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器官防護用具分類選擇
生產勞動過程中傷害呼吸器官的因素
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傷害呼吸器官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產性粉塵和生產性化學毒物兩大類。如果作業場所上述兩類因素中某一種或者多種有害物質濃度超過衛生標準,則會對現場作業人員的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可能導致職業病,如各種塵肺病、職業性腫瘤、重要性中毒等。
此外,缺氧環境對作業人員的健康甚至生命也構成威脅。
呼吸器官防護用具分類
呼吸器官防護用具(簡稱呼吸護具),對預防粉塵方面職業病有重要作用,因為呈粉塵狀溶解性毒物能被人體呼吸器官的所有組織細胞吸收,并能直接迅速地進入人體大循環系統,特別象硅等粉塵被吸入肺泡時,會直接導致肺組織病變。據報道,95%職業中毒和全部的塵肺病人都是通過呼吸器官而導致發病的。
呼吸護具可分為過濾式呼吸器,通風式呼吸器,自給式呼吸器三大類。
過濾式呼吸器,是采用凈化材料處理污染空氣,再配上適于佩戴使用的造型面具與系帶構成的,實際上是一種依靠人體吸氣作用為動力的小型過濾器。并依據它所凈化的對象不同,又分為防塵、防毒面具兩大類。
通風呼吸器有通風管路,也稱它為管式呼吸器,其中最簡單的一種是通過管路,依靠人的吸氣作用,從無污染處吸進新鮮空氣。或者通過管路,使用人力,電動風機,壓縮空氣,將經凈化處理的空氣供給人體呼吸。除依靠人吸氣作用自吸呼吸器外,不存在通氣阻力的問題,它既有防塵,又有防毒的效能。
自給式呼吸器裝置中配備有供氣源,供呼吸需要。一般情況下作為防塵措施很少采用它。
呼吸護具分類
呼
吸
護
具
凈氣式
呼吸護具
(過濾式)
防塵呼吸護具
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
簡易型防塵口罩
復式防塵口罩
送風過濾式防塵面具
密合型
開放型
頭罩型
防毒呼吸護具
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
導管式
直接式
送風過濾式防毒面具
隔絕式
呼吸護具
供氣式呼吸護具
(自給式)
自救器
空氣呼吸器
氧氣呼吸器
開放式
循環式
送風式呼吸護具
自吸式軟管呼吸器
壓氣式呼吸器
選擇、使用呼吸器的主要原則是:
1.首先要根據人機工程學(人類工效學)上的要求,既要求呼吸護具有充分的防護性能,又要求佩戴方法簡便易于掌握與使用;佩戴它時不得妨礙生產操作,以及影響人體感覺器官的生理活動。
2.選擇呼吸器具的制作材料時,首先要符合人體的安全衛生要求,如接觸皮膚的材料,不得有刺激皮膚或誘發炎癥、癌腫等因素。或有揮發毒性,水溶性毒性,或者存在著其它不安全因素。
3.滿足一定的防塵效率和適宜的通風阻力,它的外觀應盡量做到形式美觀,并且還要考慮經濟、社會習慣等因素,總之要為使用者所能接受。
篇2:勞動防護用品用具管理制度
為了加強勞動防護用品管理,保證職工安全健康的從事工作,特制定本發放標準和管理制度。
文章引用自:
一、定義
1.1職工在生產勞動過程中正常使用或佩戴的,用以保護自身安全和健康的物品稱為勞動防護用品;如:勞動防護手套,防護鞋等。
1.2所使用的特殊防護器具稱勞動防護用具;如:防毒面具等。
二、管理職責
2.1安全管理部門參與全公司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準的制訂和修改,對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數量、質量及使用情況等進行監督檢查。
2.2安全管理部門統一負責編制防護用品的采購計劃。
2.3倉儲部門負責勞動防護用品、用具的驗收、保管,不合格的用品、用具拒絕入庫。
三、選用與保管
3.1必須根據作業性質、條件(空氣中的氧含量、毒物種類、濃度等)、勞動強度及國家有關技術標準,正確選擇和采用合適的防護用品和器具。
3.2防護器具不準超出防護范圍進行借用:
(1)不準用過濾式面具代替隔離式面具。
(2)嚴禁使用失效的防護器材;
(3)嚴禁用防塵口罩(帶換氣閥)代替過濾式防毒面具。
3.3使用防護器具人員必須經過培訓,熟知結構、性能,使用和維護保管方法。
3.4各種防護器具應定點存放,使用車間部門應派專人保管,建立臺帳。車間、工段、崗位上的防護器材要設專人管理,對防護器材的完好負責;并按班交接。
3.5必須建立防護用品和器具的領用登記卡制度,并根據有關規定制訂發放標準。
3.6定期校驗和維護
(1)由安全管理部門負責公司安全防護工具的管理、建立臺帳和定期校驗工作。
(2)使用車間部門對所屬區域的勞動防護用具的完好、維護保養負責,定期進行檢查和記錄。
(3)電氣絕緣工具定點專人保管,定期進行耐壓試驗,嚴禁使用不合格的絕緣工具從事電氣作業。
(4)防毒面具等用后清洗,至少兩個月檢查一次,濾毒罐要稱量檢查,面具進行氣密性試驗。
3.7勞動防護用品用具必須按規定用途使用,不得改作他用或變賣。
篇3:煤氣防護用具管理辦法
1目的
為落實“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保護職工在生產過程中的人身安全,防止煤氣中毒事故的發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瓶安全監察規程》和《天津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煤氣安全管理制度》等規范,特制定本管理辦法。
2適用范圍
本制度適用于天津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各部門。
3管理內容和要求
3.1定義
3.1.1呼吸器:個體安全防護器具,由氣瓶、壓力表、減壓器和面罩組成。主要用于煤氣環境的作業防護。分為空氣呼吸器和蘇生器。
3.1.2檢測儀:檢測一氧化碳或多種氣體含量的儀器,主要用于設備設施氣體含量檢測分析。
3.1.3報警器:監測一氧化碳氣體含量的儀器,主要用于作業環境一氧化碳含量超標報警。分為固定式和手持式兩種。
3.1.4安全管理部是煤氣防護用具的綜合管理部門,負責煤氣場所配置使用呼吸器和報警器的審批、選型、組織檢定及管理。
3.2管理職能
3.2.1設備部負責煤氣防護用具的采購。
3.2.2自動化部負責按規定周期安排呼吸器壓力表的檢驗。
3.2.3動力廠煤氣防護站負責全公司呼吸器的氣瓶充填和管理。
3.2.4使用部門負責對本部門煤氣防護用具做好使用管理和按時報驗工作。
3.3管理內容與要求
3.3.1由動力廠煤氣防護站對呼吸器進行編號登記,建立基礎管理臺帳。新領用的呼吸器須經動力廠煤氣防護站登記注冊,方可使用。
3.3.2由安全管理部對報警器進行編號登記,建立管理臺帳。新領用的報警器須經安全管理部登記注冊。
3.3.3使用部門應建立煤氣防護用具的檢驗管理臺帳和相應的管理辦法。對本部門使用的呼吸器氣瓶、壓力表、報警器要按時限上報檢驗。
3.3.4煤氣防護用具要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并設專人負責管理。呼吸器只能作為人員防護使用,嚴禁其它用途的使用。
3.3.5動力廠煤氣防護站對氣瓶的填充,必須嚴格執行《氣瓶安全監察規程》,氣瓶填充前檢查,對不合格的氣瓶必須進行維修并經氣瓶檢驗單位檢測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過期未檢和漏檢的氣瓶嚴禁充填及使用。
3.3.6報警器、氣瓶、壓力表按規定定期檢驗,未經鑒定和存在問題的用具禁止使用。
3.3.7煤氣防護用具的檢驗、檢測、維修、更換部件等發生的費用,由使用部門的成本支付。
3.4檢查與考核
3.4.1發現呼吸器及報警器非正常損壞,應按損壞部件價格進行賠償
3.4.2呼吸器及報警器丟失或配件丟失,應按丟失部件價格進行賠償。
本辦法由安全管理部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