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Z企業從業人員工傷保險制度

Z企業從業人員工傷保險制度

2024-07-13 閱讀 7742

1.為保障企業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后能夠獲得醫療救助和經濟補償,促使企業加強工傷事故預防,分散企業的工傷風險,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特制訂本制度。

2.工傷保險是社會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社會統籌來建立工傷保險基金。

3.依據《安全生產法》的四十三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必須依法參加工傷社會保險,為從業人員按時足額繳納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全部由企業承擔,職工個人不繳費。

4.因安全生產事故受到損害的從業人員,除依法享有工傷社會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有權向本單位提出賠償的要求。

5.工傷保險的基本特征

5.1強制性。用人單位必須按月足額為本單位的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否則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未參加工傷保險期間用人單位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

5.2基金統籌,風險共擔。在統籌區域內,所有的用人單位必須為本單位的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建立統一的工傷保險基金。發生傷亡事故后,有關的工傷保險費用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這樣就做到了基金統籌,風險共擔,既減輕了企業的負擔,有保障了職工的合法權益;

5.3無過錯、無責任賠償。因公傷亡者享受工傷待遇是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事故,無論有無責任(違法犯罪的除外),只要認定為工傷(亡),就應享受工傷待遇。不能因為傷亡者有違章違紀行為而不給予工傷待遇;

5.4工傷補償與預防、康復相結合。工傷保險的目的不僅是保障勞動者的工傷賠償,而且還要預防事故,減少職業病,還要為傷殘者進行職業康復,使之能從事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社會活動;

5.5待遇優厚。工傷保險的各項待遇比疾病、失業和養老待遇都要優厚。

6.工傷保險待遇:職工一旦負傷,符合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條件的,經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認定,可享受工傷醫療待遇、工傷傷殘待遇和因工死亡待遇。其醫療費、工資、獎金按《工傷保險條例》和當地勞動保障部門及企業有關規定執行。

7.企業如不按規定為從業人員繳納工傷保險,一旦發生傷害,其費用全部由企業承擔。

篇2:工傷保險制度范本

工傷保險制度

目的和依據:防止發生工傷事故,以及發生工傷事故后依法實施對工傷者的醫療治理和費用的管理。依據:《安全生產法》《工傷保險條例》《職業病防治法》

1、企業和員工在工傷保險中的責任

1.1企業在工傷保險制度中承擔的責任

1.1.1用人單位應當依照國家《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同時為本單位員工按時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

1.1.2用人單位應當將參加工傷保險的有關情況在本單位內公示。用人單位應當按《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執行安全衛生規程和標準,預防工傷事故發生,避免和減少職業病危害。

1.1.3員工發生工傷時,用人單位應當采取措施工傷員工得到及時的救治。

1.1.4員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立即向主管部門報告。按規定時限提出工作認定申請,協助調查,做好預防工傷事故。

1.1.5員工與用人單位在工傷認定中存在爭議的員工或其親屬認為工傷,而用人單位認為是非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1.1.6用人單位分立、合并、轉讓的承繼單位應當承擔原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責任。

1.1.7未參加工作保險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

1.2員工在工傷保險制度中承擔的責任

1.2.1員工應當遵守有關安全生產和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執行安全衛生規程,預防工傷事故發生,避免和減少職業危害。

1.2.2工傷員工或者其親屬申請工傷待遇時,應當如實反映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主要經過、現場證人和本人工資收入、家庭成員等情況。

1.2.3工傷員工經過勞動鑒定,確認完全恢復或者部分恢復勞動能力可以工作的應當服從用人單位的工作安排。

2、工傷認定按照《工傷保險條例》進行。

2.1應當認定為工傷的情形,

2.2視同工傷的情形;

2.3不得認定為工傷的情形;

2.4工傷認定程序

2.4.1工傷認定申請;

2.4.2工傷認定受理;

2.4.3工傷認定的調查核實;

2.4.4作出工傷認定決定;

2.4.5工傷認定決定送達

2.4.6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3、爭議處理按照《工傷保險條例》進行。

3.1工傷待遇方面爭議的解決途徑

3.1.1協商

3.1.2調解

3.1.3仲裁

3.1.4訴訟

3.2工傷保險行政爭議的處理按照《行政復議法》第9、12、15條、《行政訴訟法》第17、37條進行。

3.2.1行政爭議

3.2.2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是解決此類爭議的途徑

3.2.3行政復議是行政訴訟的前置條件

3.2.4行政決定、復議決定和法院判決、裁定的效力

篇3:職工工傷保險管理制度

1目的與適用范圍

1.1目的

為認真做好我公司安全生產工作,落實工傷保險法律法規,切實維護廣大員工合法權益,依照《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1.2適用范圍

適用于全公司在職職工。

2.引用文件

2.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七十五號)

2.2《工傷保險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86號)

2.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2.4云南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云政發〔2011〕255號)

2.5《云南省社會保險費征繳條例》

2.6《冶金等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安監總管四〔2011〕128號

3部門職責

3.1事故當事人或安全員及時按要求報告事故;

3.2生產部負責事故情況的核實工作,并向生產主管安全領導報告事故情況;發生工亡或重大工傷事故應及時向地方安全管理行政部門報告;

3.3綜合辦公室負責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報告情況

4管理要求

4.1綜合辦公室按統籌地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統一核定的費用按時足額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個人不繳納工傷保險費。

4.2發生工傷事故,事故單位在積極組織搶救的同時,立即向公司安全環保科報告或公司領導報告。生產部負責受傷員工搶救協調工作,同時與當地縣醫院聯系進行救治工作。

4.3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依據條例第十四條規定,按照工傷處理:

4.3.1因工作環境存在有毒有害物質或者在用人單位食堂就餐造成急性中毒進行搶救治療,并經縣級以上衛生防疫等部門驗證確診的;

4.3.2職工受用人單位指派前往疫區工作而感染該疫病的;

4.3.3在工作時間,參加由用人單位組織或者受用人單位指派參加競技和文娛、體育比賽等活動而受到意外傷害的;

4.3.5受用人單位指派在出差期間因基本生活必需受到意外傷害的。

醫院需將工傷人員的醫療有關資料報安全部、人力資源部備案。

4.3.6非本人主要責任交通事故的認定,應當以公安機關交通管理、交通運輸、鐵路等部門或者司法機關,以及法律、法規授權組織出具的有關有效證明資料為依據。

4.4工傷申報及認定

4.4.1發生傷亡事故或職業病傷害后,安全環保科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對是否屬于工傷進行內部認定,對確定為工傷事故的由勞資科負責組織工傷認定資料的收集和申報。

4.4.2勞資科在工傷發生之日或被診斷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按規定到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申請工傷認定,并提交相關材料。

4.5工傷認定

4.5.1人力資源部負責填寫《工傷認定申請表》,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申請辦理工傷認定。

4.5.2員工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為職業病的,應當自被診斷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由安全部負責準備相關材料,遞交給人力資源部。

4.5.3申請工傷認定應當準備下列材料:

1)工傷認定申請表;

2)受傷員工與本公司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3)醫療機構出具的《疾病診斷證明》、《出院小結》或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

4)安全環保科出具的《職工工傷事故備案表》、《職工事故報告單》;

5)事故現場目擊證人書面證詞(二人以上);

6)受傷員工《居民身份證》復印件。

4.6勞動能力鑒定

4.6.1員工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后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程度鑒定。

4.6.2勞資部負責向勞動能力程度鑒定委員會報送員工有關資料;

4.6.3申請勞動能力程度鑒定應當準備下列材料:

1)身份證明;

2)工傷認定決定書;

3)病歷摘要、出院記錄、職業病診斷證明書等。

申請復查鑒定、再次鑒定的,除提交上述資料外,還應當提交上次鑒定結論。

4.7待遇

受傷員工醫療、康復、護理、傷殘等待遇按照《工傷保險條例》和《云南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的規定執行。

5記錄

5.1《云南省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和工傷認定相關表格。

5.2工傷保險繳費憑證

6附則

本制度解釋權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