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氣站區設備安全操作規程
1.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技術培訓和安全消防培訓方可上崗。
2.操作人員進入站區,不準穿帶釘子鞋、化纖衣服和攜帶火種,飲灑后嚴禁進入崗位操作。
3.操作人員必須熟悉站區設備結構、性能和操作順序,嚴禁違章操作。
4.設備運行時每小時檢查一次,注意冷卻壓力、溫度、液化變化,并認真做好記錄。
5.每次檢查時,重點對設備、閥門和法蘭進行檢查,發現跑冒滴漏,應及時報告和維修。
檢查方法可用肥皂水進行試漏。
6.檢修時,未經置換嚴禁拆卸任何設備和附件。
動火作業必須按《危險作業告審批制度》辦理審批手續。
檢修必須要有安全措施和監護措施。
7.壓力表、溫度計、安全閥每年定期送檢和校驗。
8.嚴禁使用汽油、苯類等輕質油和易燃液體擦洗設備、地面。
9.工作結束后,要關閉電源和管道閥門,確認無異常情況方可離開。
篇2:酒店燃油液化石油氣安全守則
酒店日常營業使用的燃油、液化石油氣,均屬易燃易爆物品,必須以高度的安全責任感、嚴密的防護措施各科學的使用方法,從物品儲存、設備運行到操作技術實行專責的全面管理,確保其整個系統的運作正常的絕對安全。
一、建立健全燃油、氣管理小組,人員按定編配備,其中設組長或主管一人。
該小組隸屬于工程部管轄,對本部門經理和安全責任人負責。
二、燃油、氣管理小組要自覺接受工程總監的技術監督指導和酒店安全消防部門的日常安全檢查,嚴格執行安全管理制度,專責管好在用的重柴油、輕柴油、液化石油氣的儲存、運行以及安全防護工程。
三、實行崗位培訓持證上崗制度。燃油、氣小組人員必須經過崗位培訓,達到"一懂二知三會"要求(一看懂得看通本酒店在用的燃油、氣設備系統流程布置圖;二要知道設備結構和燃油、氣的名稱品種規格及性能以至品質要求,熟習和掌握安全使用知識,還要知道本職崗位責任制;三要會按照操作技術規范做好安全運行管理的基本的維修保養,會處理常見性的故障和能夠采取阻止事故擴大蔓延的應急措施),取得閉卷考試合格證后,才準上崗。
四、經常與采購、運輸及使用重柴油、輕柴油、液化石油氣的部門密切聯系,共同配合做好安全運行工作。
五、不斷完善設備系統布局的合理性,提高安全的可靠性。
六、努力完成部門經理、安全責任人和主管總監交辦的有關工作任務。
七、燃油、氣管理小組職責范圍:
1.負責酒店使用的重柴油、輕柴油、液化石油氣的全面管理、維護、保養工作。
2.負責店內燃油、氣入庫整個運輸、裝卸過程的監管、儲存及供給輸送到各個使用部門。
3.負責店內燃油庫、液化石油氣庫設備和配套附屬設施的運行管理。
4.負責燃油、氣庫整體安全防范工作的具體落實。
八、值班崗位工職責:
1.嚴格遵守酒店《員工守則》和油庫氣庫系統的安全技術規程,努力學習和熟悉設備性能及操作流程,確保正常運行。
2.堅守工作崗位,服從調度安排,主動搞好本職工作,當值時不準個人擅自離崗換崗。
3.嚴格執行巡回檢查制度。對油庫、氣庫(含空瓶庫)及其附屬設備(包括儀表計量器具)的巡回檢查,每班不少于三次,經常保持完好正常及儲量充足的狀態,當值時還要對油庫后卷閘、庫旁的垃圾處及周圍環境進行詳細的經常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不留故障隱患。
4.嚴格執行交接班制度。專設油庫、氣庫系統的運行記錄本,當值者按各欄目填寫清楚,于交接班時雙方共同檢查核對并予簽認運行記錄,以茲負責;鑰匙管理一班交一班,專用專管,不得擅自借轉他人使用。
5.嚴格安全管理:凡在裝卸、更換油、氣時,當班者要在現場負責到底,切實做好事前檢查準備(包括工具準備、消防器材準備)和事后的檢查清理工作,不準中途離開現場,防止發生意外故障;當班者或協助檢查維修人員需要進入油、氣庫操作時,不準隨身攜帶易燃易爆危險品(包括火柴、打火機等)進入庫內,嚴禁在庫內及系統范圍內吸煙以及使用電器開關等易引起火種的操作行為。
6.凡遇打雷閃電天氣,原則上不裝卸油料及更換石油氣,但為保障供給的必要,應認真做好嚴密的安全防范措施。
7.當班遇到設備運行事故,應在第一時間迅速處理,并及時報告工程值班室,特殊故障報告經理(副經理)直至工程總監。
8.經常保持油庫、氣庫內的清潔衛生,消防設施要完好齊備,不準在庫內存放雜物。
九、使用瓶裝液化石油氣安全要求:
【安全管理的要求】
1.使用部門應落實專職或兼職安全員負責燃氣灶具、鋼瓶、閥門等設施及液化石油氣使用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安全員應接受有關主管部門的專業培訓。
2.工程部應向使用部門提供日常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氣的細化操作程序。提供開啟和關閉氣瓶閥門的操作程序,以及氣瓶更換后的驗收操作程序和培訓。
3.操作人員應掌握使用液化石油氣的正確方法,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使用燃氣設施。
4.操作人員對所使用的液化石油氣設施及液化石油氣使用過程中的安全運行和監護負有直接責任。
5.燃氣爐灶在使用過程中,需有專人值守看護,嚴禁離人運行,要防止沸湯、沸水澆滅灶火或被風吹滅灶火,造成液化氣泄漏。
【燃氣器具使用的要求】
1.灶具的廚面邊緣和烤箱的側壁距木質家具的凈距不應小于0.2米。
2.軟管應采用耐油橡膠專用膠管。軟管與燃氣管道、接頭管、灶具的連接處應采用壓緊螺帽或管卡固定,長度不得超過2米。
3.用瓶方式供氣的,應采用硬管連接。操作間應配備輕便式干粉滅火器、滅火毯等消防器材。
4.每次更換液化石油氣瓶后,必須用肥皂水涂在氣瓶角閥、調壓器、灶具開關和膠管等處檢查,如果涂抹處冒出氣泡,應立即關閉氣瓶角閥,并及時報工程部查漏維修。
5.在使用過程中,若發現燃氣泄漏,應立即關閉氣瓶角閥,同時斷絕一切明火,關閉電熱氣化器電源,關及時報工程部查漏維修。
6.每晚下班前,應關閉氣瓶角閥,巡查是否有泄漏,若無泄漏,方可關門離去。
【有關禁止行為的要求】
1.不得自行處理鋼瓶內的殘液。殘液應交由專業配送單位負責處理。
2.氣瓶不得傾倒放置或使用。
3.嚴禁用溫度超過40℃的熱源對鋼瓶加熱。
4.禁止自行拆卸、安裝鋼瓶角閥,禁止將液化石油氣瓶作為其他用途。
5.不得在操作區域吸煙,不得在放有液化石油氣瓶的區域休息。
篇3:液化石油氣鋼瓶定期檢驗制度
1.實施液化石油氣鋼瓶定期檢驗制度的必要性
(1)超期鋼瓶多,事故率上升。隨著城市燃氣事業迅速發展,液化石油氣鋼瓶(以下簡稱鋼瓶)已在我市城鄉普遍使用。全市現擁有在用鋼瓶143.86萬只,其中使用年限超過5年未進行定期檢驗的鋼瓶約占50%,有的甚至超過兩個檢驗周期而未檢驗,由于鋼瓶超期使用,其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導致爆炸事故呈上升趨勢。1998年6月30日,樂清市一個體運輸戶在運輸過程中,液化石油氣鋼瓶燃燒爆炸,整車42只鋼瓶全部報廢,農用車燒毀,直接經濟損失10萬余元;1999年2月5日,永嘉縣橋頭鎮彬彬飯店1只5kg液化石油氣鋼瓶發生爆炸,造成2人重傷,1人輕傷。
(2)檢驗費用不落實導致大量超期鋼瓶仍在使用。我局按有關安全法規的規定,自19*以來對超期鋼瓶進行檢驗,10年累計檢驗鋼瓶46萬只,報廢10865只,消除了一大批事故隱患,但由于檢驗費用不落實,超期鋼瓶仍在使用,危及千家萬戶的安全。
(3)靠安全大檢查只能治標而不能治本。我市液化石油氣鋼瓶超期未檢現象嚴重,因而1997年5月20日至6月20日,曾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鋼瓶專項安全大檢查活動,除安全監察員外,還抽調了檢查員派駐到各液化石油氣儲配站,全市共出動2025人·天,共查出超期鋼瓶29950只,報廢332只,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和良好的社會效益。但由于檢查人員是臨時組成的,工資費用得不到落實,使安全大檢查不能持續下去,并有回潮現象。
2.實行液化石油氣鋼瓶定期檢驗制度的具體做法
(1)開展宣傳教育。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和其他宣傳工具,宣傳安全法規和鋼瓶安全知識。實施前,與物價局召開“聽證會”’征求市人大、政協、財政局、公用事業局、技術監督局、老干部局、部分液化石油氣充裝、經營單位及居委會干部的意見。溫州電視臺、電臺、報紙都進行宣傳報道,《溫州晚報》從“當心身邊的‘定時炸彈”’到“鋼瓶有險情,安檢排隱患”,再到“液化氣鋼瓶‘體檢’有規定”,記者特別行動,跟蹤連續報道。我局印發通告2000份,分到各液化石油氣充裝站和經營站,從而增強用戶的安全用氣知識,提高用戶鋼瓶送檢的自覺性。
(2)建立鋼瓶定期檢驗制度。市區(含鹿城、龍灣、甌海)實行統一收取檢驗費。各縣(市)在其管轄范圍內實行統一收取檢驗費。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節余”的原則,由各液化石油氣充裝站負責上繳溫州市鍋爐壓力容器檢驗所氣瓶安全管理辦公室,實行上繳財政專戶、收支兩條線管理辦法。為依法行政,規范管理,還制訂了《溫州市液化石油氣鋼瓶檢驗費管理辦法》。
(3)建立機構,配備人員。為了加強液化石油氣鋼瓶的安全管理,建立“溫州市氣瓶安全管理辦公室”,市政府秘書長參加了授牌儀式,并以文件形式明確了辦公室的主要職責。辦公室配備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3名,協管員10名,進駐到10個液化石油氣鋼瓶充裝站,按照《溫州市氣瓶安全協管人員工作崗位責任制》要求,做好充裝量統計和鋼瓶協管工作。
(4)簽訂責任書,明確職責。液化石油氣充裝站和檢驗站是落實鋼瓶定期檢驗制度的主要責任單位。市氣瓶安全管理辦公室和各液化石油氣充裝站、鋼瓶檢驗站簽訂了《××年度液化石油氣鋼瓶安全管理的責任書》和《××年度液化石油氣鋼瓶檢驗責任書》,明確目標、責任和考核檢查內容,各負其責。充裝站發現超期鋼瓶及時送檢,防止超期未檢鋼瓶投入使用,鋼瓶檢驗站按規定檢驗內容進行逐項檢驗,確保檢驗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