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方爆破施工安全方案
1、編制依據
(1)《二(連浩特)至廣(州)國家高速公路粵境連州三水至懷集壞城段A4設計合同段(懷集支線)》兩階段施工圖設計;
(2)《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10-2003);
(3)《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JTGF10-2006);
(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JTJ076-95);
(5)《爆破安全規程》(GB6722-2003)。
2、工程概況
第十七標段承建二廣高速起點(K21+480)位于懷集縣梁村鎮藍鐘河東岸,向西跨藍鐘河、省道S349(設梁村互通),再經崗坪鎮南側至粵桂省界,與在建的廣西靈峰至八步公路相接(K30+642.685),標段路線全長9.192Km。
3、工程所處地區的自然環境
3.1地形、地貌
本項目沿線區域地處南嶺山脈南緣,地勢總體由南往北呈南低北高,東西高、中部低的趨勢。地貌按成因大致可分為:構造侵蝕丘陵地貌及丘陵間沖洪積地貌兩個地貌單元。懷集支線存在溶蝕準平原地貌,位于藍鐘河兩岸,長約2.6km,海拔62-66m之間,偶見灰巖殘峰。
3.2地層巖性
沿線線路沿線從新至老出露的地層有:第四系(Q)地層、白堊系中統南雄組(K2n)、泥盆系中統東崗嶺組(D2d)、泥盆系下統賀縣組(D1h)、寒武系八村群(∈sh2)及上白堊系侵入巖(λφK2)。
第四系(Q)地層:廣泛分布于沿線地表,位于河溝兩岸、山丘、低洼地帶。主要堆積物為沖洪積和殘破積的粘性土和沙土,厚度一般不大,1~6m。
白堊系中統南雄組(K2n):分布廣,主要分布在懷集支線的兩頭,10km。巖性普遍為紫紅色、黃色泥質粉砂巖,局部泥質粉砂巖,局部夾少量粉砂巖、細砂巖、礫巖及泥巖。
泥盆系中統東崗嶺組(D2d):沿路線出露少,偶見孤立的卡斯特殘峰,多為地表第四系覆蓋。主要分布在懷集支線K21+100~K23+750、K24+630~K24+700、K26+650~K29+180段。屬海相碳酸鹽沉積,巖性為灰黑、灰色石灰巖、局部為白云巖化石灰巖。
泥盆系下統賀縣組(D1h):沿路線見于懷集支線K23+750~K25+220及K26+660~K28+100右側180~150m,主要巖性為紫紅色石英砂巖、粉砂巖夾頁巖、局部夾灰巖,具底礫巖。
寒武系八村群(∈sh2):沿線分布于K25+300~K26+650段山體,巖性主要為灰、灰綠色石英砂巖、長石石英砂巖夾灰綠色絹云母頁巖,巖石破碎、風化較強,地形陡峭。
上白堊系侵入巖(λφK2):僅于K29+500~800右130m范圍內出露,面積約1萬平方米,巖性為灰白、紫灰色石英長石斑巖,巖石已強烈風化,長石斑晶明顯。與南雄組地層呈侵入接觸。
3.3水文地質條件
本區雨量充沛,地下水補給主要是大氣降雨,部分接受基巖裂隙水的側向補給及水庫泄洪或滲漏地表水補給。懷集支線碳酸鹽巖區巖溶水,以裂隙、巖隙、巖溶管道的形成運移和儲存,與上部的第四系孔隙水、基巖風化裂隙水有水力聯系。
線路區地下水位隨地形變化,沖洪積區及山間洼地水位較淺,地下水的穩定水位埋深多在0.3~5m;丘陵區地下水埋藏較深。地下水位的變化與地下水的賦存、補給及排泄關系密切,地下水動態變化具季節性,年變化幅度在2~4m。
3.4氣候
本標段位于廣東省西北部,屬中緯度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夏長冬短,全年無霜期300多天,多年平均氣溫18.8-20.8℃,多年平均降雨量1628.5-1785.4mm,每年3-9月為雨季,占全年降雨量的85%左右。
4、土石方爆破方案
4.1爆破前的準備工作
(1)了解當地的有關情況,需要采用爆破法開挖的路段,如空中有電纜線,應查明其平面位置和高度;還應調查地下有無管線,如果有管線,應查明其平面位置和埋設深度;同時應調查開挖邊界線外的建筑結構類型、完好程度、距開挖距離等。
(2)檢查爆破從業人員的資格,爆破作業必須由經過專業培訓并取得爆破證書的專業人員施暴,禁止未爆破專業人員進行爆破作業。
4.2爆破安全距離的確定
爆破施工中發生的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爆炸引起的飛石導致的安全事故,確定爆破的安全距離就顯得特別的重要。公路施工中,絕大部分是露天爆破,如果處理不當,會有些巖塊飛散很遠,對人員、牧畜、機具、建筑物和構筑物造成危害。確定飛石的安全距離可參考下列計算公式:
R=20×k×n×w
式中:R--飛石安全距離,
K--安全系數,根據爆破的綜合因數考慮,
n--最大藥包爆破作用指數,
w--最大藥包的最小抵抗線,一般為階梯高度的0.5~0.8倍。
4.3爆破施工方法
(1)淺孔爆破法施工
采用淺孔(炮孔)爆破法施工時,爆孔直徑一般選用35、40mm兩種。用手風鉆和煤電鉆鉆孔,在臺階工作面上進行。臺階高度,采用鉆機鉆孔時為2-4m。寬度以確保操作安全和滿足操作需要即可。為使有較多的臨空面,常選擇階梯形爆破,使炮孔方向盡量與臨空面平行或成30°~45°角。
施工參數如下:
炮孔深度L:對于堅石L=(1~1.5)H;對于次堅石L=H(H-爆破層厚度)。
最小抵抗線w=(0.6~0.8)h
炮孔間距a=(1.4~2.0)w(火雷管起爆時)或a=(0.8~2.0)w(電力起爆)
排距b=(0.8-1.2)w
炮孔布置一般采用交錯梅花形,依次逐排起爆,采用分散裝藥法,炸藥沿孔深的高度分散布置,裝藥深度不得大于孔深的2/3,用干砂、粘土堵孔。采用淺孔爆破操作簡單,飛石距離較近,炸藥消耗量少,巖石破碎均勻,便于控制開挖形狀和尺寸。
(2)中深孔爆破法施工
中深孔爆破是指藥包放在直徑75-270mm,深5-20m的圓柱形孔中爆破,炮孔采用沖擊鉆機和潛孔鉆機打孔,配合挖運機械,實現石方施工機械化。場地布局和臺階平整。空壓機采用移動式空壓機對現場供風,放在鉆機的上風方向,與鉆機相距一定距離。發電機房距離鉆孔工地400~500m以外,架設固定供電線路避開爆破地點的抵抗線方向,有防雷接地等措施。其他活動機具如鉆機、裝載機等,在爆破地點抵抗線側面離工地100m以外設置回避所。
鉆孔平臺寬度一般為4~8m,平臺鉆孔前應用挖掘機或推土機平整場地,清除植被,覆土及松散石料,防止鉆孔時堵塞炮孔。
施工參數:
鉆孔深度L=爆破臺階高度H+超深h
超深h=(0.1~0.15)w
炮孔間距a=(0.8~1.2)w
炮孔排距b=(0.7~1.0)w
w為最小抵抗線w=d
D--鉆孔直徑,取15cm。
--裝藥密度,一般取0.9克/毫升
m--炮孔密度系數,一般取0.8~1.2
q--炸約單位消耗,一般為0.2~0.3kg/m3
t--裝藥長度系數H15m時,L=0.4。
堵塞長度(L0):合理的堵塞長度及保證堵塞質量對改善和保證爆破質量及提高炸藥能量具有重要作用。一般取L0=(0.95~1.2)w。
(3)光面爆破
對于比較完整和堅硬的灰巖采用光面爆破時沿設計開挖線鉆一排孔,孔距60~70cm,孔中裝小直徑延長低烈度藥卷,沿孔深間隔分布在導爆索上,藥卷盡量靠開挖區的孔壁一邊放置,使其孔壁間留有徑向間隙,孔口要全部堵塞,抵抗線要大于孔距的二倍。這樣施工主要是確保路塹石質坡面避免超挖、欠挖現象,保證開挖邊線整齊,減少對不開挖巖層的破壞。光面爆破是配合中深孔爆破進行的,它們的設計屬深孔爆破的一部分。
光面爆破實質上是爆破光面層,要求光面炮孔同時起爆,同時起爆的時差越小,效果越好。一般要求時差小于100ms。對于石方路基開挖常用的露天邊坡梯段爆破,其開挖程序較簡單,即由外向內,依次爆破,前一排炮孔爆破為后一排炮孔創造自由面,光面炮孔最后起爆。光面爆破的主要技術參數:
炮孔直徑:常用鉆孔直徑為35~45mm的鑿巖機鉆孔。
炮孔間距a:露天光面炮孔間距a=(10~15)d,井巷掘進光面炮孔間距a=(12~16)d。對于炮孔直徑為38~45mm的較大斷面的掘進爆破,光面炮孔間距取60~70cm。
炮孔角度與深度:露天光面爆破、光面炮孔傾角與邊坡坡角一致,沿設計輪廓面布置。孔深根據梯段高度或開挖深度決定,并考慮一定的超深。
光面層厚度:光面層厚度即是光面炮孔的最小抵抗線W。光面層厚度W與光面孔間距a有關,一般取:a=(0.8~1.0)W
裝藥量:光面爆破的裝藥量一般用線裝藥密度或裝藥集中度來表示,二者概念不同,線裝藥密度等于炮孔裝藥量除以裝藥段的長度,裝藥集中度是炮孔的總裝藥量除以整個炮孔。
(4)預裂爆破
炮孔直徑受鑿巖機具的限制,同時,在選定炮孔直徑時,綜合考慮孔徑與孔深、孔距的關系,在一般情況下,選用較小的炮孔直徑:當邊坡高度或開挖深度小于4m時,選用直徑為38~45mm的鉆機;當邊坡高度或開挖深度小于8m時,選用直徑為60~100mm的鉆機;當邊坡高度或開挖深度大于8m時,可采用大于100mm的鉆機。
炮孔間距a與炮孔直徑有關:a=(8~12)d當炮孔直徑d≤6cm時,a=(9~14)d,對于破碎軟巖,應縮小間距,并相應減少裝藥量。對于完整硬巖,炮孔間距可選取大值。
關于預裂爆破的裝藥量,一般以線裝藥密度表示。影響裝藥量的因素較多,很難從理論上得出一個精確的解析。在實際工程施工中,是根據條件類似的進行比較選取或按照一些經驗公式計算。
一般預裂孔比底板高程深1~2m,至少與主爆孔同深,孔底嚴格控制在同一高程上,并與主爆孔有一定距離。
5、安全保障措施
(1)石方爆破作業以及爆破器材的管理、加工、運輸、檢驗和消毀等工作均保證按國家現行的〈爆破安全規程〉(GB6722-86)執行。必須有嚴密的管理制度,詳細的施工技術方案,方案必須取得縣級以上公安部門的許可和支持,同時報監理和業主審批,爆破人員必須持有經縣(市)公安局考試合格后發給的〈爆破員作業證〉上崗。
(2)爆破施工中加強安全技術交底和檢查,認真貫徹執行爆破安全規程及有關安全規定和制度。
(3)爆破工作人員必須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認真仔細
地執行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嚴格遵守爆破安全規程。作業中隨時提高警惕,發現不安全因素,及時采取措施處理。
(4)確定爆破方案,合理布孔,進行炮位、炮孔深度和用藥量設計,以小藥量多次爆破為原則,嚴格控制裝藥量,盡量減少沖擊波,防止護壁受損及危及周圍建筑物的安全,其設計圖紙及爆破方案報送有關部門審批后實施。根據爆破方案及周圍地勢確定最小安全距離(300m),正確計算安全距離,順風向及下坡安全距離還應增大,設置安全警戒線。
(5)爆破器材嚴格管理,實施實銷實報,剩余的爆破材料必須當日退庫,嚴禁私自收藏、亂丟亂放。爆破材料嚴格登記造冊,建立炸藥儲存倉庫,專人保管,使用時堅持出入庫登記制度,每次爆破材料均按計劃進貨,要求一次性使用完畢,剩余的必須送回炸藥庫房分類貯存并登記;爆破材料在貯存、運輸、使用時,應注意防潮、防火、防爆、防震、防雷,要輕拿輕放,專車運送,不得使其受到撞擊、磨擦、拋擲或敲打,禁止接近煙火、火焰、蒸汽及易燃危險品;炸藥儲存倉庫選在偏僻、遠離居民區、施工場所的位置,嚴防偷盜。作業人員在保管、加工、運輸爆炸器材過程中,嚴禁穿著化纖衣服,各級人員(包括職工、合同工、季節工、臨時工)進入爆破場地必須戴安全
帽。爆破器材運送,避開人員密集地段,并直接送往工地,中途不得停留,并不得隨地存放或帶入宿舍。爆破器材按規定要求進行檢驗,對失效及不符合技術要求的不得使用。
(7)入巖爆破在裝藥時,應特別注意防漏電,在裝藥時,雷管的腳線應短接,連接爆破母線時應保證接頭良好的絕緣性。
(8)鉆孔時注意以下幾點:
1、選擇炮位時,炮眼口必須避開附近的電線、路口和構造物。
2、鉆孔時,坡面上的浮巖危石必須予以清理,嚴禁在殘眼上打孔。
3、空壓機必須在無荷載狀態下啟動。開啟送氣閥前,將輸氣管聯接好,不得扭曲,出氣口前方不得有人工作或站立,貯氣瓶內壓力不得超過規定值,保證安全閥靈敏有效。運轉中必須注意檢查是否有異常情況,不得擅離崗位。
(9)要有嚴格的爆前警戒信號,各個路口派人把守,并提前通知鄰近工作面及當地居民什么時間爆破。點火不能單人作業,事先要商量好點火順序、躲避地點。爆破指揮人員應確認周圍的安全警戒工作完成后,方可發出起爆命令,嚴格執行預報、警戒、解除三種統一信號,由指揮人員統一發出,防護警戒人員不得擅離職守
濃霧、暴雨、雷電黑夜天氣,禁止爆破作業。
(10)爆破前派專人檢查裝炮、點炮、響炮數,三者是否相符。瞎炮的處理:在爆破作業完成后,檢查人員應下到工作面檢查瞎炮情況,并及時按爆破規程進行處理。另外在清渣時發現瞎炮,應及時報告項目部安排專業人員處理,禁止非專業人員私下處理。
6、質量保證措施
(1)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配備專職質檢人員和兼職質檢員。對工作質量嚴格考核,實施質量否決權。
(2)建立完善的技術質量管理制度。施工中執行自檢、互檢制度。
(3)嚴格執行測量驗收制度,及時整理測量成果,糾正誤差,確保精度。
(4)作好爆破施工原始數據記錄,并認真作好施工日記。
(5)收集整理技術資料和文件,做好竣工資料整理工作。
(6)布孔要由爆破技術人員實施,應利用相應的測量工具放樣布孔,標定孔位,編號等,提高布孔精確度。
(7)造孔過程中操作應用相應的測量工具、對照“爆破設計參數”檢測孔位、孔深、孔向傾角等,保證成孔符合設計技術要求,孔深誤差不大于
0.3m,孔間距、排距誤差不大于0.2m。
(8)爆破技術人員對造孔進行過程控制,巡回檢查造孔質量,應最大限度地減少造孔誤差,以避免造孔誤差過大,改變爆區藥量分配的設計密度,產生飛石公害,或產生大塊,殘留根底等不良后果。
(9)爆破技術人員在作業前應向作業人員作全面祥盡的技術交底,并跟班進行全過程的技術指導和控制,把設計技術實施落實。
(10)裝藥前應清除孔口周邊50厘米范圍內的浮渣。
(11)爆破技術人員應按孔位編號,對照設計說明書裝藥并作好記錄。
(12)堵塞的細碎物料不得挾帶石渣,填料必須人工搗實填滿,防止“空段”塞,堵塞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
(13)網路聯接應在爆破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實施,應做好網路保護工作,為防止孔外網路被炸斷,應盡量采用孔內用高段別雷管起爆,而孔外用低段別雷管接力,且在接力雷管處用沙包覆蓋。
7、警戒信號規定
(1)爆破時間:參見爆破安全警戒里設定的爆破時間;
(2)警戒半徑:直線大于200米,900拐彎時大于100米,裝藥時大于100米;
(3)警戒崗哨布置:所有能進入爆破工作面的路口均應設警戒崗哨,每個警戒崗哨應設2名警戒人員。警戒崗哨的布設由爆破總指揮根據現場具體情況決定。爆破點火前30分鐘警戒人員應到位,警戒人員每人手持一面紅旗。
(4)警戒信號:由爆破總指揮與警戒人員商定,信號應清晰明了:
第一次信號---預告?所有人員立即撤出警戒區,機械設備撤至指定安全地點,警戒人員立即全部到位(警戒崗哨)實施警戒;
第二次信號---起爆?爆破總指揮與所有警戒人員聯系確認爆區已具備安全起爆條件后,下達起爆命令,發出起爆信號,爆破員立即實施起爆;
第三次信號---解除警戒?起爆后,按規定檢查并確認安全后,方可發出解除警戒信號,之后警戒人員方可撤離警戒崗哨。
(5)安民告示:施爆前應以告示等形式向爆區周圍群眾通告爆破作業的時間、地點、規模、警戒信號的意義及其他注意事項。
8、應急預案
8.1危險物品被盜應急預案
(1)立即報告指揮部防爆、防盜領導小組并封閉現場,保護現場不受破壞,盡量保留有價值的破案線索,如爆炸物品是在使用過程中失竊,還應立即凍結爆炸物品領用單。
(2)向當地公安部門報案,并請求當地公安部門在主要交通要道設卡攔截,防止被盜的爆炸物品流向社會。
(3)請求指揮部配合,在公安人員的帶領下,以爆炸物品被盜案點為中心向四周進行搜索。
(4)積極配合公安機關進行現場勘查,力爭獲取有價值的破案線索。
(5)嚴肅查處相關責任人員。
8.2爆炸事故應急預案
(1)第一時間人員的分工安排
發生事故時現場責任人迅速將事故報告給項目經理劉祥;由劉祥接到報告后迅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現場救援,由劉祥任救援總指揮,并及時通報主管部門;項目書記黃保雙負責與本地120聯系,組織實施對傷亡人員的搶救;項目副經理裴繼松、劉良智,總工程師畢勇負責組織第一現場的保護,并疏散現場群眾;辦公室主任鄧家玉負責急用車輛的調度。
(2)項目書記黃保雙負責通知傷亡者家屬,做好家屬生活安排,并對傷亡者做出妥善處理。
(3)安置部長劉昭陽負責組織相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結論上報相關主管部門。
(4)組織專家分析爆炸原因,提出整改方案。
(5)事故處理結論通報項目部全體員工,從中吸取教訓,并引以為戒。
8.3火災事故應急預案
(1)第一時間人員的分工安排
發生事故時現場責任人迅速將事故報告給項目經理劉祥;由劉祥接到報告后迅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現場救援,由劉祥任救援總指揮,并及時通報主管部門;項目書記黃保雙負責與本地120聯系,組織實施對傷亡人員的搶救;項目副經理裴繼松、劉良智總工程師畢勇負責組織第一現場的保護,并疏散現場群眾;辦公室主任蔡樹輝負責急用車輛的調度。
(2)項目書記黃保雙負責通知傷亡者家屬,并做好家屬生活安排。并對傷亡者做出妥善處理。
(3)安置部長劉昭陽負責組織相關部門進行事故調查,結論上報相關主管部門。
(4)組織專家分析火災原因,提出整改方案。
(5)事故處理結論通報項目部全體員工,從中吸取教訓,并引以為戒。
篇2:土石方爆破作業規定
一、爆破材料存放與保管的規定
1.爆破材料必須放置在專用倉庫內,附近易燃物應清除。庫內禁止吸煙、用電爐。庫內電器設備應防止發生火花。庫房應通風良好,能防漏、防潮。
2.爆破材料的庫房距住人建筑物的安全距離為:炸藥為2t時,不少于300m;炸藥為16t時,不少于450m;炸藥為32t時,不少于500m。
3.炸藥與雷管必須分庫存放,并相隔一定距離。
4.庫房應有警戒和專人看守,并應有消防和防雷擊的設施。嚴禁在庫房內制作起爆藥包、切割導火索及將導火索與雷管連接。非工作人員不得進入庫內。
5.爆破器材必須專人管理,使用時必須建立嚴格的領用、退庫登記制度,嚴禁將爆破器材送人、轉讓或在非工程中使用。
二、爆破材料的裝卸和運輸的規定
1.必須指派熟悉爆破材料性能的技工負責組織裝卸和押運,且應辦理爆破材料運輸證。
2.裝有爆破材料的車船應停靠在距建筑物或居民點200m以外的地方,并應設崗看守。
3.炸藥和雷管不得同車、同船或同一人運輸。運輸中應裝在專用箱(袋)內。人力運輸時,每人只準背運一箱,人員之間距離應大于15m。
4.雷管、黑火藥、膠質炸藥應特別注意防震,不得用拖車、自卸車運輸。雷管不得用自行車或二輪摩托車運送。
5.裝載爆破材料的汽車,不得裝有汽車的備用燃料。
6.往工地運送爆破材料不得委托他人代送,也不準將爆破材料轉交他人。
三、打孔的規定
1.人工打孔時,打錘人不得戴手套并應站在扶釬人的側面。嚴禁對面打錘。
2.用鑿巖機或風鉆打孔時,操作人員應戴口罩和風鏡。使用鑿巖機或風鉆前應熟悉使用說明書并執行有關操作的規定。
3.使用鑿巖機或風動工具打孔時,操作者使用前應對機器進行檢查,不合格的機器不得使用。鑿巖機啟動后,應先空轉1min,再開始鉆孔。隨時觀察機器運轉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應先停機再檢查原因。鉆孔過程中如發現卡鉆等現象,停機后,再用扳手邊轉邊向外拔。操作時應配有助手兼監護。
4.在同一地點一次起爆的炮眼,應全部打完炮眼后再裝藥。
四、炮孔裝藥操作的規定
1.裝藥應由專業的爆破工負責。裝藥前應對爆破材料進行檢查,確認合格后再使用。已經變質失效的爆破材料嚴禁使用。對于長期存放的電雷管,在使用前應逐只進行電阻測定,并應符合下列要求:測定電流不得超過50mA;雷管應放遮蔽處或埋入土中5~10cm;在地面測定時安全距離不小于30m。
2.向炮孔內裝炸藥和雷管,應輕填輕送,不得猛力沖壓或擠壓。炮眼或藥壺裝藥搗實及堵塞,必須用木制、竹制或塑料炮棍,嚴禁使用金屬工具搗送炸藥。
3.炮孔裝藥后需用泥土填塞孔口,填塞深度為:
(1)孔深0.4~0.6m時為0.3m。
(2)孔深0.6~2.0m時為孔深的1/2以上。
(3)孔深2.0以上時,不得少于1.0m。
4.填塞炮孔不得使用石子或易燃材料,必須注意保護導火索或電雷管腳線。
五、起爆前準備工作的規定
1.爆破施工之前,必須對爆破點周圍環境進行調查。危險警戒線的范圍應根據爆破方法和炮口方向按表10-2-1確定。2.導火索使用前須做燃速試驗,并根據地形確定其長度,但最短不得小于0.5m。同一坑內多炮,其導火索長度不得相同,以便識別瞎炮。電雷管的接線長度不得小于安全距離,并應在接線前短接。
3.在強電場內嚴禁使用電雷管。引爆用的干電池應裝在有開關的盒內。起爆器須在充電完畢后方可起爆,并由起爆人員攜帶及保管。
4.切割導爆索、導火索應用鋒利小刀,嚴禁用剪刀或鋼絲鉗剪夾。嚴禁切割接上雷管的導爆索。
5.導火索與火雷管的連接應用膠布黏牢,嚴禁用牙咬或敲擊。
6.點炮前須將現場所有剩余爆破器材運出危險區;除操作和監護人員外,其余所有人員必須撤到安全區隱蔽;嚴禁在懸崖下及大石后面隱蔽。點炮后,點炮人和監護人應立即撤到安全區。
7.在居民區、電力線、通信線、公路、鐵路及其他建筑物或構筑物附近進行爆破時,只允許用松動爆破法,并在炮眼上方加以覆蓋。在施工前應同其居民或運行單位聯系,在危險區內設置警戒標志,交通路口設專人看守。起爆前響哨警告,待危險區內無人時方可起爆。
六、點火放炮的規定
1.火雷管的裝藥與點火、電雷管的接線與引爆必須同一人擔任。
2.相鄰基坑不得同時點炮。使用火雷管時,在同一基坑內不得同時點燃四個以上炮眼的雷管。
3.在基坑內點火時,坑深超過1.5m,上下應使用梯子;嚴禁用腳踩已點燃的導火索;坑上應設監護人。
4.引爆電雷管應使用絕緣良好的導線,電雷管接線前,其腳線必須短接。
5.點火放炮(或引爆)后應仔細傾聽,數清響聲,判斷有無盲炮。
七、點火放炮(或引爆)后檢查處理的規定
1.無盲炮時,從最后一炮的響聲算起經5min后方可進入爆破區。
2.有盲炮或數不清時,用火雷管起爆的,必須經20min后方可進入爆破區檢查;對電雷管必須先斷電源并短路,待5min后檢查。
3.處理盲炮時,嚴禁從炮孔內掏取炸藥和雷管,應重新打孔爆破將啞炮帶響。重新打的炮孔應與原孔平行,且新孔距盲孔不得小于0.3m(淺孔時),距藥壺邊緣不得小于0.5m(深孔時)。
篇3:土石方爆破作業規定
一、爆破材料存放與保管的規定
1.爆破材料必須放置在專用倉庫內,附近易燃物應清除。庫內禁止吸煙、用電爐。庫內電器設備應防止發生火花。庫房應通風良好,能防漏、防潮。
2.爆破材料的庫房距住人建筑物的安全距離為:炸藥為2t時,不少于300m;炸藥為16t時,不少于450m;炸藥為32t時,不少于500m。
3.炸藥與雷管必須分庫存放,并相隔一定距離。
4.庫房應有警戒和專人看守,并應有消防和防雷擊的設施。嚴禁在庫房內制作起爆藥包、切割導火索及將導火索與雷管連接。非工作人員不得進入庫內。
5.爆破器材必須專人管理,使用時必須建立嚴格的領用、退庫登記制度,嚴禁將爆破器材送人、轉讓或在非工程中使用。
二、爆破材料的裝卸和運輸的規定
1.必須指派熟悉爆破材料性能的技工負責組織裝卸和押運,且應辦理爆破材料運輸證。
2.裝有爆破材料的車船應停靠在距建筑物或居民點200m以外的地方,并應設崗看守。
3.炸藥和雷管不得同車、同船或同一人運輸。運輸中應裝在專用箱(袋)內。人力運輸時,每人只準背運一箱,人員之間距離應大于15m。
4.雷管、黑火藥、膠質炸藥應特別注意防震,不得用拖車、自卸車運輸。雷管不得用自行車或二輪摩托車運送。
5.裝載爆破材料的汽車,不得裝有汽車的備用燃料。
6.往工地運送爆破材料不得委托他人代送,也不準將爆破材料轉交他人。
三、打孔的規定
1.人工打孔時,打錘人不得戴手套并應站在扶釬人的側面。嚴禁對面打錘。
2.用鑿巖機或風鉆打孔時,操作人員應戴口罩和風鏡。使用鑿巖機或風鉆前應熟悉使用說明書并執行有關操作的規定。
3.使用鑿巖機或風動工具打孔時,操作者使用前應對機器進行檢查,不合格的機器不得使用。鑿巖機啟動后,應先空轉1min,再開始鉆孔。隨時觀察機器運轉情況,一旦發現異常,應先停機再檢查原因。鉆孔過程中如發現卡鉆等現象,停機后,再用扳手邊轉邊向外拔。操作時應配有助手兼監護。
4.在同一地點一次起爆的炮眼,應全部打完炮眼后再裝藥。
四、炮孔裝藥操作的規定
1.裝藥應由專業的爆破工負責。裝藥前應對爆破材料進行檢查,確認合格后再使用。已經變質失效的爆破材料嚴禁使用。對于長期存放的電雷管,在使用前應逐只進行電阻測定,并應符合下列要求:測定電流不得超過50mA;雷管應放遮蔽處或埋入土中5~10cm;在地面測定時安全距離不小于30m。
2.向炮孔內裝炸藥和雷管,應輕填輕送,不得猛力沖壓或擠壓。炮眼或藥壺裝藥搗實及堵塞,必須用木制、竹制或塑料炮棍,嚴禁使用金屬工具搗送炸藥。
3.炮孔裝藥后需用泥土填塞孔口,填塞深度為:
(1)孔深0.4~0.6m時為0.3m。
(2)孔深0.6~2.0m時為孔深的1/2以上。
(3)孔深2.0以上時,不得少于1.0m。
4.填塞炮孔不得使用石子或易燃材料,必須注意保護導火索或電雷管腳線。
五、起爆前準備工作的規定
1.爆破施工之前,必須對爆破點周圍環境進行調查。危險警戒線的范圍應根據爆破方法和炮口方向按表10-2-1確定。
2.導火索使用前須做燃速試驗,并根據地形確定其長度,但最短不得小于0.5m。同一坑內多炮,其導火索長度不得相同,以便識別瞎炮。電雷管的接線長度不得小于安全距離,并應在接線前短接。
3.在強電場內嚴禁使用電雷管。引爆用的干電池應裝在有開關的盒內。起爆器須在充電完畢后方可起爆,并由起爆人員攜帶及保管。
4.切割導爆索、導火索應用鋒利小刀,嚴禁用剪刀或鋼絲鉗剪夾。嚴禁切割接上雷管的導爆索。
5.導火索與火雷管的連接應用膠布黏牢,嚴禁用牙咬或敲擊。
6.點炮前須將現場所有剩余爆破器材運出危險區;除操作和監護人員外,其余所有人員必須撤到安全區隱蔽;嚴禁在懸崖下及大石后面隱蔽。點炮后,點炮人和監護人應立即撤到安全區。
7.在居民區、電力線、通信線、公路、鐵路及其他建筑物或構筑物附近進行爆破時,只允許用松動爆破法,并在炮眼上方加以覆蓋。在施工前應同其居民或運行單位聯系,在危險區內設置警戒標志,交通路口設專人看守。起爆前響哨警告,待危險區內無人時方可起爆。
六、點火放炮的規定
1.火雷管的裝藥與點火、電雷管的接線與引爆必須同一人擔任。
2.相鄰基坑不得同時點炮。使用火雷管時,在同一基坑內不得同時點燃四個以上炮眼的雷管。
3.在基坑內點火時,坑深超過1.5m,上下應使用梯子;嚴禁用腳踩已點燃的導火索;坑上應設監護人。
4.引爆電雷管應使用絕緣良好的導線,電雷管接線前,其腳線必須短接。
5.點火放炮(或引爆)后應仔細傾聽,數清響聲,判斷有無盲炮。
七、點火放炮(或引爆)后檢查處理的規定
1.無盲炮時,從最后一炮的響聲算起經5min后方可進入爆破區。
2.有盲炮或數不清時,用火雷管起爆的,必須經20min后方可進入爆破區檢查;對電雷管必須先斷電源并短路,待5min后檢查。
3.處理盲炮時,嚴禁從炮孔內掏取炸藥和雷管,應重新打孔爆破將啞炮帶響。重新打的炮孔應與原孔平行,且新孔距盲孔不得小于0.3m(淺孔時),距藥壺邊緣不得小于0.5m(深孔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