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坍塌事故安全技術措施
一、編制依據本措施根據《建筑法》、《安全生產法》以及建設部《建筑工程預防坍塌事故的若干規定》、《建筑工程預防高處墜落事故的若干規定》進行編制。二、工程概況本工程的安全管理目標:1、消滅人身重傷以上事故,努力減少一般輕傷事故,消滅特種設備事故,杜絕火災、爆炸事故,努力消滅慣性違章。2、爭創中鐵五局安全文明工地。本工程作業高度高,施工交叉作業多,而且施工場地位置特殊。為確保施工安全,防止高處墜落和坍塌事故的發生,特制定本安全技術措施。三、預防高處墜落事故的安全措施1、凡在墜落高度基準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墜落的高處進行的作業均屬高處作業。所有高處作業人員應接受高處作業安全知識的教育,特種高處作業人員應經過專業技術培訓及專業考試合格,持證上崗,且上崗前應進行專門的安全技術簽字交底。2、高處作業人員必須定期進行體檢,合格者方可上崗。進行高處作業時,施工作業人員應正確佩帶和使用安全帽、安全帶等安全防護用品。3、施工現場按類別有針對性將各類安全警示標志懸掛于各相應部位,且夜間應設紅燈示警。4、高處作業前,由安全員組織有關人員對安全防護設施進行檢查和驗收,經驗收合格后方可作業。需要臨時拆除或變動安全設施時,必須經安全員的同意,并采取相應的可靠措施后方可實施。5、雨天或雪天進行高處作業時,必須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凍措施。遇有六級以上強風、濃霧和大雨等惡劣天氣,不得進行高處作業。6、臨邊防護措施:⑴基坑周邊、開挖臺車及防水板臺車臨邊、墩頂作業平臺、塹坡頂必須設置防護欄桿。防護欄桿應由上、下兩道橫桿和欄桿柱組成,上桿離地高度為1.0~1.2m,下桿離地高度為0.5~0.6m,欄桿柱間距不大于2m,離邊口的距離不應小于0.5m。欄桿應自下而上用安全平網封閉,或在欄桿下部設置嚴密固定的高度不底于18cm的擋腳板,板離地面的空隙不應大于10mm。⑵當臨邊的外側面臨便道時,除防護欄桿外,敞口立面必須采取滿掛安全網等措施作全封閉處理。⑶凡人員進出、行走的通道口和上方施工物件可能墜落范圍之內的通道,均應搭設安全防護棚,高度超過24m,則應設雙層防護。建筑物的高處墜落半徑及雙層防護通道做法如下:建筑物高處墜落半徑雙層防護通道示意圖建筑物高度(m)墜落半徑(m)2~525~15315~30430以上5⑷進行各項臨邊作業時,操作人員的重心應位于平臺內,不得在臨邊站立,必要時系好安全帶進行操作。7、洞口防護措施:⑴挖孔樁及鉆孔樁及預留洞口應根據洞口大小采取以下防護措施:洞口尺寸小于25cm時可用蓋板蓋住洞口,蓋板應固定,防止移位;邊長25-50cm的洞口,可用組竹、木等做蓋板,蓋住洞口。蓋板應能保持四周擱置均衡,并有固定其位置的措施;邊長50-150cm的洞口,可采用貫穿砼板內的鋼筋網作為防護網(鋼筋間距不大于200mm),也可設置以扣件扣接鋼管而成的網格,并在其上滿鋪竹笆或腳手板;邊長150cm以上的洞口,四周設防護欄桿,洞下張設安全平網。⑵電梯井口必須設置防護欄桿或固定柵門,電梯井內應每隔兩層且最多隔10米設一道安全網。8、攀登作業防護措施:⑴直梯使用時,梯角應堅實不得墊高使用,且上端應有固定措施,工作角度以75°±5°為宜,踏板間距30cm為宜,不得有缺檔。⑵折梯使用時,上部夾角以35°~45°為宜,鉸鏈必須牢固,且上部應有可靠的拉撐措施。⑶作業人員應從規定的通道上下,也不得利用施工設備進行攀登。上下梯子須面向梯子,且不得手持器物。⑷使用直爬梯進行攀登作業時,其爬伸高度以5米為宜,超過2米時宜家設護籠,超過8米時必須設置梯間平臺。9、交叉作業防護措施:⑴在同一垂直方向上進行立體交叉作業時,作業人員應戴好安全帽,并設置安全防護棚,無隔離措施不得在同一垂直面內上下交叉作業。⑵鋼筋綁扎時,不得站在鋼筋骨架上或攀登骨架上下,離地3m以上的鋼筋綁扎,必須搭設操作平臺。砼澆注時,離地2m以上應搭設施工腳手架和馬道。10、施工外用電梯的裝拆應按照經過審批的專項安裝拆卸施工方案進行。施工電梯的各種限位應靈敏可靠,門口應采取防止人員和物料墜落措施,電梯上下運行行程內應保證無阻礙物。電梯轎廂內乘人、載物時,嚴禁超載,荷載應均勻分布,防止偏重。11、由于本工程的腳手架采用落地式鋼管腳手架,且搭設高度較大,作業前由技術人員對本工程的腳手架進行計算,并編制腳手架工程施工方案。腳手架施工嚴格按照經過審批的施工方案進行。四、預防坍塌事故的安全措施1、深基坑、模板工程和臨時建筑施工前,由技術人員根據工程特點和實際情況編制施工方案,經上級主管部門審批后方可組織實施。2、基坑開挖時,施工時按技術要求進行放坡或采用其它支護措施,以防止邊坡塌方?;娱_挖前,在基坑上口四周開挖排水溝,防止水流入坑內,造成邊坡塌方或土體破壞。在施工過程中,由專人對坑壁的穩定情況進行檢查,如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處理?;娱_挖完畢后,應及時對基礎進行封閉和下一步施工。3、基坑(槽)、邊坡和基礎樁孔邊堆置各類建筑材料,并按規定距離堆置。各類施工機械距基坑(槽)、邊坡和基礎樁孔邊的距離,應根據設備重量、基坑(槽)、邊坡和基礎樁的支護、土質情況確定、并不得小于1.5m。4、基坑作業時,作業人員進出基坑應走專用通道或攀登設施,不得攀爬模板、腳手架等。5、機械開挖土方時,作業人員不得進入機械作業范圍內進行清理或找坡作業。6、模板作業不得使用嚴重銹蝕、變形、斷裂、脫焊、螺栓松動的鋼支撐材料和竹材作立柱。立柱基礎應牢固,并按設計計算嚴格控制模板支撐系統的沉降量。支撐立柱基礎為泥土地面時,應采取排水措施,對地面平整、夯實,并加設滿足支撐承載力要求的墊板后,方可用以支撐立柱。斜支撐和立柱應牢固拉接,形成整體。7、基坑(槽)、邊坡和基礎樁施工及模板作業時,應指定專業人員指揮、監護,出現位移、開裂及滲漏時,應立即停止施工,將作業人員撤離作業現場,待險情排除后,方可作業。8、作業平臺上堆放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機具或其他物料時,要嚴格控制數量和重量,防止超載。堆放數量較多時,應進行何載計算,必要時對作業平臺進行加固。9、施工現場臨時建筑的基礎型式和平面布局,應按地質資料和設計規范確定,并按施工規范進行施工。施工現場臨時建筑與建筑材料等和間距應符合技術標準。10、臨時建筑外側為街道或行人通道的,應采取加固措施。禁止在施工圍墻墻體上方或緊靠施工圍墻架設廣告或宣傳標牌。施工圍墻外側懸掛禁止人群停留、聚集或堆砌土方、貨物等的警示標牌。11、處在土石松散坡腳下的基坑,應做好安全防護措施。采用擋板支撐護壁時,應逐段支撐安全后,方可繼續開挖,如發現支護變形,基坑有裂縫及有傾、坍可能時,應立即撤離施工人員,待加固處理好后,方可繼續施工。12、雨雪過后,應對基坑(槽)和基礎樁支護進行檢查,無異常情況后,方可施工。五、本措施的實施與安全監督管理1、施工現場各作業隊、各施工工種均應嚴格執行本安全技術措施的要求,并負責各項措施的具體實施。2、在基坑、腳手架等可能發生高處墜落和坍塌事故的施工作業進行前,由安全員、施工員組織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交底。3、安全員每日對施工現場的安全狀況進行巡檢,檢查的內容主要是“三寶四口”防護、腳手架、基坑支護、模板工程、施工用電、施工外用電梯、塔吊起重吊裝、施工機具的檢查,以及項目部各項安全技術措施的實施情況。發現違章作業和事故苗頭時及時進行制止和糾正。每日的檢查情況及時記錄并及時反饋至項目主要管理人員和相關責任人。
篇2:建設工程坍塌事故的預防及其應急預案
建設工程坍塌事故的預防及其應急預案
1、坍塌事故的預防基本要求
①、必須認真貫徹建設部"重申防止坍塌事故的若干規定"和"關于防止坍塌事故的緊急通知"精神,在項目施工中必須針對工程特點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編制質量、安全技術措施,經甲乙方及監理單位審批后實施。
②、工程土方施工,必須單獨編制專項的施工方案,編制安全技術措施,防止土方坍塌,尤其是制定防止毗鄰建筑物坍塌的安全技術措施。
a、按土質放坡或護坡:施工中要按土質的類別,較淺的基坑,要采取放坡的措施,對較深的基坑,要考慮采取護壁錨桿等技術措施。
b、降水處理:對工程標高低于地下水以下,首先要降低地下水位,對毗鄰建筑物必須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并進行認真觀測。
c、基坑邊堆土要有安全距離,嚴禁在坑邊堆放建筑材料,防止動荷載對土體的震動造成原土層內部顆粒結構發生變化。
d、土方挖掘過程中,要加強監控,杜絕"三違"現象。
e、模板作業時,對模板支撐宜采用鋼支撐材料作支撐立柱,不得使用嚴重銹蝕、變形、斷裂、脫焊、螺栓松動的鋼支撐材料和竹材作立柱。支撐立柱基礎應牢固,并按設計計算嚴格控制模板支撐系統的沉降量。支撐立柱基礎為泥土地面時,應采取排水措施,對地面平整、夯實,并加設滿足支撐承載力要求的墊板后,方可用以支撐立柱。斜支撐和立柱應牢固拉接,行成整體。
2、坍塌事故的應急措施
①、當施工現場的監控人員發現土方或建筑物有裂紋或發出異常聲音時,應立即報告給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并立即下令停止作業,并組織施工人員快速撤離到安全地點。
②、當土方或建筑物發生坍塌后,造成人員被埋、被壓的情況下,應急救援領導小組全員上崗,除應立即逐級報告給主管部門之外,應保護好現場,在確認不會再次發生同類事故的前提下,立即組織人員進行搶救受傷人員。
③、當少部分土方坍塌時,現場搶救組專業救護人員要用鐵鍬進行撮土挖掘,并注意不要傷及被埋人員;當建筑物整體倒塌時,造成特大事故時,由市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指揮,各有關部門協調作戰,保證搶險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
④、被搶救出來的傷員,要由現場醫療室醫生或急救組急救中心救護人員進行搶救,用擔架把傷員抬到救護車上,對傷勢嚴重的人員要立即進行吸氧和輸液,到醫院后組織醫務人員全力救治傷員。
⑤、當核實所有人員獲救后,將受傷人員的位置進行拍照或錄像,禁止無關人員進入事故現場,等待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處理。
⑥、對在土方坍塌和建筑物坍塌死亡的人員,由企業及市善后處理組負責對死亡人員的家屬進行安撫,傷殘人員安置和財產理賠等善后處理工作。
篇3:某教學樓工程預防坍塌安全技術措施
教學樓工程預防坍塌安全技術措施
根據建設部《建筑工程預防坍塌事故若干規定》的文件,針對本工程特點,制定下列措施:
(一)管理制度
嚴格按照本設計的第二條進行建立和實施。
(二)基坑防護
(1)基坑邊應設置排水溝,并引至周邊的綠化區和下水井內,防止地表水匯流,對邊坡穩定性產生不良影響。
(2)作好施工生活用水的管理,嚴禁在坑邊洗衣、洗菜。
(3)在距坑邊2.5米處搭設密目網圍欄,設警示牌,夜間配備充足照明、警示燈,圍欄內禁止堆放材料、機械等物品,防止邊坡失穩。
(4)挖土時設專人在坑邊巡視,發現異常(如地表出現裂縫),應及時示警,撤出坑內機械,待將異常情況排除(如將裂縫部位推入坑內)后,才可繼續坑內施工。
(三)模板作業時,采用Φ48×3.5鋼管與扣件作為模板支撐系統,對嚴重銹蝕、變形、斷裂、脫焊、螺栓松動的鋼管或扣件嚴禁使用,并仔細檢查支撐系統的安全性(如扣件未上緊,未設剪刀撐或未搭成桁架式系統),確定符合安全要求或才可進行下道工序,杜絕隱患。
立桿基礎為泥土地時,應設排水溝,并提前對地面夯實,在立桿底座下設20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