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毒物作業防護管理制度

毒物作業防護管理制度

2024-07-14 閱讀 3372

1、編制要點

明確毒物作業防護管理制度目的、依據。

明確毒物作業防護管理工作的負責部門、責任人。

確定有毒物作業的工作場所、工序、產生原因、防護措施。

明確有毒物作業的危害及程度。

明確有毒物作業的防護措施及管理辦法。

2、范例

毒物作業防護管理制度

為了防止職業危害中毒事故發生,保障員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企業管理規范化、制度化,根據《職業病防治法》、《作業場所職業健康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本規定適用于本單位的所有員工和外來施工人員。

2、由職業健康管理部門負責本單位毒物作業防護管理制度的實施與監督。

3、企業應采取綜合措施,不斷改善勞動條件,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生產車間應保持良好的通風,限制有毒氣體,可燃氣體聚集,對可能有毒氣體揮發的地方,應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5、對各種可能產生毒物的過程,實行自動化、連續化、密閉化控制。以無毒、低毒工藝與物料代替有毒、高毒工藝和物料。

6、有毒物產生的作業場所要及時清理,保持清潔。

7、企業配備必須的急救器材和藥品,編制好《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

8、企業應安排接觸毒物的從業人員定期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并建立員工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9、企業對產生毒物的作業場所應委托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檢測,每三年進行一次職業危害現狀評價,并將檢測和評價結果予以公布,

10、職業病的管理和診斷按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執行,對疑似或已確診的職業病患者應進行積極治療。

篇2:企業有毒物質防護管理規定(2)

企業有毒物質防護管理規定(二)

1、本文所說有毒物質是指《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GBZ2-20**)表1中所列的各種物質,但不包含"高毒物品目錄"(衛法監發[2003]142號文)中所列物品(高毒物品按《高毒物品防護管理規定》執行)。

2、生產、經營、儲存、運輸、使用和廢棄有毒物質的過程中,要保證按照國家有關職業衛生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的要求執行。

3、單位應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負責有毒物質的監督管理工作。

4、建立健全有毒物質安全管理制度,防止有毒物品泄露、丟失等。

5、存在有毒物質作業場所的有關人員應進行崗前體檢,接受職業衛生安全教育培訓;長期在崗的,應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健康體檢;離崗或調離崗位的,也應組織離崗體檢。

6、生產、經營、儲存有毒物質的設施建設時,應按規定進行職業病危害評價;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設計,應經相應的政府衛生主管部門進行職業衛生審查。

7、不得將有毒物質轉移給沒有相應職業衛生防護的單位和個人。沒有相應職業衛生防護的單位和個人也不得接受有毒物質。

8、存在有毒物質的場所應與其他場所分開或有效隔離,防護距離必須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規定,設置警示標志、中文警示說明和黃色區域警戒線。

9、需要進入存在有毒物質的作業場所時,應配戴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個人防護用品。

10、每年進行一次有毒物質危害控制效果檢測評價,并在取樣點附近將監測、檢測結果向職工公布。

11、存在有毒物質的作業場所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要求時,應立即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或徹底治理。

12、存在有毒物質場所的單位,應按照有關規定對員工進行職業健康檢查。

13、應建立有毒物質防護檔案,主要內容包括:

(1)有毒物質崗位基本情況;

(2)有毒物質作業場所監測結果及評價;

(3)接觸有毒物質職工的定期健康體檢結果;

(4)控制有毒物質工程項目的開展情況;

(5)個人防護用品的發放、使用臺帳。

篇3:某企業高毒物品防護管理規定

企業高毒物品防護管理規定

1、高毒物品是指"高毒物品目錄"(衛法監發[2003]142號文)中所列物品。

2、生產、經營、儲存、運輸、使用和廢棄高毒物品的過程中,要保證按照國家有關職業衛生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的要求執行,還應按規定向政府部門申報。

3、單位應配備專職或兼職人員,負責高毒物品的監督管理工作。

4、建立健全高毒物品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高毒物品應急預案并定期組織演練。

5、存在高毒物品作業場所的有關人員應進行崗前體檢,接受職業衛生安全教育培訓,持證上崗;長期在崗的,應每年至少進行一次職業健康體檢;離崗或調離崗位的,也應組織離崗體檢。

6、生產、經營、儲存高毒物品的設施建設時,應按規定進行職業病危害評價;職業病危害防護設施設計,應經相應的政府衛生主管部門進行衛生審查;經審查合格后,方可施工。

7、不得將高毒物品轉移給沒有相應職業衛生防護的單位和個人。沒有相應職業衛生防護的單位和個人也不得接受含高毒物品。

8、存在高毒物品的作業場所應與其他場所分開或有效隔離,防護距離必須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規定;高毒物品作業場所應設置應急撤離通道和必要的泄險區,設置通信、報警裝置,并保證在任何情況下處于正常使用狀態;按照《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警示標識》規定,設置風向標,設置警示標志、中文警示說明和紅色區域警戒線。

9、對存在高毒物品的生產裝置進行維護、檢修時,在制定的維護、檢修方案中必須明確職業中毒危害防護措施,維護、檢修現場應當有專人監護,并設置警示標志。

10、需要進入存在高毒物品的場所時,應采取下列措施。

(1)保持良好通風,檢測高毒物質在空氣中的濃度,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要求;

(2)個人防護用品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要求;

(3)設置現場監護人員和現場救援設備。

11、每月對高毒物品作業場所進行一次職業中毒危害因素監測,每半年進行一次職業中毒危害控制效果檢測評價,并在取樣點附近將監測、檢測結果向職工公布。

12、存在高毒物品的場所不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準要求時,應立即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或徹底治理。

13、存在高毒物品的場所應設置淋浴間和更衣室,并設置清洗、存放或處理工作服等物品的專用區域。

14、存在高毒物品場所的單位,應按照有關規定對員工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并按規定給予一定的崗位保健津貼。

15、盛裝高毒物品的容器,應經有資質的檢測機構檢驗合格;從事高毒物品運輸的裝卸、押運、駕駛人員應經安全培訓,持證上崗;在運輸過程中,應配備必要的應急處理器材和防護用品。

16、應建立健全高毒物品防護檔案,主要內容包括:

(1)高毒物品崗位基本情況;

(2)高毒物品作業場所監測結果及評價;

(3)接觸含高毒物品職工的定期健康體檢結果;

(4)控制高毒物品工程項目的開展情況;

(5)個人防護用品的發放、使用臺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