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油罐操作規程

油罐操作規程

2024-07-14 閱讀 2660

(一)進油前的準備

1)檢查油罐各安全保護設施是否齊全靈活好用,量油孔、入孔、透光孔是否封閉嚴密。

2)檢查各閥門是否靈活好用,進油前各閥門應處于關閉狀態。(二)進出油操作

1)緩慢打開油閥門,傾聽進油聲音是否正常,正常后全開進油閥門,油罐轉入正常進油運行。

2)進油過程中,隨時觀察油罐液位上升的速度,其進油高度不得超過油罐的安全高度,在為存緊張情況下,允許達到極限高度,但必須由專人監護,注意油位高度不得超過泡沫發生器的安裝位置。

3)在整個進油過程中,要隨時檢查與油罐連接的所有法蘭、人孔、閥門等有無滲漏,基礎有無異常情況。

4)油罐在輸油前,應檢查油罐液位和底水的高度,防止底水進入外輸系統。

5)在啟動輸油泵前,全開油罐出油閥門,運行過程中隨時注意液位的變化,防止油罐的抽空。

6)控制好輸油量,做到進油、輸油平衡、油罐盡可能在恒定液面狀態下操作。

7)罐間切換必須遵守先開后關的原則,不準反向操作或同時進行。

(二)油罐的放水操作

當沉降罐的油水界面過高時,可適當打開手動閥放水,進行油水界面調節,停止操作后必須撈樣確定界面。

(三)罐停止運行操作

1)關閉油罐進油閥門。

2)用泵將罐內原油抽到最低位置,檢尺計量罐內余油,并關閉出油閥門。如長期停用,應清理罐內余油,并將所有油氣進出閥門關嚴。

(四)罐位控制標準

篇2:儲油罐檢修安全技術規程

第一章檢修內容及周期

第1條為做好油罐檢修工作,保障油罐檢修作業安全,不斷提高油罐檢修的技術水平,防止發生各類事故,根據“預防為主”的方針,特制定本規程。

第2條每二個月對油罐至少進行一次專門性的外部檢查,在冬季應不少于兩次,主要內容:

1、各密封點、焊縫及罐體有無滲漏;油罐基礎及外形有無異常變形;

2、檢查焊縫情況:罐體縱向、橫向焊縫;進出油結合管、人孔等附件與罐體的結合焊縫;頂板和包邊角鋼的結合焊縫;應特別注意下層圍板的縱、橫焊縫及與底板結合的角焊縫有無滲漏及腐蝕裂紋等。如有滲漏,應用銅刷擦光,涂以10%的硝酸溶液,用8~10倍放大鏡觀察,如發現裂縫(發黑色)或針眼,應及時修理;

3、罐壁的凹陷、折皺、鼓泡處一經發現,即應加以檢查測量,超過規定標準應作大修理;

4、無力矩油罐應首先檢查罐頂是否起呼吸作用,然后再檢查罐體其他情況;

5、檢查罐前進出口閥門閥體及連接部位是否完好。當發現罐體缺陷時,應用鮮明的油漆標明,以便處理。

第3條立式油罐第3~5年,應結合清罐進行一次罐內部全面檢查。主要內容:

1、對底板底圈板逐塊檢查,發現腐蝕處可用銅質尖頭小錘敲去腐蝕層。用深度游標卡尺或超聲波測厚儀測量,每塊鋼板,一般用測厚儀各測3個點;

2、罐頂桁架的各個構件位置是否正確,有無扭曲和撓度,各交接處的焊縫有無裂紋和咬邊;

3、無力矩油罐中心柱的垂直度,柱的位置有無移動,支柱下部有無局部下沉,各部件的連接情況;

4、檢查罐底的凹陷和傾斜,可用注水法或使用水平儀測量。用小錘敲擊檢查局部凹陷的空穴范圍;

5、每年雨季前檢查一次油罐護坡有無裂縫、破損或嚴重下沉。

第4條地上臥罐每3~5年進行一次內部腐蝕檢查,并放空油品,頂起油罐,檢查罐與座之間的腐蝕情況,且應同時除銹防腐。

第5條油罐主要附件的檢查周期見附表1:

第6條油罐附件檢修內容如附表2:

第7條埋地油罐每年挖開3~5處,檢查防腐層是否完好。

第8條正常情況下,大修理參考周期為3~5年(超過折舊年限的為3年)。在事故等異常情況下,做到“修理按需”。

第二章大修理項目和主要標志

第9條凡屬附表3內容之一者均列為大修理項目。

第10條凡需人員進罐修理或需動火作業修理的項目,一般應作為大修理項目對待。

第三章大修理作業的技術要求和注意事項

第11條油罐大修理前應做好:

1、將罐內存油降至最低液位,并按《油罐清洗安全技術規程》(下稱

《清罐規程》)中第三章“排出底油”的辦法和要求盡可能排除底油;

2、打開人孔、光孔,并根據《清罐規程》第四章“排除油蒸氣”的規定,排除油氣;

3、人員進罐或動火前,應嚴格執行《清罐規程》中有關規定,動火前尚應嚴格執行相應的動火審批手續。

第12條罐體更換或補焊時,其鋼板材質必須符合原設計要求。材質不清時,應進行必要的機械性能試驗和化學分析。

第13條油罐修理時,應注意防止壁板或底板產生熱應力集中等現象。

第14條內浮頂罐大修理作業應注意:

1、確定維修時,必須將浮盤安置在維修位置上;

2、在正常操作時浮盤上不允許進入,確需從罐頂人孔或帶芯人孔進入前,要確認罐內油氣濃度在安全范圍內,否則必須配戴有供氣式呼吸器和掛有救生索具,并要有人在罐頂監護;

3、在浮頂油罐浮盤上動火時,應對密封圈處采取泡沫掩蓋等防火保護措施,嚴防密封部位著火。

第四章試運轉與驗收

第15條油罐大修理后,至少應不低于石油庫設備完好標準的要求。

第16條所有焊縫在檢驗和總體試驗合格前,嚴禁涂刷油漆。

第17條全部焊縫應進行外觀檢驗,并符合下列規定:

1、焊縫的表面質量應符合《現場設備、工業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J236-82)焊縫表面質量中Ⅲ、Ⅳ級焊縫的標準;

2、焊縫表面及熱影響區不允許有裂紋;

3、焊縫表面不允許有氣孔、夾渣和熔合性飛濺等缺陷;

4、對接接頭焊縫咬邊深度應小于0.5mm,長度不應大于焊縫總長度的10%。且每段咬邊連續長度應小于100mm;

5、對接接頭焊縫表面加強高度不應大于焊縫寬度的0.2倍再加1mm,且最大為5mm;

6、對接接頭焊縫表面凹陷深度壁厚4~6mm時應不大于0.8mm;6mm以上時,應小于1mm,長度不應大于焊縫全長的10%,且每段凹陷連續長度應小于100mm;

7、角焊縫的焊腳尺寸應符合設計規定,外形應平滑過渡,其咬邊深度應小于或等于0.5mm。

第18條油罐焊縫探傷應符合《鋼質油罐焊縫超聲波探傷》國家專業標準(ZBE93001-88)的要求。

第19條罐壁對接焊縫射線(或超聲波)探傷檢查數量見附表4。

第20條公稱容積等于或大于500m3的貯罐壁與弓形邊緣板的T型角焊縫,焊完后應對其內側角焊縫進行磁粉探傷,罐體總體試驗后再次探傷。

第21條弓形邊緣板對接焊縫在焊完第一層后,應進行滲透探傷,在全部焊完后,應進行磁粉探傷。

第22條上述焊縫的無損探傷位置,應由質量檢查員在現場確定。

第23條油罐大修完畢,在罐底嚴密性試驗后,應針對大修理項目的具體內容和實際情況,有選擇的進行充水試驗,檢驗如下內容:

1、罐壁的嚴密性及強度;

2、固定頂的嚴密性、強度及穩定性;

3、內浮頂的嚴密性和升降情況。

第24條充水試驗條件:

1、在充分過程中水溫不應低于50C;

2、充水高度為設計最高操作液位;

3、充水試驗必須始終在監視下進行,檢查罐體有無變形和有無滲漏;

4、充水時,應將透光孔打開;

5、在充水過程中,若發現罐底漏水,應立即將水放掉,待泄漏處補焊后,方可繼續進行試驗;

6、放水管口應遠離基礎,以防止基礎地基浸水;

7、固定頂油罐放水,應將透光孔打開,以免罐內形成真空,抽癟油罐。

第25條罐底的嚴密性試驗前,應清除一切雜物,除凈焊縫上的鐵銹,并進行外觀檢查。

第26條罐底的嚴密性試驗可采用真空試漏法。試漏時,真空箱內真空度不應低于40kPa(300mmHg)。

已發現的缺陷應在鏟除后進行補焊,并用原方法進行檢查。

第27條充水過程中,應對逐節壁板逐條焊縫進行檢查。充水到最高操作液位后,持壓48h,如無異常變形和滲漏,罐壁的嚴密性和強度試驗即為合格。

第28條試驗中罐壁上若有少量滲漏現象處,修復后可以采用煤油滲透法復查;對于有大量滲漏及顯著變形的部位,修復后應重新作充水試驗。

修復時應將水位降至300mm以下。

第29條固定頂的嚴密性和強度試驗按如下方法進行:在罐內充水高度大于1m后,將所有開口封閉繼續充水,罐內空間壓力達到設計規定的正壓試驗數值后,暫停充水,在罐頂焊縫表面上涂以肥皂水,如沒發現氣泡且罐頂無異常變形,其嚴密性和強度試驗即為合格。

發現缺陷應在補焊后重新進行試驗。

第30條罐頂的穩定性試驗,應在充水試驗合格后放水時進行。此時水位為最高操作液位。并在所有開口封閉情況下放水,當罐內空間壓力達到負壓設計規定的負壓試驗值時,再向罐內充水,使罐內空間恢復常壓,此時檢查罐頂,若無殘余變形和其他破壞現象,則認為罐頂的穩定性試驗合格。

第31條罐頂試驗時,要防止由于氣溫驟變而造成罐內壓力波動。應隨時注意控制壓力,采取安全措施。

第32條內浮盤板應采用真空法檢查,試驗負壓值不應低于40kPa(300mmHg)。邊緣側板與內浮盤板之間的焊縫及邊緣側板的對接焊縫均應采用煤油滲透法檢查。

第33條油罐充水、放水時,進行內浮頂的升降試驗。內浮頂從最低支承位置上升到設計要求的最高位置,又下降到最低支承位置的過程中,應檢查升降是否平穩,密封裝置、導向裝置以及滑動支柱有無卡澀現象,內浮頂附件是否與固定頂及安裝在固定頂或罐壁上的附件相碰。并在內浮頂的漂浮狀態下,檢查內浮盤板及邊緣側板的全部焊縫有無滲漏現象。

第34條驗收時應提供以下資料:

1、大修前檢查記錄及設計預算和審批等資料;

2、大修后檢查、驗收記錄;

3、更換零部件記錄及合格證;

4、焊縫探傷和測厚等記錄以及所用金屬、電焊條等質量合格證;

5、試壓泵試壓、試水記錄以及油罐接地線測試等記錄;

驗收結束后,上述資料應存入設備檔案。

第五章報廢條件

第35條凡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均可申請報廢:

1、罐體1/3以上的鋼板上,出現嚴重的點腐蝕,點腐蝕深度超過第9條規定;

2、大修費用為設備原值的50%以上;

3、由于事故或自然災害受到嚴重損壞無修復價值者;

4、鉚釘罐、螺栓罐發現嚴重滲漏者;

5、無力矩罐頂開裂無法恢復其原幾何狀態或中心柱嚴重傾斜者。

篇3:柴油庫柴油罐柴油安全管理規程

1、柴油入庫要檢查是否符合安全規定,要認真核對相應資料,發現問題應及時查明原因,作好記錄,及時處理和上報。

2、檢查接受油料品種、牌號是否相符,卸油前先測量原存油數,靜接地裝置、油泵油管、透氣閥、閥門開關狀態標識是否明顯、有效,消防設施等是否完好,并布置好警戒人員。然后再按規定流程順序,準確開啟閥門,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并核對無誤后,方可進行卸油。

3、油罐管理人員要定期對油罐進行檢查:有無滲漏、閘閥是否關閉嚴密、消防設施是否齊全與有效;在油罐區域內周圍是否有不安全的作業或堆放危險物品等情況。

4、要嚴格出入庫管理,在油罐處設置嚴禁煙火等明顯標志。

5、對進入油罐區域加油領料人員必須明確告知:

5.1嚴禁攜帶火柴、打火機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進入庫;

5.2嚴禁外來人員進入油罐危險區域;

5.3臨時進入區域人員必須由油罐管理人員同意并陪同;

5.4加油車輛加油時必須熄火。

6、在加油作業中,未經允許,其他機動車輛不得進入油罐區域內。

7、禁止汽車、拖拉機在油罐危險區內進行修理作業。

8、在油罐危險區域范圍內,禁止存放危險物品,爆炸物品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

9、在油罐附近明火作業必須在20米以外,并有專人看護,采取相應應急措施。

10、油罐及其相應附屬設備、設施、器材應定期進行維護、保養、檢驗,保證其在試用期內的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