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三廢處理操作規程
1目的PURPOSE為了加強實驗室管理,保護環境,維護實驗室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保護檢測實驗的順利進行,確保實驗室需要排放的廢棄物--廢水、廢氣、廢渣,即實驗室“三廢”符合我國環境保護法的有關規定,特制定本規程。2范圍SCOPE適用于實驗室進行各項實驗時所產生的廢棄物,廢棄物的標示、儲存、收集、處理、資料的建立等。3責任RESPONSIBILITY實驗室最高管理者負責配備“三廢”處理所需的設備和安全防護設施的配備,及批準相關措施和規定;技術負責人負責組織制定“三廢”處理的具體方案及人員的相關技術培訓;安全員負責具體處理實驗室產生的綜合廢料,監督實驗室工作人員的“三廢”處理。4程序PROCEDURE4.1實驗廢棄物的產生4.1.1檢測人員進行各項實驗時應考慮實驗可能產生的廢棄物種類、數量,并依實驗廢棄物管理作業規范做好分類、收集等工作,并盡可能考慮處理成本及其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4.1.2實驗廢棄物包含:①化學品空容器,②過期與報廢化學品,③研究、試驗等產生的化學廢棄物,④沾染化學品的實驗器皿、耗材等廢棄物,⑤化學廢氣⑥生物樣品廢棄物。4.2實驗廢棄物的分類收集、標示及暫儲存4.2.1實驗廢棄物除洗滌用的低濃度廢液之外,均不得傾倒于水槽,應妥善收集、標示交倉庫統一保存和處理。4.2.2實驗廢棄物的分類收集4.2.2.1實驗廢棄物應依不同性質進行分類收集,不具兼容性的實驗廢棄物應分別收集儲存;4.2.2.2兼容性:實驗廢棄物與容器、材料接觸,或兩種以上實驗廢棄物混合,不應發生下列效應:產生熱,產生激烈反應、火災或爆炸產生可燃性流體或有害流體,造成容器材質劣化;產生可燃、有毒氣體。4.2.2.3實驗所產生的實驗廢棄物由檢測人員分類收集,根據廢棄物類別分別傾倒于實驗廢棄物儲存容器內;修訂者PreparedBy:審核者ReviewedBy:審核者ReviewedBy:批準者ApprovedBy:CC:4.2.2.4易燃、易爆、劇毒等有毒化學物品使用中及使用后的廢渣、廢液由實驗操作人員及時妥善處理后方能分類倒入指定的容器內,嚴禁亂放亂丟,劇毒品需解毒后方可廢棄。4.2.3實驗廢棄物的暫儲存4.2.3.1實驗廢棄物的儲存容器(1)實驗廢棄物需使用密閉式容器收集儲存,可使用高密度聚乙烯桶(HDPE桶)收集儲存實驗廢液,但若與HDPE桶不兼容的實驗廢棄物則使用不銹鋼桶或玻璃瓶;(2)報廢及過期化學品使用原容器暫存;(3)化學品空容器作適當處理后廢棄;(4)儲存容器應與實驗廢棄物具有兼容性;(5)儲存容器應保持良好情況,如有嚴重生銹、損毀或泄漏應立即更換;(6)所有儲存容器應保持隨時密閉狀態。4.2.3.2暫存區的安全措施(1)應于明顯處設置標示;(2)遠離熱源;(3)不易傾倒,不堆高;(4)搬運方便;(5)不阻礙走道;(6)保持通風良好或裝設抽風設備,避免散發惡臭;(7)盛裝易燃液體廢棄物的容器要保持密閉;(8)經常保持清潔完整,不得有散逸、滲出、污染地面或散發惡臭等情形。4.2.4實驗廢棄物的標示4.2.4.1儲存容器中若有多種兼容的實驗廢棄物混合時、需附有《“三廢”處理登記表》,每次傾倒實驗廢棄物于儲存桶中時,均需登記廢棄物名稱、數量;4.2.4.2儲存容器尚須注明廢棄物種類及貼上實驗廢棄物標示;4.2.4.3報廢及過期的化學品需貼上實驗廢棄物標示;4.2.4.4實驗廢棄物的標示應防濕、防潮及不褪色,并固定貼在儲存容器上。4.3實驗廢棄物的申報4.3.1實驗室應先確認實驗廢棄物標示已貼妥;4.3.2由公司安全員按《廢棄危險化學品污染環境防治辦法》執行。4.4實驗廢棄物的統一收集4.4.1實驗室人員及安全管理員應充分了解“三廢”的主要性質,進行處理時一定注意防止突發反應的發生,并對可能產生的有毒氣體、發熱、噴濺及爆炸等危險有所警惕;4.4.2處理實驗室廢棄物的檢驗員在收集清運時做好防護(配戴安全鞋、實驗衣或工作衣、耐酸堿手套、安全口罩及安全眼鏡等);4.4.3處理實驗室廢棄物的檢驗員核對三廢處理登記的數量及標示的完整性。4.4.4不明實驗廢棄物需由實驗室人員負責檢測分析其成分,若無法自行檢測分析,則需委托外單位分析其成分,方可申報及收集;4.4.5實驗廢棄物若有未標示名稱、未貼廢棄物標示、標示不清或與內容物不相符合、儲存容器不合格、未辦理申報等情形,視為不合格之的申報,將不收集。4.5實驗廢棄物的處理4.5.1處理實驗室廢棄物的檢驗員應盡量選用無害或易于處理的試劑,防止二次污染。如用漂白粉處理含氰廢水,用生石灰處理某些酸液等,還應盡量采用“以廢治廢”的方法,如利用廢酸液處理廢堿液;4.5.2實驗中產生的廢渣可采用物理分離法,將沾有有害物質的濾紙、稱量紙、廢活性炭、藥棉及塑料容器等從廢液中清出,并將沉渣分出單獨處理,以減少廢液的處理量。4.5.3用量較大的有機試劑,在可安全操作的原則上要進行回收利用。報廢及過期化學品使用原容器暫存;4.6保存好實驗室廢棄物的相關資料至一年。4.7廢氣的處理實驗室產生的少量廢氣一般可以通過通風裝置直接排至室外,HCl、硫化氫等酸性氣體,可以用堿液吸收,如濃度很低則可以通過抽風設備排放到室外。毒性大的氣體可以參考工業廢氣處理辦法,用吸附、吸收、氧化、分解等方法處理后排放。4.8根據需要,實驗室需配備有毒化學物質“三廢”處理所需基本設施和設備,包括各類試劑容器、手套、工作服、工作鞋帽、面罩和安全淋浴裝置、眼睛沖洗裝置以及通風柜等防護設施。4.9定期組織對廢渣、廢液容器和通風、排氣等設備進行維護檢查和清理,以保證“三廢”處理設施隨時處于可用狀態。4.10“三廢”處理是從事相關工作人員上崗前必備的知識,技術負責人負責組織有關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5相關文件RELEVANTDOCUMENT無
篇2:實驗室三廢處理制度
化學實驗室經常會產生一些有毒的氣體、液體和廢渣需要處理,如果直接排放會污染空氣和水源,造成環境污染,實驗室本身也是一個密閉空間,“三廢”物質未經處理直接排放也會給實驗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帶來危害。因此,實驗室的廢氣、廢液、廢渣必須經過處理后,才能排棄,嚴禁將濃酸、濃堿廢液和含有鉻、汞、鉛等重金屬元素的廢液以及不能溶解的固體物質倒入水池,以防堵塞和腐蝕管道。
1、實驗室廢氣的處理
①產生有毒廢氣的實驗應在通風柜內進行,通過排風設備將有毒氣體排出室外。
②氣相色譜儀器檢測器出口的廢氣應通過萬向吸氣罩及時排除實驗室。
③煤質分析室各類分析儀器(如工分儀、測硫儀、元素測定儀、灰熔點測定儀)和原子吸收儀產生的廢氣應通過原子吸收罩及時排出實驗室。
④氣體分析實驗完成后,應將取樣用的球膽、鋼瓶等取樣容器放在通風柜內,防止容器內剩余的氣體滲漏到室內。
⑤對有毒氣體實驗應改進試驗裝置,采用閉路、循環等裝置避免有毒氣體泄漏。
2.實驗室廢液的處理
①一般的酸堿和不含重金屬離子的鹽類廢液,用酸堿中和的辦法,將pH調整到6~8,方可倒入水槽排除。
②含有氰的廢液應及時處理,可用高錳酸鉀在堿性條件下分解,或者NaCLO分解成CO2和N2后排入水槽。
③含有鉻、汞、銀、鎘、銅、錳等重金屬離子的廢液,用堿液沉淀,加絮凝劑沉淀,達標后排放。
④若不小心將金屬汞(水銀)灑落在實驗室地面上,必須用吸管、毛筆或者硝酸汞溶液浸漬過的薄銅片將所有汞滴撿起,收集于適當的瓶子中,用水覆蓋起來。灑落過汞的地面應撒入硫磺粉,將灑落區覆蓋一段時間,使其生成硫化汞,在設法掃凈;也可噴灑20%的三氯化鐵溶液,讓其自行干燥后再行清掃。
3.實驗室廢渣的處理
對有毒的廢渣應及時處理,一般固體,可集中定期處理;有價值的可以進行回收處理;少量無價值的固體可焚燒或者采用深埋的方式處理。
篇3:(學校)學院實驗室三廢處理制度
學院(學校)實驗室三廢處理制度
一、實驗教師及實驗員全面負責實驗室的“三廢”處理工作,處理完畢填寫“三廢”處理記錄,經實驗室主任同意后,存入實驗室工作檔案。
二、對廢氣、廢液、廢渣處理的一般規定:
1、廢氣:
(1)產生少量有毒氣體的實驗應在通風櫥內進行。通過排風設備將少量毒氣排到室外;
(2)產生大量有毒氣體的實驗必須備有吸收或處理裝置。
(3)對于產生劇毒氣體的實驗,無論量的大小都必須具備吸收或處理裝置,不得直接向室內外排放。
2、廢渣:
少量的有毒廢渣應埋于地下固定地點;大量的有毒廢渣要先處理再埋放。
3、廢液:
對于廢酸、堿液,可先用耐酸、堿塑料網紗或玻璃纖維過濾,濾液加堿、酸中和,調pH值至6-8后按廢液處理,少量濾渣可埋于地下;
對于劇毒廢液,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消除毒害作用后再進行處理。
三、對學生進行有關“三廢”處理必要性方面的教育,協助教師做好“三廢”處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