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內瀝青路面施工:專項安全技術交底
一、施工特點與難點
隨著瀝青路面施工進度的不斷推進,我部即將步入隧道內瀝青路面施工階段。根據以往隧道內瀝青路面施工經驗,我部總結隧道內瀝青路面施工存在以下特點與難點。
(一)、安全方面:
1、隧道內通風不暢,加之瀝青混合料高溫、冒煙、有毒的特點,要做好通風、防高溫、防毒、驅散濃煙工作;
2、隧道內無自然光線,且粘層及瀝青混合料吸光嚴重,要做好照明及反光警示工作;
3、隧道內無無線通訊信號或信號極弱,要做好隧道內與外界的聯絡工作;
4、隧道內空間較小且相對封閉,機械作業噪音大,要做好相應防噪保護工作;
5、隧道內施工處理安全事故比常規情況難度大,效率低,要建立應急預案。
(二)、質量方面:
1、隧道內作業空間狹小,施工機械需重新調整;
2、隧道內水泥混凝土鋪裝層為剛性路面,在中面層施工時,要調整攤鋪碾壓方案以保證面層的壓實度、厚度和平整度。
二、安全技術措施
針對以上隧道內瀝青路面施工特點與難點,我部制定以下措施和方案,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
(一)、安全措施
1、成立安全領導小組,細化分工,責任到人。
總指揮:孫國一
副總指揮:鄭育林?馮寶泰
組員:張?磊?劉柱華
江小鵬?郝俊友
邵興榮張儉成
1.1總指揮全面負責整個施工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部署,資源調度工作;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對具體事務進行細化分工組織。
1.2生產組織小組:由張磊負責,主要工作:制定生產計劃,協調施工生產各環節,對施工人員進行細化分工,負責安全生產設備和防護用品的正常運轉和使用。
1.3通訊聯絡小組:由江小鵬負責,主要工作:制定通訊聯絡方案,對各聯絡員進行細化分工,負責隧道內各作業區及隧道內與外部的通信暢通工作。
1.4交通管制小組:由張儉成負責,主要工作:制定交通管制方案,對管制小組人員進行細化分工,負責隧道進出口及隧道內的交通協調工作。
1.5隧道內緊急救援小組:由邵興榮負責,主要工作:制定隧道內緊急救援方案,對救援人員進行細化分工,負責隧道內安全事故的緊急處理及配合外部救援小組進行救援工作。
1.6外部救援小組:由劉柱華負責,主要工作:制定外部救援方案,對救援人員進行細化分工,負責外部救援協調工作及配合隧道內救援小組的救援工作。
1.7進行常規求救電話公示,并責任所有人員將以下號碼存入手機中。醫療急救中心:120
消防救援中心:119
地方公安部門:110
秀山縣安監局:023-
2、配備安全生產設備和安全防護用品
?2.1安裝排風機。根據隧道長短、橫縱曲線線形及自然通風條件確定排風機數量、功率及安裝位置。一般情況,每800米設置一臺功率為2000kw的排風機。以促進隧道內的空氣流通效率,及時散熱、驅煙,提高空氣質量。
2.2配備2臺30kw的本田原裝進口防風型燈車,在攤鋪、碾壓區域各放置一臺,以提高隧道內施工的照明條件。同時所有作業人員都統一穿著反光背心、所有機械設備都貼反光標志以示警戒。
2.3給各作業隊隊長及施工主要負責人配備對講機,以克服隧道內無無線通訊信號問題,加強各作業區聯系。
2.4所有作業人員配備防毒口罩、護目鏡、耳塞、抗高溫鞋,以達到防毒、防高溫、防噪音、保護眼睛的目的。
3、加強施工組織協調
?3.1成立生產組織小組,制定施工組織方案,細化分工,責任到人。
組長:張磊
組員:邵興榮張儉成?從健
3.1.1張磊負責生產總調度,主要包括前臺與拌和后場的聯系及前臺各作業點之間的調度.
3.1.2張儉成負責交通管制,主要包括隧道作業區的交通封閉及混合料運輸車進入隧道后的現場指揮。
3.1.3邵興榮負責攤鋪作業,主要是攤鋪設備的正常運轉和作業區人員的協調。
3.1.4從健負責碾壓作業,主要是碾壓設備的正常運轉和作業區人員的協調。
3.2實行分批輪班制。考慮施工人員在隧道內作業環境下的生理承受能力和保證輪班過程中各作業點的有序銜接,實行每2個小時進行分批交叉輪班。
(二)技術措施
1、作業面準備:隧道內瀝青面層施工前,對混凝土鋪裝層有一系列的處治工作,包括灌縫處理、噴砂打磨、混凝土防水、PCR粘層油、玻纖格柵裂縫處治等,合理安排各工序,確保中面層施工時作業面成品質量。
2、放樣:平面位置與隧道內原有鋪裝層對應,厚度及標高控制根據隧道內鋪裝層平整度情況而定。平整度較好(最大間隙≤3mm)時,采用無接觸式平衡梁控制,反之,通過拉鋼絲控制。
3、拌和:考慮隧道內瀝青面層寬度(8~8.4米),采用一臺攤鋪機鋪筑,且為保證攤鋪面夯實效果和平整度,攤鋪速度控制在2.5m/min以內,從而算得中面層施工時拌和站產量控制在180噸/小時,上面層施工時拌和站產量控制在130噸/小時。
4、運輸:嚴禁運輸車超載運行,采用倒車方式進入隧道作業面,已減少對已鋪筑玻纖格柵的破壞。
5、攤鋪:采用一臺攤鋪機攤鋪,拼裝寬度以小于攤鋪面20cm為宜。攤鋪速度控制在2.5m/min以內,振搗5級,夯錘6級,以提高攤鋪面夯實效果和平整度。(一般路段振搗4級,夯錘5級)
6、碾壓:隧道內碾壓方案為:
初壓:緊跟攤鋪機,用兩臺雙鋼輪壓路機并排平行碾壓,前靜后靜1遍,速度為1-1.5km/h,強振1遍,速度為1.5-2km/h。
復壓:緊跟初壓,考慮膠輪壓路機和隧道路面的寬度,用兩臺*P301輪胎壓路機前后交叉碾壓4遍。速度為2-3km/h。
終壓:緊跟復壓,用雙鋼輪壓路機靜壓1遍以消除輪跡。速度為2.5-3.5km/h。
7、成品保護:考慮隧道內瀝青路面降溫較慢,做好交通封閉工作,待自然冷卻至50℃以下方可開放交通。
篇2:某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混合料攤鋪碾壓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混合料攤鋪碾壓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1.混合料攤鋪施工安全要求
(1)各種作業機械、車輛應按規定路線行駛,有序作業;瀝青混合料攤鋪過程中,應由作業組長統一指揮,協調作業人員、機械、車輛之間的相互配合關系。
(2)粘在車槽上的混合料應在車下使用長柄工具清除,不得在車槽頂升時,上車清除。
(3)指揮人員應隨時檢查車輛周圍情況,確認安全后,方可向車輛操作工發出行駛、卸料指令;瀝青混合料運輸車輛在現場路段上行駛、卸車時,必須由專人指揮。
(4)特殊情況下,由于條件限制,現場需使用加熱工具的火箱應符合下列要求:
1)用火前必須申報,經現場消防管理人員檢查、驗收,確認消防措施落實并簽發用火證后,方可用火。
2)火箱應遠離易燃、易爆物品10m以上;與施工用柴油桶距離不得小于5m。
3)嚴禁火箱設置在架空線路下方;火箱應設專人管理,作業結束必須及時熄火。
(5)機械攤鋪應符合下列要求:
l)攤鋪路段的上方有架空線路時,其凈空應滿足攤鋪機和運輸車卸料的要求,機械應與架空線路保持安全距離。
2)瀝青混凝土攤鋪機作業,應由專人指揮;機械行駛前,指揮人員應檢查周圍環境,確認前后方無人和障礙后,方可向機械操作工發出行駛信號;機械行駛前應鳴笛示警。
3)瀝青混合料運輸車向攤鋪機倒車靠近過程中,車輛和機械之間嚴禁有人。
4)瀝青混凝土攤鋪機運行中,現場人員不得攀登機械,嚴禁觸摸機械的傳動機構。
5)清洗攤鋪機的料斗螺旋輸送器必須使用工具;清洗時必須停機,嚴禁煙火。
6)攤鋪機運行中,禁止對機械進行維護、保養工作。
(6)人工攤鋪應符合下列要求:
1)鐵鍬鏟運混合料時,作業人員應按順序行走,鐵鍬必須避開他人,并不得揚鍬攤鋪。
2)手推車、機動翻斗車運料時,不得遠扔裝車。
3)攤鋪作業在酷熱時段應采取防暑措施。
2.混合料碾壓施工安全要求
(1)瀝青混合料碾壓過程中,應由作業組長統一指揮,協調作業人員、機械、車輛之間的相互配合關系,保持安全作業。
(2)壓路機運行時,現場人員不得攀登機械,嚴禁觸摸機械的傳動機構;兩臺以上壓路機作業時,前后間距不得小于3m,左右間距不得小于1m。
(3)作業中必須設專人指揮壓路機,指揮人員應與壓路機操作工密切配合,根據現場環境狀況及時向機械操作工發出正確信號,并及時疏導周圍人員。
(4)施工現場應根據壓路機的行駛速度,確定機械運行前方的危險區域,在危險區域內不得有人。
(5)使用壓路機應符合相關的道路機械安全技術交底的具體要求。
篇3: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透層油粘層油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熱拌瀝青混合料路面透層油與粘層油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1.特殊情況下,由于條件限制,現場需明火熬制瀝青時,應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措施,并應經主管部門批準,并形成文件;用火前應進行用火申報,經現場消防管理人員檢查、驗收,確認消防措施落實并簽發用火證后,方可熬制瀝青。
2.灑布機作業必須由專人指揮;作業前,指揮人員應檢查現場作業路段,確認檢查井蓋蓋牢、人員和其他施工機械撤出作業路段后,方可向灑布機操作工發出作業指令。
3.現場使用瀝青宜由有資質的生產企業配制的合格產品;需現場熬制時,應嚴格按照經主管部門批準的專項安全技術措施的要求進行操作。
4.施工前應根據施工現場條件,確定瀝青混合料運輸和場內調運路線;運輸道路應堅實、平整,寬度不宜小于5m。
5.凡患有結膜炎、皮膚病和對瀝青過敏反應者不宜從事瀝青作業。
6.施工區域應設專人值守,非施工人員嚴禁入內;施工人員應按規定佩戴工作服、手套、鞋等勞動保護用品。
7.瀝青噴灑前,必須對檢查井、閘井、雨水口采取覆蓋等安全防護措施;瀝青灑布前應進行試噴,確認合格;試噴時,油嘴前方3m內不得有人。
8.人工裝卸桶裝瀝青運輸車應符合下列要求:
(1)運輸車輛應停放在平坡地段制動,并設方木擋掩牢固。
(2)瀝青桶在跳板上滾動時,應由專人指揮;瀝青桶兩端應系控制繩,收放兩端控制繩時,應緩慢、同步進行;跳板應有足夠的強度,坡度不得過陡。
(3)發現瀝青桶泄漏,必須堵嚴后,方可搬運。
9.在道路上灑布透層油、粘層油應使用專用灑布機作業。
10.采用液態瀝青車運送液態瀝青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向儲油罐注入瀝青,當浮標指示達到允許最大容量時,應及時停止注入;用泵抽熱瀝青進出油罐時,作業人員應避開。
(2)滿載運行時,遇有彎道、下坡應提前減速,不得緊急制動;油罐裝載不滿時,應始終保持中速行駛。
11.施工前,應檢查運輸道路上方架空線路,確認路面與電力架空線路的垂直距離符合安全距離要求、通訊架空線的高度滿足車輛的運輸安全要求。
12.塊狀瀝青搬運宜在夜間和陰天,并應避開炎熱時段;搬運時宜采用小型機械裝卸,不宜直接用手裝運。
13.遠紅外加熱瀝青應符合下列安全要求:
(1)加熱設備應完好,防護裝置應齊全有效,電氣接線應符合施工用電安全技術交底的具體要求;使用前應檢查,確認正常。
(2)輸油完畢后應將電機反轉,使管道中余油流回鍋內,并立即用柴油清洗瀝青泵和管道;清洗前,必須關閉相應閥門,嚴防柴油流入瀝青鍋。
14.人工運送液態瀝青時,裝油量不得超過容器容積的2/3。
15.瀝青灑布時,施工人員應位于瀝青灑布機的上風向,并宜距噴灑邊緣2m以外。
16.吊裝桶裝瀝青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吊裝作業應設專人指揮,吊臂旋轉范圍內嚴禁有人,瀝青桶的吊裝應綁扎牢固。
(2)吊起的瀝青桶不得從運輸車輛的駕駛室上方越過、不得碰撞車體。
(3)瀝青桶落地放穩后,作業人員方可靠近摘卸吊繩。
17.明火熬制瀝青應符合下列要求:
(1)熬制瀝青鍋內不得有水和雜物,瀝青投入量不得超過瀝青鍋容積的2/3,塊狀瀝青應改小并裝在鐵絲瓢內入鍋,不得直接向鍋內拋擲,嚴禁烈火加熱空鍋時加入瀝青。
(2)預熱后的瀝青宜用溜槽泄入瀝青鍋;用瀝青桶直接倒入鍋內時,桶口應盡量放低,不得使熱瀝青濺出傷人。
(3)瀝青一旦著火,必須立即用鍋蓋將瀝青鍋蓋上,并封爐熄火;外溢的瀝青著火,必須立即用干砂、濕麻袋等滅火;嚴禁在著火的瀝青中澆水;現場應按消防規定配備消防器材。
(4)熬制現場臨時堆放的瀝青和燃料不宜過多,堆放位置應距離瀝青鍋5m以外。
(5)熬制中應隨時掌握瀝青溫度變化狀況,發現白煙轉為紅、黃色時,應立即熄滅爐火。
(6)瀝青脫水應緩慢加熱,經常攪動,嚴禁猛火;瀝青不得溢鍋,發現漫油時應立即熄滅爐火。
(7)熬制過程中發現瀝青鍋漏油,必須立即熄滅爐火;舀取瀝青應用長柄勺,并應經常檢查,確認連接牢固。
(8)作業結束時,必須熄火、關閉爐門、蓋牢鍋蓋。
18.六級(含)以上風力時,不得進行瀝青灑布作業;透層油噴灑后應及時撒布石屑。
19.熬制瀝青鍋灶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
(1)鍋灶應遠離易燃、易爆物20m以上,與建筑物的距離不得小于15m;架空線路垂直下方不得設置鍋灶。
(2)瀝青鍋的前沿(有人操作的一面)應高出后沿l0cm以上,并高出地面80cm~100cm。
(3)瀝青鍋與煙囪的凈距應大于80cm,鍋與鍋的凈距應大于2m,火口頂部與鍋邊應設置高度70cm的隔離設施。
(4)鍋蓋應采用鋼質材料,嚴禁使用敞口鍋;鍋灶上方應設防雨棚,棚應采用阻燃材料。
(5)舀、盛熱瀝青的勺、桶、壺等不得錫焊。
20.明火預熱桶裝瀝青應符合下列要求:
(1)預熱前必須打開瀝青桶的大小孔蓋,遇僅一個孔蓋時,必須在其相對方向另開一孔;桶內有積水,必須排除。
(2)加熱時必須用微火,嚴禁猛火。
(3)發現瀝青從桶的砂眼中噴出,應在桶外側面以濕泥堵封,不得直接用手堵封。
(4)加熱中發現瀝青桶孔口堵塞時,操作人員必須站在側面用熱鋼釬疏通。
(5)瀝青匯集槽應支搭牢固;流向瀝青鍋的通道應暢通。
(6)現場應按消防部門規定配備消防器材。
(7)作業結束后,必須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