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村務監督委員會制度
第一條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例會由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負責召集和主持;主任不能履行職責時,委托本委員會其他成員代為召集和主持。
第二條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例會原則上每月10日召開,委員會主任根據工作需要或經半數以上成員提議可臨時決定召開。
第三條村務監督委員會會議需有2/3以上成員參加才能召開,討論、決定事項采取民主協商、民主表決的方式進行,決議事項經參加會議的成員半數以上通過方為有效。
第四條做好例會的記錄工作,做到有專人記錄和專用記錄本,記錄內容要完整、準確、真實,并將每次會議研究事項整理上報街道紀工委。
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報告制度
第一條報告的形式。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每半年向街道紀工委報告一次工作開展情況。每季度向村黨組織作一次專題匯報。每年年終,村務監督委員會要向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報告一年來的工作開展情況。重大事項隨時報告。
第二條報告的對象。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要向街道紀工委、村黨組織和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報告工作;其他成員要向村黨組織主要負責人和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報告工作。
第三條報告的內容。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或成員重點就近期對村務、黨務、政務、財務的監督情況,特別是在村集體資金資產資源管理與處置、工程招投標、農民建房、計劃生育、救災救濟、民生工程、強農惠農資金管理使用等方面開展監督檢查情況和反映村情民意情況作出報告,以及報告開展民主監督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下步工作打算。村務監督委員會要自覺接受村民代表會議的詢問、質詢。
第四條問題的處理。街道紀工委要認真幫助村務監督委員會解決履職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支持其履行職責。村“兩委”要對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發現的涉及村務(黨務)方面的問題進行研究,并逐項落實整改措施。
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臺賬制度
第一條村務監督委員會應當建立健全工作臺賬制度,如實記錄每次開展的工作。
第二條工作臺賬應當包括:村務監督委員會基本情況、學習情況、履職情況、村情民意、例會記錄、監督項目記錄、工作報告記錄、考評記錄、列席村黨組織會議、村民委員會會議記錄和幫助村黨組織、村民委員會工作情況等和其他需要歸檔的資料。
第三條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指定適當成員專門進行會議記錄、意見收集等工作。
第四條工作臺賬應指定專人管理、及時歸檔。管理工作臺賬的人員應是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全年的歸檔工作應在第二年的三月前完成。
第五條工作臺賬列為村務檔案,應每半年向村民公開。
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保障制度
第一條村“兩委”要為村務監督委員會提供必要的辦公條件,保證其“六有”標準,即監督有制度、辦公有場所、對外有牌子、監審有公章、工作有記錄、待遇有保障。
第二條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應列席村民委員會會議,了解掌握村務決策執行情況。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中的黨員應列席村黨組織會議。
第三條街道召開的涉及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工作內容的重要會議,應通知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參加;上級發至村“兩委”的涉及村務監督委員會監督工作內容的有關文件,應同時發給村務監督委員會,以保證村務監督委員會知情監督。
第四條村務監督委員會有權查閱、復制與監督事項有關的各種非涉密文件資料,調查核實村民反映的有關情況,有權要求村“兩委”對監督事項作出解釋說明并提供有關材料。
第五條村級資金開支、集體資產的承包、租賃、出讓和集體資源開發利用、集體土地征用征收、工程項目招投標等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項,必須經村務監督委員會簽署意見并蓋章后,辦事處有關部門方可受理。村級財務支出憑據,須經村務監督委員會集體審查、簽署意見并蓋章后方可報銷入賬。
第六條黨務公開、村務公開內容必須經村務監督委員會審核、簽署意見并蓋章后方可進行公開。村務監督委員會要保證公開的及時性和真實性。
第七條街道包村干部負責協調村“兩委”一個季度至少向村務監督委員會通報一次工作情況,接受監督,聽取意見和建議;指導村務監督委員會開展工作。
第八條村務監督委員會參與街道對村“兩委”及其成員廉勤情況的考核評鑒,評鑒結果作為街道對村“兩委”考核的重要依據。
第九條村務監督委員會發現村“兩委”有違反法律法規、上級政策及村民自治章程,損害村民利益的,可以提出批評并要求予以糾正;對村“兩委”不按法定程序和民主議事規則作出的決定,可以建議廢止,必要時可建議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進行質詢。
第十條村“兩委”上報的組織人事任免提名、計劃生育指標審批、民政事務、基本建設等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項,必須經村務監督委員會簽署意見和蓋章后,辦事處有關部門方可受理。
第十一條村務監督委員會經街道紀工委批準,可到辦事處查閱本村賬據和與本村事務有關的資料。
第十二條村務監督委員會在受到無理阻撓導致無法正常開展工作時,或其成員受到打擊報復的,可以向村黨組織、黨工委、辦事處和紀工委反映情況,并及時給予協調和處理。
篇2:火工品安全監督委員會職責
1、組織實施上報本單位火工品的管理規定、規章制度和辦法。
2、掌握本單位火工品管理工作情況,做好日常火工品監督檢查工作。
3、編制火工品管理工作計劃,制度切實可行的火工品管理制度。
4、積極組織參與火工品安全管理、貯存、使用人員的業務培訓。
5、組織火工品事故、事件的調查處理工作。
6、對在火工品安全管理工作中成績突出者和事故責任以及違章者,提出獎懲建議。
7、經常與當地公安部門保持聯系,協調工作。
篇3: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一級工會經費審計監督辦法
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對下一級工會經費審計監督暫行辦法
第一條為加強對下一級工會經費的審計監督,依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工會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縣級以上(含縣級)工會。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對下一級工會經費審計監督,是指上級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對下一級工會經費的收繳、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審計。必要時,對下一級工會有投資、撥款補助的直屬企業、事業單位財務收支、財產管理情況進行審計。
下一級工會遇有重大或必要的審計事項需要上級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審計時,由下一級工會或下一級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向上級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提出申請,經批準后對其進行審計。
第四條審計依據
(一)國家有關法律、法規;
(二)工會有關規章制度。
第五條審計內容
(一)經費收人。是否真實、完整、合法、合規、有無截留或轉移收入、漏欠應解經費問題。
(二)經費管理、使用。是否符合國家法律法規和工會有關規定,有無違法、違紀、違規及工會資產流失等問題。
(三)上級工會補助資金和救濟、救災、送溫暖等專項資金的使用。有無挪用或改變用途等問題。
(四)當地政府撥款、補助資金。使用是否符合撥款用途的規定。
(五)借款的使用及效益。使用是否符合借款用途,借款償還狀況及償還能力。
(六)下一級工會的直屬企業、事業單位財務收支和資產管理。是否合法合規及經濟效益狀況。
(七)其他需要審計的事項。
第六條審計時限一般為上一年度。如有特殊需要,可追溯以往年度。
第七條審計程序
(一)經費審查委員會根據審計計劃,制定審計方案,組成審計組,在實施審計前3個工作日,向下一級工會(以下簡稱被審計單位)發送審計通知書。被審計單位應當在接受審計時,向審計組提供以下審計資料:
1.經費預、決算會計報表;
2.全部會計賬簿、憑證;
3.上級工會財務部門撥款批復;
4.與上級工會財務部門簽訂的借款協議;
5.本級工會有關財務開支的規定、辦法及審計所需的其他資料。
被審計單位應當配合審計工作,并對其所提供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實施承諾。
(二)審計組按照本辦法第四、五、六條要求實施審計。通過審查會計賬簿、會計憑證、會計報表,查閱與審計事項有關的文件、資料,向有關人員詢問等方式,取得證明材料。
(三)審計組在實施審計后15個工作日內,向經費審查委員會提出審計報告并發送被審計單位征求意見。
(四)被審計單位自收到審計報告之日起30日內,提出書面意見。在規定時間內未提出書面意見的,視為無意見。
(五)審計組對被審計單位提出的意見進一步核實,根據核實情況對審計報告作必要修改。
(六)經費審查委員會審核審計報告,對審計事項作出評價,出具審計意見書。審計意見書報經費審查委員會主任審批后,發送被審計單位。
(七)被審計單位收到審計意見書后,應當在30日內將整改結果報上級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
(八)審計意見書及被審計單位對審計意見的整改結果,應當報同級工會委員會。
第八條本辦法由全國總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負責解釋。
第九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