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油罐清罐施工方案
一、?設備情況簡介
本次需要施工的是三個加油站的油罐。
二、?清罐的具體步驟
根據現場設備情況,本次清罐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排出底油--排除油蒸汽--氣體檢測--入罐作業--照明和通訊--檢查驗收
1、排出底油
⑴采用墊水排出底油的具體做法是:
①油罐倒空后應精確計量底部的存油(水)并予以記錄,以便確定墊水高度及水泵的運行時間。
②墊水時應選擇其適宜的開孔處(如量油孔),以帶靜電導出線的膠管伸至油罐底部。墊水時流速不宜太大,一般初始流速應控制在1米/秒左右,待油水界面形成后經過計量,使其界面處位于出油管線上沿0.5-1厘米為宜。
③墊水結束后,從罐內抽出該進水膠管,用輸油管線或臨時敷設的膠管將墊起的底油放至回空罐或油水分離罐(池)或油桶內。此間應嚴防冒頂。同時還應通過計量檢查底油是否完全排空。否則應繼續墊水,直至罐內確認排空底油為止。
④確認排空底油三十分鐘后,應通過量油孔等處對罐內油氣濃度進行測試并記錄。
⑵采用機械抽吸排出底油的具體做法是:
①通過排污閥自流排油,直至油不再排出時為止。
②卸下進(出)油管線閥門,切斷與其它輸油管線或油罐的通路并應將與油罐脫離開的管線法蘭用盲板封住。
③將膠管由進(出)油管線的另一端插人罐底,用手搖泵或真空泵(配套電機應為隔爆型,并置于孔口三米以外)抽吸底油,并放至回空罐或油水分離罐(池)或油桶等內。此間通過計量,若確認底油排空完畢三十分鐘后,應通過量油孔、排油孔等處對罐內油氣濃度進行測試并記錄。
⑶底油排空后,宜采用手搖泵或真空泵將罐底存水抽吸至排污池等處,嚴禁直接排入下水道。
2、排除油蒸汽
⑴排除油氣前應認真檢查:
①是否已按要求排出底油(水)。
②是否切實斷開(拆斷或已加盲板)油罐的所有管路系統。
③是否切實拆斷油罐的陰極保護系統等。
⑵為了提高油氣的擴散效果,盡可能地使油氣向高空排放。
⑶作業過程中,始終進行機械或良好的自然通風。
⑷機械通風排出油氣時,通風量應大于殘油的散發量。機械通風應采取正壓通風,不得采取負壓吸風。防爆風機應安裝在上風口。
⑸機械通風的一般作業程序:
①打開罐頂上部光孔、量油孔,卸下呼吸閥等。
②打開油罐下部人孔,以風筒連接風機與油罐下部人孔。經檢查無誤后,啟動風機,進行強制機械通風。
③逆行間歇式通風。即每通風四小時,間隔一小時,連續通風二十四小時以上,每小時通風量宜大于油罐容積的十倍以上,直至油氣濃度達到規定數值后,方可佩戴相應的呼吸器具和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入罐進行作業。
④對于空氣流通良好的油罐,可采用自然通風十天以上,經測試,油氣濃度達到規定數值后佩戴相應的呼吸器具和防護措施,方可入罐作業.但如需動火時,則必須進行機械通風。?
⑹充水驅除油氣的一般作業程序是:
①卸下進出油管線閥門。
②靠近油罐的一端連接充水管線,其間應設置閥門以控制充水流量,另一端以盲板封住。
③切斷或關閉脹油管閥門。
④在罐頂適宜的開孔處安裝好溢水膠管接頭,溢水管線的口徑應大于進水管線的口徑。
⑤檢查無誤后,起動水泵緩慢充水(初始流速應控制在1米/秒)。待水面超過人口高度時,逐漸加大流量;當罐內水量達到3/4罐容時,應逐漸減小流量;待水面逐漸接近罐身上沿時,應暫停充水,浸泡二十四小時并可啟動風機排除油氣。
⑥然后再起動水泵繼續向罐內緩慢充水直到充滿,使水和油氣從排水管線流至排污池等處。
⑦經過一定時間后即可停止充水而改為由排污管線將污水排至排污池等處。嚴禁直接排入下水道。
⑧當污水排放到最低液位,可卸下充水管線,把手搖泵的吸入管由此管口伸入到油罐底部,將罐底存水抽至排污池等處。
⑺采用低壓蒸汽驅除油氣的蒸汽管道的管徑和蒸刷時間一般是:
1000m3以下油罐,管徑50毫米時,為15小時以上。
1000m3以上油罐,管徑75毫米時,為20小時以上。
3000m3以上油罐,管徑75毫米時,為24小時以上。
5000m3以上油罐,管徑75毫米時,為48小時以上。
⑻蒸汽壓力不宜過高,一般應控制在0.25兆帕斯卡左右。
⑼蒸汽驅除油氣的一般做法:
①首先向罐內放入少量的水。
②將蒸汽管做良好接地(蒸汽管一般做成十字形接管,管上均勻鉆小孔),用竹或木桿自人孔處將蒸汽管伸入油罐中的四分之一處。
③打開光孔等使油罐有足夠大的蒸汽排放通道。
④在罐外固定好蒸汽管道,然后緩慢通入蒸汽。當罐內溫度升到65℃-70℃時,維持到要求時間。
⑽用蒸汽吹掃過的油罐,要注意防止油罐冷卻時產生真空,損壞設備。
3、氣體檢測
⑴氣體檢測的范圍,應包括甲類、乙類、丙A類油品的儲罐內等作業場所及附近35米范圍內可能存留油品蒸汽的油氣濃度。
⑵必須采用兩臺以上相同型號規格的防爆型可燃氣體測試儀,并應由經過訓練的專門人員進行操作,若兩臺儀器數據相差較大時,應重新調整測試。如需動火作業時,尚應增加一臺防爆型可燃氣體測爆儀。
⑶氣體檢測應沿油罐圓周方向進行,并應注意選擇易于聚集油氣的低洼部位和死角。對于浮頂油罐還應測試浮盤上方的油氣濃度。
⑷每次通風(包括間隙通風后的再通風)前以及作業人員入罐前都應認真進行油氣濃度的測試,并應做好詳細記錄。
⑸作業期間,應定時進行油氣濃度的測試。正常作業中每八小時內不少于兩次,以確保油氣濃度在規定范圍之內。
⑹對于動火分析的油氣濃度測試,應采用可燃氣體測試儀和測爆儀同時測定,并于動火前三十分鐘之內進行。如果動火中斷三十分鐘以上,必須重新做動火分析。試樣均應保留到動火結束之后。?
⑺測試儀器必須在有效檢定期之內,方可使用。
4、入罐作業
⑴檢測人員應在進罐作業前三十分鐘再進行一次油氣濃度檢測,確認油氣濃度符合規定的允許值,并做好記錄。清罐作業指揮人員會同安全檢查人員進行一次現場檢查。
⑵安全(監護)人員,進入作業崗位后,作業人員即可進罐作業。
⑶作業人員在佩戴隔離式呼吸器具進罐作業時,一般以三十分鐘左右輪換一次。
⑷作業人員腰部宜系有救生信號繩索,繩的末端留在罐外,以便隨時搶救作業人員。
⑸清除污雜的通常做法:
①人工用特制銅(鋁)鏟(撮子)或者釘有硬橡膠的木耙子,清除罐底和罐壁的污雜及鐵銹.
②用特制加蓋鋁桶盛裝污雜,并用適宜的方法人工挑運或以手推車搬運等運出罐外。
③以白灰或鋸末撤入罐底后,用銅鏟或竹掃帚進行清掃。
④對于罐壁嚴重銹蝕的油罐,當油氣濃度降到爆炸下限的20%以下,可用高壓水進行沖刷。
⑹如油罐需進行無損探傷或做內防腐時,應用銅刷進一步清除鐵銹和積垢,再用金屬洗滌劑清洗,并用棉質拖布擦拭干凈。
⑺油罐污雜,在作業期間應淋水,以防自燃。
5、照明和通訊
⑴必須采用防爆型照明設備。其最低懸掛高度一般不宜小于2.5米,且固定牢靠。供電電壓不應超過12伏特,且應配置漏電保護器,做到一燈一閘一保護。
⑵輕油罐清洗作業時的照明,一般應采用防爆手電筒作局部照明。手提行燈的電壓不應超過12伏特。
⑶油罐清洗作業中應加強聯系,宜采用防爆型的通訊設備。?
6、檢查驗收
清罐結束后,組織甲方人員進行現場驗收,驗收合格后的油罐在有監督的條件下,立即封閉人孔、光孔等處,連接好有關管線,恢復油罐原來的系統。一般應采取誰拆誰裝,誰裝誰拆的作法以防止遺漏。
三、?清罐所需設備及公共設施
四、?安全措施
1、施工前協調甲方進行必要的安全培訓,了解施工現場可能的安全隱患,注意防護,遵守甲方的安全管理規定。
2、油罐清洗作業前,應在作業場所的上風向處配置好適量的消防器材,現場消防值班人員應充分做好滅火的準備。
3、清罐作業人員嚴禁穿著化纖服裝。不得使用化纖繩索及化纖抹布等。氣體檢測人員必須穿著防靜電服及鞋。清罐作業工作人員必須穿戴工作鞋和安全帽等防護用品。
4、施工現場嚴禁煙火。
5、作業場所應確定安全距離,設置安全界標或柵欄,并應有專人負責對所設置的安全界標或柵欄進行監護。
6、凡有作業人員進罐檢查或作業時,油罐人孔外均須設專職監護人員,且一名監護人員不得同時監護兩個作業點。
7、安全(監護)員應加強現場的安全巡回檢查,并有權制止違章指揮和違章作業并及時報告有關領導。
8、班(組)負責人和安全(監護)員應做好交接班的現場安全檢查、清點人員及其工具器材等工作。
9、機械通風機應與油罐做電氣連接并接地。
10、風管應使用不產生靜電的材質,禁止使用塑料管;并應與罐底或地面接觸,以使靜電很快消散。
11、禁止與清罐作業無關人員進入施工現場。
12、清罐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渣等必須經過處理,達標后方可排出。
篇2:壓力儲油罐安全管理規定
第一條石油庫系指油田、煉化、銷售企業的收發和儲存原油、液化烴、液化石油氣、成品油、半成品油、溶劑油、潤滑油和重油等的倉庫或儲油罐設施。
第二條石油庫新建、改建、擴建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其中油田企業石油庫應符合GB50183《石油和天然氣工程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煉化企業石油庫符合CB50160《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的規定;銷售企業石油庫應符合GB50074《石油庫設計規范》的規定。
第三條石油庫主要負責人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各崗位人員應經過崗位及危險化學品安全培訓,持證上崗。
第四條石油庫應成立安全生產領導小組,設置安全工程師(安全崗位),班組設置兼職安全員。
第五條安全生產領導小組主要職責
1.貫徹執行安全生產方針、政策、法規,加強班組建設,全面落實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2.制定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安全措施,考核標準和獎懲辦法等,定期檢查、考核;
3.對重點防火部位,做到定人、定位、定措施管理。制定應急預案,并每季度組織一次演練;
4.對員工進行安全教育,每月組織一次安全檢查;
5.按《安全臺賬管理規定》建立安全管理臺賬、記錄、檔案,逐步實現計算機管理,做好基礎管理工作;
6.負責與毗鄰單位組成治安、消防聯防組織,制定聯防公約,加強聯系,定期活動。
第六條安全工程師(安全崗位)主要職責
1.負責安全技術工作,對班組安全員進行業務指導;
2.參與制定有關管理制度、操作規程、安全措施和隱患整改方案;
3.負責安排、檢查班組安全活動;
4.負責現場安全檢查監督,制止“三違”作業;
5.負責用火申請,落實用火安全措施;
6.完善各種安全管理基礎資料。
7.按事故管理規定參與調查新葡京娛樂城,應急救災和善后處理。
第七條班組兼職安全員主要職責
1.班組兼職安全員由班(組)長或副班(組)長兼任,做好本班組的安全工作;
2.組織開展本班組安全活動,負責安全活動記錄;
3.負責班組的崗位安全教育,制止違章行為;
4.監督本班組、崗位人員正確使用和管理好勞動保護用品、器具及滅火器材。
第八條安全教育、安全檢查、隱患治理和事故管理分別執行《安全教育管理規定》、《安全檢查規定》、《事故隱患治理項目管理規定》和《事故管理規定》。
第九條石油庫應在大門明顯處設置外來人員入庫安全須知及門衛管理制度,內容為:
1.嚴禁攜帶火柴、打火機、香煙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入庫;
2.禁止一切人員因私事入庫、住庫;
3.臨時施工人員應接受安全教育,入庫應佩戴臨時出入證;
4.外來人員因公人庫應辦理入庫手續,并由庫內有關人員陪同;
5.凡攜帶物品出入庫人員,應履行檢查、登記;
6.罐區、裝卸作業區、泵房等爆炸危險區域,禁止使用非防爆移動通信設備。
第十條石油庫職工應遵守勞動紀律,嚴格遵守《人身安全十大禁令》。
第十一條入庫車輛管理
1.入庫機動車輛應佩戴有效的防火罩和小型滅火器材;
2.鐵路機車入庫,應符合安全規定,應加掛隔離車,不得頂車溜放作業,并有防止產生火花的安全措施;
3.各種外來機動車輛裝卸油后,不準在庫內停放和修理。除本庫消防車外的機動車輛未經批準不準進入罐區;
4.油罐汽車應有可靠的靜電接地部位,罐車的靜電接地拖帶應保持有效長度,符合接地要求。
第十二條巡回檢查
1.嚴格執行崗位巡檢制度,逐步實現智能巡檢、打卡巡檢,并納入計算機監控系統;
2.巡檢人員應選擇責任心強,并有一定專業技術知識的人員擔任;
3.應制定責任明確的巡檢規定,具體內容包括:人員、巡檢線路、時間要求和巡檢內容;
4.認真填好巡檢記錄和交接班記錄,達到《職工聽力保護規定》的要求。
第十三條勞動保護
1.勞動保護應執行《職業衛生管理規定》中的有關要求;
2.清掃車、船的甲、乙類油品余油時,嚴禁進入車、船內作業。清罐作業按照《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執行;
3.石油庫焊工、電工等工種作業時,應佩戴專用的勞動保護用品。高空作業按照《高處作業安全管理規定》執行;
4.石油庫鍋爐煙囪應有消煙除塵裝置,煙塵排放應達到國家標準;產生噪音的設備或場所應采取隔音或消音措施,噪聲不大于國家標準。
篇3:工廠油罐區安全管理制度
工廠油罐區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條嚴禁攜帶引火、發火危險品進入罐區。
第二條一般情況禁止機動車輛進入罐區。特殊情況下應經有關部門批準,并帶阻火器后方可進入。
第三條油罐區是全廠性重要設施,嚴禁無關人員進入。
第四條嚴禁在罐區堆放油污、油布、紙張、木材等雜物。管溝、電纜溝保持暢通,不得積存油污、垃圾等。下水系統不得存油、瓦斯和滲油。
第五條罐區應定時、定人進行巡回檢查,有異常情況要立即向調度室和車間領導報告,并采取有效措施。
第六條輕質油泵房應加強自然通風和強制通風,室內禁止敲打和碰撞以防產生火花。
第七條罐區內應有完善的滅火設施和消防水源,并使其始終處于完好狀態;消防道路要保持暢通無阻,不得堵塞。
第八條避雷裝置和防靜電接地裝置每年應進行一次全面檢查。
第九條應定期檢查管道密閉性能是否良好,呼吸閥工作是否正常,在冬季呼吸閥有否凍結,液壓式安全閥的液面是否保持規定高度,阻火器是否有損壞和變形,量油口有色金屬襯墊是否完好等。
第十條油罐區應有足夠的照明。宜采用遠距離高懸透光燈。罐體上一般不設照明,必須時應選用合適的防爆型燈具。
第十一條貯罐應設置防火堤,其有效容積符合設計規范要求。管線穿越防火堤處或分隔堤處的縫隙及堤壁上的孔洞,必須全部封死。
第十二條貯罐的走梯要有扶手,垂直走梯要有圍欄。貯罐頂上人孔周圍要有欄桿,防止墜落。
第十三條對于正常生產或事故狀態下,雨水明排溝穿越防火堤處所設的隔斷設施的正確管理和操作,應由車間工藝技術員寫成文字材料作為工藝操作規程的補充,每個操作工人應非常熟悉并會應用。
第十四條罐區和生產裝置內的殘液、瓦斯、污油等的排放應有回收系統,不準隨意排空或任意就地排放殘液。
第十五條貯罐管線須保溫的,應嚴格控制溫度,防止過高或過低,造成物料揮發或管線凍壞。
第十六條貯存低沸易揮發物料的貯罐,夏季須用冷卻水冷卻罐壁。天涼停用后,必須將水放盡,防止冬天凍裂管線。
第十七條不同物料貯罐的管道不得相連。如貯罐換裝不同物料時,必須徹底清洗,經檢查合格后方可換裝,以防物料相混。
第十八條操作人員應經常檢查儀表指示的液面與實際液面是否相符,防止出現假液面造成跑料事故。
第十九條油品貯罐進口管,應在罐的下部進入,以免沖擊磨擦產生靜電。嚴禁采用自由流入方式向油罐、油槽車和油桶中罐注輕質油及其他易燃液體。調合罐禁止通風攪拌。
第二十條向貯罐輸油的油泵能力不應超過呼吸閥的工作能力,以免損壞貯罐。
第二十一條油罐油品的加溫、脫水循環、清洗、輸轉、切換和油罐一系列管理制度,必須建立健全,應嚴格遵守如下規定:1、除凝固點過高的原油外,溫度一般應控制在油品的閃點以下。向有水份的貯罐送油溫度不超過90℃。超過90℃以上的貯罐收油不得帶水,不得直接向該罐用蒸汽掃線,以防冒頂跑油。有升降管的必須將升降管提到水層以上。2、油罐脫水不準離開人,應遵守“三脫水”制,即:收油前脫水;收油后沉降脫水;移動前脫水。3、對調合罐可根據罐的容積大小,泵排量大小和各種調合油品的性質決定循環時間。循環時各有關閥門的開關情況應檢查好,防止串油。4、為保證油品質量和安全檢修,貯罐必須定期清掃、清洗,清洗時必須采用蒸氣直接吹掃加溫并保證足夠時間,所有與罐體相連的閥門,管線一定要切斷關嚴,防止誤操作使油串入罐內傷人。5、油罐收付前后,須詳細檢查閥門、管線是否開關正確,切換時必須遵守“先開后關”的原則,以免憋壓。6、閃點低于60℃以下的油品,禁止用壓縮空氣掃線,夏季不掃線應防止管線受熱升壓。閃點高于60℃的油品在用壓縮空氣掃線時,油溫必須低于該油品閃點20℃。7、清洗含有硫化物的貯罐時,應不斷用水澆灑,保持潮濕,防止硫化鐵自燃;清除出的硫化鐵應運出罐區,埋入地下。
第二十二條灌裝、放置和搬運閃點45℃以下油品時應遵守如下規定:1、灌裝速度應緩慢,放出口流速小于4米/秒。2、油桶或其他容器的灌裝量要留有余地,即留有一定的空間高度。3、露天貯放要防止撞擊。4、搬運時要防止撞擊,滾動時墊好木板。5、灌裝石油氣體的容器、槽車,須首先用惰性氣體置換,使氧含量小于0.5%。
第二十三條雷雨時應停止輸送油品,防止雷電感應引起火災。
第二十四條檢尺和采樣口平時要蓋嚴。量油尺和采樣器應有防止碰撞產生火花的措施,起落要緩慢。
第二十五條嚴禁穿帶釘子的鞋進入罐區和油罐、槽車上去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