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業防災設施安全排查規范
1、根據建筑物的結構和建筑材料(如開放式或封閉式,可燃材料或非燃燒材料)是否選用了不同類型的消防設備。
2、根據所使用原料、材料、燃料不同的危險性和等級是否選用了不同類型的消防器材。
3、為了有效地撲滅火災,灑水裝置、消防水管、消火栓的容量和數量是否夠用(補給水量、最大容量等)4、建筑物內部是否配備了消防栓和消防帶。
5、可燃性液體罐區是否裝置了適用的防火設施和泡沫滅火器等,防溢堤外側是否有排液設備。
6、對于需要負重的鋼結構,在發生可燃性液體或氣體火災時,鋼材強度會減弱,為了避免此類情況,應在鋼材上涂敷防火材料,其厚度及高度應為多少。
7、為了排掉漏出的可燃性液體,建筑物、貯罐或生產設備是否有適當的排水溝。
8、有何防止粉塵爆炸的措施。
9、可燃性液體貯罐之間安全距離有多少。
10、可燃性液體在閃點溫度時發生設備破損,可燃液體的剩余量是否保持在最小范圍之內。
11、為了防止外部火災,生產設備應采取何種防護措施。
12、大型貯罐發生火災時,為使生產設備少受損失,應如何采取安全布置。
13、對于貴重器材、特別危險的操作和不能停頓的重要生產設備,是否采用不燃燒的建筑物、防火墻、隔壁等加以隔離。
14、火災警報裝置是否安置在適當的地點。
15、發生火災時,緊急聯絡措施是否有事先準備化工生產中的火災爆炸危險性物質的分類從防火、防爆的角度,可將這些物質分為七類:(1)、爆炸性物質;(2)、氧化劑;(3)、可燃氣體;(4)、自燃性物質;(5)、遇水燃燒物質;(6)、易燃與可燃液體;(7)、易燃與可燃固體。
篇2:風電場設備設施防災減災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一、為加強風電場設備設施安全管理,提高設備設施防汛、防范大風、暴雨、泥石流和地震等自然災害的能力,保護員工生命和財產安全,根據風場實際情況,制定本制度。
二、各級人員要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及公司有關防災減災工作規定和上級指示,堅持“預防為主、常抓不懈”的工作原則。
第二章、職責
三、公司總經理全面負責風場防災減災工作,聽取匯報,及時研究解決有關防災減災的重要問題,審批公司防災減災計劃、對策、措施、經費和應急預案;
四、總工程師負責風場防災減災各項工作的開展,領導各風場進行災前預防準備,災時應急救災,災后恢復重建,組織對職工防減災、救災知識的宣傳普及和培訓工作,積極推廣應用防災減災救災新技術。
五、各風場場長負責落實本風場范圍內的防災減災、救災具體工作,組織措施、物資、人員的落實,及時消除本風場范圍內可能造成自然災害影響的危險因素,定期組織防災減災的預案演練,及時向公司報告災情并按照現場預案組織處理災情。
六、安全生產部負責督察防災減災工作的落實,負責對各風場防災減災工作的考核、評比和表彰工作,組織編寫公司應急預案及備案。
第三章防災減災規定
六、組織對員工進行防災減災宣傳教育和培訓,按照應急管理規定,定期組織事故預案演練及預案修編完善。
七、每三年組織對風場主要建構筑物及設備的觀測和分析,并開展抗震性能普查和鑒定工作。
八、各風場要針對實際制定汛前、汛期、訊后詳細檢查項目,按照檢查內容檢查,并做好檢查記錄,發現問題及時匯報整改;汛期堅守崗位,加強檢查,發現險情立即采取搶救措施,并及時匯報。
九、各風場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極端氣侯的預防措施,如:防大風、防寒、防雷、防暴雨、地震等,與氣象、地震等部門聯系,及時了解天氣情況,做好生活、急救物品物資的儲備。
十、開展自然災害防護措施研究,采用新技術,新裝置等,提高應對破壞性災害的能力。
篇3:住宅樓工程防災應急措施
群體住宅樓工程防災應急措施
一、消防工作管理
未雨綢繆,防患未然。"隱患險于明火,防范勝于就災,責任重于泰山",由于消防工作的重要性,復雜性和特殊性,每一項消防工作都會對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關系到社會穩定和人民利益。消防救火以人為本,做到領導意識到位、消防投入到位、消防設施到位、消防安全責任、安全隱患整改到位強全員安全宣傳教育,牢固樹立全員安全意識,切實抓緊抓好全員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訓工作,不留死角,不留安全隱患。認真貫徹"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全面落實責任制。
認真學習《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安全管理規定》,在訂立合同時同時簽訂消防安全責任書明確雙方的施工現場消防安全責任,在施工中貫徹"誰施工、誰負責"的原則。按照《建筑工程施工現場安全管理規定》落實各項責任制,特別是加強施工現場動用明火前嚴格履行審批手續、清除明火點周圍的可燃物品、落實監護人員和監護措施、配備必要的滅火器具、保證明火作業層的消防臨時供水工作,在明火作業后必須清理現場,防止發生陰燃火災。施工現場的安全負責人、專職獲兼職消防人員履行職責,持證上崗,加強日常的消防安全檢查工作,督促分包在施工現場進行施工時落實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勞務隊伍消防安全自查工作,落實值班責任制,加強勞務隊伍職工的消防培訓,切實杜絕一切火災隱患。建立健全責任制的檢查考核制度,把考核與經濟效益掛鉤,獎懲分明,嚴格兌現,使安全責任制真正落實到位,安全工作堅決實行"一票否決制"和領導責任追究制度。
以對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抓好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結合實際,明確消防安全職責研究制定切合實際的消防工作計劃、消防安全制度和措施;組織好日常消防安全知識、技能的宣傳、教育和培訓;組織好日常消防安全檢查和夜間、節假日的消防安全值班巡邏,及時發現和消除火災隱患;抓好消防設施、消防器材和消防安全標志的安裝、配備和維護保養;抓好滅火和應急預案的制定、完善和演練工作,確保各項消防安全措施落到實處。
二、工作目標及實施方案強化消防工作管理,實現杜絕火災事故,避免火警事故,盡量減少冒煙事故的目標。
㈠組織機構建立防火責任制。項目經理部防火負責人與各分包防火負責人簽訂防火責任書,分包防火負責人也要與外包隊簽訂防火責任書,使防火工作層層負責,責任落實到人。
成立由項目經理部消防管理負責人為首和各分包消防管理負責人參加的"消防管理組織機構"負責施工現場消防工作的領導與協調。
項目經理部按照施工情況成立10人的現場"消防檢查組","消防檢查組"負責開展日常的消防檢查工作。
建立多層次的義務消防隊組織,項目經理部成立30-50人的義務消防隊,各分包也要設立基層義務消防隊。義務消防人員必須經過培訓。
㈡工作制度
"消防管理組織機構"每半月召開一次工作例會,總結前一階段消防工作的情況,布置下一階段的消防工作。
制定消防工作總體方案,并按照不同季節和工程進度,制定出分階段的防火預案及滅火方案。對發生火災后包括報警、滅火疏散、搶運物資、搶救傷員等項工作,應詳細分工,明確職責、使滅火工作忙而不亂,有序有效,把損失減小到最低限度。
建立并執行消防工作檢查制度。由投標人項目經理部每半月組織一次由各分包消防工作負責人參加的聯合檢查,按照檢查情況按《××市施工現場消防保衛檢查記錄表》評比打分,對檢查中所發現的隱患問題和違章現象,開出"重大隱患問題通知單",各分包在收到"重大隱患問題通知單"后,應按照具體情況,定時間、定人、定措施予以解決,項目經理部有關部門應監督落實問題的解決情況。若發現重大隱患問題,檢查組有權下達停工指令,待隱患問題排除,并經檢查組批準后方可施工。
現場要設立明顯的防火宣傳標志。每季度對職工進行一次防火教育,并培訓一次義務消防隊。建立防火工作檔案。
㈢管理規定
施工現場設置消防車道,利用現場4米寬環形道路。布置消防用水管、設置消火栓,消火栓處晝夜要設有明顯標志,并配備足夠的水龍帶,消火栓周圍3米以內,不得堆放任何物品。消火栓進水干管直徑不得小于100毫米。
各分包對重點防火部位、易發生火險部位,應配備足夠的干粉滅火器材。消防器材應保證靈敏有效,干粉滅火器必須按規定時間更換干粉,滅火器材必須在經市消防局批準的銷售單位購置,對購置偽劣器材而造成的事故,要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施工現場備足夠的消防器材,并做到布局合理,經常維護、保養,在寒冷季節應采取防凍保溫措施,保證消防器材靈敏有效。
加強用火、用電管理,嚴格執行電、氣焊工的持證上崗制度。無證人員和非電、氣焊工人員一律不準操作電氣焊、割設備,電、氣焊工要嚴格執行用火審批制度,操作前,要清除附近的易燃物,開具用火證,并配備看火人員及滅火器材。用火證當日有效,動火地點變換,要重新辦理用火證手續。消防人員必須對用火嚴格把關,對用火部位、用火時間、用火人、場地情況及防火措施要了如指掌,并對用火部位經常檢查,發現隱患問題,要及時予以解決。
使用電氣設備和易燃、易爆物品,必須嚴格落實防火措施,指定防火負責人,配備滅火器材,確保施工安全。
施工現場內不準住人。
施工現場內禁止存放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因施工需要,要按照工程計劃,限量進入,并應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上述物品進場必須事先征得有關管理部門的同意,發給《特種物料進場許可證》方可進場,對擅自進料或超過批準數量進料的,按消防法規及內部規定追究主管人和當事人的責任。
施工現場內需要使用易燃稀釋劑或添加劑時,應在工程結構外調制完畢后進入工地內使用,各單位對施工過程中的易燃物品應及時清理,消除火險隱患。
施工現場內和辦公區,嚴禁使用電爐或大功率取暖器取暖。現場施工要堅持防火安全交底制度,特別是在進行電氣焊、油漆粉刷或從事防水等危險作業時,防火安全交底要具有針對性。
冬施保溫材料的存放與使用必須采取防火措施,不得采用可燃保溫材料進行冬施保溫。
在防水施工作業前,必須制定防火預案,采取行之有效的防火措施,對防水材料的運輸、使用,應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明確專人負責組織施工,防止發生火災和爆炸事故。
施工中,對所用木料必須加強管理。進場的新、整材料,要集中碼放、整齊有序,并設專人看管,專門配備滅火器材。拆模后的木料要及時清運至專用木料周轉場地,并嚴格管理。廢舊木料要及時清運出場,嚴防火災事故發生。
施工現場內的供、用電線路、電力設備須由正式電工統一安裝,嚴禁私接電線和私自使用大功率電器設備,線路接頭必須良好絕緣,不許裸露,開關、插座須有絕緣外殼。
施工暫設和施工現場使用的安全網、圍網和保溫材料符合消防安全規范,按照倉庫防火安全管理規
則存放、保管施工材料。建設工程內不準存放易燃易爆化學危險物品和易燃可燃材料。對易燃易爆化學危險物品和壓縮可燃氣體容器等,應當按其性質設置專用庫房分類存放。施工中使用易燃易爆化學危險物品時,應當制訂防火安全措施;不得在作業場所分裝、調料;不得在建設工程內使用液化石油氣;使用后的廢棄易燃易爆化學危險物料應當及時清除。不得使用易燃或者可燃材料。
施工現場內禁止吸煙。建立健全用電管理制度,并采取防火措施。安裝電氣設備和進行電焊、氣焊作業等,必須由經培訓合格的專業技術人員操作。禁止在臨時消防車道上堆物、堆料或者擠占臨時消防車道。
總之,要通過嚴格管理,保證各項消防法規的貫徹落實,確保各項消防安全措施落到實處,確保消防安全。按規定配置消防設施和器材,設置消防安全警示和疏散標志;入查找安全隱患,認真整改,消除安全隱患,堅決遏制大的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的發生。不漏人,不留死角。真正將消防安全責任落實到每個環節,每個崗位。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形成責任鏈條,一環扣一環,環環抓落實,確保消防安全工作落到實處。真正做到防范到位、責任明確、理念創新。
㈣災應急措施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不必諱言,我們已經步入一個充滿危機的風險社會,防范風險已經變成我們這個時代的核心議題。因此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不應忽視建立健全的風險管理和防范機制。
目的:確定項目潛在的事故或緊急情況,做出響應,以預防或減少與之有關的疾病、傷害以及可能伴隨的環境影響。
職責:項目部應參與應急演習,并作好應急響應準備。工作程序:
⑴.應急預案的制定與審批應急預案針對的潛在事故或緊急情況:因高空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傷害、觸電
及坍塌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臺風、水災、地震等自然災害而造成人員傷害、財產損失和施工作業環境破壞;火災、爆炸和重大機械事故;集體事物中毒;其它認為應編制預案的可能情況。
項目部建立環境、安全、消防應急組織,編制應急預案。應急預案包括以下內容:可能的性質和后果;發生事故或緊急狀況下的疏松、指揮、應急救護、現場保護、報告程序及路徑規定。成立相關組織采取救援或補救措施的時限,必要的搶險經濟儲備措施及相應的資源。應急指揮者、參與者的職責。在應急期間必需使用的信息。
應急預案經主管領導批準后以文件形式發放項目,項目按照實際情況落實應急組織與措施。
⑵.應急預案的修改和調整當出現下列情況時,應急預案應進行修改和調整:當項目所處的環境發生變化,
按照辯識出現新的情況時;當應急預案演習過程中出現異常,需對原方案進行調整時;
持續改進的需要需對原方案進行調整時。應急預案的調整方案的制定部門執行,經公司主管領導批準后實施。
⑶.應急預案的實施
應急準備:應急預案應在工程開工前向全體人員交底,并在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時間向相關人員反復交底,交底采取書面的形式。施工現場還應作出以下物資和實施的準備:足夠的消防器材、必要的衛生防護用品和救援設施;足夠的防暑降溫物資和御寒防凍物資;必要的資金和其他防護物資;
呼救信息及通訊設備;消毒與防護物資;防雨、防雪物資;治安保衛必備器材。按照實際情況,按預定計劃進行演習。
⑷.意外事故和緊急情況的處理當發生各類重大的意外事故和緊急情況時,項目應在第一時間內向公司或地方有關部門報告,同時立即組織對受害人員的救助或意外事故可能會造成的對其他相關方的危害的補救。對各類事故的進一步處理按相關的預案和規定執行。嚴格保護好現場,為進行事故調查和處理提供物證和分析依據。現場各種物品的位置和狀態保持原樣。由于搶救傷員和排險的需要而必須予以移動的,安排專人做出標志。防止人為或自然因素對事故現場的破壞。清理現場必須在事故調查組確認取證完畢,并完整記錄在案后方可。在此之前,不得借口恢復施工,擅自清理現場。
救助站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