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主扇司機危險源辨識

主扇司機危險源辨識

2024-07-14 閱讀 3681

一、工作流程

1、崗前準備→風機啟動前的檢查→電源開關柜送電→饋出開關柜合閘→啟動風機(啟動小絞車,打開啟動風機對應的風門→風機一級啟動柜合閘→風機二級啟動柜合閘→投入測溫儀)。

2、倒機操作(運行風機二級啟動柜分閘→運行風機一級啟動柜分閘→啟動運行風機對應的小絞車,關閉對應的風門→退出測溫儀→啟動備用風機對應的小絞車,打開對應的風門→備用風機一級啟動柜合閘→備用風機二級啟動柜合閘→投入測溫儀)。

3、停止風機(風機二級啟動柜分閘→風機一級啟動柜分閘→啟動小絞車,關閉對應的風門→退出測溫儀)。

4、開關柜停電→巡回檢查(巡檢流程:高壓開關柜→啟動柜→各種儀表、保護裝置、指示燈→負壓計→風門小絞車→大、小風門→風機聯接情況→風機卡軌器→風機制動裝置→電機進線裝置→接地裝置→風機響聲→滅火器材)。

二、危險源

1、精神狀態差;

2、保護裝置不靈敏或失效;

3、啟動風機前檢查不到位,制動手柄未抬起;

4、操作高壓電氣設備主回路時,未戴絕緣手套、穿絕緣鞋或站在絕緣臺上;

5、操作程序錯誤;

6、風門小絞車及風門啟閉異常;

7、測溫儀顯示溫度不準確;

8、風機異響;

9、接地裝置失效;

10、操作司機操作前未填寫操作票。

三、預控措施

1、上崗前必須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情緒穩定,嚴禁酒后上崗),作業時,必須嚴格執行本崗位危險源辨識和“手指口述”;

2、主通風機司機必須每班檢查保護裝置靈敏可靠,保證正常運行和備用;

3、啟動風機前,先檢查制動手柄位置在松閘位置;

4、操作高壓電氣設備主回路時,必須戴絕緣手套和穿絕緣鞋或站在絕緣臺上,由監護人監管;

5、操作前,必須填寫操作票,按照操作票順序操作規范操作;

6、電鉗工定期對風門絞車和風門進行檢查,以保證運行正常;

7、定期檢修時,必須校核測溫裝置;

8、必須保證機房內的消防器材齊全有效,擺放位置正確;

9、運行風機出現異常響聲時,立即停止故障風機,10分鐘內必須啟動備用風機;

10、接地裝置安裝必須符合規定;

11、啟動風機時,每次操作前必須填寫操作票,按照操作票順序規范操作;

12、通風機司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外邊設施的檢查,不得在20米范圍內出現明火。

四、作業標準

1、司機必須持證上崗。著裝穿戴整齊,保持“三緊”;

2、操作高壓電氣設備主回路時,操作人員必須戴絕緣手套和穿絕緣鞋或站在絕緣臺上;

3、司機操作時必須一人操作,一人監護;

4、正常倒機要有審批報告,倒機前必須征得調度室同意,運行正常后及時向公司調度室匯報。

5、若發現電機、風機聲音異常,電流表指針擺動幅度較大,應立即進行停機倒機操作,及時向公司調度室匯報;

6、檢查電壓、電流、負壓是否正常;

7、經常聽辯風機的聲響是否正常;

8、軸承溫度不得超過75℃,電機繞組溫度不超過125℃;

9、運行半個月必須向軸承加二硫化鉬注潤滑脂80g;

10、對帶電體執行巡查時,保持0.8米的安全距離,只能目檢;

11、若運行風機出現故障,而備用風機不能投入運行時,必須立即向礦調度室匯報;

12、高壓開關柜的送電操作順序是:先合隔離開關,后合斷路器,停電時操作順序與此相反。嚴禁帶負荷分斷隔離開關;

13、起動前必須檢查高壓起動柜的轉換開關,是否在正確位置;

14、停機時若按停止按鈕后無效,應操作啟動柜對應的電源柜斷路器分閘進行停機;

15、除故障停機外,嚴禁無請示停機;

16、通風機機房20米范圍內不得有煙火。

篇2:防爆叉車司機主要危險源辨識卡

叉車司機共有主要危險源10條,其中重大危險源2條。序號風險源及后果等級標準及措施1未檢查保護系統或檢查不到位,引起瓦斯爆炸事故重大1.出車前檢查防爆叉車的隔爆接合面、阻火器、水洗箱、空氣關斷閥。

2.入井前打開保護系統。

3.井下嚴禁隨意打開電器系統。

4.定期強制保養維護,保證保護系統靈敏可靠。2強行、強會、強超,人員受傷、車輛損壞重大1.根據路況確認能否通行。

2.會車時靠近水溝或水管(纜線)側的車輛停車關閉大燈讓行。3.坡道相遇時,下坡車輛給上坡車輛讓行。

4.超車時鳴笛,待對方讓行時方可超過。

5.嚴禁強行、強會、強超。3出車前未檢查車輛或檢查不到位,人員受傷、車輛損壞中等1.出車前按要求對車輛進行點檢并做好記錄。

2.液位、燈光、轉向、剎車等系統完好。4停車時未拉手剎,造成人員傷害或車輛損壞中等1.車輛停在合適位置。

2.叉車司機定期檢查手剎系統。

3.停車時拉起手剎。5作業時未對周圍環境檢查,造成人員傷害和車輛損壞中等1.叉車司機作業前必須檢查作業區域內是否有人員存在,確認作業區域內沒有人員存在時方可作業。

2.叉車司機在作業時嚴格執行“行人不行車,行車不行人”制度。6牽引故障車輛時繩索斷裂或脫鉤,造成人員傷害或設備損壞中等1.叉車司機在牽引故障車輛前必須檢查繩索、掛鉤的完好性。

2.牽引故障車輛時主要巷道不得超過15km/h,拐彎,上、下坡時不得超過5km/h。7車輛超速行駛,轉彎、十字交叉處不減速,導致人員受傷中等井下主要運輸巷道內行使速度不得超過30Km/h,其他巷道車速不得超過20Km/h,會車速度不得超過5Km/h,行使到巷道交叉點、轉彎及前必須鳴號變換燈光減速慢行。8物料裝卸過程中誤操作造成人員傷害,設備損壞中等1.叉車司機在開機之前,要檢查裝載機周圍的安全情況,是否有人走進,車后有一個盲區,要鳴號示意,確保安全運作。

2.抓舉或鏟運物料時,應避免過多的偏重一側,不允許提升到最高位置運輸物料,裝運時不得超出額定噸位,以防機器受到損壞。

3.卸料后,應將鏟斗(或抓具)上翻,然后方能下降大臂,工作完畢離開駕駛室前,要將鏟斗(或抓具)放到地面,然后關掉發動機,并切斷電源。9鏟運物料時未固定或固定不牢固,貨物掉落傷人、損壞貨物中等在鏟運設備材料時要捆綁牢固,勻速、慢速行駛。10進入低采高巷道工作時,駕駛室頂棚與巷道頂板安全距離不足,造成人員傷害、設備損壞中等進入低采高巷道工作時,叉車司機要確認作業范圍內駕駛室頂棚與巷道頂板的安全距離是否達到20cm以上,同時作業時要控制車速,防止叉車顛簸時與頂板碰撞。本崗位主要不安全行為1.裝載貨物時未進行觀察周圍環境。

2.出車前車輛檢查不到位。

3.叉車載人。

4.叉車行走時鏟斗或兩側站人。

5.駕駛無防護頂棚的叉車。

篇3:乳化液泵司機危險源辨識

一、工作流程

上崗前準備→作業地點安全檢查→開泵前檢查→開泵→巡回檢查→停泵檢修→

試運轉→文明生產

二、危險源

1、檢修前,作業工具不完好或不齊全;

2、未對作業地點的安全情況進行檢查;

3、高壓管路連接銷子不完好;

4、乳化液泵站出口壓力不符合規定;

5、檢查轉動部位時,觀察距離過近或用手直接觸碰;

6、檢修或更換液壓元件、管路時,不停電閉鎖或沒有泄壓;

7、對乳化液泵檢修完后,沒有按照規定進行試運行;

8、乳化液泵壓力表不完好;

9、乳化液配比濃度未達到規定要求。

三、預控措施

1、檢修前,泵站司機必須檢查工具齊全完好情況;

2、作業前,必須仔細檢查作業地點的支護情況和設備的完好情況;

3、開泵前,必須檢查管路連接銷的情況,發現不完好時,必須處理后方可開泵;

4、泵站司機必須隨時檢查泵站的出口壓力,發現過低時,必須調整泵站壓力值;

5、泵在運行時,泵站司機檢查轉動部位時,必須保證身體與轉動部位不得小于1米,嚴禁用手觸摸轉動部位;

6、檢修乳化液泵或更換管路時,必須將泵停電閉鎖,釋放余壓;

7、乳化液泵檢修完畢后,必須進行試運轉,試運轉正常后,方可結束作業;

8、發現乳化液泵壓力表不完好時,必須進行更換;

9、泵站司機隨時檢測泵箱內乳化液濃度,低于規定時,必須增加乳化油量,提高乳化液濃度。

四、作業標準

1、作業工具齊全完好,符合作業要求;

2、開泵前,首先檢查作業地點的安全情況;

3、開泵前,檢查乳化液泵、液壓管路的完好情況;

4、開泵前,檢查乳化液配比濃度必須達到3%~5%;

5、檢修乳化液泵時,必須停電閉鎖,并對管路和乳化液泵進行泄壓;

6、對乳化液泵檢修后的狀態必須符合完好標準;

7、乳化液泵站管路上不得有煤塵,周圍無雜物和大面積的積水;

8、乳化液泵站運行時,泵站司機必須不定期進行巡回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