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病防治法對職業健康檢查規定
職業病防治法規定,對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組織職業健康檢查,既是對員工的保護,也是對企業的保護。健康檢查分為以下幾種:
崗前健康檢查:凡新招收從事有毒有害作業的工人,上崗前都必須進行健康檢查,排除職業禁忌癥,確定受檢者是否可以從事該項作業;建立健康檔案,為就業后定期體檢追蹤觀察或診斷職業病留下健康狀況的基礎資料。
在崗期間健康檢查:凡從事有害作業的勞動者和職業病患者以及觀察對象,在一定時間間隔內都應該進行定期的職業性健康檢查。其目的是及時發現職業病危害因素對人體造成的影響;早期診斷和處理職業病、工作有關疾病以及其他疾病。體檢間隔時間一般根據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而定。當發生生產事故或急性職業中毒時,對有關人員需進行應急性健康檢查,以便了解這些人員的健康是否受到損害、損害程度、以及為制定治療方案提供科學依據。檢查內容除一般項目外,重點針對可疑的職業病危害因素設定一些特殊項目。必要時有關人員會在現場采集一些樣品。
離崗健康檢查:近幾年常出現有關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勞動者在離開原工作崗位后被查出職業病。隨著勞動者法律意識的不斷提高,勞動者要求原用人單位承擔醫療、賠償責任。為保護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在勞動者離崗前應進行一次離崗健康檢查。
健康檢查處理:對于體檢中發現的職業禁忌癥和職業病病人,用人單位應妥善處理。對有職業禁忌癥的工人,其處理原則是調離工作崗位,安排合適工作;通過醫療保險、用人單位、個人三方面的配合,對有關疾病進行積極治療。對職業病人的處理原則是積極治療、調離工作崗位、安排合適工作;向職業病診斷機構申請職業病診斷鑒定;申請勞動能力和致殘程度鑒定;按國家有關規定給予工資、醫療費用等勞保待遇。
篇2:石油公司職業病健康檢查與診療制度
石油銷售公司職業病健康檢查與診療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相關規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條本制度適用于石油銷售公司(以下簡稱"HB公司"或"公司")各部室以及所有從事勞動的員工。
第二章管理
第三條公司要制定職工的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病診療管理制度,根據這一制度制定每年健康監護工作計劃的責任及程序。
第四條公司依法組織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健康檢查,按照公司職業衛生檔案管理制度,建立勞動者健康監護檔案,并妥善保存。
第五條職業健康檢查包括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和應急時職業健康檢查。
(一)職工上崗前健康檢查
為了掌握勞動者的健康狀況、發現職業禁忌、分清責任,防止勞動者帶病進入公司,在招工前對應招者進行崗前職業健康檢查,不招用未經上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不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
(二)職工在崗期間健康檢查
為了及時發現健康損害和健康影響,對勞動者進行動態健康觀察,按《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規定的體檢周期及項目組織勞動者進行定期崗間健康檢查。職業健康檢查中發現與職業病危害因素有關的疾病或職業禁忌癥,要填寫"關于職業健康檢查結果的報告",不得安排職業禁忌的勞動者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對在職業健康檢查中發現有與所從事的職業相關健康損害的勞動者,應該調離原工作崗位,并安排治療。
(三)職工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
為了了解勞動者離崗時的健康狀況,分清健康損害責任,在勞動者離崗時組織進行職業健康檢查。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的勞動者不得解除或者終于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四)應急時職業健康檢查
對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職業病危害的勞動者,公司應當即使組織救治,進行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
第六條職業健康檢查由取得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資質認證的職業健康檢查機構承擔。
第七條員工在接受職業健康檢查或者復查或者醫學觀察期間視同正常出勤。
第八條職業病、疑似職業病病人診治
(一)發現疑似職業病例,要做進一步檢查,由職業病診斷機構確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不得解除或者終止與其訂立的勞動合同。
(二)職業健康檢查中發現群體反應,可能與接觸有害因素有關,要配合有關部門對作業環境進行衛生學調查和評價。
(三)對患有職業病或疑似職業病的勞動者,應當根據職業病診斷機構的意見安排治療或療養,并定期組織復查,所需費用由公司承擔。
(四)對不宜從事原有害作業的,應當在確診之日起
日內調離原有害作業工作崗位,并填寫"關于職業病與疑似職業病病人的報告",交公司綜合辦公室。
(五)患有職業病的勞動者享受工傷保險待遇。沒有參加工傷保險的,其工傷保險待遇由造成該職業病的公司按照國家工傷保險管理規定處理。
第三章附則
第九條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