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防護用具使用:安全技術交底

防護用具使用:安全技術交底

2024-07-14 閱讀 3741

安全技術交底表表AQ-C11-I編號工程名稱東方今典·博雅項目施工單位北京誠通新新建設有限公司交底部位防護用具(品)使用安全技術交底工種安全技術交底內容防護用具(品)使用安全技術交底一、安全帽1、建筑工程施工現場上,工人們所佩戴的安全帽主要是為了保護頭部不愛到傷害。它可以在以下四種情況下保護人的頭部不受傷害或降低頭部傷害的程度。(1)飛來或墜落下來的物體擊向頭部時。(2)當作業人員從2m及以上的高處墜落下來時。(3)當頭部有可能觸電時。(4)在低矮的部位行走或作業時,頭部有可能碰撞到尖銳、堅硬的物體時。2、安全帽的佩戴要符合標準,使用要符合規定。如果佩戴和使用不正確,就起不到充分的防護作用。一般應注意下列事項:(1)戴安全帽前應將帽后調整帶按自己頭型調整到適合的位置,然后將帽內彈性帶系牢。緩沖襯墊的松緊由帶子調節,人的頭頂和帽體內頂部的空間垂直距離一般在25~50mm之間,至少不要小于32mm為好。這樣才能保證當遭受到沖擊時,帽體有足夠的空間可供緩沖,平時也有利于頭和帽體間的通風。(2)不要把安全帽歪戴,也不要把帽沿戴在腦后方。否則,會降低安全帽對于沖擊的防護作用。(3)安全帽的下領帶必須扣在頜下,并系牢,松緊要適度。這樣不致于大風吹掉,或者是被其它障礙物碰掉,或者由于頭的前后擺動,使安全帽脫落。(4)安全帽體頂部除了在帽體內部安裝了帽襯外,有的還開了小孔通風。但在使用時不要為了秀氣而隨便再行開孔。因為這樣將會使帽體的強度降低。(5)由于安全帽在使用過程中,會逐漸損壞。所以要定期檢查,檢查有沒有龜裂、下凹、裂痕和磨損等情況,發現異常現象要立即更換,不準再繼續使用。任何受過重擊、有裂痕的安全帽,不論有無損壞現象,均應報廢。(6)嚴禁使用只有下頜帶與帽殼連接的安全帽,也就是帽內無緩沖層的安全帽。(7)施工人員在現場作業中,不得將安全帽脫下,擱置一旁,或當坐墊使用。(8)由于安全帽大部分是使用高密度低壓聚乙烯塑料制成,具有硬化和變蛻的性質。所以不易長時間在陽光下曝曬。(9)新領的安全帽,首先檢查是否有勞動部門允許生產的證明及產品合格證,再看是否破損、薄厚不均、緩沖層及調整帶和彈性帶是否齊全有效。不符合規定要求的立即調換。(10)在現場室內作業也要戴上安全帽,特別是在室內帶電作業時,更要認真戴好安全帽,因為安全帽不但可以防碰撞,而且還能起到絕緣作用。(11)平時使用安全帽時應保持整潔,不能接觸火源,不要任意涂涮油漆,不準當凳子坐,防止丟失。如果丟失和損壞,必須立即補發或更換。無安全帽一律不準進入施工現場。二、安全帶1、建筑工程施工現場上,高處作業,重疊交叉作業非常多。為了防止作業者某個高度和位置上可能出現的墜落,作業者在登高和高處作業時,必須系掛好安全帶。安全帶的使用和維護有以下幾點要求:(1)思想上必須重視安全帶的作用。無數事例證明,安全帶是“救命帶”。可是有少數人覺得系安全帶麻煩,上下行走不方便,特別是一些小活、臨時活,認為“有扎安全帶的時間活都干完了”。殊不知,事故發生就在一瞬間,所以高處作業必須按規定要系好安全帶。(2)安全帶使用前應檢查繩帶有無變質、卡環是否有裂紋,卡簧彈跳性是否良好。(3)高處作業如安全帶無固定掛處,應采用適當強度的鋼絲繩或采取其他方法。禁止把安全帶掛在移動或帶尖稅梭角或不牢固的物件上。(4)高掛低用。將安全帶掛在高處,人在下面工作就叫高掛低用。這是一種比較安全合理的科學系掛方法。它可以使有墜落發生時的實際沖擊距離減小。與之相反的是低掛高用。就是安全帶拴掛職在低處,而人在上面作業。這是一種不安全的系掛方法,因為當墜落發生時,實際沖擊的距離會加大,人和繩都要受到較大沖擊負荷。所以安全帶必須高掛低用,杜絕低掛高用。(5)安全帶要拴掛在牢固的構件或物體上,要防止擺動或碰撞,繩子不能打結使用,鉤子要掛在連接環上。(6)安全帶繩保護套要保持完好,以防繩被磨損。若發現保護套損壞或脫落,必須加上新套后再使用。(7)安全帶嚴禁擅自接長使用。如果使用3m及以上的長繩時必須要加緩沖器,各部件不得任意拆除。(8)安全帶在使用前要檢查各部位是否完好無損。安全帶在使用后,要注意維護和保管。要經常檢查安全帶縫制部分和掛鉤部分,必須詳細檢查捻線是否發生裂斷和殘損等。(9)安全帶不使用時要妥善保管,不可接觸高溫、明火、強酸、強堿或尖銳物體,不要存放在潮濕的倉庫中保管。(10)安全帶使用兩年后應抽檢一次,頻繁使用應經常進行外觀檢查,發現異常必須立即更換。定期或抽樣試驗用過的安全帶,不準再繼續使用。三、防護服1、建筑工程施工現場上的作業人員應穿著工作服。焊工的工作服一般為白色,其他工種的工作服沒有顏色的限制。防護服有以下幾類:(1)全身防護型工作服。(2)防毒工作服。(3)耐酸工作服。(4)耐火工作服。(5)隔熱工作服。(6)通氣冷卻工作服。(7)通水冷卻工作服。(8)防射線工作服。(9)勞動防護雨衣。(10)普通工作服。2、施工現場上對作業人員防護服的穿著要求是:(1)作業人員作業時必須穿著工作服。(2)操作轉動機械時,袖口必須扎緊。(3)從事特殊作業的人員必須穿著特殊的作業防護服。(4)焊工工作服應是白色帆布制作的。四、防護眼鏡物質的顆粒和碎屑、火花和熱流、耀眼的光線和煙霧都會對眼睛造成傷害。這樣,在時就必須根據防護對象的不同選擇和使用防護眼鏡。(1)防打擊的護目眼鏡有三種:①硬質玻璃片護目鏡;②膠質粘合玻琉護目鏡(受沖擊、擊打破碎時呈龜裂狀,不飛濺);③綱絲網護目鏡。它們能防止金屬碎片或屑、砂塵、石屑、混凝土屑等飛濺物對眼部的打擊。金屬切削作業、混凝土鑿毛作業、手提砂輪機作業等適合佩戴這種平光護目鏡。(2)防紫外線和強光用的防紫外線護目鏡和輻射面罩。焊接工作使用的防輻射線面罩應由不導電材料制作,觀察窗、濾光片、保護片尺寸吻合,無縫隙。護目鏡的顏色是混合色,以藍、綠、灰色的為好。(3)防有害液體的護目鏡簡易主要用于防止酸、堿等液體及其他危險注入體與化學藥品所引起對眼的傷害。一般鏡片用普通玻璃制作,鏡架用非金屬耐腐蝕材料制成。(4)在鏡片的玻璃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屬鉛面制成的鉛制玻璃片的護目鏡,主要是為了防止*射線對眼部的傷害。(5)防灰塵、煙霧及各種有輕微毒性或刺激性較弱的有毒氣體的防護鏡必須密封、遮邊無通風孔,與面部接觸嚴密,鏡架要耐酸、耐堿。五、防護鞋1、防護的鞋的種類比較多,如皮安全鞋、防靜電膠底鞋、膠面防砸安全鞋、絕緣皮鞋、低壓絕緣膠鞋、耐酸堿皮靴、耐酸堿膠靴、耐酸堿塑料模壓靴、高溫防護鞋、防刺穿鞋、焊接防護鞋等。應根據作業場所和內容的不同選擇使用。2、建筑工程施工現場上常用的有絕緣靴(鞋)、焊接防護鞋、耐酸堿橡膠靴及皮安全鞋等。對絕緣鞋的要求有:(1)必須在規定的電壓范圍內使用。(2)絕緣鞋(靴)膠料部分無破損,且每半年作一次預防性試驗。(3)在浸水、油、酸、堿等條件上不得作為輔助安全用具使用。六、防護手套1、施工現場上人的一切作業,大部分都是由雙手操作完成的。這就決定了手經常處在危險之中。對手的安全防護主要靠手套。2、使用防護手套時,必須對工件、設備及作業情況分析之后,選擇適當材料制作的,操作方便的手套,方能起到保護作用。但是對于需要精細調節的作業,戴用防護手套就不便于操作,尤其對于使用鉆床、銑床和傳送機旁及具有夾擠危險的部位操作人員,若使用手套,則有被機械纏住或夾住的危險。所以從事這些作業的人員,嚴格禁止使用防護手套。3、施工現場上常用的防護手套有以下幾種:(1)勞動保護手套。具有保護手和手臂的功能,作業人員工作時一般都使用這類手套。(2)帶電作業的絕緣手套。要根據電壓選擇適當的手套,檢查表面有無裂痕、發粘、發脆等缺陷,如有異常禁止使用。(3)耐酸、耐堿手套。主要用于接觸酸和堿時戴的手套。(4)橡膠耐油手套。主要用于接觸礦物油、植物油及脂肪簇的各種溶濟作業時戴的手套。(5)焊工手套。電焊工作業時戴的防護手套,應檢查皮革或礬布表面有無僵硬、薄檔、洞眼等殘缺現象,如有缺陷,不準使用。手套要有足夠的長度,手腕部不能裸露在外邊。七、常用安全護具的檢查方法1、常用的安全護具必須認真進行檢查、試驗。安全網是否有雜物,是否被墜落物損壞或被吊物撞壞。安全帽被物體擊打后,是否有裂紋等。經常對安全護具的檢查按要求進行:(1)安全帽:3kg重的鋼球,從5m高處垂直自由墜落沖擊下不被破壞,試驗時應用木頭做一個半圓人頭模型,將試驗的安全帽內緩沖彈性帶系好放在模型上。各種材料制成的安全帽試驗都可用此方法。檢驗周期為每年一次。(2)安全帶:國家規定,出廠試驗是取荷重12kg的物體,從2-2.8m高架上沖擊安全帶,各部件無損傷即為合格。2、施工隊可根據實際情況,在滿足試驗負荷重量標準情況下,因地制宜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一些施工單位經常使用的方法是:采取麻袋,由裝木屑刨花等作填充物,再加鐵塊,以達到試驗負荷的重量標準。用專作實驗的架子,進行動、靜荷重量試驗。錦綸安全帶配件極限拉力指標為:腰帶1200~1500kg,背帶700~1000kg,安全繩1500kg,掛鉤圓環1200kg,固定卡子60kg,腿帶700kg。3、安全帶的負荷試驗要求是:施工單位對安全帶應定期進行靜負荷試驗。試驗荷重為225kg,吊掛5min,檢查是否變形,破裂等情況,并做好記錄。4、安全帶的檢查周期為:每次使用安全帶之前,必須進行認真的檢查。對新安全帶使用兩年后進行抽查試驗,舊安全帶每隔6個月進行一次抽檢。5、需要注意的是,凡是做過試驗的安全護具,不準再用。6、個人防護用品的檢查還必須注意:(1)產品是否有“生產許可證”單位生產的產品。(2)產品是否有“產品合格證書”。(3)產品是否滿足產品的有關質量要求。(4)產品的規格及技術性能是否與作業的防護要求吻合。針對性交底:交底人簽名職務安全員交底時間接受交底人簽名注:1、項目對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時填寫此表;2、簽名處不夠時,應將簽到表附后。

篇2:起重工掛鉤工信號工:施工安全交底

  起重工(掛鉤工信號工):施工安全交底

  1.起重工應健康,兩眼視力均不得低于1.0,無色盲、聽力障礙、高血壓、心臟病、癲癇、眩暈、突發性昏厥及其他影響起重吊裝作業的疾病與生理缺陷。

  2.必須經過安全技術培訓,持證上崗。嚴禁酒后作業。

  3.作業前必須檢查作業環境、吊索具、防護用品。吊裝區域無閑散人員,障礙已排除。吊索具無缺陷,捆綁正確牢固,被吊物與其他物件無連接。確認安全后方可作業。

  4.輪式或履帶式起重機作業時必須確定吊裝區域,并設警戒標志,必要時派人監護。

  5.大雨、大雪、大霧及風力六級以上(含六級)等惡劣天氣,必須停止露天起重吊裝作業。 嚴禁在帶電的高壓線下作業。

  6.在高壓線一側作業時,必須保持下表所列的最小安全距離。

  起重機與架空輸電導線的最小安全距離  輸電導線(kv)  允許沿輸電導線垂直方向最近距離(m)  允許沿輸電導線水平方向最近距離(m)

  1以下  1.5  1

  1~15  3  1.5

  20~40  4  2

  60~110  5  4

  220  6  6

  7.在下列情況下嚴禁進行吊裝作業:

  (1)被吊物質量超過機械性能允許范圍;

  (2)信號不清;

  (3)吊裝物下方有人;

  (4)吊裝物上站人;

  (5)立式構件、大模板不用卡環;

  (6)斜拉斜牽物;

  (7)散物捆扎不牢;

  (8)零碎物無容器;

  (9)吊裝物質量不明;

  (10)吊索具不符合規定;

  (11)作業現場光線陰暗

  8.作業時必須按照技術交底進行操作,聽從統一指揮。

  9.使用起重機作業時,必須正確選擇吊點位置,合理穿掛索具,經試吊無誤后方可起吊。除指揮及掛鉤人員外,嚴禁其他人員進入吊裝作業區。

  10.使用兩臺吊車抬吊大型構件時,吊車性能應一致,單機荷載應合理分配,且不得超過額定荷載的80%。作業時必須統一指揮,動作一致。

  11.需自制吊運物料容器(土斗、混凝土斗、砂漿斗等)時,必須按下列要求進行:

  (1)荷載(包括自重)不得超過5000千克;

  (2)必須由專業技術人員設計,報項目經理部總工程師批準;

  (3)焊制時,須選派技術水平高的焊工施焊,由質量管理人員跟蹤檢查,確保制作質量;

  (4)制作完成后,須經項目經理部總工程師組織驗收,并試吊,確認合格;

  (5)驗收時必須將設計圖紙和計算書交項目經理部主管部門存檔,并由主管部門納入管理范疇,定期檢查、維護,遇有損壞及時修理,保持完好;

  (6)使用前必須由作業人員進行檢查,確認焊縫不開裂,吊環不歪斜、開裂,容器完好。

篇3:消防工程施工安全交底

  施工單位:

  編號:單位工程名稱

  分部工程名稱

  分項工程名稱

  交底日期

  一、建立施工安全管理體系的原則

  1.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企業必須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和群防群治制度,確保工程施工勞動者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2.施工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必須適用于工程施工全過程的安全管理和控制。

  3.項目經理部應根據本企業的安全管理體系標準,結合各項目的實際加以充實,確保工程項目的施工安全。

  二、施工安全管理目標策劃

  1.安全目標

  1.1控制和杜絕因公受傷、死亡事故的發生(負傷頻率在36‰以下、死亡率為零);

  1.2一般事故頻率控制目標(通常在6‰以內);

  1.3無重大設備、火災和中毒事故;

  1.4無環境污染和嚴重擾民事件。

  2.管理目標

  2.1及時消除重大事故隱患,一般隱患整改率達到的目標(不應低于95%);

  2.2揚塵、噪聲、職業危害作業點合格率(應為100%);

  2.3保證施工現場達到當地省(市)級文明安全工地。

  3.工作目標

  3.1施工現場實現全員安全教育,要求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率達到100%,操作人員三級安全教育率100%;

  3.2按期開展安全檢查活動,隱患整改達到“五定”要求,即:定整改責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時間、定整改完成人、定整改驗收人;

  3.3必須把好安全生產的“七關”要求,即;教育觀、措施關、交底關、防護關、文明觀、驗收關、檢查關;

  3.4認真開展重大安全活動和施工項目的日常安全活動;

  3.5安全生產達標合格率100%,優良率80%以上。

  三、施工安全管理目標實施的主要內容

  1.六杜絕:杜絕因公受傷、死亡事故;杜絕坍塌傷害事故;杜絕物體打擊事故;杜絕高處墜落事故;杜絕機械傷害事故;杜絕觸電事故。

  2.三消滅:消滅違章指揮;消滅違章作業;消滅“慣性事故”。

  3.二控制:控制年負傷率,負輕傷頻率控制在6%以內;控制年安全事故率。

  4.一創建:創建安全文明示范工地。 技術負責人 技術交底人 交底接受人

  說明:

  1.本交底一式三份:一份交資料員存檔、一份由交底人自存、一份交工人班組。

  2.本卡由施工員根據技術規范及規程要求結合實際填寫。

  3. 被交底人為班組負責人,負責向本班組所有工人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