝕。襯砌采用整體臺車,泵送砼澆注,接縫嚴格鑿毛,加強振搗,襯砌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時才能拆模。、大斷面黃土隧道的變形控制技術保證措施對于大斷面黃土隧道與石質隧道的最大不同點之一就是拱部沉降和拱腳收斂比較大。施工前提前做好地質超前預報工作,加強地基承載力檢測,根據預報結果,確定合理的開挖進尺和支護參數,施工中采取短進尺、強支護的方法,并加強對洞內周邊及洞頂的監(jiān)控量測,根據監(jiān)測結果確定隧道留有足夠的預留變形量。施工中備足各種物資、材料、機具,提前加工好各種支護構件,并運至洞內適當位置存放,開挖后進行快速支護,開挖支護完后襯砌緊跟。、開挖及排水技術措施(1)黃土隧道施工,做好黃土中構造節(jié)理的產狀與分布狀況的調查,對因構造節(jié)理切割而形成的不穩(wěn)定部位,在施工時加強支護措施,防止坍塌,以策安全施工。(2)黃土圍巖開挖后暴露時間過長,圍巖周壁風化至內部,圍巖體松弛加快,進而易發(fā)生坍方;隧道開挖要嚴格按照設計要求:Ⅴ級黃圖圍巖采用三臺階臨時橫撐法或三臺階臨時仰拱法施工。初期支護緊跟開挖面;必要時采用超前錨桿、管棚支撐加固圍巖;初期支護基本穩(wěn)定后,進行永久支護襯砌;襯砌背后回填注漿要密實,尤其是拱頂回填。(3)做好洞頂、洞門及洞口的防排水系統(tǒng)工程,并妥善處理好陷穴、裂縫,以免地面水侵蝕洞體周圍,造成土體坍塌。在含有地下水的黃土層中施工時,洞內做好排水設施。水量較大時,采用井點降水等將地下水位降至隧道襯砌底部以下,改善施工條件加快施工進度;在干燥無水的黃土層中施工時,管理好施工用水,采用煤電鉆鉆孔(不適用高壓水),不使廢水漫流。、工作面失穩(wěn)的技術措施施工中如發(fā)現工作面失穩(wěn)現象,及時用噴射砼封閉、加設錨桿、架立鋼支撐等加強支護。施工時特別重視拱腳與墻腳處斷面,如超挖過大,采用漿砌片石回填。黃土隧道施工,宜先做仰拱,如不能先做仰拱時,可在開挖與灌注仰拱前,加設防止邊墻向內位移的橫向支撐。、地下水處理技術措施(1)針對地下水發(fā)肓、地下水無影響生態(tài)環(huán)境情況,采用開挖前預注漿或開挖后徑向注漿等措施進行截堵,在隧道開挖線外圍一定范圍內截斷地下水與隧道之間的水流通路,達到限制地下水向洞內排放的目的,施工中可能產生突水、突泥時,采用超前預注漿措施;當在一般地段裂隙水較發(fā)育,圍巖涌水量超過允許排放量,施工中圍巖可自穩(wěn)時,采用開挖后圍巖徑向注漿措施,對圍巖自穩(wěn)性較好,局部面狀淋水可局部滲流,滲水量超過允許排放量等情況,采用局部注漿。(2)先通過地質鉆機在隧道開挖輪廓邊緣按設計超前鉆孔,再利用注漿機通過鉆孔向巖層內注漿,對隧道毛洞一定范圍內的圍巖進行全封閉注漿,然后再進行開挖,以此來降低滲透性并固結巖體,達到堵水目的。、黃土隧道隧底施工技術措施(1)隧道底部圍巖為隧道內結構物的基礎,包括隧道的永久荷載和活動荷載的重量都由隧底圍巖來承受,黃土隧道極易受水分侵蝕,呈現不同程度的濕陷性,造成洞內道路泥濘難行,隧底保護的好壞對整個黃土隧道工程質量有較大影響。隧道開挖時,注意對隧底的保護。在仰拱開挖施工時,預留至少50cm厚度的范圍不要開挖,等仰拱混凝土施工的條件成熟后,對仰拱進行邊開挖邊混凝土施工,減少仰拱基底圍巖暴露時間。(2)隧道通過進出口新黃土地段,隧道底部的處理可按設計要求采用灰土換填、水泥土擠密樁等加固手段,以消除濕陷性,提高其強度和整體性,防止基底沉降。黃土隧道施工過程中,臨時排水與仰拱及填充相互照應,仰拱施工完畢后及時進行填充施工,兩側及早形成排水溝,上坡施工時可自行將水排出洞外,下坡時采取反坡排水溝措施。未施作仰拱和填充段,采用移動式防滲漏水槽或水管引流至排水溝內,也可于工作面挖防滲漏集水井,統(tǒng)一將施工用水和滲漏水泵抽至排水溝內。(3)隧道掌子面開挖時,采用無水的煤電鉆,防止圍巖遇水軟化。(4)仰拱施工時,為防止出碴車輛對隧底的碾壓破壞,設置仰拱防干擾平臺或仰拱棧橋。、其它管理控制措施(1)隧道施工的危險源很多,其中隧道坍方處理是一項艱難而復雜的作業(yè),處理方法很多,需根據坍方的規(guī)模、部位、具體情況而定。施工中應制定各項管理制度,加強監(jiān)管,控制安全事故的發(fā)生。(2)開展安全生產教育活動。立足強化全員安全意識,著力促使施工一線作業(yè)班組牢固樹立安全生產意識,規(guī)范作業(yè)行為。(3)成立安全生產檢查機構。定期對隧道施工進行檢查,進一步完善安全責任制,提高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4)加大施工現場控制力度。加強技術管理,優(yōu)化施工方案,落實作業(yè)監(jiān)控,以技術手段保證安全。對勞務人員實施統(tǒng)一集中管理,嚴禁無正式職工帶班自行施工,凡是違規(guī)盲干的必須清退出場。(5)對違反施工要求,不服從指揮,產生安全隱患或造成影響和不良后果的,堅決根據情況進行處理,絕不姑息。交底人姓名復核人姓名時間時間審核人姓名接收人姓名時間時間

篇2:住宅組團防墜落防坍塌措施

住宅建筑組團防墜落、防坍塌措施

(1)按安全操作規(guī)程規(guī)定,支搭完善的防護裝置。護身欄應保持超過操作面1m高。作好"四口"防護。

架木搭設后,應由安全員會同工長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除架子工外,其它操作人員不準自行搭設或更改架木。

基礎及外線工程施工時,開挖坑槽邊1m內不準堆重物或行駛重車。夜間應保證場地照明,坑槽邊應設置警示紅燈。基礎處理時,對加深挖土部分,應作好槽壁支護。

(2)機電設備、塔吊等必須由專職人員操作,按規(guī)定作好維修保養(yǎng)。機電設備、塔吊等均應作好接零線防護,并應作好防雨、防潮、防雷工作。

(3)現場用火嚴格執(zhí)行申請和看火手續(xù)。易燃物品與雜物應及時清理和妥善保管。消防信道隨時保持暢通。消火栓周圍3m內不準堆存雜物。

篇3:某教學樓工程預防坍塌安全技術措施

教學樓工程預防坍塌安全技術措施

根據建設部《建筑工程預防坍塌事故若干規(guī)定》的文件,針對本工程特點,制定下列措施:

(一)管理制度

嚴格按照本設計的第二條進行建立和實施。

(二)基坑防護

(1)基坑邊應設置排水溝,并引至周邊的綠化區(qū)和下水井內,防止地表水匯流,對邊坡穩(wěn)定性產生不良影響。

(2)作好施工生活用水的管理,嚴禁在坑邊洗衣、洗菜。

(3)在距坑邊2.5米處搭設密目網圍欄,設警示牌,夜間配備充足照明、警示燈,圍欄內禁止堆放材料、機械等物品,防止邊坡失穩(wěn)。

(4)挖土時設專人在坑邊巡視,發(fā)現異常(如地表出現裂縫),應及時示警,撤出坑內機械,待將異常情況排除(如將裂縫部位推入坑內)后,才可繼續(xù)坑內施工。

(三)模板作業(yè)時,采用Φ48×3.5鋼管與扣件作為模板支撐系統(tǒng),對嚴重銹蝕、變形、斷裂、脫焊、螺栓松動的鋼管或扣件嚴禁使用,并仔細檢查支撐系統(tǒng)的安全性(如扣件未上緊,未設剪刀撐或未搭成桁架式系統(tǒng)),確定符合安全要求或才可進行下道工序,杜絕隱患。

立桿基礎為泥土地時,應設排水溝,并提前對地面夯實,在立桿底座下設2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