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氧運輸安全技術操作規程
1、駕駛人員、押運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持證上崗,嚴格遵守操作規程。
2、裝車前,先檢查車況、排氣管的阻火裝置和靜電接地裝置,保證車況、排氣管的阻火裝置和靜電接地裝置良好。
3、裝車人員必須穿工作服,穿防靜電鞋
4、裝、卸車時,必須要輕裝輕卸,防止氣瓶爆炸。
5、裝車后,必須將氣瓶固定好,防止運輸過程中氣瓶傾倒。
篇2:吊裝運輸安全管理制度辦法
1一般規定
1.1起重吊車作業人員,必須取得特種設備作業證,方可獨立作業。無證人員,必須在有證人員的監護下才能作業。有禁忌癥人員不得從事作業。
1.2施工單位必須編寫“起重吊裝安全方案”。大型起吊作業的方案必須經生產運行處審查,安監處復查備案后,主管副總經理批準方能作業。
1.3作業前作業人員必須了解起重吊裝方案、安全技術措施和有關安全技術規程,并安排專業人員進行安全監督和巡回檢查。
1.4吊裝運輸作業人員必須分工明確,不準擅自離開工作崗位,作業中要聽從統一指揮。
1.5吊裝運輸使用的各種起重機械、機具、吊具和索具,必須經計算,確保安全。
1.6各種機械、機具的操作和使用,必須按起重機械、機具的操作規程執行,要經常維護、檢查。
1.7在防火防爆場所進行吊裝作業時,起重機械、機具應符合防火防爆的要求,或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1.8各種機械和機具嚴禁超載使用。
1.9荷繩、拖拉繩嚴禁同電焊線、動力線交叉接觸,以防將繩損壞。
2吊裝運輸安全
2.1起重機械、機具、吊具和索具等起吊運輸前必須認真檢查,合格后方可起吊。
2.2起吊開始、運輸前必須認真檢查物體重心受力情況及平衡狀態,現場人員必須預先避開重物可能傾斜、墜落、下滑、打擊或沖擊的方向和范圍。
2.3正式起吊前必須經過試吊,重物吊離地面15~50厘米后停止上升,進行全面檢查確認無危險后方可起吊。任何人員禁止在吊物下面行走或停留。
2.4工作時起重機械和卷揚機司機、指揮人員所處位置應能看清起吊物體。統一指揮信號。操作者要精力集中,注意指揮人員所發出的信號,如發出的信號不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發生,操作者有權拒絕執行,并通知指揮人員。
2.5連接桅桿的螺栓應牢固,不準有松動及不滿扣現象,連接螺栓必須符合設計、質量要求。
2.6吊裝和大型設備運輸不得利用管道、電桿、機電設備和生產性建(構)筑物等作吊裝錨點。
2.7拖拉繩越過馬路時,離路面不得低于7米,并設明顯信號。
3吊裝運輸前和作業中的檢查內容
3.1起重機械、機具的各種安全裝置。
3.2連接鋼絲繩的卡子數不準少于3個,卡子間距離不小于鋼絲繩繩徑的6倍,最末一個卡子距繩頭距離為140~150毫米,上卡子前要預先留安全彎。
3.3卡環銷軸嚴重磨損變形或環體有疲勞裂紋時不準使用。卡環銷軸必須拴牢。
3.4鋼絲繩在卷筒上要排列整齊,鋼絲繩與卷筒的固定要符合技術要求,卷筒上的鋼絲繩不準放完,要留有3圈以上。
3.5對荷繩、拖拉繩進行檢查,看有無電弧擊傷,一經發現及時處理。
3.6對錨點進行檢查,看錨點是否有拔出和嚴重變形、移位等跡象,一經發現及時處理。
篇3:混凝土路面混凝土運輸安全技術交底
混凝土路面工程混凝土運輸安全技術交底
1.應根據運距、工程量和現場條件選定適宜的混凝土運輸機具;運輸機具應完好,防護裝置應齊全有效。使用前應檢查、試運行,確認合格,方可使用。
2.作業后應對運輸車輛進行清洗,清除砂土和混凝土等粘結在料斗和車架上的臟物;污物應妥善處理,不得隨意排放。
3.使用自卸汽車、機動翻斗車及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運輸材料時,應符合相應的運輸車輛安全技術交底的具體要求。
4.混凝土運輸道路應平整、堅實,路寬和道路上的架空線凈高應滿足運輸安全的要求;跨越河流、溝槽應架設臨時便橋,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機械、機動車與行人便橋寬度應據現場交通量、機械和車輛的寬度,在施工設計中確定:人行便橋寬不得小于80cm;手推車便橋寬不得小于1.5m;機動翻斗車便橋寬不得小于2.5m;汽車便橋寬不得小于3.5m,
(2)便橋兩側必須設不低于1.2m的防護欄桿,其底部設擋腳板;欄桿、擋腳板應安設牢固。
(3)便橋橋面應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鋼質橋面應設防滑層;便橋兩端必須設限載標志。
(4)便橋搭設完成后應經驗收,確認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使用。
(5)在使用過程中,應隨時檢查和維護,保持完好。
5.使用手推車應符合下列要求:
(1)運輸桿件材料時,應捆綁牢固。
(2)裝土等散狀材料時,車應設擋板,運輸中不得遺灑。
(3)在坡道上運輸應緩慢行駛,控制速度,下坡前方不得有人。
(4)卸土方等散狀材料時,應待車輛擋板打開后,方可揚把卸料,嚴禁撒把。
(5)路塹、溝槽邊卸料時,距塹、槽邊緣不得小于1m,車輪應擋掩牢固,槽下不得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