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光電工程安全預評價報告

光電工程安全預評價報告

2024-07-14 閱讀 2124

1?范圍

?1.1?為了規范太陽能光電工程(包括太陽能光伏發電工程和光熱發電工程)安全預評價報告的內容和深度要求,確保安全預評價報告編制質量,根據國家和行業有關標準,特制定本規定。

?1.2?本規定適用于新建、改建、擴建的太陽能光電工程(項目)安全預評價報告的編制。

??2?安全預評價報告的主要內容

安全預評價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編制說明(包含評價目的、評價范圍、評價依據等),建設項目概況,危險、有害因素辨識與分析,評價單元劃分和評價方法選擇,定性、定量評價,安全對策措施建議,評價結論等。

2.1?編制說明

1)評價目的和評價范圍

明確說明評價的目的和預評價范圍。預評價范圍為設計文件包括的范圍(主體工程、輔助設施、公用工程等);當擴建工程與已有設施發生聯合共用關系時,預評價范圍還應包括共用工程部分。

2)評價依據

編制安全預評價報告依據的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有關資料、批準文件、安全預評價工作委托書,較詳盡地列舉安全預評價依據的國家法律、國家行政法規、地方法規、政府部門規章、政府部門規范性文件、國家標準、安全生產行業標準、光電工程技術標準、電力行業標準、行業管理規定、參考資料等。

安全評價報告引用的法律、法規、標準應準確、適用、有效。

3)建設單位簡介

對建設單位的基本情況、組成、業務范圍等做簡單概述。

2.2?建設項目概況

介紹建設項目的地理位置、周邊環境、水文、氣象、光能資源、工程地質、項目任務和規模、站址選擇及平面布置、光電系統配置及設備選擇、電氣、消防、土建工程、施工組織設計、工程投資等概況。

2.3?主要危險、有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險源辨識與分析

列出辨識與分析危險、有害因素的依據。根據設計文件資料,從站址、總平面布置、道路及運輸、建(構)筑物、工藝過程、設備裝置、作業環境、安全管理、應急管理、職業健康管理、類比工程、原有已建工程等積累的實際資料與公布的典型事故案例中,找出與GB/T13861-2009《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相對應的危險、有害因素,對太陽能光電工程(項目)生產過程中在人、物、環境、管理等方面固有或潛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辨識和分析,確定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存在部位、方式,以及發生作用的途徑和變化規律;明確生產、施工過程中是否存在重大危險源。對危險、有害因素辨識和分析應全面、真實、具體、透徹。

按照GB/T12801-2008《生產過程安全衛生要求總則》和《關于加強重大工程安全質量保障措施的通知》(發改投資〔2009〕3183號)要求,評價報告還應對施工期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辨識與分析。

2.3.1?人的因素

分別對太陽能光電工程(項目)從業人員的負荷超限、健康狀況異常、從事禁忌作業、心理異常、辨識功能缺陷、指揮錯誤、操作錯誤、監護失誤等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辨識與分析。

2.3.2?物的因素

分別對光伏發電工程的光伏電池組件、逆變器、電源匯流箱柜、電源并接裝置,光熱發電工程的反射鏡、集熱裝置及跟蹤系統、熱交換器、汽輪機、發電機、冷卻裝置,防雷接地、計算機監控、繼電保護、工業電視、主變壓器、高壓配電等設備及其系統缺陷,建(構)筑物缺陷,防護缺陷,電傷害,電磁輻射,信號缺陷,標志缺陷,爆炸品,易燃液體,致病微生物,傳染病媒介物,致害動物(鼠、蛇等),致害植物等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辨識與分析。

2.3.3?環境因素

環境包括室內(中控室)、室外等作業(施工)環境。

室內作業場所環境不良可從室內地面滑,室內作業場所狹窄,室內作業場所雜亂,室內地面不平,室內梯架缺陷,安全通道缺陷,房屋安全出口缺陷,采光照明不良,作業場所空氣不良,室內溫度、濕度、氣壓不適等進行辨識與分析。

室外作業場地環境不良可從惡劣氣候與環境(包括大風、極端的溫度、雷電、高原缺氧、大霧、沙塵暴、冰雹、冰凍、鹽霧、暴雨雪、洪水、泥石流、地震等),作業場地和交通設施濕滑,作業場地不平,腳手架、階梯和活動梯架缺陷,門和圍欄缺陷,作業場地安全通道缺陷,作業場地安全出口缺陷等進行辨識與分析。

2.3.4?管理因素

分別對職業安全衛生組織機構不健全、職業安全衛生責任制未落實、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規章制度不完善(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未落實、操作規程不規范、事故應急預案及響應缺陷、培訓制度不完善等)、職業安全衛生投入不足、職業健康管理不完善等危險因素進行辨識與分析。

2.3.5?重大危險源辨識

按GB18218-2009《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和國家有關規定,對施工和生產運行過程中所涉及的危險物料進行辨識分析,類比同類工程,明確工程施工期和運行期是否存在重大危險源。

辨識出來的重大危險源應按照《關于規范重大危險源監督與管理工作的通知》(安監總協調字〔2005〕125號)要求,對重大危險源進行分級。

2.4?評價單元劃分和評價方法選擇

2.4.1?依據太陽能光電工程(項目)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并考慮安全預評價的特點,結合太陽能光電工程(項目)特點和建設工程的具體情況,說明劃分評價單元的原則并確定評價單元。

一般光伏發電工程安全評價單元宜劃分為:站址及總平面布置單元、太陽能電池組件單元、集電線路單元、升壓站單元、公用工程單元、并網安全單元、安全監測單元、作業環境單元、施工單元、安全管理單元(對改建、擴建工程)等;光熱發電工程安全評價單元宜劃分為:站址及總平面布置單元、太陽能反射鏡單元、集熱裝置及跟蹤系統單元、熱交換設備及其系統單元、汽輪機設備及其系統單元、發電機設備及其系統單元、熱控設備及其系統單元、冷卻水系統單元、升壓站單元、公用工程單元、作業環境單元、施工單元、安全管理單元(對改建、擴建工程)等;也可按單項工程或危險、有害因素的類別進行單元劃分。

2.4.2?根據評價的目的、要求和太陽能光電工程(項目)特點,選擇科學、合理、適用的安全評價方法,可根據新技術選擇其他先進的評價方法;對于不同的評價單元,可根據評價的需要和單元特征選擇不同的評價方法。選定的評價方法應做簡單介紹,并闡述選定此方法的原因。作業環境單元宜采用類比法進行評價。

2.4.3?對各評價單元潛在的主要危險有害因素的名稱、部位及采用的評價方法進行匯總說明。

2.5?定性、定量評價

2.5.1?根據危險、有害因素分析的結果和確定的評價單元,參照有關資料和數據,用選定的評價方法對各評價單元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導致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進行評價,真實、準確地確定事故可能發生的部位、頻次、嚴重程度的等級及相關結果,并對得出的評價結果進行分析。

2.5.2?評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內容:

光伏發電工程的站址及總平面布置,洪(潮)水,內澇,風災,沙塵暴,雪災,冰災,地震,雷電,鹽霧,太陽能電池組件,集電線路,升壓站,公用工程,安全監測系統,作業環境,安全管理(對改建、擴建工程),施工作業等。

光熱發電工程的站址及總平面布置,洪(潮)水,內澇,風災,沙塵暴,雪災,冰災,地震,雷電,鹽霧,太陽能反射鏡,集熱裝置及跟蹤系統,熱交換設備及其系統,汽輪機設備及其系統,發電機設備及其系統,熱控設備及其系統,冷卻水系統,升壓站,公用工程,作業環境,安全管理(對改建、擴建工程),施工作業等。

2.5.3?評價報告應將“未受控”的危險、有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險源列出,并加以分析;采用GB6441-1986《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確定事故類型,并對危險等級進行排序。

2.6?安全對策措施建議

2.6.1?列出安全對策措施建議的依據、原則,以及安全技術措施應遵循的等級順序原則(消除、預防、減弱、隔離、連鎖、警告)。

2.6.2?依據危險、有害因素辨識結果與定性、定量評價結果,遵循針對性、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的原則,提出消除或減弱危險危害的技術和管理對策措施建議。安全對策措施建議應具體詳實、具有可操作性;按照針對性和重要性的不同,措施建議可分為應采納和宜采納兩種類型。安全對策措施應與危險、有害因素的分析和評價相一致。

2.6.3?為保障太陽能光電工程(項目)建成后能安全運行,安全對策措施應包括:從太陽能光電工程(項目)的總圖布置、功能分布、工藝流程、設施、設備、裝置等方面提出安全技術對策措施;從太陽能光電工程(項目)的組織機構設置、人員管理、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職業健康管理等方面提出安全管理對策措施;從保證太陽能光電工程(項目)安全運行的需要提出其他安全對策措施。

2.7?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原則及框架要求

1)簡要說明事故應急預案的體系構成及其主要內容。

2)說明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評審、備案和演練、修訂等相關要求。

3)列出太陽能光電工程(項目)應編制的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方案的項目。

2.8?安全專項投資估算

1)簡要說明安全專項投資概算編制的依據和價格水平年。

2)說明安全專項投資主要包括的內容,并列出安全專項工程量清單。

3)列出安全專項投資估算清單。

2.9?評價結論

1)簡要列出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及評價結果;指出太陽能光電工程(項目)應重點防范的重大危險、有害因素。

2)明確工程中是否存在重大危險源。

3)明確工程應重視的安全對策措施建議;明確工程潛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在采取安全對策措施后,能否得到控制及受控程度如何。

4)給出建設工程從安全生產角度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章、規范的要求。明確工程的興建在安全方面是否可行。

2.10?附件和附圖要求

1)附件包括安全預評價委托書、項目開發授權文件、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查意見等。

2)附圖包括能說明工程基本情況的主要設計圖紙,圖紙應簽署完備。

?3?安全預評價報告的格式及載體要求

1)安全預評價報告格式應按AQ8001-2007《安全評價通則》中附錄D的要求執行。

2)安全預評價報告正文部分應包括:評價目的,評價范圍,評價依據,建設單位簡介,建設項目概況,危險、有害因素辨識與分析,評價單元劃分和評價方法選擇,定性、定量評價,安全對策措施建議,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原則及框架要求,安全專項投資估算,評價結論等。

3)評價報告采用紙質載體的數量應滿足審查、備案所需份數的要求,并同時提供電子文件。電子文件應滿足以下要求:

a、對評價報告形成的電子文件,應以PDF為通用格式。

b、附圖一般采用AutoCAD文件格式。對只有紙質的圖紙,應將圖紙進行掃描或用數碼相機拍照為jpg文件格式。

c、電子文件推薦使用CD-R光盤或U盤為記錄存儲介質。

?4?編制安全預評價報告需建設單位提供的資料目錄

4.1?建設項目綜合性資料

4.1.1?建設單位概況

4.1.2?建設項目概況

4.1.3?建設工程總平面圖

4.1.4?建設項目與周邊環境關系位置圖

4.1.5?地質、氣象條件

4.1.6?人員分布

4.2?建設項目設計依據

4.2.1?項目開發授權文件

4.2.2?建設項目設計依據的地質、光能資源資料

4.2.3?建設項目設計依據的其它有關安全資料

4.3?建設項目設計文件

4.3.1?建設項目預可行性研究報告

4.3.2?改建、擴建項目相關的其它設計文件

4.4?安全設施、設備、裝置資料

4.4.1?生產工藝中的工藝過程描述與說明

4.4.2?生產系統中主要安全設施、設備和裝置描述與說明

4.5?安全機構設置及人員配置

4.6?其它

篇2:危險化學品單位在役裝置安全評價報告備案制度

生產、儲存、使用劇毒化學品的單位,應當對本單位的生產、儲存裝置每年進行一次安全評價;生產、儲存、使用其他危險化學品的單位,應當對本單位的生產、儲存裝置每兩年進行一次安全評價。

通過對生產、儲存、使用危險化學品的場所和裝置、設施進行安全評價,評價危險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嚴重程度,提出降低或控制危險的安全對策措施。

安全評價報告記錄了安全評價的過程和結果。根據安全評價結果,高于允許風險標準的危險源必須采取工程技術或組織管理措施,降低或控制風險。低于標準值的危險源屬于可接受或允許的風險,應建立監測措施,防止生產條件變更導致危險值增加,對不可能排除的危險要采取防范措施,根據潛在事故制定應急預案。

因此,安全評價的結果應該形成文件化的安全評價報告,報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負責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督管理綜合工作的部門備案。

篇3:水電建設工程安全預評價報告編制規定

1?范圍

1.1?為了規范水電建設工程安全預評價報告的內容和深度要求,確保安全預評價報告質量,根據國家和行業有關標準,特制定本規定。

1.2?本規定適用于新建、改建、擴建的水電建設工程安全預評價報告的編制。

2?安全預評價報告的主要內容

安全預評價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概述(含評價目的、評價范圍、評價依據、建設項目概況等)、危險及有害因素辨識與分析、評價單元劃分和評價方法選擇、定性定量評價、安全對策措施建議、評價結論等。

2.1?編制說明

1)評價目的和評價范圍

明確評價目的和評價范圍。一般以設計文件包括的范圍作為評價范圍。由于客觀條件限制,也可把合同規定的范圍作為評價范圍,但不得將重要危險、有害因素排除在評價范圍之外。

2)評價依據

編制預評價報告依據的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和有關資料、批準文件、預評價工作合同書,較詳盡地列舉預評價依據的國家法律、國家行政法規、地方法規、政府部門規章、政府部門規范性文件、國家標準、安全生產行業技術標準、水電水利行業技術標準、行業管理規定、參考資料等。

3)建設單位簡介

對建設單位的基本情況、組成、業務范圍等做簡單概述。

2.2?建設項目概況

介紹建設項目的任務、水文泥沙、工程地質、工程規模、工程布置及建筑物、機電及金屬結構、消防設計、施工組織、工程主要設備等概況。

2.3?危險、有害因素辨識與分析

對建設項目在工程選址和樞紐總體布置、主要生產建(構)筑物及設備事故、生產過程中和生產作業場所等方面存在的各種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辨識和分析,列出辨識與分析危險、有害因素的依據,確定危險、有害因素存在部位、方式,以及發生作用的途徑和變化規律,明確預評價中要評價的主要危險、有害因素。

識別危險、有害因素應遵循以下原則:

1)科學性

危險、有害因素的識別是分辨、識別確定系統內存在的危險,而不是研究防止事故發生或控制事故發生的實際措施。它是預測安全狀態和事故發生途徑的一種手段,必須要有科學的安全理論作指導,使之能真正揭示系統安全狀況、危險、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方式、事故發生的途徑及其變化規律,并予以準確描述。

2)系統性

危險、有害因素存在于生產活動的各個方面,因此,要對系統進行全面、詳細的剖析,研究系統及子系統之間的相關和約束關系;分清主要危險、有害因素及其相關的危險、有害性。

3)全面性

識別危險、有害因素時,不要發生遺漏,以免留下隱患。要從場址、自然條件、建(構)筑物、工藝過程、生產設備、設施、裝置、特種設備、公用工程、安全管理體系、管理制度等方面進行分析辨識;不僅要分析設備正常生產運轉、操作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還要分析、辨識設備啟動、停運、檢修和設備受到破壞及操作失誤情況下的危險、有害后果。通過對可能導致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誘導原因進行重點分析,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基礎。

4)預測性

對于危險、有害因素,還要分析其觸發事件,亦即危險、有害因素出現的條件或設想的事故模式。

2.4?評價單元劃分和評價方法選擇

依據水電建設工程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并考慮安全預評價的特點,結合水電行業特點和建設工程的具體情況,說明劃分評價單元的原則及確定的評價單元。水電建設工程習慣上評價單元劃分為:樞紐總布置單元、水庫近壩庫岸單元、擋水建筑物單元、泄水建筑物單元、引水建筑物單元、廠房及生產設備單元(水輪機、發電機、主變壓器、其它電氣設備、水電廠自動裝置、監控系統等)、安全監測系統單元、作業環境單元等。

根據評價的目的、要求和水電建設工程的特點,選擇科學、合理、適用的安全評價方法;對于不同的評價單元,可根據評價的需要和單元特征選擇不同的評價方法。選定的評價方法應做簡單介紹,并闡述選定此方法的原因。

評價方法是分析危險、有害因素的工具,選用哪一種方法要根據分析對象的性質、特點、壽命的不同階段和分析人員的知識、經驗和習慣來定。

2.5?定性、定量評價

根據危險、有害因素分析的結果和確定的評價單元,參照有關資料和數據,用選定的評價方法對各評價單元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導致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進行評價,真實、準確地確定事故可能發生的部位、頻次、嚴重程度的等級及相關結果,并對得出的評價結果進行分析。

2.6?安全對策措施建議

依據危險、有害因素辨識結果與定性、定量評價結果,遵循針對性、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的原則,提出消除或減弱危險危害的技術和管理對策措施建議。安全對策措施建議應具體詳實、具有可操作性;按照針對性和重要性的不同,措施建議可分為應采納和宜采納兩種類型。

為保障水電建設工程建成后能安全運行,安全對策措施應包括:從水電建設工程的總圖布置、功能分布、工藝流程、設施、設備、裝置等方面提出安全技術對策措施;從水電建設工程的組織機構設置、人員管理、物料管理、應急救援預案管理等方面提出安全管理對策措施;從保證水電建設工程安全運行的需要提出其他安全對策措施。

2.7?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原則及框架要求

包括事故應急預案的定義、目標,應急預案編制的要求和依據,應急預案編制程序,應急預案體系的構成及其主要內容,本工程應編制的主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等。

2.8?安全專項投資估算

包括投資估算編制依據、價格水平年、安全設備設施清單、投資估算等內容。

2.9?評價結論

主要應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簡要列出主要危險、有害因素評價結果,指出本建設工程應重點防范的重大危險、有害因素。

2)明確應重視的安全對策措施建議;明確本建設工程潛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在采取安全對策措施后,能否得到控制以及受控的程度如何。

3)給出本建設工程從安全生產角度是否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章、規范的要求。

3?安全預評價報告的格式

1)封面

封面上應有委托單位名稱、評價項目名稱、安全預評價報告、安全評價機構名稱、安全評價機構資質證書編號、評價報告完成日期,封面格式見附錄A。

2)安全評價機構資質證書影印件

3)著錄項

“安全評價機構法定代表人、評價項目組成員”等著錄項一般分兩頁布置。第一頁署明安全評價機構的法定代表人、技術負責人、評價項目負責人等主要責任者姓名,下方為報告編制完成的日期及評價機構公章用章區,格式見附錄B;第二頁則為評價人員、各類技術專家以及其它有關責任者名單,評價人員和技術專家均應親筆簽名,格式見附錄C。

4)前言

5)目錄

應包括各章、節的目錄。

6)正文(包括評價目的、評價范圍、評價依據、建設單位簡介、建設項目概況、危險有害因素辨識與分析、評價單元劃分和評價方法選擇、定性定量評價、安全對策措施建議、應急預案編制原則及框架要求、安全專項投資估算、評價結論等)。

7)附件、附圖

4?編制安全預評價報告需建設單位提供的資料目錄

4.1?建設項目綜合性資料

4.1.1?建設單位概況

4.1.2?建設項目概況

4.1.3?建設工程總平面圖

4.1.4?建設項目與周邊環境關系位置圖

4.1.5?建設項目工藝流程及物料平衡圖

4.1.6?氣象條件

4.1.7?人員分布

4.2?建設項目設計依據

4.2.1?建設項目申請書、項目建議書、立項批準文件

4.2.2?建設項目設計依據的地質、水文資料

4.2.3?建設項目設計依據的其它有關安全資料

4.3?建設項目設計文件

4.3.1?建設項目預可行性研究報告

4.3.2?改建、擴建項目相關的其它設計文件

4.4?安全設施、設備、裝置、物料資料

4.4.1?生產工藝中的工藝過程描述與說明

4.4.2?生產系統中主要安全設施、設備和裝置描述與說明

4.4.3?原料、中間產品、產品及其它物料資料

4.5?安全機構設置及人員配置

4.6?安全專項投入

4.7?其它

5?編制安全預評價報告參考目錄

5.1?編制說明

5.1.1?預評價目的、范圍及工作程序

5.1.1.1?預評價目的

5.1.1.2?預評價范圍及重點

5.1.1.3?預評價工作程序

5.1.2?評價依據

5.1.2.1?國家法律

5.1.2.2?國家行政法規

5.1.2.3?地方法規

5.1.2.4?政府部門規章

5.1.2.5?政府部門規范性文件

5.1.2.6?國家標準

5.1.2.7?安全生產行業技術標準

5.1.2.8?水電水利行業技術標準

5.1.2.9?行業管理有關規定

5.1.2.10?其它技術資料:《×××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等

5.1.3?建設單位簡介?

5.2?建設項目(工程)概況

5.2.1?項目地理位置、建設內容

5.2.2?主要設計方案

(1)水文、氣象

(2)工程地質

(3)工程規模

(4)工程布置及水工建筑物

(5)機電及金屬結構

(6)消防設計

(7)施工組織

5.2.3?工程主要技術經濟指標簡表

5.3?危險、有害因素辨識與分析

5.3.1?工程選址和樞紐布置危險性辨識分析

5.3.1.1?工程選址

5.3.1.2?總體規劃與廠區總平面布置

5.3.2?主要生產建(構)筑物、設備事故危險因素辨識分析

5.3.2.1?地震危險性分析

5.3.2.2?坍塌危險性分析

5.3.2.3?大壩及主要建筑物缺陷危險性分析

5.3.2.4?水輪機(水泵水輪機)、水輪發電機(水泵水輪發電機)、主變壓器等主要機電設備及其系統缺陷危險性分析

5.3.2.5?金屬結構設備缺陷危險性分析

5.3.2.6?壓力鋼管缺陷危險性分析

5.3.2.7?特種設備缺陷危險性分析

5.3.2.8?水淹廠房危險性分析

5.3.3?生產過程中的主要危險因素辨識分析

5.3.3.1?淹溺危險性分析

5.3.3.2?火災危險性分析

5.3.3.3?爆炸危險性分析

5.3.3.4?電傷害危險性分析

5.3.3.5?機械傷害危險性分析

5.3.3.6?高處墜落傷害危險性分析

5.3.3.7?物體打擊傷害危險性分析

5.3.3.8?起重傷害危險性分析

5.3.3.9?車輛傷害危險性分析

5.3.3.10?水庫滲漏危險性分析

5.3.3.11?泥沙淤積危險性分析

5.3.3.12?自然災害(洪水、暴風雨雪、臺風、冰雹等)危險性分析

5.3.4?生產作業場所有害因素辨識分析

5.3.4.1?噪聲及振動危害因素分析

5.3.4.2?高溫、低溫危害因素分析

5.3.4.3?潮濕危害因素分析

5.3.4.4?采光照明不良危害因素分析

5.3.4.5?電磁輻射危害因素分析

5.3.4.6?粉塵、有害物質危害因素分析

5.3.4.7?窒息、中毒危害因素分析

5.3.5?施工期危險性分析(包括施工導截流、潰堰危險分析)

5.3.6?重大危險源辨識分析

5.4?評價單元劃分和評價方法選擇

5.4.1?評價單元劃分

5.4.2?評價方法選擇

5.5?定性、定量評價

5.6?安全對策措施建議

5.6.1?安全對策措施建議的依據、原則

5.6.2?安全技術對策措施

5.6.3?安全管理對策措施

5.6.3.1?安全管理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

5.6.3.2?安全監測站與設備配置

5.6.3.3?安全管理制度(含人員、物料、應急預案等管理制度)

5.6.4?施工期安全對策措施

5.7?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編制原則及框架要求

5.7.1?事故應急預案的定義和目標

5.7.2?應急預案編制要求和依據

5.7.3?應急預案編制程序

5.7.4?應急預案體系的構成及其主要內容

5.7.5?本工程應編制的主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5.8?安全專項投資估算

5.8.1?編制依據

5.8.2?價格水平年

5.8.3?安全專項工程量(設備、設施清單)

5.8.4?投資估算

5.9?評價結論

5.10?附件和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