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鈉安全生產要點
1工藝簡述
以丙烯腈生產的副產物氫氰酸(含HCN大于99.6%)與濃度為45%的氫氧化鈉溶液,在反應器中于溫度50~55℃條件下,進行液相中和反應,迅速生成氰化鈉。氰化鈉溶液經蒸發、結晶、離心脫水、干燥、成型壓片、包裝即為含水量小于0.2%的氰化鈉產品。
防毒是本裝置安全生產的主要特點。原料氫氰和產品氰化鈉均系劇毒物質,該裝置屬有毒、有害生產。氫氰酸還屬一級易燃液體。
2重點部位
2.1氰化鈉反應器該反應器是本裝置的關鍵設備。危險因素較多,進出反應器的物料均為劇毒品,且反應前有易燃性質。生產控制條件要求比較苛刻,稍有失誤即可產生不良后果,甚至發生事故。如液體氫氰酸在堿性條件下會很快發生自聚反應,不僅放出大量的熱量導致反應溫度、壓力的突然升高,而且生成棕色的粘稠液體使生產無法進行下去,嚴重時也可造成管道堵塞或設備爆炸事故;氰化鈉在60℃以上的溫度下很容易水解,在反應過程中稍不注意即可突破,由此造成操作紊亂狀態,處理過程不僅麻煩且很危險。
3安全要點
3.1氰化鈉反應器
3.1.1由于氫氰酸的沸點較低、毒性極大,且易燃、易爆,所以對裝置投料前的系統氣密性試驗要嚴格認真地進行檢查。所有涉及氫氰酸的設備和管道上的密封點,均不允許有滲漏現象。生產中要經常巡檢,發現有泄漏時,應立即切斷物料來源或做停車處理。不準在有泄漏的情況下生產,防止中毒或爆炸著火。
3.1.2氰化鈉反應器的生產操作,要按控制程序進行,經常檢查是否有控制機構失靈等異常現象,發現異常應及時處理,避免反應熱不能及時導出發生氫氰酸自聚或爆炸事故。
3.1.3氫氰酸和氰化鈉的含水物對金屬的腐蝕性很強,對鎳、銅、金、銀等耐腐蝕金屬也有腐蝕作用,而且有的還能產生晶間腐蝕。因此,應定期對該裝置的設備、管道的腐蝕情況檢測,進行必要的監督,防止由于腐蝕造成的設備泄漏損壞而出現嚴重事故。
3.2其它部位
3.2.1裝置停車后要檢查系統中的危險物料的排空置換情況,排出物料是否進行了安全處理,裝置中不準存留劇毒物料,特別是裝置停車檢修時更要仔細的進行處理。
3.2.2裝置中設置了流散廢液集中收集回收解毒處理系統,要經常檢查該系統的嚴格管理、維護情況,督促正確使用,糾正和制止任意排放有毒物料的違章行為。
3.2.3檢查進入氰化鈉作業現場的人員,必須穿作業服、膠皮靴,佩戴化學防護眼鏡、防毒面罩或口罩及手套。禁止人體直接接觸氰化鈉,防止皮膚吸收中毒。
3.2.4定期對氰化鈉微波干燥裝置周圍的微波輻射強度測試情況進行檢查,當發現超標或防護裝置有損壞時,應督促停車維修,防止微波輻射對作業人員的傷害。
3.2.5本裝置的劇毒生產設備檢修或搶修,都必須在嚴密的防護措施下進行,設備、管道未經清洗解毒處理合格,不準任意拆卸,而且也要禁止無人監護的單人作業。
3.2.6本裝置所設置的安全防護設施,如可燃氣體檢測報警儀、毒物檢測報警儀、沖洗噴淋設備、解毒搶救器材等,應定期進行檢查校驗。
3.2.7定期對消防器材(消火栓、滅火氮、火災報警等)進行檢查,同時應監督氰化鈉生產系統不準設置堿式滅火器材,防止氰化物與酸、堿反應產生氫氰酸造成新的危害。
3.2.8加強裝置中的通、排風系統的運行情況檢查和定期維護保養的監督,以減少逸散在廠房空氣中的氫氰酸氣體和氰化鈉粉塵對作業人員的危害。考慮到作業環境對作業人員的重要性,對該系統設備出現的故障,應指令及時進行搶修。
3.2.9要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或抽查本裝置的一些安全保護性措施與規定的執行情況,如:作業護具及工器具的解毒處理;作業現場禁上飲食;現場作業服嚴禁帶出車間;皮膚有擦傷未經處理不得進入現場作業;下班和飲食前須淋浴洗滌等,糾正和制止違章行為。
篇2:氰化鈉安全管理制度
一、氰化鈉化驗安全管理
1、氰化鈉進廠后,要由專管人員開具請驗單,由化驗室派專門人員去氰化鈉倉庫取樣。
1.1取樣時要由專管人員和投料人員一起到現場監督取樣。
1.2取樣的數量、取樣時間、結存量、取用人、核對人、用途等項目要注冊清楚。
1.3取好樣后,要清理好現場,方可離開,由投料人員護送到化驗室進行化驗。
2、化驗過程要由投料人員監督,氰化鈉的分析過程中嚴禁在酸性條件下工作,以免產生有毒氣體,危害人們的健康,化驗結束應由化驗人員和投料人員雙方簽字。
3、化驗完畢所剩下的氰化鈉要由投料人員護送回倉庫,并登記清楚,化驗過程中所用容器和現場都應清理,消毒清楚,分析后的母液要倒入處理缸中處理,不能亂倒,最后開好報告單,送交給倉庫保管員。
二、液體氰化鈉卸料安全管理
1、液體氰化鈉槽車到廠后,投料人員接倉庫管理員通知后,打開投料室,用取樣瓶從槽車中取好樣放回投料室,關好(鎖好)投料室鐵門(注:整個過程必須有2名投料人員在場)。
2、憑送檢單通知質檢科取樣化驗,化驗人員取好樣品后,投料員把多余的液體氰化鈉倒入地缸,鎖好大門,一名投料員跟隨化驗員到化驗室。
3、化驗員化驗時,投料員在旁監督,直到化驗結果出來;化驗員、投料員雙人簽字,方可回車間卸料。
4、卸料時,2名投料人必須同時在場,一名投料員操作,另一名投料員在旁監護。投料員應先把槽車里的液體氰化鈉打入或放入槽區內的地缸,再用液下泵把地缸的氰化鈉抽入貯槽。為了防止直接接觸氰化鈉,操作時,投料員應使用個人防護用品(如橡膠手套、防毒口罩等)。卸料過程中,同時應注意防止地缸氰化鈉溢出(如有溢出,投料員應把地凹中的液氰掃入地缸,然后用漂白粉清洗)。
5、卸完料后,通知質檢科取樣化驗,化驗員到后,投料員從貯槽人孔中取小瓶液體氰化鈉,讓化驗員取好小樣后(樣品為0.6g左右),把多余的液體氰化鈉倒入地缸鎖好貯槽取樣人孔。用漂白粉清洗取樣瓶,洗好后放回柜里鎖好,離開投料室,鎖好大門,一名投料員跟隨化驗員到化驗室,直到化驗結果出來,雙人簽字。此分析數據,為液體氰化鈉投料數據,如果貯槽原來空的,槽車的化驗數據可作投料數據。
6、卸料時間定為日班,特殊情況經批準后可延遲到18:00,其他時間一律不準卸料。
本規程由車間投料員操作。
三、液體氰化鈉使用安全管理
1、液體氰化鈉性能:液體氰化鈉又稱氰化鈉溶液,外觀為無色或深黃色透明的水溶液,具有杏仁味氣體。
2、工藝流程:液體氰化鈉的卸貯、輸送和使用的工藝流程按各崗位實際確定。
3、操作要點及方法:
3.1根據液體氰化鈉含量的分析數據,計算折干100公斤固體氰化鈉的投料量。二只貯槽應獨立分析濃度和計算用量,抽料時嚴禁混用,以免影響收率和安全
3.2檢查液體氰化鈉計量罐各閥位應處關閉和無泄漏狀態;
3.3開壓力表閥門;
3.4稱好液體氰化鈉計量罐皮重并記錄;
3.4.1開液體氰化鈉貯槽出口閥,準備出料;
3.4.2開液體氰化鈉計量罐真空閥,真空度≥0.06MPa;
3.4.3開液體氰化鈉計量罐進料閥;
3.5液體氰化鈉計量罐進料至計算要求的總重量后,關進料閥,并記錄總重量;
3.6開放空閥,解除真空;
3.7開出料閥,按固體氰化鈉溶解后的輸送操作方法,將計量后的液體氰化鈉用真空方式抽料至氰化鈉高位槽;
3.8出料結束,關出料閥;
3.9復核液體氰化鈉的進出量,并在記錄上簽名。
4、安全和防護:
4.1液體氰化鈉的操作,要嚴格遵守劇毒品管理制度;
4.2操作人員要學習掌握防毒知識和急救知識,一旦發生意外,能準確自救;
4.3防毒工具應選用1型(草綠色濾毒罐)或隔離式防毒面具;
4.4為了防止直接接觸氰化鈉,操作人員應使用好個人防護用品,如橡膠長手套、防毒口罩、膠靴和專用服裝;
4.5污染的衣服、手套、工作場所等應及時用漂白粉溶液消毒和自來水沖洗;
4.6計量的磅稱應是稱量總重的1.5-3.0倍,至少每三月校驗一次,在使用中應經常檢查其靈敏度,以防止計量失誤;
4.7液體氰化鈉一旦濺入眼睛,可用0.5%的硫代硫酸鈉洗眼;
4.8發生中毒事故,應迅速脫離現場,立即就近搶救,救護者必要時應戴好防毒用具。
4.9注意事項:液體氰化鈉庫房進出后應關門鎖好,以防非崗位人員進出;非崗位人員未經保衛科批準不得入內;操作人員上崗時不準進食,不準吸煙;定期巡回檢查液體氰化鈉貯槽、地槽、液下泵、閥門等,每班不得少于八次;及時更換或補加消毒池的漂白粉溶液,使之保持有效消毒處理。
五、氰化鈉設備安全維修
1、氰化鈉貯槽、管道、閥門、反應釜等設備的維修,車間提出申請,安全部門檢查監督,報制造部批準。
2、管道、閥門、反應釜等設備在維修前必須進行清洗,拆下來的設備要放在處理池里處理,但不準挪作他用。
3、維修人員、監護人員必須穿戴好防護用品。
4、維修管道閥門時,先關掉貯槽出口閥門,打開放空閥。拉真空使管道處的物料拉入高位槽,關掉高位槽閥門,停真空。打開氰化釜上的閥門,使管道上氰化鈉滴漏在氰化釜里,拆閥門時要緩慢,在閥門下面用塑料袋,防止滴漏到地面或反應釜上,塑料袋經處理后燒掉,若有滴漏用次氯酸鈉溶液或漂白粉沖洗。
5、動火、入釜等特殊作業按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執行。
六、氰化鈉投料員崗位職責:
1、負責進廠氰化鈉取樣化驗,取樣時必須2名投料員同時在場,監督整個化驗分析過程,完畢時在分析報告單簽名。
2、負責把氰化鈉從槽缸車里卸至氰化鈉貯槽內,卸料前必須先檢查地槽及液下泵是否正常,貯槽能否容納本次所卸氰化鈉,如能容時,開好氰化鈉貯槽進料許可證后卸車,并做有關記錄。
3、卸完料后,應清理現場,同時負責處理化驗室化驗后氰化鈉樣品,消除事故隱患。
4、必須嚴格遵守液體氰化鈉使用操作規程,并做好原始記錄,誰違反規程誰負責。
5、現場監督氰化崗位操作工進行投料,升溫反應,工序結束,在原始記錄中簽名后方可離開。
6、每日必須執行巡回檢查制度,對氰化鈉貯槽、地槽、液下泵、液位計、計量槽、高位槽等進行檢查。做好巡回記錄,如發現液氰輸送管道法蘭接口處微小滲漏,應及時檢查和清理,并投入地槽中,清理時必須2人同時在場,1人清理或檢修,1人監護,雙人簽字記錄(整個過程必須穿戴防護專用服裝和用具)。
7、投料室實行雙鎖,2名當班投料員各一把,做到匙不離身,人離門鎖,嚴禁任何人未經保衛科同意進入投料室,投料交班前也應檢查門、窗、取樣口、放料口是否安全,并做記錄。
8、發現問題及時匯報,及時處理,不能及時處理時,應立即向保衛科,車間領導值班干部匯報,以防事故發生。
9、氰化鈉投料員巡回檢查規定:投料員交接時,必須對投料室的地缸、貯槽、液下泵,高位槽及管道進行檢查有無損壞,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同時應檢查門、窗、鎖是否安全。每日都要對氰化鈉管道,高位槽上的法蘭、閥門、容易滲漏的地方進行檢查,發現滲漏,必須及時用漂白粉或次氯酸溶液清洗,清洗時必須二人同時在場,事后雙方簽字記錄。氰化鈉卸料前應先檢查氰化鈉貯槽數量以防氰化鈉溢出。每周一次對氰化鈉投料室進行清理,發現墻上、地面上有氰化鈉結晶應及時清理,并投入氰化鈉地缸,地面,墻壁用漂白粉和次氯酸溶液清洗,操作時應2人同時在場,事后,雙方簽字記錄。定期檢查車間、投料室的氰化鈉急救藥是否有效,如無效或短缺及時向公司醫務室報告。定期請計量科對氰化鈉鎊稱測驗,以防投料數量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