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軌道車運輸安全交底

軌道車運輸安全交底

2024-07-11 閱讀 8850

一、出車前車輛的檢查內容:

⑴檢查列車制動系統性能。風管連接能達到全列制動的要求;

⑵檢查鐵鞋等制動器材的配備情況;制動器材不達到要求不得出車;

⑶車輛輪緣狀態,輪緣的垂直磨耗高度不得超過18毫米,并無碾堆;機車、軌道車輪緣厚度在距輪緣頂點18毫米處測量不得小于23毫米,輪箍缺陷或剝離長度不得超過30毫米,深度不超過1毫米;

⑷兩輪箍內測距為1353毫米,容許差度不得超過±3毫米,輪箍或輪轂不松弛,輪箍、輪轂、輻板輻條、輪輞無裂紋;輪箍踏面磨耗深度不超過7毫米,擦傷深度不超過1毫米,滾動軸承的輪箍踏面擦傷深度不超過0.7毫米;

⑸出車前應檢查車輛的照明情況,不合乎要求,應立即進行處理;

⑹大件設備的運輸,需由安裝單位的安全員和司機共同檢查貨物的超長、超重、偏重、重心位置、超限等情況,并加以確認;貨物安放不牢靠的需采取措施,否則,司機應拒絕出車。

⑺其它車輛安全規程規定的檢查內容;

A、司機或車長應保證做到車輛狀況不好、不安全不出車。在沒有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誰命令出車、所產生的后果由誰承擔。

B、停車后再起動時的檢查:

⑴停車超過30分鐘如要再起動須進行制動機的簡略實驗;

⑵列車到達停車地點后,先安排車輛的防溜措施;再起動時,要先撤除防溜措施;

⑶停車后再起動未超過30分鐘且未載貨時可不做制動機實驗;

⑷載貨停車后再起動未超過30分鐘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檢查。

二、裝載加固要求

1、裝載貨物時,應符合平板車的容許載重力和集重要求。裝載貨物的重量嚴禁超過平板車標記載重量,貨物的重量應合理分布在車底板上,不得偏載,防止集重、超限。

2、施工負責人應負責監督裝車,派人跟車,并向裝車人員說明注意事項,隨時檢查裝載加固是否符合《鐵路貨物裝載加固規則》有關規定或協定的裝載加固要求。

3、貨物裝載的寬度與高度不得超過成都地鐵機車車輛限界要求。

4、裝載超長、超限和集重貨物時,如貨物重心的投影不能位于平板車縱中心線上時,同一轉向架左右旁承游間之和為2~10mm,但任何一側旁承游間不得為零。

5、裝車后,施工負責人負責檢查平板車端、側板是否關閉妥當,并徹底檢查、確認貨物裝載加固符合規定后向車長/司機交接。

6、裝車完畢動車前,車長/司機必須進行檢查、確認貨物裝載加固符合運輸要求。不能保證運輸安全時,車長/司機有權要求進行整理、加固,否則應拒絕動車。

7、裝運超長貨物或長軌時:應使用必要的加固裝置(貨物轉向架、貨物支架、車鉤緩沖停止器、滑臺)。

8、長軌運輸時,應制定運輸方案及運輸相關安全措施,并進行模擬試驗,確認安全后方可運輸。通過側向9號及其以下道岔時,限速15km/h,遇盡頭線時不得超過3km/h速度均速推進。

9、捆綁加固方法不得影響車輛通過曲線時的轉向,并將車鉤提勾桿用鐵線捆緊。

10、對小件貨物或散裝貨物,應做到包裝規格化、裝載定型化。裝載時,應排列緊密、整齊。當貨物高度或寬度超出側板時(滿足機車車輛限界要求),應層層壓縫,四周貨物傾向中間,并予加固,兩側超出側板的寬度應一致。裝載袋裝貨物,捆扎袋口應朝向內側。

11、靠近線路堆放貨物應穩固堆放,不得侵入建筑限界,不得損壞站臺面。在站臺堆放的貨物距站臺邊緣不少于1.5米,小件貨物堆放高度不得高于1米。

12、區間裝卸貨物,必須按照批準時間作業,并有充足的照明設備,每次卸車后,負責人應認真檢查,確認貨物堆放穩固、不侵限,執行線路出清作業后方可通知車長/司機開車。

13、卸車后有下列情況時禁止開車:

a、未清好道或貨物堆放不穩固;

b、平板車端、側板未關閉好(特殊情況不能關閉時,在確認不侵限后用鐵線捆綁固定);

c、跟車人員未坐穩;

d、車內剩余貨物偏載,或未整理好、加固好。

三、調車作業要求

1、調車作業前須認真檢查線路、車輛及道岔開通位置等。調車人員作業前必須備齊相關行車物品(如:口笛、信號旗、信號燈、對講機等),并確認完好能正常使用。

2、調車作業中要認真執行“要道還道”制度。

3、連掛車輛須顯示距離信號,司機沒有鳴笛回示,應立即顯示停車信號。

4、盡頭線調車,應有10米安全距離,遇特殊情況,需近于10米時,自進入盡頭線起嚴格控制速度,且應距離盡頭線終端30米處(若距離盡頭線終端30米內有停留車,應于停留車前30米)一度停車,再以3km/h速度徐徐靠近(或連掛)。

5、在超過2.5‰坡度的線路上進行調車作業時,應有安全措施,沒有采取好防溜措施,不得摘開軌道車。

6、調車作業中應全部接通風管,推進運行時,要先行試拉,運行前方由調車人員負責了望。

7、嚴禁使用對講機指揮調車,嚴禁手推調車,溜放調車及調車作業過程中嚴禁提活鉤。

8、長距離推進運行時,前端車輛前制動軟管必須安裝緊急放風閥,并進行試驗其作用良好。緊急放風閥的使用和保管由指定的連結員負責。

9、列車及機車車輛必須停在警沖標內方,站內調車作業完了后,應盡量連掛成組,放風制動,擰緊兩端手閘,并用鐵鞋固動。

10、調車作業完畢后,列車的防溜措施由調車組負責(放風制動,擰緊一端手閘,用鐵鞋固定)并將采取的防溜措施做好記錄,把防溜措施列為交接制度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四、速度限制

以下為正常情況下列車限速,特殊情況另行下文通知。

1、工程列車在正線推行最高速度限制為20km/h;

2、單機掛車推送最高速度為20km/h;

3、工程列車或軌道車在正線上牽引運行的最高速度限制為20km/h;

4、大件貨物運輸列車的最高速度限制為10km/h;

5、向存車線調車的速度限制為5km/h;

6、進入盡頭線的速度限制為3km/h;

7、車輛對位的速度限制為3km/h;

8、車輛連掛的速度限制為3km/h;

五、道岔管理

1、調車人員負責扳道、清掃、保養等具體工作。

2、在扳動道岔時,要認真執行(一看二扳三確認四顯示)的制度,做到聽準再動,看準再扳,嚴格執行呼叫應答制度。

3、區間內銜接正線的道岔、站內銜接正線的道岔均應加鎖,并使用鉤鎖器牢靠固定。

六、防護及防溜要求

1、工程車停車作業時應在工程車兩端外方30米外處放置紅閃燈防護。

2、工程列車到達停車地點后,先做好車輛的防溜措施,再進行裝卸作業。

3、工程列車原則上不進行甩掛作業。特殊情況需進行甩掛車輛時,只能在車站甩掛車輛,并做好防溜及防護工作。摘車時,先做好防溜再摘車;掛車時,先掛好車再撤除防溜。車輛停放在車站應連掛在一起(特殊情況需分組停放時應分組做好防溜),并在車組兩端外方30米外放置紅閃燈。

4、工程列車在區間作業,應封鎖該區間,兩端車站應在端墻放置紅閃燈防護。

5、在30‰及其以上的下坡道上,工程車推進運行時,禁止停車作業;工程車牽引運行時,停車作業應采取有效的制動措施防止列車溜逸。

6、工程列車尾部必須掛有尾部標志燈防護。

篇2:混凝土路面混凝土運輸安全技術交底

混凝土路面工程混凝土運輸安全技術交底

1.應根據運距、工程量和現場條件選定適宜的混凝土運輸機具;運輸機具應完好,防護裝置應齊全有效。使用前應檢查、試運行,確認合格,方可使用。

2.作業后應對運輸車輛進行清洗,清除砂土和混凝土等粘結在料斗和車架上的臟物;污物應妥善處理,不得隨意排放。

3.使用自卸汽車、機動翻斗車及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運輸材料時,應符合相應的運輸車輛安全技術交底的具體要求。

4.混凝土運輸道路應平整、堅實,路寬和道路上的架空線凈高應滿足運輸安全的要求;跨越河流、溝槽應架設臨時便橋,并應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機械、機動車與行人便橋寬度應據現場交通量、機械和車輛的寬度,在施工設計中確定:人行便橋寬不得小于80cm;手推車便橋寬不得小于1.5m;機動翻斗車便橋寬不得小于2.5m;汽車便橋寬不得小于3.5m,

(2)便橋兩側必須設不低于1.2m的防護欄桿,其底部設擋腳板;欄桿、擋腳板應安設牢固。

(3)便橋橋面應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鋼質橋面應設防滑層;便橋兩端必須設限載標志。

(4)便橋搭設完成后應經驗收,確認合格并形成文件后,方可使用。

(5)在使用過程中,應隨時檢查和維護,保持完好。

5.使用手推車應符合下列要求:

(1)運輸桿件材料時,應捆綁牢固。

(2)裝土等散狀材料時,車應設擋板,運輸中不得遺灑。

(3)在坡道上運輸應緩慢行駛,控制速度,下坡前方不得有人。

(4)卸土方等散狀材料時,應待車輛擋板打開后,方可揚把卸料,嚴禁撒把。

(5)路塹、溝槽邊卸料時,距塹、槽邊緣不得小于1m,車輪應擋掩牢固,槽下不得有人。

篇3:運輸機械安全操作要求技術交底

水平垂直運輸機械安全操作要求技術交底

1、運輸機械的內燃機、電動機、空氣壓縮機和液壓裝置的使用,應執行JGJ33-20**第3.1節、第3.2節、第3.4節、第3.5節及附錄C的規定。

2、運送超寬、超高和超長物件前,應制定妥善的運輸方法和安全措施,并必須符合JGJ33-20**第2.0.21條的規定。

3、啟動前應進行重點檢查。燈光、喇叭、指示儀表等應齊全完整;燃油、潤滑油、冷卻水等應添加充足;各連接件不得松動;氣壓應符合要求,確認無誤后,方可啟動。燃油箱應加鎖。

4、啟動內燃機應執行本規程JGJ33-20**第3.2節的規定。嚴寒季節露天啟動內燃機,應執行JGJ33-20**附錄B的規定。

5、啟動后,應觀察各儀表指示值、檢查內燃機運轉情況、測試轉向機構及制動器等性能,確認正常并待水溫達到40℃以上、制動氣壓達到安全壓力以上時,方可低擋起步。起步前,車旁及車下應無障礙物及人員。

6、水溫未達到70℃時,不得高速行駛。行駛中,變速時應逐級增減,正確使用離合器,不得強推硬拉,使齒輪撞擊發響。前進和后退交替時,應待車停穩后,方可換擋。

7、行駛中,應隨時觀察儀表的指示情況,當發現機油壓力低于規定值,水溫過高或有異響、異味等異常情況時,應立即停車檢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繼續運行。

8、嚴禁超速行駛。應根據車速與前車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選擇較好路面行進,應避讓石塊、鐵釘或其他尖銳鐵器。遇有凹坑、明溝或穿越鐵路時,應提前減速,緩慢通過。

9、上、下坡應提前換入低速擋,不得中途換擋。下坡時,應以內燃機阻力控制車速,必要時,可間歇輕踏制動器。嚴禁踏離合器或空擋滑行。

10、在泥濘、冰雪道路上行駛時,應降低車速,宜沿前車轍跡前進,必要時應加裝防滑鏈。

11、當車輛陷入泥坑、砂窩內時,不得采用猛松離合器踏板的方法來沖擊起步。當使用差速器鎖時,應低速直線行駛,不得轉彎。

12、車輛涉水過河時,應先探明水深、流速和水底情況,水深不得超過排水管或曲軸皮帶盤,并應低速直線行駛,不得在中途停車或換擋。涉水后,應緩行一段路程,輕踏制動器使浸水的制動蹄片上水分蒸發掉。

13、通過危險地區或狹窄便橋時,應先停車檢查,確認可以通過后,應由有經驗人員指揮前進。

14、停放時,應將內燃機熄火,拉緊手制動器,關鎖車門。內燃機運轉中駕駛員不得離開車輛;在離開前應熄火并鎖住車門。

15、在坡道上停放時,下坡停放應掛上倒擋,上坡停放應掛上一擋,并應使用三角木楔等塞緊輪胎。

16、平頭型駕駛室需前傾時,應清除駕駛室內物件,關緊車門,方可前傾并鎖定。復位后,應確認駕駛室已鎖定,方可起動。

17、在車底下進行保養、檢修時,應將內燃機熄火、拉緊手制動器并將車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