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肺病防護措施
塵肺病是因長期吸入生產性有害粉塵引起的,以肺部彌漫性纖維化改變為主的全身性疾病,包括矽肺、煤工塵肺、石墨塵肺、碳黑塵肺、石棉肺、滑石塵肺、水泥塵肺、云母塵肺、陶工塵肺、鋁塵肺、電焊工塵肺、鑄工塵肺。塵肺病屬法定職業病,必須經國家指定機構診斷才有效。目前,全國報告的各類職業病發病數中,塵肺病占了80%,是我國最主要的職業病。
癥狀:胸悶、胸痛、呼吸困難、咳嗽、咯血、全身無力等癥狀,重者甚至會喪失勞動能力。
塵肺病多發于粉塵濃度高、勞動保護條件差的煤礦、水泥廠等場所。在這樣的工作環境下,可采取以下防護措施:
●要改善工作環境和操作方法,使工作場所粉塵濃度降低;
●要使用防塵口罩(面罩)。在佩戴口罩或面罩時,還應注意正確的使用方法。一是佩戴要嚴實,吸氣時,粉塵不能從臉和防塵面罩的縫隙間進入;二是不得在氧氣稀薄處或有毒氣體中使用;三是把其保管于通風處,防止擠壓變形,而且還要勤換濾膜。
篇2:塵肺病職業危害防治實施規定
為保障勞動者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的安全與健康,預防事故和職業危害。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依靠科技進步,實行科學管理。加強安全教育。提高勞動者技術素質和健康保障群策群力,消除和制止危及勞動人身安全與健康的一切不良條件和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和國家有關勞動保護的規定,結合本公司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一條公司安全組織機構及工會組織應當加強對塵肺病防治工作的領導、督促、檢查。
第二條必須貫徹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嚴格執行國家防止粉塵危害的有關規定,錄取工藝改革,濕開式作業,密閉塵源,合理抽風等防塵措施,推廣使用無塵或者低塵的技術、設備,使作業場所的粉塵濃度達到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禁止在沒有防塵設施的作業環境中進行敞開式干式粉塵作業
第三條安排防塵經費,專款專用,進行技術改造,改主設備必須編入設備臺帳,列入維修計劃,保持正常運轉。
第四條新建、改建、擴建、續建有粉塵作業的工程項目,防塵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審批。
第五條作業場所的粉塵濃度超過國家職業衛生標準,又沒有進行治理,嚴重影響職工安全健康的職工有權拒絕操作。
第六條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粉塵作業場所職業衛生標準執行情況進行監察,負責職工健康監護,塵肺病診斷、治療、療養的監督
第七條勞動行政部門負責對粉塵作業場所有關預防和治理粉塵危害的工程技術,組織管理措施及其效果改進進行監察
第八條工會組織負責塵肺病防治工作的群眾性監督協助單位開展防塵工作,教育職工遵守防塵規章制度
第九條按國家有關規定定期對作業場所空氣中的粉塵濃度和防塵工程技術及效果進行檢測,檢測結果按規定向主管部門和勞動、衛生和工會組織報告,并向職工公布。
第十條對從事粉塵作業的職工進行就業前體檢和就業后定期健康檢查,并建立健康檔案。從事電焊作業、工程施工的接塵職工每兩年體檢一次,已經確診為塵肺病或者經體檢發現為可疑塵肺病的接塵職工,每年體檢一次
第十一條患有下列職業禁忌病的人員不得從事粉塵作業
1活動性肺結核病
2慢性肺部疾病,嚴重慢性上呼吸道疾病和支氣管疾病
3顯著影響肺功能的胸膜、胸廓疾病
4較嚴重的心血管系統疾病
5醫學上認為不宜從事粉塵作業的疾病
第十二條塵肺病由省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塵肺病診斷鑒定組集體診斷。確診為塵肺病的,按照國家有關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提出勞動能力鑒定意見,記入《職業病診斷證明書》,調離粉塵作業崗位,并根據塵肺病期和病情給予治療和療養
第十三條認真執行本辦法,在塵肺病防治、管理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第十四條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視情節輕重,給予警告,扣發資金處罰
1未對粉塵作業職工進行定期健康檢查的
2安排職業禁忌癥人員從事粉塵作業的
3強令塵肺患者繼續從事粉塵作業的
4安排未成年人從事粉塵作業的
5擅自挪用防塵設施經費的
6任意拆毀防塵設施,致使粉塵危害加重的
篇3:塵肺病定期檢查制度規程
為了更好的維護我礦職工的切身利益,促進我礦的經濟發展,特對我礦在崗接觸粉塵作業的職工制定以下塵肺病定期檢查制度。
1、對在崗接觸粉塵作業工人、巖石掘進工種每2~3年拍片檢查1次;混合工種每3~4年拍片檢查1次;純采煤工種每4~5年拍片檢查1次。
2、對離崗工作必須進行離崗的職業性健康檢查。
3、Ⅱ期塵肺病患者每年復查1次,凝似塵肺都(0):巖石掘進工種每年拍片復查1次,混合工種每2年拍片檢查員次,純采煤工種每小時年拍片檢查1次。
4、檢查地點:①*光片___水礦礦職工醫院
②CT____水礦礦職工醫院
5參與單位:生、、工會
6、每次檢查情況報礦部研討審批后張榜公布。
7、普查及省鑒定建議復查者的費用均由礦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