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乙炔供應站管道安全操作規程
1目的
明確氧氣、乙炔供應站及所屬管道工作原理及安全注意事項,杜絕各種隱患發生。
2范圍
適用于各氧氣、乙炔供應站及管道安全操作。
3職責
3.1氧乙炔站工作人員遵守安全操作規程并按規程要求操作。
3.2各工程處用氣時按規程使用。
4安全操作規程
4.1氧乙炔站工作人員要認真學習防火知識,熟練使用各種消防器材,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站內嚴禁煙火。
4.2管道閥門的檢修必須在氧氣、乙炔設備停運后,氧、乙炔發生器與管道連接處的閥門關嚴,并將管內的余氣排凈后進行。
4.3工作人員要熟練掌握各條管道的輸氣方向和供氣范圍。
4.4經常對氣瓶進行檢查閥門與管道連接處不得漏氣,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和更換。
4.5各工程處用氣前,必須電話通知氧、乙炔站工作人員,并說明用氣時間,用氣完畢后,要及時通知工作人員關閉閥門。
4.6送氣時,氧、乙炔管道閥門應緩慢開、關,下班前或施工現場停止用氣時,要及時關閉閥門,停止供氣,工作中認真監視各壓力表計變化。
4.7氧氣、乙炔站之間的距離應大于50m。
4.8氧乙炔站內要保持良好的通風夏季室溫保持涼爽室溫超過35℃時,要采取降溫措施,站內必須采用防爆型照明燈具。
4.9凡是與氧、乙炔接觸的工具零部件,必須脫脂嚴禁沾有油跡。
4.10站內嚴禁非電工人員亂接、亂拉電源線,工作人員要經常巡查線路,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并由電氣工程處來人處理。
4.11停氣后應關閉匯流管閥門,不得有余氣,切斷室內電源。
4.12氧、乙炔站內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對來歷不明,檢查不出是何氣體的氣瓶,應禁止使用。
4.13供氣站周圍10米范圍內嚴禁煙火,嚴禁明火作業,工作人員應每天巡視周圍安全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并有權制止一切威脅供氣站安全的行為。
篇2:氣體管道安全管理規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貫徹國家安全生產方針,進一步加強氣體管道的設計、安裝使用、檢修的安全技術管理,保護職工的生命、國家財產的安全,保障正常生產供氣,特制定本規程。
第二條?本規程適用于壓力小于150kg/cm2輸送氣體為氫、氮、氧、氬、空氣、煤氣的管道。不適用于蒸汽、水、液化石油氣等其它類型管道。也不適用于井下、洞內等特殊場所的氣體管道及其它工藝性需要的管道。
第三條?氣體管道除應按本規程規定執行外,還應符合《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等標準、規范的有關要求。
?
第二章?氣體管道的設計
第四條?氣體管道的材質、管徑、壁厚選用必須符合輸送介質壓力要求。閥門、法蘭等也應同時符合有關規范要求。
管道應采用直線布線,連接要平滑無突出部位,減少急轉彎,避免T型聯接。介質流速應滿足不因高速可能導致事故的要求。
第五條?全廠性管線以集中架設為宜,其平面布置與高度應有利于消防及方便交通。可燃性氣體管道不宜地溝敷設。其它性質的氣體管道也應盡量不選用地溝敷設。當需要選用時,應布置在下水道之上,凍土層以下。
第六條?可燃、助燃、惰性、窒息性氣體管線不得穿越易燃、易爆倉庫、變配電站、電纜溝、煙道、通風道及地下室、浴池、臥室。也不宜穿越不使用該氣體的建筑物、生活間、辦公室。當必須穿越吊頂或技術(夾)層時,應采取安全措施。
第七條?管線與建筑物、電力線、鐵路、公路、道路、熱力排水管道及管線相互之間的距離按其物理、化學性質分別應滿足防火、防雷要求。當管線經過有腐蝕性介質存在的環境,要滿足防腐要求。
第八條?當管線經過河流、涵洞,橋梁或在鐵路、公路、道路之下穿過,在其兩側設置閥門并加設護套管,套管兩端要密封。重要管線還應增設檢漏管。管線穿過樓板墻或地溝,亦可有護套管和采用足夠厚的耐火層與其隔離,管道與套管間用不燃材料填充,套管內的管段不應有焊縫。
第九條?含濕的氣體管道應有一定坡度,其最低點應有泄水器。當架空敷設時,寒冷地區有防凍措施。
第十條?可燃氣體管線在其末端,重要分支節點,最高點等應有放散管、取樣管、吹掃管。在進入生產廠房總進口閥前應有取樣管、吹掃管,并須引至室外。引至室外的放散管、吹掃管的位置、高度應能防止可能引起其它事故(如雷擊、燃燒、窒息等),并有擋火設施。放散、吹掃、取樣管應選用金屬材料并有防止雨雪侵入和外來異物堵塞措施。
第十一條?管道間連接宜采用焊接等有效防止漏氣的連接方法。在需拆、卸部位或與設備連接部位應選用法蘭聯接。
彎頭應采用煨彎,不得選用折皺或焊接彎頭。管線應考慮熱補償。
第十二條?可燃氣體與氧氣管道,均需可靠接地,且每年檢查一次。
第十三條?重要地段的管線分支節點,應在需要人員檢查、操作的部位設置符合國家標準的檢修平臺,防護攔桿,立梯。并涂有安全色標。
同一種氣體管道,以不等的色環數標明高、中、低壓管道。
第十四條?重要地段的管線分支節點,應增設附屬管線及附件,以保證不間斷供氣和搶修。
第十五條?多種介質的管線進人生產廠房時,應設置專門的閥門控制間。閥門控制間應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可燃氣體管道與設備連接處,應有阻火器,其前后應串兩道閥門。
第十六條?管線應涂色標記,且指示氣體流向。
表1氣體管道色標表
管道名稱?涂色標志?色環?
凈化壓縮空氣管?深藍色?白色環?
壓縮空氣管?深藍色??
凈化氮氣管?棕色?黃色環?
煤氣管?黃色??
氫氣管?粉紅色??
凈化氫氣?粉紅色?白色環?
氧氣管?天藍色??
氮氣管?棕色??
氬氣管?灰色??
?
第三章?氣體管道的安裝與試驗
第十七條?安裝使用的管材應具有材質合格證明。存放期超過6個月的管材,應作外觀、內徑、外徑、焊縫、壁厚檢查。必要時應做機械性能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已使用過的舊管道在重新使用前,必須進行徹底清洗,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十八條?管道及附件在安裝前要除銹、清洗,與氧氣接觸的管材、附件、閥門要脫脂。脫脂應在通風良好的場所進行。必要時應佩戴防毒面具。脫脂后的管道兩端應密封。嚴禁用氧氣吹掃。
第十九條?各類閥門在安裝之前,必須進行強度和氣密性試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二十條?管道焊接工作,必須經勞動部門考試合格的有證焊工進行。
第二十一條?管線施工完畢,應按各自規范及設計要求,擬定具體的強度及氣密性試驗方案。強度試驗:當最高工作壓力P≤1kg/cm2時,可選用氣體為試驗介質。當最高工作壓力P>1kg/cm2時,應選用水為試驗介質。氣密性試驗選用氣體為試驗介質。高純氣體、氧氣管道的試驗介質應選用不含油、水的空氣或氮氣。
第二十二條?試驗壓力應符合表2的規定:
表2氣體管道試驗壓力
管道名稱?最高工作壓力P?強度試驗壓力?氣密性試驗壓力?
氫氣?P≤1kg/cm2?3kg/cm2?3kg/cm2?
氧、氮氣?1kg/cm2
?P>30kg/cm2?1.25P?P?
空氣?同氧氣管道?同氧氣管道?同氧氣管道?
氬氣?同氧氣管道?同氧氣管道?同氧氣管道?
第二十三條?管道試驗前不得進行油漆和保溫工作。并應將不能作試驗的設備隔絕。對架空管道進行必要的支撐和加固。
第二十四條?當用水為試驗介質時,水溫≮5℃,升壓要緩慢,要防止結露。當達到試驗壓力后觀察10分鐘,壓力無下降,外觀檢查無破裂,無變形,無滲水為合格。
第二十五條?當強度試驗合格后,可作氣密試驗。氣密性試驗待內充氣到試驗壓力后,管內溫度降至周圍大氣溫度后觀測24小時。當室內管道每小時漏氣率:氮、空氣<2%,煤氣<1%,氬、氧氣<0.5%;室外管道每小時漏氣率<2%時,即為氣密性試驗合格。
漏氣率計算公式:
A=0.24{1-[(273+t1)P1]/[(273+t2)P2]}
P1--管道試驗開始時絕對壓力平均值(mmHg或kg/cm2);
P2--管道試驗終了時絕對壓力平均值(mmHg或kg/cm2);
t1--管道試驗開始時管道內氣體平均溫度℃;
t2--管道試驗終了時管道內氣體均溫度℃;
壓力、溫度的測點應選擇在能代表系統狀況的位置,且測點n>2。
第二十六條?氣密性試驗合格的管線應在運行之前進行吹掃,開始吹掃應緩慢進行。以免發生撞出、摩擦發熱、急劇氧化等,以后可逐步加大到工作壓力吹掃。
第二十七條?一般氣體管道,可用空氣、氮氣吹掃。待吹至無灰份、水份、油份為止。高純氣體應用不含水的干燥氮氣、空氣吹掃。吹掃用的各種氣體應引到室外放空。
當選用輸送介質為吹掃氣體時,氣體是可燃的,其排放口,應遠離火源、并順風向劃定封鎖區,區內嚴禁火種及其它燃物。
第二十八條?管線檢漏,可用肥皂水涂抹檢查,或用專用檢漏儀器檢查。嚴禁使用明光檢漏。
第二十九條?吹掃后的管線,用輸送介質進行置換,并須作管內氣體成份分析,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正常運行。
?
第四章?氣體管道的管理和檢修
第三十條?各單位的氣體管道及設施由其動力部門統一管理。并負責建立和貫徹運行、巡視、維修、驗收規定。
第三十一條?投入運行的氣體管道,應定期檢查、檢驗、并建立技術檔案。
第三十二條?對管道進行維修時,應將檢修部位與運行系統可靠隔離、斷開。動火部位的設備或管道要敞口、泄壓。當需進入管道內部檢修時,應同時做含氧量及氣體成份分析,應符合衛生標準。
第三十三條?特殊情況下,不能停氣檢修時,檢修方案(含毒害危險,防范方法,責任人等內容)必須經企業主管領導批準后,方可實施。
第三十四條?不允許帶壓、帶氣維修氧氣管道。維修人員及其使用的服裝、工機具嚴禁沾有油污。
第三十五條?在易燃、易爆氣體,氧氣管道(包含與其相連的設備,使用此類氣體設備的工作間)進行修理、動火,必須辦理維修作業票或動火證,并經有關部門批準,切實采取防范措施,在有人監護下進行檢修、動火。
第三十六條?應根據檢修、動火作業危險程度,將檢修、動火作業分成若干類,明確各級人員對各類動火、檢修作業批審的權限。
第三十七條?檢修作業票應包括修理項目,修理時間,主要危險及對策方案,修理項目責任人、操作人,防護措施和監護人、批準人等內容。
第三十八條?動火證應包括:動火地點、動火時間、動火原因、動火方式、動火責任人、操作人、現場防護措施、監護人、各級審批人、批準時間等內容。
第三十九條?檢修地下敷設的管道時,應參照執行“排水管道維護安全技術規程”(Gjj6-85)有關規定,并重點采取防窒息、防中毒、防燃燒、防爆炸措施。
第四十條?易燃氣體管道或氧氣管道(含使用該介質的設備)動火,必須先行吹掃。并在檢修、動火前30分鐘內進行成份分析。經連續三次分析其含量符合安全衛生標準時,方可檢修動火。檢修、動火時應隨時檢漏。
第四十一條?管道、閥門、水封等裝置凍結時,只能用熱火或蒸汽加熱解凍,嚴禁用明火烘烤。
第四十二條?不得在室內排放可燃氣體,惰性及窒息性氣體。吹掃、置換、放空,降壓必須通過放散管進行。
第四十三條?當空內氣體管道大量泄漏或積聚時,應立即切斷氣源,進行通風,當系可燃性氣體管道大量泄漏時,不得進行可能產生明火的一切操作。
第四十四條?當采用電焊方式動火時,應將焊接部位與未停氣部分斷開,并可采用氣體保護措施。
第四十五條?不得將可燃、助燃氣體金屬管道作為交流電氣設備的防護接零(地)的干線。
第四十六條?動火所使用的乙炔發生器,氧氣瓶、電焊機應放置在安全距離之外。易燃作業區內檢修使用的電器設備應為防爆型使用的工具、機具等要有防火花及有熱量隔絕措施。不得將火種,高溫帶人(傳人)禁火區。
?
第五章?附?則
第四十七條?本規程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第四十八條?本規程解釋權屬電子工業部。
第四十九條?本規程如與國家有關規定有抵觸時,按國家規定執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