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Z工會內部控制預算管理制度

Z工會內部控制預算管理制度

2024-07-14 閱讀 8132

工會預算是經一定程序核定的工會經費年度收支計劃,是收好、管好、用好工會經費的重要手段,是工會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下面qiquha小編為大家精心搜集了關于工會內部控制預算的管理制度,歡迎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預算管理和宏觀調控,強化分配和監督職能,保障工會社會職能的履行和工運事業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等法律、法規,結合工會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工會預算是經一定程序核定的工會經費年度收支計劃,是收好、管好、用好工會經費的重要手段,是工會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各級工會必須按照本辦法辦理工會預、決算。

第三條根據“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工會財務管理體制,工會預算一般分為五級管理,即:全國總工會、省級工會、市級工會、縣級工會、基層工會。

預算管理實行下管一級的原則。

建立鄉鎮(街道)工會的地方,省級以下預算管理級次由省級總工會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確定后,報全國總工會備案。

經全國總工會批準獨立管理經費的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中國民航工會全國委員會、中國金融工會全國委員會,其預算管理級次由各自產業工會確定后,報全國總工會批準。

第四條縣級以上(含縣級,下同)工會對獨立核算事業單位的補助及企事業單位按規定上繳的收益列入本級預算;未獨立核算的事業單位,其收支要全額列入本級預算。

第五條各級工會要認真執行上級工會批準的預算。未經規定程序批準不得變更。

第六條預算年度自公歷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第七條預算收支以人民幣元為計算單位。

第二章預算管理職權

第八條工會預算包括本級預算和單位預算。本級預算是指各級工會本級次范圍內工會經費收支(含所屬建立預算管理關系的機關和單位)的總預算。單位預算是指與本級預算有相關經費收支管理關系的工會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預算。

第九條實行本級預算管理的工會,其職權是:

1.編制本級預算、決算草案和預算調整方案。

2.審批下一級工會和依靠本級供給經費的工會機關及所屬獨立核算企事業單位的預算、決算,匯總本級及所屬各級工會的決算。

3.組織本級預算的執行,按規定程序辦理預算調整。

4.監督、檢查下級工會和依靠本級供給經費的工會機關及所屬獨立核算企事業單位的預算執行情況。

5.協調處理工會與同級政府財政、稅務等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在工會預算管理方面的政策和經濟關系。

各級工會財務部門是本級預算管理的職能部門,具體負責本級預算管理工作。

第十條實行單位預算管理的工會機關、企事業單位,其職權是:

1.編制本單位預算、決算草案和預算調整方案。

2.按照批準的預算,積極組織各項收入,合理安排各項支出,辦理各項核算業務,保證預算任務的完成。

3.指導、監督所屬單位或部門核算單位的各項財務收支工作。

4.按規定程序辦理預算調整。

5.定期向主管工會財務部門報告預算執行情況。

第三章預算收支范圍

第十一條工會預算由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組成。

預算收入包括:1.會費收入;2.撥繳經費收入;3.上級補助收入;4.政府補助收入;5.行政補助收入;6.事業收入;7.投資收益;8.其他收入。

預算支出包括:1.職工活動支出;2.維權支出;3.業務支出;4.行政支出;5.資本性支出;6.補助下級支出;7.事業支出;8.其他支出。

第四章預算編制與審批

第十二條工會預算編制的原則是:統籌兼顧,保證重點;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真實合法,精細高效。

第十三條工會的年度預算應根據有關政策法規、上級工會要求、預算編制原則和本年度工會工作計劃編制。本年度無重大支出項目,不得編制赤字預算。期末滾存經費結余不得出現赤字。

第十四條預算收入的編制,要按照收入來源,充分考慮本年度各項變動因素,依法、真實、完整、合理地編制。

第十五條預算支出的編制,要堅持勤儉節約,體現工會工作特點,要優化經費支出結構,把資金使用的重點安排在維護職工權益、為職工服務和工會活動方面。

第十六條縣級以上工會行政性支出預算,應參照同級政府的有關規定、制度、費用標準以及核定的人員編制編列。

第十七條縣級以上工會接受的財政補助資金要納入預算管理,依據財政確定的開支范圍專款專用。不得截留、挪用和改變資金用途。

第十八條各級工會的辦公、職工活動場所等基本建設,根據《工會法》及國家有關規定,應由同級政府或行政解決。

縣級以上工會的辦公和職工群眾的文化、教育、體育活動設施,在政府給予大部分補助的前提下,經上級工會批準,可以動用少量經費彌補不足,上級工會也可根據情況給予適當補助。

第十九條房屋建筑物購建、專項設備購置、大型修繕等預算,需附經有關專業部門論證的可行性工程項目論證報告、立項批復、開工許可等相關文件,按照工程進度及資金狀況編制當年預算。列入地方基本建設或更新改造計劃的工程項目,應附地方政府或相關部門文件。

第二十條各級工會用部分結余經費投資時,必須進行可行性經濟分析論證,提出書面報告,報職能部門審核,工會委員會(或常委會)討論通過后,方可列入預算。

第二十一條縣級以上工會預算,可在本級預算支出總額的百分之五以內編列預備費,用于當年難以預見的特殊開支。

第二十二條縣級以上工會根據需要,可以從本級經費結余中安排一定數額的后備金作為儲備,用于特殊情況下的資金需要。需要動用時,必須經過本級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審議,工會常委會批準,并報上級工會備案。

第二十三條縣級以上工會應根據全國總工會規定提取增收留成基金、財務專用基金和工會干部權益保障金。

第二十四條全國總工會每年10月提出下年度省級工會編制預算的要求。省、市、縣級工會應根據上級工會編制預算的要求,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部署,并按照上級工會規定的時間上報下年度預算。

第二十五條各級工會的本級預算草案,由各級工會財務部門編制,經工會委員會(或常委會)討論通過,并經本級經費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后,報上一級工會審批或備案。上一級工會有權提出修訂預算的意見和要求,下級工會根據提出的意見和要求調整預算。

依靠本級工會供給經費的工會機關及所屬獨立核算事業單位的預算草案由本級工會審批。

全國總工會預算草案,經全國總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后,由全國總工會書記處批準后執行。

第二十六條各省級工會的本級預算(附工會機關預算),應在3月15日前報送全國總工會審批,全國總工會應于30個工作日內及時批復。

市級以下(含市級)工會本級預算的報批時間,由省級工會確定。

第五章預算的執行與調整

第二十七條各級工會預算由本級工會委員會(或常委會)組織執行,具體工作由本級工會財務部門負責。

第二十八條各級工會應按照預算確定的任務積極組織收入。

第二十九條各級工會要按照全國總工會、省級總工會的規定及時、足額撥繳工會經費,不得截留、挪用。

第三十條各級工會預算在批準之前只能開支必要的基本費用及幫扶、送溫暖等支出。建設工程、設備工具購置、大型修繕和信息網絡購建等費用一般不得開支,因特殊原因必須提前開支的,經工會委員會(常委會)或主席辦公會議同意,可控制在年度預算的25%以內。預算批準后,按照批準的預算執行。

第三十一條各級工會應根據年度支出預算和用款計劃撥款。不得辦理超預算、超計劃的撥款,不得越級辦理預算撥款。

第三十二條各級工會要加強預算支出的管理,嚴格執行預算和財務制度,不得擅自擴大支出范圍,提高開支標準,不得以領代報,不得擅自改變預算資金用途。建設工程、設備工具購置、大型修繕和信息網絡購建等支出,應經有關專業部門審核后執行。

第三十三條各級工會要嚴格控制行政支出,專項資金必須專款專用。應納入集中采購范圍內的支出,按有關規定辦理。

第三十四條各級工會預算在執行過程中,發生項目改變或追加項目,經有關部門審核,報工會委員會(常委會)或主席辦公會議同意后,在預算內調整或動用預算預備費。

第三十五條各級工會預算在執行過程中,遇有特殊情況,預算收支總額需要增減變動時,應當編制預算調整方案,每年以一次為限,其編制、審批與預算編制審批程序相同。

第六章決算

第三十六條工會決算是工會收支預算的執行結果。各級工會應按上級工會的要求編制年度決算。決算未經批準前,稱為決算草案。

第三十七條編制決算草案,必須符合法律法規,做到收支數額準確,內容完整,報送及時(附報工會機關決算草案)。

第三十八條跨年度的基本建設工程,決算前按年度撥出數編報,最后年度工程竣工后,經具有相應資質的社會中介機構審核確認,按審核確認數扣除以前年度決算數后的余額,編制年度決算。

第三十九條決算草案的審批程序與預算草案審批程序相同。

第四十條省級工會的本級決算,應在3月15日前報送全國總工會審批,全國總工會應于30個工作日內及時批復。

市級以下(含市級)工會決算的報批時間,由省級工會確定。

第四十一條各級工會的決算,應按上級工會的要求逐級匯總上報。

第七章監督

第四十二條各級工會財務部門負責監督檢查下級工會和本級工會所屬單位預算的執行。

第四十三條各級工會的預算、決算要接受同級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的審查審計監督。預算執行情況要接受上一級工會經費審查委員會的審計監督。

第四十四條各級工會對年度預算安排的項目要逐步實行績效考評制度。

第四十五條有違反本辦法規定,擅自改變預算資金的性質和使用范圍,截留挪用項目資金;隱瞞收入,虛列支出,造成會計信息嚴重失真;擅自決定重大開支項目等行為的,上級工會應責令其做出檢查,并要求糾正。情節嚴重,造成經濟損失的,對負有直接責任的負責人和相關人員,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工會的有關規定追究其責任。

第八章附則

第四十六條本辦法自2010年1月1日施行。1998年9月9日頒發的《工會預算管理辦法》同時廢止。

第四十七條本辦法由全國總工會財務部負責解釋。

第四十八條省級工會可根據本辦法,結合本地區、本系統的實際,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

篇2:酒店賓館能耗預算控制方法

酒店(賓館)能耗預算控制方法

源消耗是否得到合理控制,是賓館工程管理者的中心任務。在能源的控制過程中,賓館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能,都很難掌握一種很好的計算依據。

(1)賓館酒店對能源指標控制感到非常困難,由于各賓館規模、客源結構、客房出租率、客房價格、設備系統及地理位置氣象條件等的差異,所以能源消耗差異較大,難以判斷本酒店的能耗是否合理。

(2)各賓館橫向相互了解較少,各賓館能源消耗預算的主要依據是靠歷年同期能耗經驗做出預算。

(3)各賓館一般使用直觀的單位費用指標來比較,考核的標準使用總能源費/建筑面積或總能源費/房間數或總能源/總營業收入這三個指標。在賓館管理中,特別要明確的是總能源消耗的合理性,使用消耗范圍和各大系統的能源費用所占比例是否合理。避免過量地消耗能源來控制客房服務區域的環境溫度和濕度,有效使用酒店總的能源費用支出。下面是北京的某兩家賓館得出的數據:

確定賓館能源消耗的使用范圍:

生活服務辦公區+客房服務區=賓館能源消耗量

其中生活服務辦公區能源消耗量在正常營業情況下相對穩定,客房能源消耗量隨出租率和餐廳上座率變化而變化。年總能源費/建筑面積和年總能源費/總營業數這兩個指標在出租率不同的條件下,從以上比較中,不能作為酒店間橫向比較的指標。總能源費/總營業收入中涉及客房的銷售單價、客房的出租率等因素影響,當市場很好時客房銷售單價和客房出租率和餐廳上座率都會相對較高,再由于各賓館的采暖方式不同等,使該比值相

對減小或增大,但這樣并不意味能源的消耗是合理的,很大程度上會出現在營業額大幅提高的掩蓋下,造成能源使用浪費的現象。

總能源費/總營業收入,由于客房收入的年均單價和各賓館的能源使用方式不同,與酒店內部能源使用是否合理無關,所以進行橫向比較時會因這兩個因素帶來較大誤差。

在賓館進行年度能源預算中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沒有正確的理論依據。賓館管理者對新建賓館第一年的能源消耗預算大多簡單地參考本地的一些賓館的年度預算,沒有切實的對自己賓館的設備特點進行分析,只是套用別家賓館年度消耗的總能源費除以本賓館的建筑面積,來估算本賓館的總能源費,再相應地估計出各能源指標的使用量。不能充分的結合不賓館實際條件和設備使用狀況,所以第一年的預算與實際用量相差很大,第二年的預算只好參考第一年的實際用量作出依此類推,至于能源消耗是否合理,節能是否存在空間,如何合理使用能源,本賓館是一概不知。

2)、許多賓館為了保證年度任務的完成,在確定完成任務上,一般是能源預算在先總營業額預算在后,從主觀上就改變了正常營業條件下營業收入決定能源消費這個客觀事實,勢必造成總能耗值失控。根本談不上合理預算、控制能源消耗。

能源預算、控制的原則:

以上述兩家賓館為標準,先確立一個共同的修正系數,用客房年度總均價/年度能源費用,得到修正系數,滿足(能源消耗預算額/營業額收入預算額)×修正系數。如上面兩家賓館的平均房價為339元,而年度的能源平均費用為202萬,修正系數大約為0.17。那么,年度的費用可以在它的平均值9.2%為目標。節約空間大約在總費用以下的0.17%之間作為控制目標。

能源預算的一般布驟:

1、制定出賓館每月能源消耗的范圍

首先獲得賓館每月銷售營業額預算,利用修正系數求出各月的合理性能源費使用范圍,9.2%作為計算能源費范圍的均值,取11%作為計算能源消耗范圍的上限,小于9.2%能源消耗作為節能空間。

2、制定賓館每月各部門能源指標消耗量

在新開業的賓館中可以按照上述賓館能源消耗平均值,預算總能源費按該比例定出各部門消耗量,最后求出總的能源消耗指標,作為第一年的預算。第二年的預算要根據第一年統計客房出租率與能源各項指標消耗量的關系,計算出各項能源費用比例,再參考周邊賓館的能源消耗,制定出本賓館的各項能源指標。在對各部門的能源費用預算中,要參考各部門預算的營業額制定出各部門的能源消耗指標。以后每年的預算作法都一樣,關鍵是

根據本賓館的統計數據,從實際情況作出比較,確定能源費用各項指標的費用比例。

在預算中,顯然總能源費用中電的消耗比例最大,其中空調系統年平均用電占總用電的35%左右,照明用電占40%左右,其他用電如輸送設備、給排水設備占25%左右;其次是蒸汽的消耗比例,冬季平均來說空調系統北方采暖、加濕使用蒸汽量占總量的40%左右,洗衣房占30%左右,廚房占20%左右,洗澡用熱水占10%左右。

水的使用量比例夏季平均來說,廚房占20%左右,洗衣房占20%左右,空調用補充水占5%左右,內部人員用水占15%左右,其余40%為客房使用。

在實際運行中,空調系統耗能比例最大,在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的同時應注意合理地使用能源。

篇3:酒店能耗預算控制方法

酒店能耗預算控制方法心得

源消耗是否得到合理控制,是賓館工程管理者的中心任務。在能源的控制過程中,賓館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能,都很難掌握一種很好的計算依據。

(1)賓館酒店對能源指標控制感到非常困難,由于各賓館規模、客源結構、客房出租率、客房價格、設備系統及地理位置氣象條件等的差異,所以能源消耗差異較大,難以判斷本酒店的能耗是否合理。

(2)各賓館橫向相互了解較少,各賓館能源消耗預算的主要依據是靠歷年同期能耗經驗做出預算。

(3)各賓館一般使用直觀的單位費用指標來比較,考核的標準使用總能源費/建筑面積或總能源費/房間數或總能源/總營業收入這三個指標。在賓館管理中,特別要明確的是總能源消耗的合理性,使用消耗范圍和各大系統的能源費用所占比例是否合理。避免過量地消耗能源來控制客房服務區域的環境溫度和濕度,有效使用酒店總的能源費用支出。下面是北京的某兩家賓館得出的數據:

確定賓館能源消耗的使用范圍:

生活服務辦公區+客房服務區=賓館能源消耗量

其中生活服務辦公區能源消耗量在正常營業情況下相對穩定,客房能源消耗量隨出租率和餐廳上座率變化而變化。年總能源費/建筑面積和年總能源費/總營業數這兩個指標在出租率不同的條件下,從以上比較中,不能作為酒店間橫向比較的指標。總能源費/總營業收入中涉及客房的銷售單價、客房的出租率等因素影響,當市場很好時客房銷售單價和客房出租率和餐廳上座率都會相對較高,再由于各賓館的采暖方式不同等,使該比值相

對減小或增大,但這樣并不意味能源的消耗是合理的,很大程度上會出現在營業額大幅提高的掩蓋下,造成能源使用浪費的現象。

總能源費/總營業收入,由于客房收入的年均單價和各賓館的能源使用方式不同,與酒店內部能源使用是否合理無關,所以進行橫向比較時會因這兩個因素帶來較大誤差。

在賓館進行年度能源預算中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1)、沒有正確的理論依據。賓館管理者對新建賓館第一年的能源消耗預算大多簡單地參考本地的一些賓館的年度預算,沒有切實的對自己賓館的設備特點進行分析,只是套用別家賓館年度消耗的總能源費除以本賓館的建筑面積,來估算本賓館的總能源費,再相應地估計出各能源指標的使用量。不能充分的結合不賓館實際條件和設備使用狀況,所以第一年的預算與實際用量相差很大,第二年的預算只好參考第一年的實際用量作出依此類推,至于能源消耗是否合理,節能是否存在空間,如何合理使用能源,本賓館是一概不知。

2)、許多賓館為了保證年度任務的完成,在確定完成任務上,一般是能源預算在先總營業額預算在后,從主觀上就改變了正常營業條件下營業收入決定能源消費這個客觀事實,勢必造成總能耗值失控。根本談不上合理預算、控制能源消耗。

能源預算、控制的原則:

以上述兩家賓館為標準,先確立一個共同的修正系數,用客房年度總均價/年度能源費用,得到修正系數,滿足(能源消耗預算額/營業額收入預算額)×修正系數。如上面兩家賓館的平均房價為339元,而年度的能源平均費用為202萬,修正系數大約為0.17。那么,年度的費用可以在它的平均值9.2%為目標。節約空間大約在總費用以下的0.17%之間作為控制目標。

能源預算的一般布驟:

1、制定出賓館每月能源消耗的范圍

首先獲得賓館每月銷售營業額預算,利用修正系數求出各月的合理性能源費使用范圍,9.2%作為計算能源費范圍的均值,取11%作為計算能源消耗范圍的上限,小于9.2%能源消耗作為節能空間。

2、制定賓館每月各部門能源指標消耗量

在新開業的賓館中可以按照上述賓館能源消耗平均值,預算總能源費按該比例定出各部門消耗量,最后求出總的能源消耗指標,作為第一年的預算。第二年的預算要根據第一年統計客房出租率與能源各項指標消耗量的關系,計算出各項能源費用比例,再參考周邊賓館的能源消耗,制定出本賓館的各項能源指標。在對各部門的能源費用預算中,要參考各部門預算的營業額制定出各部門的能源消耗指標。以后每年的預算作法都一樣,關鍵是

根據本賓館的統計數據,從實際情況作出比較,確定能源費用各項指標的費用比例。

在預算中,顯然總能源費用中電的消耗比例最大,其中空調系統年平均用電占總用電的35%左右,照明用電占40%左右,其他用電如輸送設備、給排水設備占25%左右;其次是蒸汽的消耗比例,冬季平均來說空調系統北方采暖、加濕使用蒸汽量占總量的40%左右,洗衣房占30%左右,廚房占20%左右,洗澡用熱水占10%左右。

水的使用量比例夏季平均來說,廚房占20%左右,洗衣房占20%左右,空調用補充水占5%左右,內部人員用水占15%左右,其余40%為客房使用。

在實際運行中,空調系統耗能比例最大,在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的同時應注意合理地使用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