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學校教學管理制度(范文)

學校教學管理制度(范文)

2024-07-14 閱讀 1386

教學質量是評價一個學校好壞的基本標準,以下是一篇關于“學校教學管理制度”,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教學常規:

教學常規是教學過程中應該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學基本規律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認真貫徹教學常規,可使教學工作納入規范的軌道,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一、期初要對照大綱通讀全冊教材,了解全冊教材內容和各章節在全冊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并認真制定好教學計劃。

二、備課要加強計劃性、針對性,講究實效性,每位教師必須超備一周的課。教齡在六年以上教師可采用電子備課或書面備課,可以備簡案,并要求在教案后寫上教學反思,每學期1—3篇;教齡在三年以上,六年以下的教師,必須備詳案,寫教學反思3—5篇;集體備課時,每位教師都要輪流擔任中心發言人,學期末上交集體備課教案(寫在備課本上),每人至少4篇,開過課的老師,必須寫上教學反思。學校對教師備課檢查三次:開學初第三周檢查一次,學期中途抽查一次,期末檢查一次。集體備課教案每學期抽查1—2次。

三、每節課都要在預備鈴響時到教室門口候課。要準時上下課,不拖課、不提早下課。

四、作業要精選,數量要有彈性,分必做與選做,批改要及時認真。

五、每月至少聽課2—3節,全學年至少30節,并記好聽課筆記。

六、每學期必須撰寫兩篇教學案例,一篇教學論文,每學年開一次校內公開課,每學期必須在年級段內開課1—2次。

七、凡上級業務部門通知要參加的活動和會議必須準時參加,不能缺席。

八、提倡個別輔導,嚴禁占用午休或放學時間集體補課。

九、上課時,力求衣著整潔大方,舉止端莊;語言要規范,不講方言;板書要工整,不寫錯別字與繁體字。

十、閑課時應在辦公室備課、批改作業,不做與教育教學工作無關的事。

十一、嚴格按課程表上課,未經教導處批準,不得私自調課,不得隨意安排自習或請別人看堂、代課。

十二、每位教師都要按照教導處安排,承擔一定的監考任務。監考時要遵守監考規則,集中精力按要求完成任務。

十三、不得私自向學生推銷、訂購復習資料、課外讀物和其它練習。

十四、不準在教室內抽煙,不準坐著上課,不能中途隨意離開教室,上課時應關閉手機。

十五、不能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妥善處理好課內發生的一切情況,正確處理違紀學生,不能隨便責令學生離開教室不讓上課,不能責令學生重復抄寫作業五遍以上。

二、教研活動制度

教研活動一般是指以教研組為單位,由教研組長負責,通過教研活動達到增強教師業務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學校成立由校長、副校長、教務主任組成的教研教改領導機構,定期研究、檢查、指導教研教改工作。

學校設置語文、數學、外語、理化生、史地政、體音美六個教研組。

各教研組按學期制定工作計劃,提出具體工作目標、安排具體活動內容與時間,采取保證措施,計劃要切實可行。

教研活動每兩周進行一次,活動內容,時間,地點預先訂出。

教研組每學期組織一次觀摩課。做到課前說課,課堂聽課,課后評課。

期中、期末教研組組織測試與質量分析。

從實際出發,每學期確定兩項教研專題。

認真總結教學經驗在教研組內交流。任課教師每學期寫一篇較有價值的教育教學論文,爭取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

每次教研活動,教師記好筆記,教研組長做好記錄。

教研組要對教研活動進行階段性總結,由教務處定期檢查。

三、聽課、評課制度

(一)、組織形式:

由學校負責組成五個聽評課小組,教研組長分別任各小組組長,組員為所有任課教師。

(二)、聽課次數:

1、校級領導每周2—3次。

2、教研組長每周2次。

3、任課教師每學期至少聽課4-6節,并參加評課活動。

4、班主任每月3次,每學期保證對本班的每個任課教師聽課2次以上。

(三)、聽課方法:

1、聽課人員原則上隨聽課小組進行活動,任課教師及班主任可單獨聽課。

2、聽課前應事先到教務處領取《聽課記錄表》,聽完課后,填寫《聽課記錄表》并交教務處。

3、聽課小組聽課后,組織聽課人員進行評課,被評課教師不參與評課,評課后填寫《評課記錄表》一式二份,一份存檔,一份反饋給被評課教師。

4、聽課時可選擇理論課、習題課、實驗課、實習課、復習課、體育課。聽課前不事先通知被聽課人。

5、聽課結束時應檢查教案是否與教學進度相符。

6、教師聽課必須認真仔細,并要有書面記錄,課后要對聽課筆記進行整理,并根據上課的要求寫明教師在授課中的優缺點;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以促進教師授課質量的提高。

7、教師在評課中要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和高度負責的態度,認真評析,既要講優點,又要指出不足之處,真正達到交流經驗,不斷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目的。

8、教師聽課后,可及時與授課教師交換意見,不便講的問題可教導主任反映,由主任向任課教師提出,使任課教師及時得到反饋信息,從而改進教學。

9、教師的聽課記錄每學期統一抽查1-2次,教師聽課和評課情況作為教師業務考核的基本內容之一。

四、教師備課制度

一、教師備課必須深入鉆研教材。

二、每周集體備課一次,堅持備課有主講教師,備出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和教法、學法。

三、保證備課時間,做到有集體備課記錄,學校檢查、記錄、評比。

四、教師個人備課要結合本班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注重個性培養。不得與參考教案雷同,應有所創新。

五、備課要超講課前一周。

六、備課教案要做到書寫規范,字跡工整。

七、通過集體備課確定研討課內容、研討時間、上課人,記錄研討過程。

八、積級參加集體備課,不許遲到早退。

五、上課、輔導制度

1、學校不得隨意停課,教師不得隨意缺課,對因請假所缺課程要及時補教。

2、教師上課要目的明確,思路清晰,要點突出。講課要緊扣教學目的,以精講多練為原則,在重點難點和關鍵和地方下功夫。做到講有重點,練有目的,講練結合,按要求完成教學任務。

3、講課表達要嚴密科學,傳授知識必須正確、準確,要善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倡啟發式,反對注入式,鼓勵學生提出問題,發展學生能力和智力,注重雙邊活動。

4、講課語言要準確清晰,形象生動,富有啟發性和吸引力。全體教師必須使用普通話。

5、課堂板書書寫正確工整,規范清楚,板書設計科學,有助于學生掌握課堂學習內容。

6、教師上課要儀表端莊,態度親切自然。并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隨意拖堂,不中途退場。不說臟話,不訓斥學生,不吸煙。

7、要重視學生學習方法指導,教育學生養成先預習,后聽課,先復習,后作業;先理解,后記憶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習效益。

7、建立課外輔導制度,凡主要學科,都必須從時間、科目、內容、人員上予以具體安排,并采取檢查登記等形式予以落實。

8、輔導一般采取集體輔導與個別輔導兩種形式進行,集體輔導要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組織設計,個別輔導要根據學生存在的具體問題啟發誘導。切忌重復濫講或無的放矢。

9、輔導要貫徹依綱扣本和因材施教的原則。保證輔導內容不離本,保重點,攻難點,力求優生滿意,中等掌握,差生清楚,不得借輔導加重學生負擔,更不能把自習變為課堂的延續。

六、作業布置與批改制度

一、作業要求

1、教師要根據教學重、難點精心設計作業。語文、數學可以布置形式新穎的課外作業。其他學科適量布置課外作業。

2、設計作業加強針對性、梯度性、科學性、全面性。堅決杜絕重抄寫和罰作業。適當布置音像視聽、閱讀、制作、公益活動等課外作業。

3、以多元化作業引導學生在聽、說、看、讀、做中求得整體素質與個性特長的和諧發展。

4、家庭作業不超過兩小時。

5、各種書面作業,書寫格式要規范、字跡要工整,作業中也要反映學生學習特點和注重創新能力的培養。保持作業本的清潔,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作業的批改

1、教師要認識到作業也是教學的組成部分。作業的批改方法、時間安排也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要認真對待書面作業的批改。教師對學生作業的批改要有批語,批語要體現教師的愛心,有激勵作用。

2、在課堂上和自習課上的作業,可以組織學生互批,但教師必須心中有數,不能放任不管。

3、學生的預習筆記,教師可隨時檢查,每周要有計劃地檢查一部分,以推動自學。

4、教師布置的口頭作業,不能只布置不檢查,要通過復習進行檢查。

5、教師批改要按時認真,各科都應有規范的要求,要做到筆色一致(紅),符號一致,批語恰當,要做到不漏批,不差批。

七、課外活動制度

為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開發智力,滿足學生的興趣需要,發展特長,促進全面發展,特擬定制度如下:

1、每天下午課后,根據學校統一安排開展活動,不得擅自占用活動時間。

2、每個活動組的指導老師,必須定好計劃,按計劃認真開展活動,切實保證活動效果和質量。

3、各活動小組的學生必須按時參加活動,不遲到、早退,有事必須向指導老師請假。

4、學校行政部門對課外活動的開展要進行檢查,學期結束,按各組制定的計劃進行驗收。

八、教師業務學習制度

加強教師業務學習,不斷提高理論和文化修養,建設一支精良的教師隊伍是辦好學校的關鍵。根據上級有關精神,結合我校實際,特定以下學習制度。

一、加強學習計劃性。學校、年級學科組制定工作計劃時要把教師學習活動列入重要議程。教師個人要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分別制定長期目標和近期規劃。

二、落實學習內容。學校定期組織教師學習教學大綱,分析教材,組織學習教育學,現代教育思想方法以及先進的教學經驗,組織開展教學基本功訓練。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學習,落實三本一書。

三、保證學習時間。每周組織一次集體學習活動,一般由學科組組織。所需要的內容由學校統一組織。學習時間不得擠占他用,教師不得遲到缺席。學科組要有記錄,教師要有筆記。

四、講究學習方法。教師業務學習以個人學習和集體學習相結合,以個人學習為主。實行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相結合,以解決教學中的具體問題。集體學習可采用專題講座、集體研討、經驗介紹、述課、評課等形式進行。積極參加中心以上組織的教學教研活動,做好自我反思記錄,并運用于教學實踐。

五、定期考核評比。學校每學年對教師的學習情況進行一次考核評比。重點考查學習大綱、教材,鉆研教育理論,提高教學基本素質方面情況。每學期舉辦一次經驗交流會,評出優秀教學論文、優秀教案,檢查作業批改記錄,對成績突出的教師,要與教師績效掛鉤,評先、評優、晉級優先。開全體教職工會,大力表彰。對這幾方面工作不積極,應付的,學校要給予通報批評和懲罰。

篇2:學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為了維護學校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保護全校教職工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校內、校門口交通安全的管理

1、學校各科室召開的會議、組織的各項活動,必須由組織人負責通知參會人員盡量采用公共交通方式與會,所有與會人員車輛一律不得進入校內,所乘車輛安全由自己負責。

2、杜絕在校內騎自行車、電動車,進校后必須推行。

3、校門口設專人疏導交通。

4、機動車禁止在校園內洗車、試車、練車。

5、機動車在校園內不得碾壓人造草坪和塑膠跑道。

(二)本校教職工機動車的管理

1、本校教職員工的私家車由辦公室統一發放證件,門衛、執勤人員憑證允許進出。

2、學校私家車一律由西門進出,駕乘人員須自覺遵守道路交通法律,按照操作規范安全駕駛、文明駕駛。

3、私家車進出校園必須嚴格遵守以下規定:

(1)教職工乘駕車輛進出校園時要主動接受門衛查驗,服從引導;

(2)車輛進入校園后須減速慢行(時速不超過5km∕h),不得鳴笛,不得與學生搶道;

(3)遇會議入場、散場或上學、放學高峰時段,與會行人、學生優先通行,車輛必須等候或避讓;

(4)晚上10:30后,任何車輛禁止出入校門,如有特殊情況,需提前向門衛值班室登記。

4、私家車應當在規定停車區域內按車位有序停放,不得隨意停放在停車區域以外的教學區、活動區等;安裝報警裝置的私家車,停車后須將報警信號置于靜音狀態;對不按規定停放者,一經發現,將禁止車輛入校。

5、教職工駕駛私家車造成學校公物損失或師生傷害,由駕車教職工負全責。

6、學校為教職工私家車提供工作期間停放位置,不保障車輛安全。

篇3:學校基建處火災隱患整改工作制度

學校基建處火災隱患整改制度

1、各科室、單位對存在的火災隱患,應當及時予以消除。對火災隱患當場整改通知書和火災隱患整改意見書,必須正確對待,在規定的期限內務必整改完成。

2、防火巡查、檢查人員應當及時糾正違章行為,妥善處置火災危險,無法當場處置的,應當立即報告。發現初期火災,應當立即報警并及時撲救。

3、對公安消防機構及學校上級領導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的火災隱患,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改正并寫出火災隱患整改報告,報送相關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