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村務公開財務公開管理制度質監局
制度是個社會的游戲規則,更規范的講,它們是為人們的相互關系而人為設定的一些制約。為此,我們一般要求大家共同遵守辦事規程或行動準則來提高辦事效率,才設定一些制度。下面是我們應屆畢業生制度職責大全提供的制度文章供您參考:
村務公開就是村黨支部村民委,村合作社,把各項涉及到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項和村民關心的事情,定期向村民公布,讓村民了解實情,進行監督。村務公開的重點是財務公開。一、財務公開的內容:(一)財務預算1、村級經營性財務收支預算(按經濟項目公開);2、固定資產購建預算(按購建項目公開);3、農業基本建設預算(按建設項目公開);4、興辦企業及資源開發投資預算(按投資項目公開);5、專項資金預算(按資金項目公開)。(二)各項收入1、村提留、街道統籌費(按上繳單位、戶名公開);2、發包及上繳收入(按發包及上繳對象分戶公布);3、集體統一經營收入(按統一經營項目公開);4、集資款(按集資對象分戶公開);5、農業發展基金收入(按收入對象公開);6、上級部門款(按撥款部門公開);7、土地補償費(按征用土地單位公開);8、其他收入(按項目公開)。(三)各項支出1、生產性建設支出,包括購建生產性固定資產支出(按建設項目公開);2、公益福利事業支出,包括購建公益性固定資產支出(按支出項目明細公開);3、村組干部工資及獎金(按干部名單公開);4、招待費支出(按接待項目公開);5、集體統一經營支出(按支出項目公開);6、上繳街道統籌費;7、農業發展基金支出(按支出項目公開);8、其他支出(按支出項目明細公開)。(四)各項財產1、現金及銀行存款;2、產品物資(按類別或名稱公開);3、固定資產(按類別或名稱公開);4、對外投資(按投資對象公開);5、其他財產(按類別或名稱公開)。(五)債權債務1、農戶往來(按戶名公開);2、內部單位往來(按單位公開);3、外部單位和個人往來(按單位、戶名公開);4、銀行、信用社貸款(按借款銀行、信用社公開);5、其他債權債務(按單位、戶名公開)。(六)收益分配1、收益總額;2、交納稅金數額;3、提取公積金數額;4、提取公益金數額;5、提取福利費數額;6、投資分利數額;7、其他分配(按項目公開)。(七)其他。農戶承擔的集資款、水費、電費、勞動積累工、義務工以及以資代勞的收取、使用情況,按戶名清單公開。此外,對社員群眾反映強烈、迫切要求公布的專項財務帳目,也應及時公布。二、財務公開的程序(一)擬訂公布文搞。村、社會計在及時做好會計核算工作的基礎上,應按照市有關部門規定的農村財務公布表格式,以會計資料為依據,通過計算、匯總,整理好各類數據,按內容進行分類反映,擬訂好公布文稿。(二)民主理財小組審核。在擬訂好文稿的基礎上,村民主理財小組應通過審查帳目,對公布內容的完整性、文稿項目數額的真實性、準確性進行核實。(三)公布帳目。公布文稿經村社負責人、民主理財小組負責人和主管會計簽章后公布。三、財務公開的時間及要求村社財務公開,要講究實效,做到及時、全面、具體、真實。所謂及時,就是公開時間要及時;全面,就是公開內容要齊全;具體,是指公開形式具體化,應以公開墻、公開欄形式張榜公布;真實,是指公開帳目須經民主理財小組核實,做到真實可靠。具體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一)明確公開時間。村社應在年初公布當年財務預算;7月初,對半年度財務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公布;年末時,對財務決算和各項財產、債權債務、收益分配、農戶承擔的集資款、水費、電費、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及以資代勞等情況進行公布。對各項收入和支出情況,應當每月或至少每季度公布一次。此外,對特定的內容還可采取一事一公開的形式。如對于多數村民或民主理財小組要求公開的專項財務活動,村社應及時單獨進行公布;重要的財務活動,應及時逐項逐筆公布。(二)確保內容真實。具體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村社財務公開的內容必須符合客觀實際,做到真實、準確、經得起核查;二是對財務公開的具體內容,民主理財小組必須認真審核,作出真實、準確定論后,方可公布。(三)嚴格公開程序。村社財務公開要注重程序的規范,防止簡單應付了事。財務公開的內容必須經民主理財小組審查,村社負責人、民主理財小組負責人、主管會計簽章后公布。(四)規范公開形式。村社的財務公開,應以設立財務公開墻的形式進行上墻公布,有條件地地方應設置在群眾集中聚居地帶,主要交通路口等群眾方便閱覽的地方。財務公開墻、公開欄要經街道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部審核認可。在設置財務公開墻、公開欄的同時,還可采用有線廣播、會議進行公布,或印發清單等其他方式進行補充,使之更加完善。(五)建立公開檔案。村社財務公開的內容,就實行檔案管理后,村社主要負責人應專門安排時間,接待群眾來訪,解答群眾提出的問題,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村財務公開、民主理財會一般應每個季度召開一次。民主理財會應著重參與研究決定四個方面的財務問題:(1)、參與制訂各項財務管理制度;(2)、參與確定收益分配方案;(3)、參與研究決定固定資產購置、農田基本建設、安排集體福利事業、興辦經濟實體等重大財務問題;(4)、公開帳目。3、開展財務檢查與監督。村民主理財小組要定期對村社的財務帳目和財產物資進行檢查。財務帳目的查證,應做好“三查”工作,即一查開支是否符合財務制度的規定,二查各種會計憑證、帳簿、表冊是否符合規范,三查現金、實物是否與帳簿記錄相符。對查出的問題,應根據財務制度和政策規定,提出處理和解決問題的意見。民主理財的查帳工作,應形成制度,一般應按月或按季進行。4、實行財務公開。村社應定期公布帳目,一是可以使群眾了解村社的收支情況和其他財務狀況,在明了情況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監督。二是可以使每個社員了解自己與村社的經濟關系,如承包金的上繳,勞動積累工和義務工的完成情況等,做到心中有數。
-------------------------
為了推進村級基層民主監督的制度化、規范化,強化村務工作管理,提高辦事透明度,增強凝聚力,特制訂本制度。
一、村務公開內容:
1、村級財務計劃及執行情況。
2、各項收入、支出情況。
3、各項財產、債權債務、收益分配(含干部工資報酬)。
4、代收代交費用、水電費、以資代勞情況。
5、村級基建項目、實事項目完成情況。
6、群眾所普遍關心的其他事項。
二、村務公開時間:每年四次(按季度公布)。
三、村務公開方法:室外畫廊公布。
四、村務公開由村財務監督負責人(村總會計)負責,由村民委員會討論確定公布有關內容,并簽章。
幼兒園食品安全應急預案
篇2:X鄉村村務公開制度
鄉村村務公開制度
為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強化對村務活動的管理和民主監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和《福建省政務公開暫行條例》等有關規定,結合本村實際,制定本制度。
一、村務公開是指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將村里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項和村民普遍關心的問題定期向村民公開,并接受村民監督的一種村務管理方式。凡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事項,只要不涉及黨和國家秘密都應逐項公開。
二、村務公開按“五統一”的要求,在村黨支部的領導和監督下進行,并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具體工作由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共同負責組織實施。
1、統一公開時間:每月的15日為“村務公開日’’,接受群眾的質詢并予以答復,切實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公開時間分為年度性公開、常規性公開、即時性公開。年度性公開每年至少公開一次,如干部年度工作目標執行情況、資產負債情況等;常規性公開每月公開一次,如財務情況、計劃生育、干部報酬等;屬于應急性情況以及村民反映強烈、要求盡快公開的事項,即時公開。
2、統一公開地點:在村部外墻設立固定公開欄,固定公開欄標題為“奎璧村村務公開欄"。
3、統一公開內容:凡是屬于本村范圍內的重大事項和群眾關心的問題,都向村民公開。包括:村黨支部和村委會任期規劃、任期目標和年度工作計劃;黨員大會、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的決定及實施;農村優撫、五保、低保等;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村集體土地征用征收及補償;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村集體山林、“四荒地”等資產發包;村宅基地批建;新農合開展等。村務公開的項目按逐項進行公開,財務收支按逐筆據實公開。屬于非生產性項目開支以具體明細賬目形式公開。
4、統一公開方式:村墳立囤定翰競勞、村務公開欄及時公開,輔助以電子觸摸屏、廣播、村干部入戶宣傳和召開民主聽證會、黨員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戶(聯戶)代表會議、發放村務公開表等方式逐項公布,擴大公開范圍。公開欄附近設立急見箱,廣泛收集和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對群眾提出的疑問,應當作出解釋;對群眾提出的要求,應當及時予以答復;對大多數群眾不贊成的事情,應當堅決予以糾正。
5、統一公開程序:按照提議、審查、確定、公開、建檔的程序進行。村務公開領導小組根據本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及近期村民的意見要求,作出提議;村委會按照領導小組的提議制作具體的公開內容清單;領導小組、村務監督委員會對公開內容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經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簽字,以村委會名義公布;黨務工作以村黨組織名義公布;村委會建立村務公開工作檔案,及時整理歸檔公開資料;村務公開檔案要真實、完整、規范,保存期與村財務賬簿相同。
三、村務公開的監督。由村務監督委員會負責對村務公開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
四、責任追究。對不按規定的內容、時間等要求進行村務公開的責任人,責令其限期改正;有意不公開或公開內容不真實、弄虛作假、情節嚴重的,報請有關部門給予相應處理。
篇3:村級村務公開制度(范文)
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篇村級村務的公開制度,僅供大家參考和閱讀。
一、公開的內容:
財務收支、財產及債權債務、收益分配、農民負擔、計劃生育指標安排與處罰、征地土地和宅基地審批、各種費用收繳管理、各業承包和其他需要公開的內容。
二、公開的時間:
堅持每月公布一次,每次公開時未涉及到的內容可以不公布,涉及到應及時公布的內容必須及時公布。
三、公開的形式:
以公開欄張榜及農廉網村級網頁公布為主,適時召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公布。
四、公開的程度:
在村居黨支部領導下,村委會擬出公開的內容,聽取村民代表意見后公布。
五、公開工作的監督與管理:
村民代表對村務公開工作進行監督,負責開啟意見箱,吸取群眾意見,宣傳解釋公開的有關內容,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向村黨支部反映,由村居“兩委”會負責處理。
凡涉及村里的重大決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使用,都要按照以下民主決策程序進行:
“四議”程序
1、提議
凡是黨支書記或村委主任認為需要開會討論決定的事情,首先應在村兩個主干之間相互提出來,兩主干之間達成共識后,再向支村兩委會上提議,其他兩委班子成員認為自己分管范圍內的某一項工作需要上會研究的,應直接向書記或村委主任提議,由兩個主干碰頭商定后再向支村兩委會上提議,未經兩主干碰頭商定的事情,書記和村委主任任何一方不準單獨向兩委會上提議。
2、商議
由黨支書記組織并主持兩委班子成員商議事情的聯席會議,并由會前提議上會討論的班子成員向會議作出議題說明,然后安排足夠的時間讓與會人員對議題進行討論。討化時,實行“一把手”末位表態法,即總支書記在聽取其他領導班子成員的意見后再表明自己的態度,最后總支書記綜合各方面情況,采用民主集中制的方式集體決定。
3、審議
通過支村兩委討論決定的事情,屬于重大事項的,首先要經過黨總支會議進行審議。審議形式為:(1)支部書記向會議提出支村兩委討論的事項;(2)參會黨員以黨小組分開討論;(3)以黨小組匯報討論結果;(4)全體參會人員進行表決。
4、決議
通過支部會議表決通過的事情,再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進行決議,決議的程序為:(1)支部或村委主要領導向村民代表匯報支部所審議通過的事情;(2)村民代表充分發表各自的觀點;(3)就支部審議通過的事情進行表決。
5、要求
(1)召開支村兩委會議、黨員會議、村民代表會議,實參會人員必須達到應參會人員的三分之二以上方可開會;
(2)討論表決通過的事情必須經實到會人員半數以上人員通過方可有效;
(3)表決形式可選擇口頭、舉手、無記名投票三種形式中的任何一種。
(4)討論確定某個分管領導所提議的問題無特殊情況必須有其分管領導參會,否則,本次會議暫不確定。
兩“公開”要求
1、決策過程公開:經過“四議”所決定的工作在實施過程中,要將實施的每一個環節進行公開,公開的內容包括:工作進展情況、資金使用情況、存在哪些問題,下階段如何發展,讓廣大群眾對該項工作有充分了解。
2、實施結果公開:每項工作結束后,要將該項工作的完成情況和資金使用情況以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等情況全方位向公眾公開。
3、公開的形式為會議、公開欄、廣播、網絡、報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