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油生產工業衛生要點
1煉油生產的十七套裝置
煉油生產裝置包括常減壓蒸餾及電脫鹽、催化裂化、延遲焦化、減粘、氧化瀝青、脫硫、硫磺回收、脫臭、氣體分餾、迭合、制氫、加氫裂化、渣油輕質化、加氫精制、石蠟加氫、丙烷脫瀝青等。
1.1主要職業性危害因素
1.1.1化學因素脂肪烴(主要是烷、烯烴,碳原子數在10以下)、硫化物(二氧化硫、硫化氫及硫醇)、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氨(常減壓、丙烷脫瀝青)、二硫化碳(加氫裂化)、催化劑粉塵(催化裂化)、焦碳粉塵(延遲焦化)、滑石粉塵(氧化瀝青)、疏磺粉(硫磺回收)。
1.1.2物理因素噪聲、高溫和振動。
1.2人體監護及監測指標
1.2.1人體監護指標基礎指標(血常規、肝功能、胸透及心電圖等)為必檢指標。此外,肺功能必檢單位有常減壓、氧化瀝青、催化裂化、脫硫、硫磺回收、脫臭、渣油輕質化等;肺功能選檢單位有延遲焦化、氣體分餾、石蠟加氫等。電測聽必檢單位有催化裂化;選檢單位有常減壓、減粘、氣體分餾、迭合、制氫、加氫精制及加氫裂化;腦電圖選檢單位有氧化瀝青、脫硫、硫磺回收、脫臭渣油輕質化及石蠟加氫。胸片必拍單位有催化裂化加催化劑崗位、延遲焦化及氧化瀝青。碳氧血紅蛋白必檢單位有延遲焦化;選檢單位有催化裂化、加氫裂化及渣油輕質化。
1.2.2監測指標必測指標:總烴(或烷、烯烴、芳烴)、二氧化硫、硫化氫、氮氧化物。選測指標:一氧化碳,此外,泵房要測氣溫和噪聲,加熱爐和反應器要測輻射熱,“三機”房和裝置區測噪聲及振動,催化裂化、延遲焦化、氧化瀝青及硫磺回收的有關崗位要監測空氣中的粉塵含量。
1.3監擴、監測周期
1.3.1人體監護周期每隔2-3年檢查1次身體。
1.3.2監測周期毒物(包括粉塵)3-6個月監測1次;噪聲和振動6個月監測1次;高溫,要在高溫季節每年監測1-2次。
1.4主要職業禁忌癥患有明顯肝、腎、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嚴重貧血及過敏性等疾病。
2催化重整
2.1主要職業性危害因素
2.1.1化學因素苯、甲苯、二甲苯、環已烷、正已烷、丙烷、丁烷、三乙二醇醚。
2.1.2物理因素高溫。
2.2人體監護及監測指標
2.2.1人體監護指標必檢指標:基礎指標*、血小板、尿酚、尿中馬尿酸、尿中甲基馬尿酸,其次是肺功能、神經傳導速度。
2.2.2監測指標必測指標:苯系物、總烴(或單項);其次是二乙醇醚、高溫等。
2.3監護、監測周期
2.3.1監護周期1-2年檢查1次身體。
2.3.2監測周期毒物每離度測定1次,高溫每年測定1次。
2.4主要職業禁忌癥明顯神經系統功能失調或器質性疾病、多發性神經炎、血液系統疾病。
3電精制
3.1主要職業性危害因素汽油、煤油、氫氧化納、硫酸、酸渣和堿渣。
3.2人體監護及監測指標
3.2.1人體監護指標必須指標:基礎指標、肺功能;其次是腦電圖檢查。
3.2.2監測指標必測指標:總烴,其次是硫酸蒸氣。
3.3監護、監測周期
3.3.1人體監護周期每隔3年檢查1次身體。
3.3.2監測周期3-6個月測定1次。
3.4主要職業禁忌癥明顯的神經系統疾病、呼吸系統慢性疾病及皮膚病等。
4烷基化
4.1主要職業性危害因素
4.1.1化學因素液態烴、汽油、碳4(丁烷、丁烯、異丁烯)、硫化氫、氫氟酸(或硫酸)、硫醇等。
4.1.2物理因素噪聲。
4.2人體監護及監測指標
4.2.1人體監護指標必檢指標:基礎指標、尿氟、骨骼*光片(骨盆及其他),其資助是電測聽檢查。
4.2.2監測指標必測指標:氟化氫、總烴,其次是硫化氫。
4.3監護、監測周期
4.3.1人體監測周期2-3年檢查1次身體。
4.3.2監測周期氟化氫、硫化氫每隔3個月測定1次,總烴3-6個月測定1次,噪聲0.5-1年測定1次。
4.4主要職業禁忌癥神經系統疾病、明顯的肝、腎疾病,骨骼及運動系統疾病及皮膚病。
5尿素脫蠟
5.1主要職業性危害因素
5.1.1化學因素液體石蠟、煤油、異丙醇、尿素。
5.1.2物理因素高溫。
5.2人體監護指標及監測指標
5.2.1人體監護指標必檢指標:基礎指標、胸片,其次是腦電圖。
5.2.2監測指標必測指標:尿素粉塵、氨;其次是總烴。
5.3監護、監測周期
5.3.1人體監護周期1-2年檢查1次身體。
5.3.2監測周期毒物每季測1次,高溫和噪聲0.5-1年監測1次。
5.4主要職業禁忌癥嚴重的神經官能癥、血液系統疾病、呼吸系統慢性疾病、肝和腎疾病、血管系統疾病等。
6酮苯脫蠟
6.1主要職業性危害因素
6.1.1化學因素苯、甲苯、甲乙基酮、液氨、二氧化硫、蠟油。
6.1.2物理因素高溫和噪聲。
6.2人體監護及監測指標
6.2.1人體監護指標必檢指標:基礎指標、腦電圖、尿酚、血小板;其次是肺功能、尿常規、電測聽等。
6.2.2監測指標必測指標:苯及同系物、氨;其次是二氧化硫、總烴、高溫和噪聲等。
6.3監護、監測周期
6.3.1人體監護周期1-2年檢查1次身體。
6.3.2監測周期毒物每季測1次,高溫和噪聲0.5-1年監測1次。
6.4主要職業禁忌癥嚴重的神經官能癥、血液系統疾病、呼吸系統慢性疾病、肝和腎疾病、血管系統疾病等。
7糠醛精制
7.1主要職業性危害因素
7.1.1化學因素糠醛、氮氧化物、二氧化硫、蠟油、潤滑油等。
7.1.2物理因素高溫和噪聲。
7.2人體監護及監測指標
7.2.1人體監護指標必檢指標:基礎指標、肺功能;其次是電測聽檢查。
7.2.2監測指標必測指標:糠醛、總烴;其次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
7.3監護、監測周期
7.3.1人體監護周期每3年檢查1次身體。
7.3.2監測周期毒物3-6個月監測一次,噪聲和高溫0.5-1年監測1次。
7.4主要職業禁忌癥呼吸系統慢性疾病、嚴重的神經官能癥、明顯的肝及腎疾病等。
8白土精制
8.1主要職業性危害因素
8.1.1化學因素潤滑油、白土粉塵。
8.1.2物理因素高溫。
8.2人體監護及監測指標。
8.2.1人體監護指標必檢指標:基礎指標、胸部*線片。
8.2.2監測指標必測指標:總烴、白土粉塵;其次是高溫。
8.3監護、監測周期
8.3.1人體監測周期2-3年檢查1次身體。
8.3.2監測周期白土粉塵和總烴每3個月至半年測定1次。
8.4主要職業禁忌癥呼吸系統慢性疾病、嚴重的神經衰弱。
篇2:煉油廠衛生防護距離標準
1總則
1.1為防止煉油廠產生的有害因素對居住區造成污染危害,保護人民身體健康,特制訂本標準。
1.2本標準適用于地處平原、微丘地區的新建大、中型煉油廠及其擴建改建工程。現有煉油廠可參照執行。地處復雜地形條件下的煉油廠的衛生防護距離,應根據大氣環境質量評價報告,由建設單位主管部門與建設項目所在的省、市、自治區的衛生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共同確定。
1.3煉油廠應采取技術先進、經濟合理、有利于污染控制的生產工藝和設備,加強生產管理與設備維護,最大限度地減少大氣污染物的無組織排放。排氣筒大氣污染物排放必須符合國家排放標準的規定。
1.4煉油廠與居住區的位置,應考慮風向頻率及地形等因素的影響,盡量減少對居住區大氣環境的污染。
2衛生防護距離標準
2.1煉油廠衛生防護距離應根據工廠規模、原油性質、所在地區氣象條件按表1執行。
表1煉油廠與居住區之間的衛生防護距離
2.2衛生防護距離系指工藝生產裝置、“三廢”處理裝置、罐區及裝卸油設施的邊界線至居住區邊界的最小距離。
2.3個別裝置需獨立布置在工廠的衛生防護距離以外時,其與居住區之間的衛生防護距離可按表2執行。
表2獨立設置裝置與居住區之間的衛生防護距離
3監督執行
本標準由各級衛生防疫站或各級環境衛生監測站負責監督和檢查執行情況。
附加說明:
本標準由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環境衛生監測所歸口。
本標準由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環境衛生與衛生工程研究所和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北京設計院共同負責起草。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胡更新、邵強、閆鴻炳。
本標準由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環境衛生監測所負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