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固件安全檢查要點
1)螺紋連接件和鎖緊件必須齊全、牢固可靠。螺栓頭部和螺母應預防其出現鏟傷、棱角嚴重變形。螺孔亂扣、滑扣時,允許擴孔,增大螺栓直徑,但不能因擴孔而影響被擴工件的機械強度和工作性能。
2)螺母必須擰緊,擰緊后螺栓的螺紋應露出螺母1~3個螺距,不得在螺母下加多余的墊圈來減少螺栓露出長度。
3)螺栓不得彎曲,螺紋損傷不得超過螺紋工作高度的1/2,且連續不得超過一周。連接件螺栓的螺紋旋入孔內長度不得小于螺紋直徑的1.5倍。沉頭螺栓擰緊后,沉頭部分不得凸出連接件的表面。
4)螺紋表面必須光潔,不得用粗制螺紋代替精制螺紋。
5)同一部位的緊固件規格必須一致,材質必須滿足設計要求。主要連接部位或受沖擊載荷容易松動部位的螺母,必須使用防松螺母或其它防松方法。
6)使用花螺母時,開口銷應符合要求。使用止動墊圈時,包角應穩固;使用鐵絲鎖緊時,其拉緊方向必須和螺栓方向一致,接頭應向內彎曲。
7)彈簧墊圈應有足夠的彈性(自由狀態開口重疊部分不得大于墊圈厚度的1/2)。
8)螺栓頭部或螺母必須和相接觸的部件緊貼。如該處為斜面時,應加相同斜度的斜墊。
9)鉚釘必須不生銹,不變形,緊固有效,鉚接對口不得有錯動痕跡。
10)穩釘和穩釘孔相吻合,不松曠。
篇2:焊接緊固件技術交底
交底內容:
1、安裝高強螺栓時,螺栓應自由穿入孔內,不得強行敲打,并不得氣割擴孔。穿入方向宜一致并便于操作。高強螺栓不得作為臨時安裝螺栓。高強螺栓的安裝應按一定的順序擰緊,宜由螺栓群中央順序向外擰,并應在當天終擰完畢。
2、應注意的質量問題
(1)裝配面不符合要求:表面由浮繡、油污,螺栓孔由毛刺、焊瘤等,均應清理干凈。
(2)連接板拼裝不嚴:連接板變形,間隙大,應校正處理后再使用。
(3)螺栓絲扣損傷:螺栓應自由穿入螺孔,不準許強行打入。
(4)扭矩不準:應定期標定扳手的扭矩值,其偏差不大于5%,嚴格按緊固順序操作。
3、成品保護
(1)對于露天使用或接觸腐蝕性氣體的鋼結構,在高強度螺栓擰緊檢查驗收后,為避免腐蝕氣體的侵蝕,防止高強度螺栓的延遲斷裂,所以板縫應用膩子進行封閉。膩子配方由安裝單位選配。
(2)高強度螺栓連接副在工廠制造時,雖經表面防銹處理,由一定的防銹能力,但遠不能滿足長期使用的防銹要求,故在高強度螺栓的連接處,不僅對鋼板進行防銹涂漆,對高強度螺栓連接副也應進行防銹涂漆。
(3)工地安裝時,應按當天高強度螺栓連接副需要使用的數量領取。當天安裝剩余的必須妥善保管,不得亂扔亂放。在安裝過程中,不得碰傷螺紋及沾染臟物,以防扭矩系數發生變化。
(4)經處理后的高強度螺栓連接處摩擦面,應采取保護措施,防止沾染臟物和油污。嚴禁在高強度螺栓連接處摩擦面上作任何標記。
(5)高強度螺栓連接處摩擦面,當擱置時間較長時應注意保護。高強度螺栓連接處施工完畢后,應按構件防銹要求涂刷防銹涂料,螺栓及連接處周邊用涂料封閉。
(6)螺栓連接后的防松措施。為了防止螺栓在緊固后發生松動,應對螺栓螺母的連接采取必要的防松措施。根據其結構性質選用下列方法進行防松處理:
1)墊放彈簧墊圈的可在螺母下面墊一開口彈簧墊圈,螺母緊固后在上下軸向產生彈性壓力,可起到防松要求;為防止開口墊圈損傷構件表面,可早開口墊圈下面墊一平墊圈。
2)副螺母防松。在緊固后的螺母上面,增加一個較薄的副螺母,使兩螺母之間產生軸向壓力,并增加螺栓、螺母凸凹螺紋的咬合自鎖長度,以達到相制約而不使螺母松動;使用副螺母防松的螺栓,在安裝前應計算螺栓的準確長度,待防松副螺母緊固后,應使螺栓伸出副螺母外的長度不少于2扣螺紋。
3)不可拆的永久防松,這種防松方法一般應用在不在拆除、更換零、部件的永久工程上。不可拆的永久防松方法是將螺母緊固后,用電焊將螺母與螺栓的相鄰位置,對稱電焊3~4處或將螺母與構件相點焊;另一防松做法是將螺母緊固后,用尖錘或剛沖在螺栓伸出螺母的側面或靠近螺母上平面螺紋處進行對稱點鉚3~4處,使螺栓上的螺紋被鉚成亂絲呈凹陷,以破壞螺紋阻止螺母無法進行旋轉,起到防松作用。
在永久防松措施中,宜采用破壞螺紋的鉚點方法,不宜采用電焊點焊法防松,以免增加螺栓、螺母或構件表面局部硬化以及加速腐蝕程度。
1、焊接規定
(1)焊縫坡口表面及組裝質量
1)施焊前,焊工應檢查焊接部位的組裝和表面清理的質量,如不符合要求,應修磨補焊合格后方能施焊。各種焊接方法焊接坡口組裝允許偏差值應符合設計規定。坡口組裝間隙超過允許偏差規定時,可在坡口單側或兩側堆焊、修磨使其符合要求,但當坡口組裝間隙超過較薄板厚度2倍或大于20mm時部應用堆焊方法增加構件長度和減小組裝間隙。
2)搭接接頭及T型角接接頭組裝間隙超過1mm或管材T、K、Y形接頭組裝間隙超過1.5mm時,施焊的焊腳尺寸應比設計要求值大并應符合設計規定。但T形角接接頭組裝間隙超過5mm時,應事先在板端堆焊并修磨平整或在間隙內堆焊填補后施焊。
3)嚴禁在接頭間隙中填塞焊條頭,鐵塊等雜物。
(2)引弧板、引出板、墊板要求。
1)嚴禁在承受動荷載且需經疲勞驗算構件焊縫以外的母材上打火、引弧或裝焊夾具。
2)不應在焊縫以外的母材上打火、引弧。
3)T形接頭、十字形接頭、角接接頭和對接接頭主焊縫兩端,必須配置引弧板和引出板,其材質應和被焊相同,坡口形式應與被焊焊縫相同,禁止使用其他材質的材料充當引弧板和引出板。
4)手工電弧焊和氣體保護電弧焊焊縫引出長度應大于25mm。其引弧板和引出板寬度大于50mm。長度應為板厚的1.5倍且不小于30mm。厚度應小于6mm。
非手工電弧焊焊縫引出長度應大于80mm。其引弧板和引出板寬度大于80mm。長度應為薄板的2倍且不小于100mm,厚度應不小于10mm。
5)焊接完成后,應用火焰切割去除引弧板和引出板,并修磨平整。不得用錘擊落引弧板和引出板。
(3)定位焊要求。
1)定位焊必須由持相應合格證的焊工施焊,所以焊接材料應與正式施焊相同。
2)定位焊焊縫應與最終焊縫由相同的質量要求。鋼襯墊的定位焊宜在接頭坡口內焊接,定位焊焊縫厚度不宜超過設計焊縫厚度的2/3,定位焊焊縫長度宜大于40mm,間距宜為500~600mm,并應填滿弧坑。
3)定位焊預熱溫度應高于正式施焊預熱溫度。
4)當定位焊焊縫上有氣孔或裂紋時,必須清除后重焊。
(4)多層焊施焊要求。
1)厚板多層焊時應連續施焊,每一焊道焊接完成后應及時清理焊渣及表面飛濺物,發現影響焊接質量的缺陷時,應清除后方可再焊。在連續焊接過程中應控制焊接區母材溫度、使層間溫度的上、下限符合工藝文件要求。遇有中斷施焊的情況,應采取適當的后熱、保溫措施,再次施焊時重新預熱溫度應高于初始預熱溫度。
2)坡口底層焊道采用焊條手工電弧焊時宜使用不大于Ф4的焊條施焊,底層根部焊道的最小尺寸應適宜,但最小厚度不應超過6mm。
2、作業條件
(1)焊接作業區風速當手工電弧焊超過8m/s、氣體保護電弧焊及藥芯焊絲電弧焊超過2m/s時,應設防風棚或采取其它防風措施。
(2)焊接作業區的相對濕度不得大于90%。
(3)當焊件表面潮濕或有冰雪覆蓋時,應采取加熱去濕除潮措施。
(4)焊接作業區環境溫度低于0℃時,應將構件焊接區各方向大于或等于兩倍鋼板厚度且不小于100mm范圍內的母材,加熱到20℃以上后方可施焊,且在焊接過程中均不低于這一溫度。實際加熱溫度應根據構件構造特點、鋼材類別及質量等級和焊接性、焊接材料熔敷金屬擴散氫含量、焊接方法和焊接熱輸入等因素確定,其加熱溫度應高于常溫下的焊接預熱溫度,并由焊接技術負責人制定出作業方案經認可后方可實施。作業方案應保證焊工操作技能不受環境低溫的影響,同時對構件采取必要的保溫措施。
(5)焊條在使用前應按產品說明書規定的烘焙時間和烘焙溫度進行烘焙。低氫型焊條烘干后必須存放在保溫箱內,隨用隨取。焊條由保溫箱取出到施焊的時間不宜超過2小時,酸性焊條不宜超過4小時。不符上述要求時,應重新烘干后再用,但焊條烘干次數不宜超過2次。
3、熔化焊縫缺陷返修
(1)焊縫表面缺陷超過相應的質量驗收標準時,對氣孔、夾渣、焊瘤、余高過大等缺陷應用砂輪打磨、鏟鑿、鉆、銑等方法去除,必要時應進行補焊;對焊縫不足、咬邊、弧坑未填滿等缺陷應進行焊補。
(2)經無損檢測確定焊縫內部存在超標缺陷時應進行返修,返修應符合下列規定:
1)返修前應由施工企業編寫返修方案。
2)應根據無損檢測確定的缺陷位置、深度,用砂輪打磨或碳弧氣刨清除缺陷。缺陷為裂紋時,碳弧氣刨前應在裂紋兩端鉆止裂孔并清除裂紋及其兩端各50mm長的焊縫或母材。
3)清除缺陷時應將刨槽加工成四側邊斜面角大于10℃的坡口,并應修整表面、磨除氣刨滲碳層,必要時應用滲透探傷或磁粉探傷方法確定裂紋是否徹底清除。
4)焊補時應在坡口內引弧,熄弧時應填滿弧坑;多層焊的焊層之間接頭應錯開,焊縫長度應不小于100mm;當焊縫長度超過500mm時,應采用分段退焊法。
5)返修部位應連續焊成。如中斷焊接時,應采取后熱、保溫措施,防止產生裂紋。再次焊接前宜用磁粉或滲透探傷方法檢測,確認無裂紋后方可繼續補焊。
6)焊接修補的預熱溫度應比相同條件下正常焊接的預熱溫度高,并應根據工程節點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需用采用超低氫型焊條焊接或進行焊后消氫處理。
7)焊縫正、反面各作為一個部位,同一部位返修不宜超過兩次。
8)對兩次返修后仍不合格的部位應重新制定返修方案,經工程技術負責人審批并報監理工程師認可后方可執行。
9)返修焊接應填報返修施工記錄及返修前后的無損檢測報告,作為工程驗收及存檔資料。
篇3:緊固件安全檢查要點
1)螺紋連接件和鎖緊件必須齊全、牢固可靠。螺栓頭部和螺母應預防其出現鏟傷、棱角嚴重變形。螺孔亂扣、滑扣時,允許擴孔,增大螺栓直徑,但不能因擴孔而影響被擴工件的機械強度和工作性能。
2)螺母必須擰緊,擰緊后螺栓的螺紋應露出螺母1~3個螺距,不得在螺母下加多余的墊圈來減少螺栓露出長度。
3)螺栓不得彎曲,螺紋損傷不得超過螺紋工作高度的1/2,且連續不得超過一周。連接件螺栓的螺紋旋入孔內長度不得小于螺紋直徑的1.5倍。沉頭螺栓擰緊后,沉頭部分不得凸出連接件的表面。
4)螺紋表面必須光潔,不得用粗制螺紋代替精制螺紋。
5)同一部位的緊固件規格必須一致,材質必須滿足設計要求。主要連接部位或受沖擊載荷容易松動部位的螺母,必須使用防松螺母或其它防松方法。
6)使用花螺母時,開口銷應符合要求。使用止動墊圈時,包角應穩固;使用鐵絲鎖緊時,其拉緊方向必須和螺栓方向一致,接頭應向內彎曲。
7)彈簧墊圈應有足夠的彈性(自由狀態開口重疊部分不得大于墊圈厚度的1/2)。
8)螺栓頭部或螺母必須和相接觸的部件緊貼。如該處為斜面時,應加相同斜度的斜墊。
9)鉚釘必須不生銹,不變形,緊固有效,鉚接對口不得有錯動痕跡。
10)穩釘和穩釘孔相吻合,不松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