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車卸液氯或卸黃磷安全操作規程
一、要求卸液氯或卸黃磷人員應相對穩定,有熟練的操作經驗,責任心強,工作認真負責,操作時必須兩人,應做到先檢查,確認罐內物料的液位、數量,黃磷池的水位,溫度以及數量,以防溢出,在放料前必須檢查罐車各類管道,放料閥門、機、泵運轉、防腐料管、真空系統等是否正常,如發現任何一項有異常,不準放料。
二、卸液氯或卸黃磷作業現場嚴禁煙火,更不準有明火,操作人員應穿戴必要的防護服,現場必須備有應急器材和防護物品(防毒面具、黃砂、鐵锨等)。
三、液氯罐車或黃磷罐車進入卸車臺后,罐車司機必須使用好手剎車,將罐車的輪胎用木樊掩擋牢固,然后由卸罐人員收回罐車司機手中的鑰匙,卸罐人員和罐車司機把液氯罐車或黃磷罐車的連接件與卸液氯連接件或卸黃磷的連接件連接好,經雙方共同檢查,確認連接無誤,方可打開卸料閥,待卸料完畢后,仍然由卸罐人員和罐車司機同時檢查,關閉卸料閥門開關,拆卸連接部件。經驗證,所有連接系統已妥善分離,具備啟動罐車條件,這時卸罐人員把罐車鑰匙交給司機,罐車司機應及時啟動罐車離開卸罐現場,嚴禁空罐車滯留卸車臺。
篇2:液氯鋼瓶罐車充裝管理標準
1?目的
為了規范液氯充裝作業,確保液氯充裝過程中鋼瓶(罐車)及操作人員的安全,預防各類事故發生,特制定本標準。
2?適用范圍
本標準適用于液氯充裝過程安全管理。
3?鋼瓶安全檢查
3.1檢查有關資料及鋼瓶本體
3.2新瓶應隨帶鋼瓶質量合格證;
3.3液氯充裝車間應對周轉瓶本體進行外部檢查。檢查內容包括:鋼瓶漆色、字樣清楚;安全附件齊全;瓶內余壓、鋼印標記識別;在技術檢驗期限內;鋼瓶閥門整修、頂針(閥芯)密封面檢查、皮重檢查;瓶體外觀潔凈、完好無損,確認該瓶完全符合規定方可進行。
4?罐車安全檢查
裝載前,液氯充裝人員須查驗運輸車輛應急器材安全配置情況、槽車外觀檢驗及槽車儲槽檢驗證明,準確掌握液氯槽車的充裝、使用情況,根據實際情況,液氯充裝人員認真填寫槽車檢驗記錄臺帳,達不到相關安全要求的不予充裝。
5?充裝安全管理
5.1液氯氣瓶的充裝安全
5.1.1每班應對計量器具檢查校零。充裝用的計量器具應由具有計量器具檢驗資質的檢驗檢測單位每三個月檢驗一次,計量器具的最大稱量值應為常用稱量的1.5-3.0倍。計量器具應設有超裝警報或自動切斷液氯裝置。
5.1.2液氯氣瓶的充裝系數為1.25kg/L,不應超裝。
5.1.3充裝前的檢查記錄、充裝操作記錄、充裝后復驗和檢查記錄應完整,內容至少應包括:氣瓶編號、氣瓶容積、實際充裝量、發現的異常情況、檢查者、充裝者和復稱者姓名或代號、充裝日期,記錄應妥善保存、備查。
5.1.4氣瓶充裝前應有專人對氣瓶逐只進行充裝前的檢查,確認完好無缺陷和無異物方可充裝,并做好記錄。氣瓶有以下情況時,不應充裝:
5.1.4.1顏色標記不符合《氣瓶顏色標志》規定或未對瓶內介質確認的;
5.1.4.2鋼印標記不全或不能識別;
5.1.4.3新瓶無合格證;
5.1.4.4超過技術檢驗期限;
5.1.4.5瓶體存在明顯損傷或缺陷,安全附件不全、損壞或不符合規定;
5.1.4.6瓶閥和螺塞(絲堵)上緊后,螺扣外露不足三扣;
5.1.4.7瓶體溫度超過40℃。
5.1.4.8未判明裝過何種氣體及瓶內余壓低于0.05MPa以下。
5.1.4.9瓶體或瓶閥處沾有油脂或污物,瓶閥外腐蝕嚴重。
5.1.4.10新瓶無檢驗合格證,鋼印標識與合格證不符。
5.1.4.11新瓶制造廠生產的鋼瓶未經有關部門批準。
5.1.4.12瓶體上檢驗鋼印系未經批準的氣瓶檢驗單位。
5.1.4.13改裝不符合規定的或用戶自行改裝的。
5.1.5充裝后的氣瓶應復驗充裝量,兩次稱重誤差不應超過允許充裝量的1%。復稱時應換人換衡器。充裝后應逐只檢查氣瓶,發現泄漏或其他異常情況,應妥善處理。
5.1.6入庫前應有產品合格證。合格證應注明:瓶號、容量、重量、充裝日期、充裝人和復稱人姓名或代號。
5.2液氯汽車罐車充裝安全
5.2.1充裝前應有專人對汽車罐車進行全面檢查,確認無缺陷,充裝用裝卸軟管應每半年進行一次水壓試驗并有試驗結果記錄和試驗人員簽字。
5.2.2汽車罐車充裝前應采用汽車衡核驗罐車的重量,充裝后的罐車應再次稱重,其充裝系數為1.20kg/L,不應超裝。
5.2.3罐車充裝結束后,應進行下列檢查并認真填寫罐車運輸交接單:
5.2.3.1關閉壓力表座閥和緊急切斷閥;
5.2.3.2各密封面進行泄漏檢查;
5.2.3.3氣、液相閥門加盲板;
5.2.3.4檢查封車壓力(不應超過環境溫度下的液氯飽和蒸汽壓力)。
5.2.4充裝前后和復檢的計量值均應登記,作為使用期的跟蹤檔案。
5.2.5充裝后按規定填報運輸路單及充裝記錄。
5.2.6罐車有以下情況之一時,不應充裝:
5.2.6.1新罐車無合格證;
5.2.6.2超過技術檢驗期限(包括車輛行駛部分);
5.2.6.3安全附件不全、損壞或不符合規定;
5.2.6.4車輛行駛部分或罐體部分有缺陷不符合規定;
5.2.6.5罐體溫度超過40℃;
5.2.6.6其他有安全隱患的情況。
5.2.7罐車上卸液氯用的壓縮空氣,應經過干燥處理,保證干燥后空氣含水量低于0.01%。
5.2.8罐車液氯卸車完畢后,應通過氣相連接管將罐車氣體進行泄壓處理。罐體內應保留有不少于充裝量0.5%或100kg的余量,且應留有不低于0.1MPa的余壓。
5.2.9液氯充裝車間應負責液氯氣瓶和罐車的統一管理,包括統一編號、原始檔案、檢驗周期和周轉去向等。
6?液氯充裝和鋼瓶檢驗資料管理
6.1液氯包裝班應做好《液氯鋼瓶充裝原始記錄》、《液氯充裝前后驗瓶記錄》、《液氯鋼瓶復稱記錄》,對每月收集的原始記錄應即時安排人員進行整理,并按檢查和充裝的時間分冊按月進行裝訂,并登記歸檔,充裝的原始資料保存日期為一年。
6.2液氯鋼瓶技術資料包括:制造質量證明書、制造合格證、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監檢證(若無此證,在質量證明書上必須有質監章)、使用(許可)證書、液氯鋼瓶檢驗記錄、氣瓶檢驗報告書、氣瓶判廢通知書、鋼瓶附件檢查記錄、鋼瓶附件合格證書等由燒堿分廠妥善保管,其保存期限為鋼瓶的一個檢驗周期。
7?本標準由安全環保部負責解釋、考核,下發之日起開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