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培訓考核制度
隨著課改的推進,全面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已成為教育專業發展和教師個人成長的迫切需要。教師培訓工作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教育教學能力的基礎性工作,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為確保我校教師培訓工作扎實、有序地進行,特制定教師培訓工作制度。
一、遠程培訓
1.全體在編教師必須參加國家、省、市、縣組織的各項遠程培訓學習。
2.參加各級各類遠程培訓的教師必須按照培訓要求,按時完成各項學習任務,考核成績必須在合格以上。
二、校本培訓
1.學校成立教師培訓工作領導小組,選定培訓教師,采取集體學習與分散學習,集體合作學習與個人自主學習相結合的培訓原則。
2.全體教師必須參加校本培訓,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標,保證紀律,保證學習質量,積極主動地參與培訓全過程。
3.認真參加各種校本培訓的成績考核與驗收、教師單項業務競賽活動,成績要在合格以上。
4.積極配合、認真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培訓活動,對領導小組指派承擔的培訓任務要主動接受,認真完成。
三、考核制度
1、參加各項培訓的考勤情況記入教師本人的考勤,按《學校教師考勤制度》執行。
2、在各項培訓考核中,考核結果為不合格的教師在目標管理考核“能”中扣2分。
3、教師必須按規定的時間參加集體學習和各教研組組織的聽課、評課、集體備課、業務講座等活動,必須遵守紀律,聚精會神,做好學習記錄,不遲到、不早退、不無故缺席,因病、因事不能參加學習的要提前履行請假手續。學習時不看與學習無關的書報,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學習時間要關閉手機和呼機,不得會客。
4、外出學習的教師必須精心做好筆記,認真整理材料,回到學校要作評細匯報并進行匯報開課。
5、各項培訓的考核結果作為教師職務晉級、評優、評模、職稱評聘的條件。考核不合格者,取消其資格。
篇2:安全行車教育培訓考核制度
為加強校車管理人員、隨車照管人員、駕駛人員、校車服務提供者(承租者)的教育和培訓,提高安全意識和業務技能,營造遵章守紀、安全行車的良好氛圍,制定本制度。
一、校車管理領導小組每學期開學前要召開校車運營安全管理工作會議;每月至少召開一次校車運行安全例會,對校車駕駛員、隨車照管人員進行職業道德、交通法規、應急救援知識培訓。
二、及時傳達上級和交通管理部門的有關指示精神,認真總結安全行車經驗和分析典型事故,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增強各類人員安全防范意識。
三、根據上級要求并結合學校實際,組織駕駛員進行業務培訓,并進行道路交通法規和安全行車常識測試。
四、為應對季節變化對行車造成的影響,每季度開展一次應急演練活動。
五、規定參加教育、培訓、會議的有關人員不得無故曠會、遲到,若有特殊情況應事先請假獲準。
六、學校對各類學習培訓要做好臺帳。
篇3:電能計量人員培訓考核評比獎懲制度
電能計量人員培訓、考核、評比、獎懲制度
1計量是實現單位統一和量值準確可靠的測量。所有測量過程控制及確認工作都由具備一定素質、相應資格、受過培訓、有經驗、有能力、取證上崗的人員來實施,并受到監督。為了明確電能計量人員培訓、考核、評比、獎懲的工作程序及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計量人員包括從事計量管理、計量監督、計量技術人員,以及計量檢定、測試和修理的人員。計量人員的種類劃分與資格要求,詳見計量人員管理程序中第5.1款與第5.2款規定。
3對計量人員的培訓分為取得資格前培訓和具有資格后培訓。取得資格前的培訓是隨著計量檢測體系的建立而進行的。培訓應按有關規定要求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而對計量人員取得資格后的培訓是應測量水平發展的需要。伴隨著測量管理新方法的采用與新技術的進步,以及計量檢測水平的提高,都要求對計量人員注以新的知識與活力,以增強業務能力。此外,本部門人員的變動、人員一職多能的要求等,更需要培訓,應成為一項長期的、經常性的活動。
4計量人員培訓考核內容
a)對所有計量人員都要求了解和掌握計量的基本知識,計量檢測體系所依據的國家標準(等同采用國際標準),以及國家計量法令和上級頒發的有關法規、制度、文件,本企業制定的計量管理手冊、程序文件等。努力學習計量測試技術,不斷提高計量管理、檢定和測試水平;
b)計量檢定(或校準)、調試、修理、操作人員,要掌握或了解相關的測量設備原理、結構、性能、使用和溯源等方面知識,同時,應根據電力系統或《全國計量檢定人員考核規則》的考核內容中對計量理論知識和計量檢定實際操作技能的要求,取得《計量檢定員證》;
c)計量技術人員要掌握基本的誤差理論和統計方法,要熟知相關的測量技術文件,要具備有當環境條件、測量不確定度等對測量設備計量特性有影響時的修正技術知識,有對相關的測量設備檢定(或校準)間隔確認技能,并掌握或了解其他有關的技術知識,包括測量新技術、溯源新方法等知識;
d)計量管理人員應掌握法制計量和科學計量管理的基本知識,測量設備配置和管理的知識,以及先進計量管理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e)計量檢測體系(內部)審核人員,不僅要了解各方面計量管理和測量技術知識,還要不斷提高對其掌握的程度,以增強對體系審核的能力。同時要更多地了解體系審核的方法和技巧,進一步提高審核效率和審核質量。對于已開展完善計量檢測體系確認的企業,應通過省級考核,取得“企業計量內審員證”。
5計量人員培訓方式以自學為主,內培與外培學習相結合為輔,學以致用,提高技能為原則,形式可多種多樣,可講授、自學、函授、使用計算機培訓軟件、現場操作等。對培訓的內容應不公司限于上款所列的培訓考核內容。電能計量部應根據需要和發展積極考慮培訓內容的設置,應制定長期或短期培訓計劃,盡可能落實到每個計量人員,并將培訓結果記錄在案。
6從事電能計量檢定人員必須取得省級主管部門頒發的“計量檢定員證”;履行對社會開展強制檢定、非強制檢定的計量授權,還必須取得當地政府計量行政部門頒發的“計量檢定員證”。計量檢定員考核取證不及格的,視實際情況扣發獎金,并允許限期進行補考,補考仍不及格的,應調離本崗位檢定工作。對于具備資格后培訓成績優秀者,給予鼓勵或獎勵;成績達不到要求者,給予批評或扣發獎金。
7為保證計量工作的有效進行,對于熟悉業務的計量檢定、管理人員應保持相對穩定,無特殊理由不應任意調動工作。由于計量人員調動頻繁,影響檢定質量或造成計量工作失誤時,應追究有關領導責任。
8評辦法以對照電能計量部各級計量人員崗位職責履行情況為主進行考評,由部主任會同營銷部領導每半年進行一次初評,年終進行總評。
10對模范地執行計量法令、法規,在計量管理及計量技術工作中做出優異成績的計量人員,給予適當的精神或物資獎勵;對改進計量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者,按[87]水電電生字第53號水利電力部計量管理工作規定的第五十二條有關規定精神給予獎勵。
11對違反國家計量法令、法規、技術規范,國家或行業計量規程,本企業計量規章制度,以及計量人員失職,造成經濟損失者,應視其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罰款或行政處分,直至移送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構成犯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