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氣工藝倒換流程操作規程總則
一、接到上級調度部門的指令后,進行倒換流程操作。
二、在操作中,必須由熟悉工藝流程的、有操作上崗證的人員操作。
三、操作中,必須兩個人進行操作,一人操作,一人監護。
四、當正在運行中的本路調壓計量系統需停止運行時,應先啟動備用路的調壓計量系統。當備用路調壓計量系統啟動并投入正常運行后,再停止正在運行中的本路調壓計量系統的運行。
五、操作完畢后,必須在記錄中詳細記載,并在交接班時進行詳細交接。
篇2:輸氣工藝倒換流程操作規程總則
一、接到上級調度部門的指令后,進行倒換流程操作。
二、在操作中,必須由熟悉工藝流程的、有操作上崗證的人員操作。
三、操作中,必須兩個人進行操作,一人操作,一人監護。
四、當正在運行中的本路調壓計量系統需停止運行時,應先啟動備用路的調壓計量系統。當備用路調壓計量系統啟動并投入正常運行后,再停止正在運行中的本路調壓計量系統的運行。
五、操作完畢后,必須在記錄中詳細記載,并在交接班時進行詳細交接。
篇3:輸氣管道安全技術要求
在集中供應焊接切割用氣體的情況下,乙炔、氧氣等是用導管輸送的。乙炔、氧氣等金屬焊接切割用氣體的輸送管道均屬于壓力管道。因此,其設計、制定、安裝和使用維修既要考慮輸送介質的特點,更要符合國家各部門對壓力管道的普遍要求。
一、管道發生燃燒爆炸的原因
(1)氣體在管內流動時,發生與管道的摩擦,超過一定的流速就會產生靜電積聚而放電。靜電電壓在300V時,由于靜電放電,足以引起汽油、煤油以及煤氣、乙炔等可燃氣與空氣的混合氣發生燃燒或爆炸。
由于雷擊產生巨大的電磁熱和靜電作用也常使管道發生火災爆炸事故。(2)外部明火導入管道內部,如管道附近明火的導入以及與管線相連的焊接工具因回火導入管內。(3)由于漏氣,在管道外圍形成爆炸性氣體停滯的空間,遇明火而發生燃燒爆炸。(4)氧氣管道閥門在有油脂存在的條件下,極易引起燃燒和爆炸。乙炔及其它可燃氣體與管道內部或外部的油脂混合后,會增加燃燒爆炸的危險性。(5)管道過分靠近熱源,使管內氣體過熱而引起燃燒爆炸。(6)管道內的鐵銹等金屬微粒隨氣體高速流動時的摩擦熱和碰撞熱(尤其在管道拐彎處),也會引起管道燃燒爆炸。二、對輸氣管道的安全要求(一)管道及其附件的選用(1)氧氣管道的管材一般應選用無縫鋼管、銅管(如黃銅管),不論架空或地溝敷設或埋設,一般工作壓力在3MPa以下者,多采用無縫鋼管;工作壓力在3MPa以上者,多采用銅管(如黃銅管)。管道拐彎處,應采用彎曲半徑較大內部光滑的彎頭。管子的連接應采用焊接。(2)乙炔管道應選用無縫鋼管,管子內徑與壁厚按氣體壓力確定,壓力為0.007MPa~0.15MPa的中壓乙炔管道,管子內徑不應超過80mm,壁厚為2~4.5mm;壓力為0.15MPa~2.5MPa的高壓乙炔管道,管子內徑不應超過20mm,壁厚為2~4mm。管子的連接應采用焊接。(3)管道附件如閥門、法蘭、墊片等也應根據有關規定選用。(二)管道的敷設管道在室內外架設或地溝敷設或埋設,都應按相應的有關規定進行,且必須有可靠的接頭裝置。(三)管道投入使用前的處理管道在投入使用前,應對管道內進行徹底清理,可用空氣或惰性氣體吹除管道內殘留物如氧化皮、焊渣、焊條頭、砂石顆粒等,并對管道作脫脂處理,以清除管內殘存的油脂。為保證使用安全,還必須進行強度和氣密性試驗。輸送乙炔氣體的管道,還應加裝防止回火的安全裝置。(四)限制輸氣管道中氣體的流速(1)碳素鋼管中氧氣的最大流速,不應超過表2—8的規定。(2)乙炔在管中的最大流速,不應超過下列規定:①廠區和車間乙炔管道,乙炔的工作壓力為0.007MPa~1.5MPa時,其最大流速為8m/s。②乙炔站內的乙炔管道,乙炔的工作壓力為2.5MPa及其以下時,其最大流速為4m/s。表2—8碳素鋼管中氧氣的最大流速氧氣工作壓力(MPa)≤0.10.6~1.61.6~3≥10氧氣流速(m/s)201084注:在表列壓力范圍以外者,其流速可按比例推算。三、安全管理壓力管道使用單位應負責本單位的壓力管道安全管理工作,并應履行以下職責:(1)貫徹執行有關安全法律,法規和壓力管道的技術規程、標準,建立、健全本單位的壓力管道安全管理制度;(2)應有專職或兼職專業技術人員負責壓力管道安全管理工作;(3)壓力管道及其安全設施必須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新建、改建、擴建的壓力管道及其安全設施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時,有權拒絕驗收;(4)建立技術檔案,并到企業所在地(市)級或其委托的縣級有關行政部門登記;(5)對壓力管道操作人員和壓力管道檢查人員進行安全技術培訓;(6)制定壓力管道定期檢驗計劃,安排附屬儀器儀表、安全保護裝置、測量調控裝置的定期檢驗和檢修工作;(7)對事故隱患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整改,重大事故隱患應以書面形式報告省級以上(含省級,下同)主管部門和省以上的有關部門;(8)對輸送可燃、易爆或有毒介質的壓力管道應建立巡線檢查制度,制定應急措施和救援方案,根據需要建立搶險隊伍,并定期演練;(9)按有關規定及時如實向主管部門和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壓力管道事故,并協助做好事故調查和善后處理工作,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防止事故的發生;(10)按有關規定應負責的其他壓力管道安全管理工作。此外壓力管道管理人員、檢查人員和操作人員應嚴格遵守有關安全法律、法規、技術規程、標準和企業的安全生產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