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遺屬補助規定辦法
職工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暫行辦法【1】
一、補助對象
工作人員因公犧牲或參加工作滿五年病故以后,從去世的下月起,對依靠死者生前供養、生活確有困難的下列親屬,由死者原工作單位定期發給遺屬生活困難補助:
1、父(包括自幼撫養死者長大的撫養人)、夫年滿60周歲,或者不滿60周歲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無固定收入者。
2、母(包括自幼撫養死者長大的撫養人)、妻年滿50周歲,或者不滿50周歲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無固定收入者。
3、子女(包括遺腹子女、養子女、前妻或者前夫所生子女)不滿16周歲或年滿16周歲,尚在普通中學學習,或者喪失基本勞動能力者。
4、弟妹(包括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弟妹)不滿16周歲或年滿16周歲尚在普通中學學習,或者基本喪失勞動能力者。
5、遺屬系普通高等學校、中專、技校在校學生(不包括碩士、博士研究生),可列入定期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范圍。
二、補助標準
(一)符合生活困難補助條件的遺屬,不分農村居民、城鎮居民,每人每月補助標準均按戶籍所在地政府公布的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標準執行。
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標準,隨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標準的調整相應進行調整。
(二)符合下列條件的遺屬,適當提高補助標準
1、死者系因公犧牲并被授予烈士稱號的,其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標準在以上標準規定數額基礎上提高50%。
2、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死者的遺屬,其生活困難補助標準在以上標準規定數額基礎上提高30%。
3、因公死亡人員遺屬以及單身的遺屬,其生活困難補助標準在以上標準規定數額基礎上提高20%。
4、兼有1、2、3項幾種情況的,只能按其中一項提高補助標準,不能累加。
(三)遺屬按規定享受的補助費總額,不受死者生前原工資總額或離退休費總額的限制。
(四)死者生前父母分別由死者及兄、弟、姐、妹共同供養者,遺屬困難補助由死者所在單位按規定補助標準的50%發給。
不足部分由死者兄弟姐妹共同分攤負擔。
本通知下發前已核定供養關系的,不再改變。
三、其他有關問題
(一)工作人員死亡后,對隨住城市的家屬,農村有家本人又自愿要求回去居住的,其回家的車船費、旅館費、伙食補助費、按現行的差旅費規定執行,行李托運費據實報銷。
安家有困難的,可酌情一次性發給300—500元的安家補助費。
(二)已參加社會保險的退休人員死亡后,其遺屬困難補助按社會保險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
(三)過去已核定實行遺屬困難補助、現仍符合補助條件的,可按本通知規定重新核定補助費。
重新核定的補助費低于原核定的補助費的,可繼續按原核定的補助費發給。
(四)核定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應以工作人員死亡當時是否符合補助條件為準。
工作人員死亡時遺屬不符合生活困難補助條件、后來符合補助條件且生活確有困難的,可視情況予以臨時補助。
(五)工作人員死亡后,其配偶重新組建家庭的,配偶本人原享受的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應予取消,其他符合補助條件的遺屬可繼續享受補助。
(六)工作人員因違法等原因造成死亡的,其遺屬不享受遺屬生活困難補助。
(七)死者遺屬中,因觸犯刑律被判刑或管制的,服刑期間停止享受遺屬生活困難補助。
(八)死者父母中一方有固定收入(如退休費、個體經營收入)的,另一方不列入享受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范圍。
(九)參加工作未滿5年的工作人員病故后,其供養親屬不享受遺屬生活困難補助。
但對符合第一條規定條件的遺屬,可視人數的多少,在不超過死者生前3—5個月的基本工資內,酌情發給一次性遺屬生活困難補助。
(十)離退休人員死亡后,其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按本通知規定執行。
(十一)工作人員死亡后的遺屬生活困難補助,由死者原工作單位研究確定,離退休人員死亡后的遺屬生活困難補助由院離退休職工管理辦公室研究確定,并填寫《遺屬生活困難補助登記表》,報院人教部備案。
(十二)發給遺屬生活困難補助的單位,應定期(一般為一年)采取走訪、函調等方式了解受補助遺屬的變化情況,對核實后不符合補助條件的,要及時取消其生活困難補助費。
(十三)院屬各單位分管本單位死者遺屬困難補助,待死者本人年齡推算達到國家規定退休年齡時,可將受補助遺屬轉交院離退休職工管理辦公室負責管理。
(十四)院及各單位管理的職工遺屬困難補助信息數據,應及時調整、更新,以保持其及時準確。
(十五)今后院有關遺屬生活困難補助嚴格按本規定執行。
如遇國家政策調整時,應按國家規定執行。
企業職工遺屬待遇標準有調整【2】
近日,筆者從市人力社保局獲悉,企業職工遺屬等待遇調整,此次調整內容包括國有企業死亡職工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和計劃外長期臨時工晚年生活補助費,調整時間從今年1月1日起。
具體調整為:
國有企業死亡職工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1.國有企業離休人員死亡后,凡1937年7月6日前參加革命工作的,其生前供養配偶的生活困難補助費調整為每人每月1860元;抗戰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其生前供養的配偶的生活困難補助費調整為每人每月1570元;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其生前供養的父母、配偶的生活困難補助費調整為每人每月1420元。
2.國有企業職工(含退休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其符合供養條件的直系親屬生活困難補助費標準,分非農業人口、農業人口,每人每月分別為870元、720元。
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在2014年12月31日前,已按規定享受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的人員,每人每月增加130元。
調整后,每名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的月供養親屬撫恤金,總額不得超過我市2014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計劃外長期臨時工晚年生活補助費:領取晚年生活補助費的計劃外長期臨時工,其生活補助費標準由每人每月790元提高到870元。
據了解,以上這些補助標準已考慮了各項物價補貼因素,執行后不再發放物價補貼。
市屬集體所有制企業職工死亡后,其供養的直系親屬生活困難補助費標準參照調整。
(市人力社保局鄭東升)
篇2:職工遺屬補助規定辦法
職工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暫行辦法【1】
一、補助對象
工作人員因公犧牲或參加工作滿五年病故以后,從去世的下月起,對依靠死者生前供養、生活確有困難的下列親屬,由死者原工作單位定期發給遺屬生活困難補助:
1、父(包括自幼撫養死者長大的撫養人)、夫年滿60周歲,或者不滿60周歲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無固定收入者。
2、母(包括自幼撫養死者長大的撫養人)、妻年滿50周歲,或者不滿50周歲基本喪失勞動能力,無固定收入者。
3、子女(包括遺腹子女、養子女、前妻或者前夫所生子女)不滿16周歲或年滿16周歲,尚在普通中學學習,或者喪失基本勞動能力者。
4、弟妹(包括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弟妹)不滿16周歲或年滿16周歲尚在普通中學學習,或者基本喪失勞動能力者。
5、遺屬系普通高等學校、中專、技校在校學生(不包括碩士、博士研究生),可列入定期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范圍。
二、補助標準
(一)符合生活困難補助條件的遺屬,不分農村居民、城鎮居民,每人每月補助標準均按戶籍所在地政府公布的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標準執行。
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標準,隨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標準的調整相應進行調整。
(二)符合下列條件的遺屬,適當提高補助標準
1、死者系因公犧牲并被授予烈士稱號的,其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標準在以上標準規定數額基礎上提高50%。
2、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死者的遺屬,其生活困難補助標準在以上標準規定數額基礎上提高30%。
3、因公死亡人員遺屬以及單身的遺屬,其生活困難補助標準在以上標準規定數額基礎上提高20%。
4、兼有1、2、3項幾種情況的,只能按其中一項提高補助標準,不能累加。
(三)遺屬按規定享受的補助費總額,不受死者生前原工資總額或離退休費總額的限制。
(四)死者生前父母分別由死者及兄、弟、姐、妹共同供養者,遺屬困難補助由死者所在單位按規定補助標準的50%發給。
不足部分由死者兄弟姐妹共同分攤負擔。
本通知下發前已核定供養關系的,不再改變。
三、其他有關問題
(一)工作人員死亡后,對隨住城市的家屬,農村有家本人又自愿要求回去居住的,其回家的車船費、旅館費、伙食補助費、按現行的差旅費規定執行,行李托運費據實報銷。
安家有困難的,可酌情一次性發給300—500元的安家補助費。
(二)已參加社會保險的退休人員死亡后,其遺屬困難補助按社會保險部門的有關規定執行。
(三)過去已核定實行遺屬困難補助、現仍符合補助條件的,可按本通知規定重新核定補助費。
重新核定的補助費低于原核定的補助費的,可繼續按原核定的補助費發給。
(四)核定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應以工作人員死亡當時是否符合補助條件為準。
工作人員死亡時遺屬不符合生活困難補助條件、后來符合補助條件且生活確有困難的,可視情況予以臨時補助。
(五)工作人員死亡后,其配偶重新組建家庭的,配偶本人原享受的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應予取消,其他符合補助條件的遺屬可繼續享受補助。
(六)工作人員因違法等原因造成死亡的,其遺屬不享受遺屬生活困難補助。
(七)死者遺屬中,因觸犯刑律被判刑或管制的,服刑期間停止享受遺屬生活困難補助。
(八)死者父母中一方有固定收入(如退休費、個體經營收入)的,另一方不列入享受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范圍。
(九)參加工作未滿5年的工作人員病故后,其供養親屬不享受遺屬生活困難補助。
但對符合第一條規定條件的遺屬,可視人數的多少,在不超過死者生前3—5個月的基本工資內,酌情發給一次性遺屬生活困難補助。
(十)離退休人員死亡后,其遺屬生活困難補助按本通知規定執行。
(十一)工作人員死亡后的遺屬生活困難補助,由死者原工作單位研究確定,離退休人員死亡后的遺屬生活困難補助由院離退休職工管理辦公室研究確定,并填寫《遺屬生活困難補助登記表》,報院人教部備案。
(十二)發給遺屬生活困難補助的單位,應定期(一般為一年)采取走訪、函調等方式了解受補助遺屬的變化情況,對核實后不符合補助條件的,要及時取消其生活困難補助費。
(十三)院屬各單位分管本單位死者遺屬困難補助,待死者本人年齡推算達到國家規定退休年齡時,可將受補助遺屬轉交院離退休職工管理辦公室負責管理。
(十四)院及各單位管理的職工遺屬困難補助信息數據,應及時調整、更新,以保持其及時準確。
(十五)今后院有關遺屬生活困難補助嚴格按本規定執行。
如遇國家政策調整時,應按國家規定執行。
企業職工遺屬待遇標準有調整【2】
近日,筆者從市人力社保局獲悉,企業職工遺屬等待遇調整,此次調整內容包括國有企業死亡職工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和計劃外長期臨時工晚年生活補助費,調整時間從今年1月1日起。
具體調整為:
國有企業死亡職工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1.國有企業離休人員死亡后,凡1937年7月6日前參加革命工作的,其生前供養配偶的生活困難補助費調整為每人每月1860元;抗戰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其生前供養的配偶的生活困難補助費調整為每人每月1570元;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工作的,其生前供養的父母、配偶的生活困難補助費調整為每人每月1420元。
2.國有企業職工(含退休人員)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后,其符合供養條件的直系親屬生活困難補助費標準,分非農業人口、農業人口,每人每月分別為870元、720元。
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在2014年12月31日前,已按規定享受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撫恤金的人員,每人每月增加130元。
調整后,每名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的月供養親屬撫恤金,總額不得超過我市2014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
計劃外長期臨時工晚年生活補助費:領取晚年生活補助費的計劃外長期臨時工,其生活補助費標準由每人每月790元提高到870元。
據了解,以上這些補助標準已考慮了各項物價補貼因素,執行后不再發放物價補貼。
市屬集體所有制企業職工死亡后,其供養的直系親屬生活困難補助費標準參照調整。
(市人力社保局鄭東升)
篇3:城鄉道路客運成品油價格補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城鄉道路客運成品油價格補助專項資金管理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城鄉道路客運成品油價格補助專項資金管理,促進城鄉道路客運健康發展,保障國家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順利實施,根據財政部等七部門《關于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后進一步完善種糧農民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補貼機制的通知》(財建?20**?1號)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城鄉道路客運成品油價格補助專項資金(以下簡稱補助資金)的管理。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的補助資金,是指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的,用于補助城鄉道路客運經營者,因成品油價格調整而增加的成品油消耗成本而設立的專項資金。
本辦法所稱的補助對象,即城鄉道路客運經營者,包括城市公交企業和農村客運經營者。
本辦法所稱的城市公交企業,是指依法取得城市公交經營資格,合法運營,為群眾提供公交出行服務的企業。
本辦法所稱的農村客運經營者,是指經依法取得道路客運經營資格,在縣境內或者毗鄰縣間固定的道路客運線路上運營,或經許可同意在縣境內或者毗鄰縣間某一特定區域內運營,其線路起訖點至少有一端在鄉村的道路客運經營企業或個人。其中,“鄉村”分別包括鄉、村的同級別行政區劃,但不包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所在的鄉或位于城市市區的鄉村。
具體補助對象,由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按照許可的經營范圍認定。
第四條各地應抓緊完善出租汽車價格聯動機制,通過調整運價或燃油附加,化解油價調整對出租汽車經營效益的影響。在完善價格聯動機制之前,中央財政對出租汽車經營者給予臨時油價補貼。
本辦法所稱的出租汽車經營者,是指依法取得出租汽車經營資格,合法運營,為廣大城鎮居民提供出租汽車服務的企業或個人。
第五條當國家確定的成品油分品種出廠價,高于20**年成品油價格改革時的分品種成品油出廠價(汽油4400元/噸、柴油3870元/噸)時,啟動補貼機制;低于上述價格時,停止補貼。
第六條補助資金補助標準的確定和中央財政負擔的補助比例按財政部等七部門《關于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后進一步完善種糧農民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補貼機制的通知》(財建20**?1號)的規定執行。
第七條補助用油量由交通運輸部門和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按照城市公交企業、農村客運和出租汽車經營者合法擁有的車輛數量、車型和行駛里程等,計算核定在一個補貼年度內合法營運消耗的成品油數量。
第八條城市公交企業、農村客運和出租汽車經營者應當根據國家統一規定和各地交通運輸部門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的具體要求,建立健全本企業(業戶)管理檔案和管理制度,完整、準確地記錄所屬車輛、行駛里程、用油量等基礎信息,并按燃料種類對每輛車燃料消耗量進行統計、匯總、核實,分別填寫城市公交企業、農村客運和出租汽車燃料消耗量明細表(見附表一、二、三),及時按程序上報。
第九條各級交通運輸部門和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按照國家統一規定,建立健全城市公交企業、農村客運和出租汽車經營者車輛及燃料消耗量的基礎檔案和數據庫,完整、準確地填報各項基礎數據,科學準確地核算燃料消耗,并編制報表。
第十條補助年度終了后,縣、市級交通運輸部門和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應當組織力量,對本轄區上年度城市公交企業、農村客運和出租汽車分品種油料消耗情況進行統計、整理、匯總,經核實無誤后,于2月15日前,分別將城市公交企業、農村客運、出租汽車用油量匯總表(見附表四、五、六)逐級上報省級交通運輸部門,同時抄報同級財政、審計部門。
第十一條省級交通運輸部門收到下級交通運輸部門上報的車輛油料消耗情況后,經審核和重點抽查,將本省(區、市)上年度城市公交企業、農村客運和出租汽車經營者分品種油料消耗情況整理匯總,于3月15日前上報交通運輸部,同時抄送同級財政、審計部門以及財政部駐當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
第十二條交通運輸部收到各省(區、市)交通運輸部門上報的油料消耗情況后,應當根據前一年度補貼用油量情況對全國上年度城市公交企業、農村客運和出租汽車經營者分品種油料消耗情況進行整理、匯總和分析。補助用油量以上年度補助用油量為基礎,考慮增減變化因素確定。交通運輸部核定的補助用油量于4月10日前報送財政部,同時抄送審計署。
第十三條財政部根據交通運輸部報送的全國城市公交企業、農村客運和出租汽車經營者上年度分品種油料消耗情況,按照分品種補助標準和負擔比例,計算分省(區、市)上年度成品油價格補助金額。
第十四條中央財政負擔的上年度補助資金,由財政部于4月30日前,通過專項轉移支付的方式下達省(區、市)財政部門。下達資金的文件同時抄送交通運輸部、審計署、財政部駐各省(區、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和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
第十五條省級財政部門收到財政部下達的上年度補助資金后,應當會同同級交通運輸部門逐級下撥資金。基層交通運輸和財政部門應當在6月30日前將補助資金發放到補助對象。
基層財政、交通運輸部門應當完善補助資金的發放管理制度,并將補助程序、補助對象、補助標準和金額等內容及時向社會公布。
第十六條省級財政部門會同同級交通運輸部門于9月15日前,將補助資金發放情況以書面形式報財政部和交通運輸部,并抄送審計署。
第十七條補助資金應當專款專用,全額用于補助實際用油者,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八條財政部將會同交通運輸、審計部門,對各級交通運輸部門用油量申報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各級財政部門資金撥付的及時性和額度等情況,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監督、檢查,或組織財政部駐各省(區、市)財政監察專員辦事處聯合有關部門進行抽查或全面檢查。如發現違紀違法行為,及時移送監察機關處理。
第十九條城市公交企業、農村客運和出租汽車經營者應當按照本辦法規定,及時準確填報有關報表。對未報送或未按期報送有關報表的,不予補助。
對弄虛作假,套取補助資金的城市公交企業、農村客運和出租汽車經營者,一經查實,追回上年度補助資金,并取消下年度補助資格。
對虛報用油量套取補助資金、擴大補助范圍發放補助資金、截留挪用補助資金的部門和管理人員,一經查實,將嚴格按照法規規定進行處理,并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第二十條補助資金工作經費由省級財政按照財政管理規定,商同級交通運輸部門重點用于基層管理部門用油量統計和補助資金發放等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條各省(區、市)財政部門應當會同同級交通運輸等部門制定實施細則。
第二十二條本辦法由財政部、交通運輸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三條本辦法自20**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