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防護用品一般要求
勞動防護用品的作用,是使用一定的屏蔽體、過濾體、系帶或浮體,采取阻隔、封閉、吸收、分散、懸、浮等手段。保護人員肌體的局部或全部免受外來的侵害。因此,防護用品必須嚴格保證質量,做到安全可靠,并要穿戴舒適方便,經濟耐用,不影響工作效率。
各類勞動防護用品都與職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息息相關,在勞動防護用品的設計和制作時,應嚴格遵守三項原則:一是勞動防護用品應穿著舒適、便于操作,在滿足防護功能的條件下,盡量使其外觀優美大方。二是勞動防護用品必須選用優質的原材料制作,其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或地方規定的技術(產品)標準;三是勞動防護用品本身,不得損害佩戴者的身體器官。
對勞動防護用品的產品質量指標和技術條件,國家制定了技術標準。其中已經頒布實施的有《安全帽》(GB2811—81)、《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GB2626—81)、《過濾式防毒面具》(GB2890—82)、《焊接護目鏡、面罩》、(GB3609.1—83)、《爐窯護目鏡和面罩》(GB4015—83)、《皮安全鞋》(GB4041—83)、《防靜電膠底鞋、導電膠底鞋安全技術條件》(GB4385—84)《防沖擊眼護具》(GB5890—86)、《阻燃防護服》(GB8965—88)等。對于特種防護服,目前尚未國家技術(產品)標準。暫執行相應的地方技術(產品)標準。
現以防護服為例,來說明國家制訂的技術標準和要求,在防護服中,使用最普遍的是防機械外傷服,主要是起屏蔽作用。國家標準要求在結構設計上盡可能避免有松散部位,并做到“三緊”(領口緊、下擺緊、袖口或褲角緊),以防刮絞造成傷害。同時,要求服裝的面料必須具有一定的耐磨強度、裂斷強度和抗撕強度等主要機械性能。服裝的縫合部位能承受一定的拉力,對其施加拉伸載荷29.4牛頓力(3公斤力)時,縫合部位應無脫線、斷線現象。對于特殊用途的防護服,如防靜電、防酸堿、阻燃及隔熱服等。除應滿足于上述技術要求外,其特殊防護功能還要符合相應的技術(產品)標準的要求。
為了保證勞動防護用品的質量,確保職工在生產作業中的安全和健康,原勞動人事部、國家標準局和商業部于1982年聯合頒布了《勞動防護用品質量監督檢驗暫行管理辦法》。該辦法規定,勞動防護用品的質量必須經國家指定的監督檢驗部門按標準進行鑒定,取得許可證方可生產。未經檢驗或檢驗不合格的產品,不準銷售和使用。生產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的單位,必須經有關部門認定批準,對未認定批準而擅自生產和銷售不合格產品的單位,勞動行政部門應令其停產或停止銷售;對銷售后造成使用者出現嚴重后果的,要追究有關方面的責任。
原勞動人事部于1987年2月6日頒發了《特種勞動防護產品監督檢驗管理辦法》,對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的生產、銷售、檢驗和使用都做了明確的規定。為加強對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的安全性能及質量的監督管理,促進產品質量的提高,原勞動人事部于1988年1月5日頒布了《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生產許可證實施細則,對申請國家生產許可證的各類勞動防護用品生產企業及檢驗、使用、管理勞動防護用品的單位提出了要求,并規定了企業取得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生產許可證必須具備的條件,以及特種勞動防護用品許可證的申請與審批程序。
篇2:焊工防護用品要求
1.眼睛、頭部的防護用品的安全要求
(1)防止焊接弧光和火花燙傷的危害,應根據GB3609.1《焊接護目鏡和面罩》的要求,選用符合作業條件的遮光鏡片。
(2)焊工用面罩有手持式和頭戴式兩種,面罩和頭盔的殼體應選用難燃或不燃的且無刺激皮膚的絕緣材料制成,罩體應遮住臉面和耳部,結構牢靠,無漏光。
(3)頭戴式面罩,用于各類電弧焊或登高焊接作業,重量不應超過560g。
(4)輔助焊工應根據工作條件,選戴遮光性能相適應的面罩和防護眼鏡。
(5)氣焊、氣割作業,應根據焊接、切割工件板的厚度,選用相應型號的防護眼鏡片。
(6)焊接、切割的準備,清理工作,如打磨焊口,清除焊渣等,應使用鏡片不易破碎成片的防渣眼鏡。
2.焊工工作服的安全要求
(1)焊工工作服應根據焊接與切割工作的特點選用。
(2)棉帆布工作服廣泛用于一般焊接、切割工作,工作服的顏色為白色。
(3)氣體保護焊在紫外線作用下,有產生臭氧等氣體時應選用粗毛呢或皮革等面料制成的工作服,以防焊工在操作中被燙傷或體溫增高。
(4)全位置焊接工作的焊工應配用皮制工作服。
(5)在仰焊切割時,為了防止火星、熔渣從高處濺落到頭部和肩上,焊工應在頸部圍毛巾,穿著用防燃材料制成的護肩、長袖套、圍裙和鞋蓋等。
(6)焊工穿用的工作服不應潮濕,工作服的口袋應有袋蓋上身應遮住腰部,褲長應罩住鞋面,工作服上不應有破損,孔洞和縫隙,不允許沾有油、脂。
(7)焊接與切割作業的工作服,不能用一般合成纖維織物制作。
3.焊工手套的安全要求
(1)焊工手套應選用耐磨、耐輻射熱的皮革或棉帆布和皮革合制材料制成,其長度不應小于300mm,要縫制結實焊工不應戴有破損和潮濕的手套。
(2)焊工在可能導電的焊接場所工作時,所用的手套應該用具有絕緣性能的材料(或附加絕緣層)制成,并經耐電壓5000V試驗合格后,方能使用。
4.焊工防護鞋的安全要求
(1)焊工防護鞋應具有絕緣、抗熱、不易燃、耐磨損和防滑的性能。
(2)電焊工穿用防護鞋的橡膠鞋底,應經耐電壓5000V的試驗合格,如在易燃易爆場合焊接時,鞋底不應有鞋釘,以免產生摩擦火星。
(3)在有積水的地面焊接切割時,焊工應穿用經過耐電壓6000V,試驗合格的防水橡膠鞋。
5.電焊、切割的其他防護用具
(1)電焊、切割工作場所,由于弧光輻射、溶渣飛濺、影響周圍視線、應設置弧光防護室或護屏,護屏應選用不燃材料制成其表面應涂上黑色或深灰色油漆,高度不應低于1.8m,下部應留有25cm流通空氣的空隙。
(2)焊工登高或在可能發生墜落的場所進行焊接,切割作業時所用的安全帶,應符合GB720和GB721《安全帶》的要求,安全帶上安全繩的掛鉤應掛牢。
(3)焊工用的安全帽應符合GB2811《安全帽》的要求。
(4)焊工使用的工具袋,桶應完好無孔洞,焊工常用的手錘渣鏟,鋼絲刷等工具應連接牢固。
(5)焊工所用的移動式照明燈具的電源線,應采用YQ或YQW型橡膠套絕緣電纜,導線完好無破損,燈具開關無漏電,電壓應根據現場情況確定或用12V的安全電壓,燈具的燈泡應有金屬網罩防護。
篇3:勞動防護用品選用原則發放要求
(一)選用原則
19*,我國頒布了《勞動防護用品選用的規則》(GBI.1651—1989)國家標準,為選用勞動防護用品提供了依據。正確選用優質的防護用品是保證勞動者安全與健康的前提,選用的基本原則是:
(1)根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或地方標準選用。
(2)根據生產作業環境、勞動強度以及生產崗位接觸有害因素的存在形式、性質、濃度(或強度)和防護用品的防護性能進行選用。
(3)穿戴要舒適方便,不影響工作。
(二)勞動防護用品發放要求
2000年,國家經貿委頒布了《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準(試行)》(國經貿安全[2000]189號),規定了國家工種分類目錄中的116個典型工種的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準。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有關標準,根據不同工種和勞動條件發給職工個人勞動防護用品。
用人單位的具體責任為:
(1)用人單位應根據工作場所中的職業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按照法律、法規、標準的規定,為從業人員免費提供符合國家規定的護品。不得以貨幣或其他物品替代應當配備的護品。
(2)用人單位應到定點經營單位或生產企業購買特種勞動防護用品。護品必須具有“三證”,即生產許可證、產品合格證和安全鑒定證。購買的護品須經本單位安全管理部門驗收,并應按照護品的使用要求,在使用前對其防護功能進行必要的檢查。
(3)用人單位應教育從業人員,按照護品的使用規則和防護要求正確使用護品。使職工做到“三會”:會檢查護品的可靠性,會正確使用護品,會正確維護保養護品。用人單位應定期進行監督檢查。
(4)用人單位應按照產品說明書的要求,及時更換、報廢過期和失效的護品。
(5)用人單位應建立健全護品的購買、驗收、保管、發放、使用、更換、報廢等管理制度和使用檔案,并進行必要的監督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