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裝飾工程材料的采購檢驗使用措施

裝飾工程材料的采購檢驗使用措施

2024-07-13 閱讀 2320

裝飾工程材料的采購、檢驗和使用措施

(1材料的采購、檢驗和使用原則

1、嚴格參照"室內裝飾裝修材料有害物質限量10項標準"進行材料采購。

2、本工程所需要的材料,采購前必須按設計及施工規范要求與業主、監理單位、設計單位四方一道看樣、比選、定質、定價,并經業主書面審定、認可后方進行購買。積極協助業主對主材的選用、調研、把關。

3、對所購材料和設備設施,保證質量,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并向業主提供材料樣品及有效的質量證明書和必要的材料檢驗資料。

4、采購的材料和設備必須先行自檢,再報驗。檢驗不合格,不準使用。

5、為保證工程質量,本工程所采用材料均按國家建材規范及防火規范驗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不合格材料決不使用在工程上。

6、建立以項目經理為主,材料員為輔的材料采供組,嚴格按照質量標準及質量體系規定,嚴格材料進、出手續,健全材料管理制度,按計劃采購、供應。

7、貫徹執行質量體系采購控制程序,建立合格分供方名冊,通過合格分供方處長期獲得質量優良、價格各理的物資。

8、所有現場材料、半成品均按執行質量體系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程序,分門別類堆放,并按先進先用原則進行使用。

9、工序作業前,對材料進行復驗(核查現場材料質量及原始報告),若屬不合格,立即禁止使用,搬高施工現場。

(2材料采購計劃作業程序

(3材料進場流程

(4材料使用檢測程序圖

(5材料供應與使用管理流程

材料的供應與使用管理

(6材料使用管理

材料物資的管理是企業進行經濟核算的重要基礎工作,加強材料的質量、數量的檢驗和控制是延長建筑產品的使用壽命和降低成本的重要關鍵。為此企業根據材料物資的管理工作量配備專職倉庫保管員加強原材料及半成品現場管理,嚴格把好材料質量、數量驗收關,特制定如下制度:

1、嚴格限額領料,收發料具要及時入帳,帳卡手續齊全。

2、堅持中間核算,也就是在施工過程中分階段進行材料使用的分檢和核算,以使及時發現問題,防止材料超用。

3、及時進行現場清理,做到隨做隨清。每天清理現場、回收、整理涂料、做到工完場清,在組織工料消耗與分析的基礎上,按單位工程核算材料消耗并分析原因總結經驗,增收節約,降低造價。

4、加快周轉材料的周轉、利用、提高復用次數。

5、加強驗收,在一般情況下要全數檢驗,防止供應中短缺物資現象。

6、嚴格控制來料的規格、材質、使其符合使用要求,一般材料可由材料員從外形判斷,需要進行技術檢驗或進行物理化學試驗的應向工程部匯報,由技術檢驗部門抽驗。

7、對主材及半成品重要材料進場,必須同時附有材料供應單位提供的質量保證合格檢驗單和復試單,才能在工程中使用,無質保單的材料和半成品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7主要材料用量用進場計劃

見附表

附表:主要材料用量及進場計劃編號材料名稱材料用量單位進場時間

篇2:建筑公司材料采購檢驗保管制度

一、采購建筑材料:必須由供應部門提出合格證明原材料的質量規格數量必須與設計要求相符合。

二、每一品種、型號、批次的材料,必須有產品合格證明,或經檢驗合格的技術文件,方可進入施工現場。

三、在使用前必須進行抽查,送實驗室復驗,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四、凡在現場配制的各種材料,均需按照試驗機構確定的配合比,操作方法配制施工,施工班組不得擅自改變。

五、材料進入現場保管員應按品種型號數量,進行入庫登記,經常對所有材料進行清理、檢查,不得有變質、損壞、遺失等現場發生。

篇3:材料采購檢驗保管制度

材料員采購材料、構件及設備時要選擇合格產品、材料、構件及設備進場時要嚴把產品質量檢驗關。產品質量好,價格合理,不僅是保證工程質量的一道重要關口,也是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

一、材料采購制度

1、材料員必須有較豐富的材料采購經驗,熟悉產品的技術要求和質量標準。

2、根據工程提供采購的機具,原材料的成品和半成品價格、數量、規格、質量為理想的供貨單位,能滿足工程需要,在價格合理的情況下向項目經理匯報認可后方可簽訂合同。

3、對大宗材料的采購,必須向項目經理匯報材料規格、價格、質量、數量四要素,確定后方可采購,對砂石料的進場,必須事先談好單價、質量、數量和含水量要求,裝貨前驗質量,運貨時派人督促等現場收料的一系列采購進場制度。

4、對數量較大的五金材料,常用材料,盡可能批發或直接向生產廠家采購,及時了解市場信息、價格、質量、來源、進行貨比“三家”對比后采購的要求。

5、須及時完成下達的采購計劃,入庫手續,并且提供質保書等。

6、及時與建設單位聯系,保證甲方材料正常供應,并協助倉庫做好提供材料的規格、型號、數量等清點工作,凡經清點、計算、檢測有問題的材料,應及時通知供貨單位進行交涉,并與建方聯系解決。

7、領用的支票、現金必須妥善保管,盡量避免支票抵壓,萬一發生遺失,應及時報告,及時處理。

二、材料檢驗制度

1、材料員需要制訂采購文件,包括材料的供貨日期、品種、規格、數量、標準或樣板圖樣以及驗收標準,凡進入現場的原材料、零件、半成品等物資應進行檢驗和試驗,并作質量記錄。

2、核對建材的產品牌號和隨同文件是否符合訂貨時所提出的要求,如牌號、規格、型號和主要技術參數,并核對數量,檢查外觀質量和包裝質量,檢查有否因裝卸運輸途中所引起的損壞、丟失。

3、檢查中發現建材外觀缺陷或缺項及其它不符合項,應作好詳細的記錄、標識,交堆放在不合格品堆放區。讓供貨方簽證后提出退貨或索賠。

4、對進場的鋼材、水泥、磚等材料,未經試驗室試驗合格的材料不得應用于工程施工。

5、對于某些建材進貨時不需作技術性檢驗或試驗,僅在作外觀,數量、檢驗的基礎上,查閱供貨商是否提供了本產品的合格證。

三、材料保管制度

1、料員根據建材的合格證、技術標準,檢驗規范進行驗收,確認質量合格后在送貨單上簽章,水泥還應及時抽樣送到試驗室檢驗,合格后才能入庫。

2、倉庫保管員根據采購人員填寫的收料單和發票逐項核對、計量清點,確認建材的品種、規格、材質均正確無誤后接收入庫。

3、若采購建材質量與其質量證明文件不相符,應由采購人員與供方交涉,辦理退貨、調換、索賠工作,對質量不合格的建材,應根據倉庫保管員指定另行堆放,作好狀態標志,不得投入生產。

4、大批量使用的建材應按順序堆放,先進行出,并注明進庫時間。

5、進庫時由保管員按規定區域分類堆放,并做記錄,為防止建材的損壞、銹蝕、變質,必須按其物理屬性及特點,用途分類存放。

6、鋼筋制品、金屬構件使用前若有時間間隔,應置于防雨防水的棚內,防止銹蝕,木制品易吸潮、變形,應置于平整、干燥的倉庫內,水泥等易吸潮變性的建材應置于專用倉庫內;易燃易爆的化學危險品置于危險品,化學用品的專用庫內,檢測設圖、工具、建筑配件等置于倉庫貨架上。

7、建材進庫后應作好標志,標明品種,規格、材質、數量進庫時間,并作好記錄。

8、倉庫保管員應根據入庫材料的性質,做好防水、防潮防熱、防需求、防碰撞,防磨擦工作,對有可能互相影響的(質量、安全方面)應按規定分開放置。

9、建材堆放應注意“上輕下重”“先進行出”的程序,堆放應注意其抗壓性,不得起高,超重堆放。

10、倉庫應保持整潔、暢通,無關物品禁止入庫,倉庫保管員應對庫內建材定期(一般半個月一次)檢查,發出情況及時報告、處理。

11、建材出庫應憑施工員簽署的領料單出庫,單中注明材料名稱、規格、數量、日期。

12、出庫前的建材,應經倉庫保管員復核合格,嚴禁變質、損壞的建材投入使用。

13、化工危險品的領用,必須有專業操作人員和安全員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