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18貯罐注液安全操作規程
1.注液前的檢查準備工作:
1.1檢查確保制冷壓縮機CP18工作在自動狀態。
1.2檢查確保V18貯罐內部壓力在正常壓力(15.5-16.5Bar)范圍內。
1.3檢查并將V20供液系統切換到離線狀態。
1.4檢查確保槽車注液泵供電系統,確保正??煽俊?/p>
1.5疏散注液管道周圍車輛、無關人群到安全距離以外。
2.注液操作:
2.1檢查槽車氣相、液相高壓軟管有無破損;軟管螺紋有無損傷。
2.2檢查槽車內部壓力有無異常升高,是否在正常范圍內。
2.3接好電源接線,通電試機檢查槽車注液泵轉向是否正常.
2.4在注液管道接口螺紋上涂抹防咬液,防止低溫導致螺紋咬死。
2.5將經過處理的高壓軟管連接好,檢查確保正確無誤后,緩慢開啟排空氣閥門,將氣相管道內部空氣排除后關閉排空氣閥門,然后緩慢開啟氣相閥門進行V18罐與槽車罐間的氣相壓力平衡。提示:在二者氣相壓力未達到完全平衡之前,盲目進行注液操作,系統內部會形成“干冰”,形成“干冰”有可能釀成管道堵塞,凍傷損壞設備等事故。在經過保溫處理的系統內處理“干冰”是非常危險、非常麻煩的。
2.6氣相壓力完全平衡后,緩慢開啟排空氣閥門將液相管道內部空氣排除后關閉排空氣閥門。啟動注液泵開始向V18罐注液。
2.7整個注液過程必須專人進行監控。
3.注液完畢后的操作:
3.1關閉處于空載運行的槽車注液泵。
3.2關閉液相、氣相管道所有閥門。
3.3緩慢開啟排空氣閥門將高壓軟管內部氣體、液體分別排除。
3.4拆除氣相、液相高壓管道。
3.5鎖好注液處相關閥門。
4.報警電話
廠技安科:******或****
5.技術支持電話:
黃林飛:********
篇2:球形貯罐施工安全技術交底
(1)操作中必須對入罐電源線、焊機把線、波化氣加熱輸送膠管、氧氣和乙炔氣膠管加護套或支架保護.對入罐電源線加屏蔽套管。
(2)操作人員進人罐內必須佩戴防塵口罩,穿絕緣隔熱防滑鞋,戴防護鏡。在有害氣體和煙塵大及濕度高的環境操作,應輪班作業或工間休息.在罐內作業必須兩人以上。
(3)球殼板組裝應遵守以下規定:.
①胎具制作要牢固。進出球罐應走固定的爬梯.
②組裝的工裝卡具、工具和材料應放穩,嚴禁高處拋物。
③對臨時焊接部位應認真檢查.發理缺陷必須及時通知焊工補焊。
④焊前預熱采用的石油液化氣,必須設專人管理。液化氣出口必須裝減壓閥.每個燃燒器應編號,燃燒氣點火應由專人負責,必須先點火,后開氣.罐內施焊時應專人進行安全監護,遇特殊情況及時進行救護。
⑤球罐組裝后應及時裝好排塵通風裝置,并做好肪暑降溫工作。
⑥球罐焊接使用的腳手架,必須遵守腳手架措設的有關規定。
(4)球殼的吊裝應遵守以下規定:.
①球殼板排板、翻身,復驗,吊裝前應檢查吊索具(卡具、吊耳、繩索,卡環等)無變形.無損傷.嚴禁使用單根吊裝。
②中環帶與立柱吊裝時.立柱就位后必須及時用纜風繩(拖拉掘)穩固。吊裝作業時起重臂下嚴禁站人。-
(5)球罐組裝后,必須立即接規定做好防雷接地保護。
檔案管理制度
篇3:各種貯罐槽車塔及密封設備內進行檢修安全規定
第一條工作前承修單位必須熟悉現場情況,制定施工安全措施,持有合格的進塔入
罐證方可組織施工。
第二條設備所屬單位在工作前應制定好系統的隔離置換方案,置換分析規程。向承修單位詳細交底,講清進出物料的性質、連通管線、設備結構、材料性質及內外其它情況,做到設備安全交出。
第三條工作前,檢修項目負責人必須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使之全面了解工作性質、防護、監護辦法及其它安全注意事項。
第四條檢修人員應服從檢修負責人及監護人員的指揮。只有在安全措施落實、檢修負責人同意、監護人員在場、護具齊全時方能進入設備。進入時間不宜過長,由監護人控制,體弱者不準進入設備。
第五條工作前,檢修負責人會同設備交出負責人全面檢查安全措施落實情況,包括閥門開閉、盲板安插、人孔打開、分析數據、通風裝置及勞護器具等項目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第六條在設備內部或外部進行動火及其它產生火花的作業時,必須按動火規定,予先辦理動火許可證。
第七條承修單位必須設置兩人以上監護者應掌握監護及搶救技術,嚴守崗位,嚴密監視,按予定信號定時聯系,備好自身護具及搶救器材,需要時立即進行救護作業。發現工作者私自卸去腰帶、面具等違章行為時,要立即停止其工作。危險性大的進塔入罐作業,須由氣防員監護。
第八條進行設備內的清理、防腐、補焊等作業,必須采取強制通風措施,及時排除作業中產生的粉塵、毒物,人員佩戴好相應的勞動用品及護具。
第九條如因某種原因置換不干凈、分析不合格,或需緊急搶救、搶修時,人員必須腰系安全帶、佩戴長管面具,經廠長或總工程師批準,方可進入設備。
佩戴面具人員,必須熟悉防護器材性能和使用方法,用前要作氣密性檢查。長管進氣口,應放在上風口,離地面5厘米以上,并令人看守。使用中不準摘下面具,在酸罐內作業應穿耐酸衣、鞋。
作業中若感不適,應立即退出設備休息或就醫治療。
進入容器,禁止使用過濾式面具。
第十條同一設備內不宜兩個人以上同時作業;如必須幾個人同時作業,事先應周密研究,采取可靠安全措施,方可進入設備。
第十一條進行氣焊作業時,嚴禁向設備內排放氧氣、乙炔。電、氣焊工具應隨人帶入帶出。
第十二條設備內照明,應使用12V防爆型安全行燈或防爆型干電池燈。
第十三條設備內所用的工具、器具,應放置整齊;不用的材料禁止帶入設備。
第十四條設備內盡量避免使用油料;如必須使用時,須經本車間主任批準,用專用容器存放,禁止噴灑傾倒,杜絕火源。工作完畢應及時清理油污、棉紗雜物,嚴防燃爆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