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技術管理規定辦法
貴陽市技術管理規定
貴陽市城市規劃技術管理規定
貴陽市人民政府令第128號
目錄
第一章總則
第二章城市建設用地分類和適建范圍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標和規定
第四章建筑間距
第五章建筑物退讓距離
第六章建筑物的高度控制
第七章市政公用設施
第八章城市綠地
第九章附則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管理,提高規劃管理工作水平,使城市規劃管理法制化、科學化、規范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規劃法》、《貴陽市城市規劃管理條例》及有關法規、規范,結合本市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編制分區規劃、詳細規劃(含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各項專業規劃、城市設計、景觀規劃及建筑總平面圖設計,必須符合本規定。
各項規劃應采用貴陽市獨立坐標系統和1956年黃海高程系統。
第三條本市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各類建設項目的規劃與實施,均按本規定執行。城鎮個人建房(包括城市居民建房和農村個人建房)另行規定。
本規定未明確的,按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范執行。
第四條清鎮市、開陽縣、修文縣、息烽縣參照本規定執行。
第二章城市建設用地分類和適建范圍
第五條城市建設用地按《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J137-90)進行分類。
第六條建設用地的適建范圍按批準的詳細規劃執行。
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尚未覆蓋的用地,用地性質按貴陽市城市總體規劃執行,各類建設用地適建范圍按附表一《各類建設用地適建范圍表》(以下簡稱附表一)執行。
第三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標和規定
第七條在城市規劃區內新建、擴建和改建的建設工程項目的建筑容積率、建筑密度,應根據批準的詳細規劃確定。未編制詳細規劃的,按附表二《建筑密度及容積率控制指標表》(以下簡稱附表二)的規定,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核定。
第八條附表二中未明確控制指標的行政、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科研機構、工業廠房、倉庫、軍事設施以及為居住小區、小區以下配套的公共服務設施等的建筑密度和容積率指標,按有關法規、規范執行。
第九條建設用地在2萬平方米(含2萬平方米)以上的,修建性詳細規劃按《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93)確定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標執行。
建設用地在2萬平方米以下的,修建性詳細規劃按附表二執行。
第十條多層民用建筑建設用地小于1000平方米、高層住宅建設用地小于2000平方米、高層公共建筑建設用地小于3000平方米的,不得單獨建設。
第十一條中心城區臨商業干道的建設項目,能為社會提供使用的地面廣場、下沉式廣場、公共停車場、屋頂平臺、通道、綠地等公共開放空間的,在滿足規劃要求及有關規定的前提下,可以適當提高容積率,增加的建筑面積按附表三《提供開放空間增加建筑面積控制表》控制。批準增加的建筑面積不得超過原建筑面積的25%,已作為開放空間的不得改作它用,不得增加建筑物。
第十二條建設用地內有不同性質建筑的,應分類劃定建筑用地范圍,分別計算建筑密度及容積率。屬商辦或商住綜合樓的,建筑密度按附表二中公共建筑的指標執行,建筑容積率按不同性質的建筑面積換算合成。商業面積或者辦公面積達不到該建筑面積10%,或者只有底層為商業或者辦公的綜合住宅,按住宅面積計算,建筑容積率按附表二中住宅的指標執行。
第十三條建設用地可利用地形高差,消防車能直接進入建筑屋面并到達該建筑消防出入口的,其建筑密度不得大于60%。
第四章建筑間距
第十四條建筑間距必須符合消防、衛生、環保、綠化、安全、工程管線、建筑設計規范和文物古跡保護等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十五條住宅間距,應當以滿足日照要求為基礎,綜合考慮采光、通風、消防、防災、管線埋設、視覺衛生等要求確定。
中高層以下住宅間距規定如下:
(一)住宅日照間距
南北向平行布置的住宅,建筑高度與建筑正面間距之比L為1:1.1;
(二)住宅正面間距折減,應按日照標準確定的不同方位的日照間距系數控制,也可采用附表四《不同方位間距折減系數表》換算。
(三)相互垂直布置的住宅,山墻面對縱墻面,山墻不得開窗挑陽臺,進深宜控制在12米以下,最小間距不得少于10米,臨山墻開間不得雙側設置陽臺;進深大于12米的山墻或山墻開窗的,應按照開窗面日照間距退讓,陽臺設置不得大于建筑面寬的三分之二。
(四)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住宅
1、當兩幢住宅縱墻開窗面對縱墻開窗面的夾角小于或者等于15°時,按開窗面對開窗面的間距要求確定,最窄處間距不得小于1:1.0。
2、當兩幢住宅縱墻開窗面對縱墻開窗面的夾角大于15°小于45°時,最窄處間距不得小于15米。
3、當兩幢住宅縱墻開窗面對縱墻開窗面的夾角等于或者大于45°小于60°時,最窄處間距不得小于13米。
4、當兩幢住宅縱墻開窗面對縱墻開窗面的夾角等于或者大于60°小于90°時,按山墻面對縱墻開窗面間距控制,最窄處間距不得小于10米。
(五)當住宅布置利用南向、東向或南偏東、南偏西30°以內的坡地高差時,視利用地形高差的具體尺寸,對間距折減,折減后的間距不得小于13米;30°以內的北向坡,視地形高差的具體尺寸,相應加大間距。
第十六條中高層以下住宅山墻與山墻的間距不得小于7米,山墻不得開窗、挑陽臺。山墻與山墻間距大于等于10米的,山墻允許設置通氣高窗,不得挑陽臺。
第十七條中高層以下點式住宅之間間距之比為1:1.0;中高層以下點式住宅與相鄰住宅的間距,按照本規定第十五條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24米以下公共建筑之間及與中高層以下住宅的間距按本規定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十七條的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高層建筑與中高層以下住宅的間距必須符合下列規定:
(一)南北向布置,面寬小于等于40米的高層建筑與北側住宅的間距按高層建筑高度的0.4倍控制,且最小間距不得小于30米;面寬大于40米的高層建筑與北側住宅的間距按高層建筑高度的0.5倍控制,且最小間距不得小于30米。
(二)面寬小于等于40米的高層建筑與南側住宅間距按高層建筑高度的0.35倍控制,且最小間距不得小于20米;面寬大于40米的高層建筑與南側住宅的間距按高層建筑高度的0.4倍控制,且最小間距不得小于24米。
(三)建筑朝向為東西向的,高層建筑與西側住宅的間距按高層建筑高度的0.4倍控制,高層建筑與東側住宅的間距按高層建筑高度的0.35倍控制,且最小間距不得小于24米。
(四)高層條式、點式建筑的短邊或山墻面與中高層以下住宅山墻面間距不得小于13米。
(五)高層建筑裙房與相鄰住宅的間距按本規定第十五條執行。
第二十條兩幢高層建筑及臨街連續布置的高層點式建筑之間的開窗面間距,南北向平行布置的,不小于南側建筑高度的0.45倍,并不得小于24米;東西向平行布置的,不小于東側建筑高度的0.4倍,并不得小于20米。
第二十一條擋墻、護坡與建筑的最小間距要求。
(一)在無地質災害影響下,應滿足住宅日照、通風、防護、消防的需要。
(二)高度大于2米小于6米的擋墻和護坡的上緣與建筑的凈距離不得小于5米,下緣與建筑的凈距離不得小于3米。
(三)高度大于6米的擋墻應作退臺處理,退臺寬度不得小于1.5米。
第二十二條高層住宅建筑的采光槽,寬深比不小于1:2.5,開槽寬度最小不得小于2.7米;中高層以下住宅采光槽,寬深比不小于1:2,開槽寬度最小不得小于2.4米;中高層以下住宅內天井平面軸線尺寸不得小于3.3米×3.3米。
第二十三條托兒所和幼兒園的教室及生活用房其遮擋建筑的距離必須達到冬至日滿窗日照不小于三小時的日照標準,托兒所和幼兒園的活動場地必須滿足有二分之一的活動面積在標準的建筑日照陰影線范圍以外的要求;中、小學教學樓應滿足冬至日不小于兩小時的日照標準。
第二十四條100米以上高層建筑及其他非住宅建筑的間距,特殊地形、地段的建筑間距在符合交通、消防、采光、通風、城市景觀的規定條件下,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按有關規定確定。
第五章建筑物退讓距離
第二十五條建筑物沿城市道路、公路、鐵路、河道、排水干線、人防設施、文物古跡、電力保護區及用地邊界建設時,須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規范的規定及本章規定。
第二十六條建筑物沿用地邊界修建,應按本規定第四章建筑間距規定的一半和按相鄰建筑的間距要求退讓。不開窗的山墻沿用地邊界布置時,應按5米和滿足與相鄰建筑的間距要求退讓。
第二十七條沿城市道路新建、改建建筑物,建筑退讓距離按附表五《路段上建筑物退讓城市道路紅線控制表》執行。
第二十八條規劃寬度25米以上城市道路交叉口范圍的建筑,退讓城市道路紅線距離在路段規定退讓的基礎上再退5米。
第二十九條沿紅線寬度小于20米的規劃道路,兩側建筑按《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50180-93)的規定退讓,同時應保證與相鄰建筑間距的要求。
第三十條新建大型影劇院、大型商場、游樂場、體育館、展覽館等公共建筑,主出入口方向后退道路紅線距離不小于15米,并滿足停車、
篇2: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資格許可審查員管理規定
一、總則
(一)為規范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以下簡稱“安檢機構”)檢驗資格許可核查工作,加強安檢機構?檢驗資格許可審查員(以下簡稱“審查員”)的管理,統一審查員的條件、考核、注冊、職責,制定本規定。
(二)審查員由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織考核、注冊、使用和日常管理,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備案。
二、條件
(一)原則上年齡不超過60周歲,身體健康,所在單位推薦,并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大專(含)以上學歷或中級(含)以上專業技術職稱,從事車輛相關工作滿3年或從事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滿2年;
2.中專學歷或助理工程師技術職稱,從事機動車安檢工作滿5年。
(二)經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組織的考核合格。
(三)擔任組長的審查員還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一定的組織、協調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2.具有較強的現場條件核查技能和豐富的核查經驗。
三、考核
(一)現場條件核查工作程序和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流程。
(二)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依據的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
(三)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依據的技術條件和方法標準。
(四)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使用的檢測儀器設備的基本性能和適用范圍,有關儀器設備的標準,檢定規程或校準方法。
(五)質量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安檢機構檢驗資格許可條件及核查方式、方法、技巧等。
四、注冊
(一)經考核合格的人員可以向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申請審查員注冊。
(二)審查員注冊應當提供下列資料:
1.審查員申請表,見附件1;
2.學歷證明復印件;
3.技術職稱證明復印件;
4.其他需要提供的證明文件的復印件。
(三)經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確認合格的申請人員給予注冊,發放審查員證書,見附件7。
(四)審查員證書有效期為3年,期滿后經考核合格,可以繼續申請注冊。
(五)國家公務員不得申請注冊。
五、職責
(一)審查組長職責
安檢機構資格許可審查工作實行審查組長負責制,對核查工作的質量負責。其職責如下:
1.分配審查組各成員工作,合理編制現場核查計劃,嚴格按程序組織策劃現場核查活動;
2.主持召開首、末次會議,組織實施現場核查活動,組織審查組內部會議,討論核查情況;
3.組織完成不符合項的匯總和核查結論的確定,編制現場核查報告;
4.代表審查組與安檢機構溝通和聯絡,妥善處理核查活動中的異常和爭議;
5.協調審查組內各項工作,指導審查員獨立完成任務,并對審查員的工作進行評價;
6.完成與本次核查工作有關的其他事項;
7.及時向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提交對安檢機構核查的完整資料。
(二)審查組員的職責:
1.在組長的領導下,按分工完成具體的核查工作;
2.向組長匯報現場核查情況,提交有關的核查記錄;
3.參與核查報告的討論和確定;
4.對核查現場所發現的問題提出建議;
5.對分工審查的項目負責;
6.協助審查組長完成其他工作。
六、工作紀律
(一)嚴格遵守《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檢驗資格許可審查員守則》,見附件2。
(二)服從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管理和工作安排。
(三)在接受核查等相關工作時,要事先征得所在工作單位的同意。
七、日常管理
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每年要對注冊審查員進行考核,考核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收集、匯總安檢機構的反饋信息,對審查員進行考核;
(二)對審查員現場核查工作質量進行抽查;
(三)對審查員進行年度考核。
八、暫停與注銷
(一)凡是出現下列情況之一的,暫停6個月審查員資格,情節嚴重的注銷審查員資格:
1.不履行審查員職責,未遵守《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檢驗資格許可現場核查審查員守則》的;
2.對安檢機構的核?查中,一個年度內累計出現2次工作失誤的;
3.無故不服從派遣或在其資格有效期內不參加規定項目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的;
4.以權謀私,侵害安檢機構正當權益的,或借機推銷產品和服務項目的。
(二)因本人健康原因或其他原因不能繼續從事核查工作,本人提出申請的,予以注銷。
(三)凡受到2次以上(含)暫停資格的審查員,注銷其審查員資格。
(四)被注銷的審查員,不得再次申請注冊。
九、資格的恢復
對受到暫停資格的審查員,在暫停期間對其過錯行為認識深刻,并認真予以糾正的,可在暫停期結束后,由本人提出恢復資格申請,經省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批準,予以恢復審查員資格。
篇3:營運車輛技術狀況安全隱患排查管理規定
為了加強公司車輛狀況的監督管理,使公務車輛隨時處于完好的狀態,避免機械事故,確保行車安全,特制定本規定。
一、公務車輛狀況及安全檢查由公司分管領導負責牽頭,會同部門安全員、具體負責實施。
二、公務車輛技術狀況及安全檢查,統一組織檢查、各車駕駛員必須配合。
三、統一檢查,分底盤、氣路、電路檢查和車容車貌、車窗及車內設施檢查、修理質量抽查三大項。檢查周期為每月檢查一次。檢查時由公司分管領導、部門安全員參加。
四、車輛檢查的內容
1、制動系統、轉向系統、底盤、氣路、電路等項目
(1)制動總泵、制動分泵、制動連動裝置銷子及開口銷是否齊全,手剎、斷氣剎工作是否正常有效。
(2)制動總泵、制動分泵及剎車管道是否漏氣、漏油,固定是否牢固。
(3)方向機自由行程是否符合要求。
(4)輪胎螺栓、有無松曠或折斷,是否磨損正常。
(5)電源線路布置及接頭包扎是否規范,固定是否完好,線路是否老化,燈光是否齊全有效,各類儀表是否有效。
(6)車容車貌、車窗及車內設施檢查。
(7)車門緩沖膠條是否完好,車門關閉(含駕駛門)是否正常。
(8)車身內外是否整潔,車輛是否有擦刮、掉漆痕跡,后視鏡是否齊全。
(9)是否有滅火器,放置位置是否恰當,是否有效。
(10)修理質量抽查檢查時由檢查人員按車輛總數3%的比例,查近一個月的修車情況。
(11)檢查返修率是否規定標準從隱患排查起,檢查是否及時報修整改、是否超過整改期限。
(12)排查人員及駕駛員要認真填寫并簽字。
五、駕駛員自查及自查內容
駕駛員自查由駕駛員每天進行出車前、行車中、收車后的三檢。交接班時應說明車況是否存在問題,有問題應及時匯報部門領導及安全員,做出整改方案。
1、檢查方向機及轉向是否正常,間隙是否適當。
2、檢查腳剎、手剎是否正常,管路有無漏油現象。
3、檢查輪胎、螺栓是否齊全,有無松動、輪胎氣壓是否正常。
4、檢查燃氣(油)、潤滑油、剎車油、冷卻液、電解液是否足量,有無滲漏。
5、檢查喇叭、燈光、雨刮器、后視鏡以及牌照、頭牌、腰牌、尾牌等是否齊全有效。
六、檢查中發現問題的處理
對各類檢查中查出的問題,能當場修復的應盡量當場修復,不能當場修復的視其情況,凡涉及行車安全或《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不能上路的,必須立即停止運行并報修,其它問題由駕駛員當日內收車后回廠修復。
七、檢查的安排、考核及要求
1、公司檢查的協調安排,由營運生產部負責,考核由公司分管領導負責。
2、對總站檢查的考核,由營運生產部牽頭,會同相關部門負責。
3、對駕駛員每日檢查的考核,由各總站負責,公司季度檢查時抽查。
4、公司參檢部門(單位)及各總站,帶隊檢查時應盡職盡責,做到站不漏線,線不漏車,車不漏項。不得走過場,敷衍了事。如因帶隊檢查后一定期限內發生機械事故,公司將追究帶隊檢查人及相關人員責任。
十、獎勵與處罰
1、對遵守本規定,檢查工作做得好,能及時發現問題及安全隱患并及時修復的部門、總站、駕駛員及保修工,由公司、修理廠及總站納入年終考核內容進行考核,并給予表彰獎勵。
2、對日常保養、檢查工作做得不好,修理質量差,檢查時發現有問題的,由公司視問題發生的部位及對安全行車的影響,每項扣總站或修理廠目標考核分0.3分至2分。如車輛報修后,在質保里程以內又出現同類故障,檢查中發現還繼續在運行的,處罰時對總站及修理廠一并處罰。
3、對檢查中發現故障限期修復而未修復的,復查發現后將追究責任并加倍處罰。
4、總站對駕駛員、修理廠對責任人的處罰,各總站、修理廠應按照此扣分標準處罰責任人。
5、一年內所駕車輛發生兩次單項扣分達到2分或一次單項扣分達到2分的駕駛員,由安全服務監察部組織進行離崗培訓,考核合格方可重新上崗,考核不合格的改為非技術工種。
修理廠相關人員工作不負責任,單項扣分達到2分以上的,由修理廠從嚴處罰。
6、扣分標準見附表。公司對總站、修理廠突擊抽查及日常檢查,發現問題依照此標準扣分。
十一、檢查資料的填報及收集
1、檢查表格由公司統一設計、打印。逐車檢查登記表應由駕駛員、檢查人員或部門負責人簽字。
2、檢查原始資料要收存備查。
3、駕駛員的自查由各車駕駛員逐日填表并簽字,由總站收集保存。
十二、本規定從發文之日起執行。過去的相關規定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準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