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健全完善制度建設辦法

健全完善制度建設辦法

2024-07-14 閱讀 5221

健全完善制度建設是企業管理不可缺少的一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健全完善制度建設的相關內容,歡迎閱讀。

如何建立健全企業規章制度

一、用人單位應如何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

用人單位規章制度和勞動紀律,要嚴格執行國家的有關標準和規定,督促勞動者履行勞動義務。

同時,用人單位制定的規章制度不得違反法律法規。

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是加強勞動紀律的要求,單位的內部規章制度只能由單位制定,其內容必須體現權利與義務一致、勞動者利益與勞動效率并重、獎勵與懲罰結合、勞動紀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關于勞動條件和勞動待遇的規定,不得低于法定最低標準和集體合同約定最低標準。

在制定內部規章制度的過程中,凡法律有明確要求的,其制定程序必須嚴格遵循法律的規定。

為了防止用人單位利用規章制度使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受損,要求用人單位制定規章制度時其內容要合法,不能與現行的法律法規、社會公德等相違背;要經過民主程序制定,由職工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至少是職工代表同意;要向勞動者公示,讓每個勞動者都事先知道。

如果企業制定的規章制度不符合法定條件,不能作為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的裁判依據。

實踐中,某些用人單位行政管理人員法制觀念淡漠,致使制定出來的規章制度侵犯了勞動者合法權益。

為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督促用人單位正確制定規章制度,《勞動法》要求用人單位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必須依法進行,不得任意規定內部獎懲規則,任意剝奪或侵犯勞動者的正當勞動報酬權、休息休假權等合法權益,并在第89條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因此,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是用人單位應承擔的勞動義務之一。

二、職工福利的內容

我國《勞動法》規定了用人單位為其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義務,也同時規定了用人單位提高勞動者的福利待遇。

在勞動關系中,勞動者的福利待遇主要是用人單位在工資、社會保險之外,為滿足和提高職工的物質文化生活,為職工提供經濟上的幫助和生活上的照顧與方便所提供的各項福利措施。

包括:

1.直接為減輕職工生活負擔和家務勞動提供便利的各種集體福利設施。

如職工食堂、職工住宅、托兒所、幼兒園、哺乳室、休息室、衛生室、浴室、理發室、縫紉室等。

2.為活躍和豐富職工的文化娛樂生活,提高職工的文化技能素質而建立的各種集體福利設施。

如文化館、圖書閱覽室、職工技術培訓室、業余大學或夜大學、老年人活動中心、職工俱樂部、體育館或體育場、影劇院等。

3.為增進職工身體健康而開辦的防病、治病設施。

如職工醫院或醫務室(所)、療養院等。

4.為幫助職工解決子女入學、就業所舉辦的福利事業。

如職工子弟學校、勞動服務公司及所開辦的各種業務服務項目等。

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福利補貼通常由是用人單位直接發給職工個人的現金補貼。

主要項目有:

1.職工探親假補助。

職工在享受探親假時,除工資照發外,用人單位還要承擔職工探親的往返路費和一定數額的住宿費。

2.職工上下班交通補貼。

在大中城市工作的職工,家距工作地點2公里以上的,由用人單位給予一定數額的交通補貼。

3.職工糧食和副食品價格補貼。

凡在職職工和退休職工均享受糧食和副食品價格補貼。

4.職工生活困難補助。

這是用人單位對確有實際生活困難不能維持當地最低生活水平或者發生特殊生活困難情況的本單位職工所給予的定期或臨時性的補助。

5.職工房租補貼。

這是用人單位對沒有分到本單位住房的職工發放的補貼,同時對已分到住房的職工實行低房租制度。

篇2:永安地產行政規章制度建設辦法

安永地產行政規章制度建設辦法

企業的動作、員工的行為都離不開科學化管理。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加強和完善行政規章制度。

1.行政規章制度建設原則

企業行政規章制度建設是行政事務管理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加強現代企業行政規章制度建設,可以規范員工的行為舉止,使行政事務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科學有序地開展,從而不斷提高工作效率,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為了確保企業行政規章制度建設的順利開展,使每項規章制度真正切實可行、行之有效、效之有益,在制定規章制度時應遵循下面三個基本原則。

可行性原則,現代企業在制定行政規章制度的時候必須遵循可行性原則。制定規章制度的目的是執行規章制度,如果一項規章制度失去了可行性,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因此,一項規章制度的可行性是決定該項規章制度作用的關鍵所在。克服和避免其脫離實際,主觀臆造,把根本辦不到的事情硬寫成規章制度的條文;也不能把什么都寫進規章制度,使人們的行動難以靈活,影響積極性、創造性的發揮。

群眾性原則,群眾性原則是群眾路線的體現,指的是企業在制定規章制度時,立足于大多數員工,把多數員工經過努力而能達到的標準作為普遍要求,列入規章制度,從而調動員工的積極性。群眾性原則防止了少數人閉門造車使規章制度脫離群眾和實際。

聯系性原則,現代企業,既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實體,又是生存于各種關系網中的一員。在制定行政事務管理規章制度時既要符合上級的有關規定、章法,又要注意與兄弟單位的大體一致,同時還要考慮現實與未來的聯系,把事物的這種客觀聯系性放映到規章制度中,就表現為規章制度的聯系性。貫徹聯系性原則要注意以下三點:級別聯系,企業在制定行政規章制度時,要正確研究和深刻領會上級機關的有關政策文件規定,并確保與之協調一致;平級聯系,企業在制定行政規章制度時,要保持與平級之間大體一致,加強與平級企業之間的溝通,使本企業的規章制度在執行過程中順利、通暢;時間聯系,對企業來說,今天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是昨天各項規章制度的完善、繼續和發展,而不是完全的否定或翻版。只有把歷史和現實有機的聯系起來,保持其系統性,才能更充分地發揮規章制度的作用。同時,現代企業的行政規章制度應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因此,企業在制定行政規章制度時,應使規章制度具有連續性、系統性和持續性。

2.行政規章制度的制定

行政規章制度的制定是現代企業實行科學化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企業完善經營管理工作,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保證。

制定行政規章制度的要求:

要求

具體內容

準確簡明

準確是指用詞得當,表達清楚沒有歧義。簡明是指無空話、套話、廢話,篇幅盡量短小精悍,語言力求嚴謹、練達、通俗化、條理化。

職責清楚

要明確工作內容、責任范圍、管理權限

界限分明

一項工作應該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必須明確;對工作數量、質量、時間等要求都要嚴格界定,清楚闡明。

獎懲合理

獎勵和處罰必須有根有據,合情合理。有關獎懲方面的條款必須明確,給予獎勵和處罰時,應給出明確的說明。

標準科學

制定工作數量、質量、時間等要求標準要科學合理,不宜過高或過低。

適度靈活

給予責任者以必要的靈活處置權,以使規章制度能適應千變萬化的客觀情況。

制定行政規章制度的目的是通過規章制度來規范人們的行為,使之符合客觀事物的聯系和運動規律。

現代企業把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視為最終奮斗目標,為了實現最終奮斗目標,企業必須有一套完善、完整的管理方式方法。企業行政事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一部分,它對于企業的經營管理,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高,企業的發展和完善有直接影響。

具體來說,企業在制定行政規章制度時,要遵循以下的程序:

程序

具體內容

準備階段

通過調查研究,對企業行政規章制度有所認識和了解,總結以往或他人的教訓,為我所用,征求和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做到了解上面精神,弄清下面情況。這樣,才能使規章制度建立于可靠的基礎上,防止脫離實際,流于形式。

成文階段

將在準備階段中了解的各種情況進行綜合研究、分析,確定最佳方案,然后組織人員撰寫規章制度條文。

修改階段

將草案交一定范圍的群眾討論,同時征求有關方面意見,然后再根據討論結果和有關意見進行綜合分析,修改完善規章制度草案,最終形成正式的規章制度條文。

審批階段

將正式的規章制度條文,按審批程序,提交有關部門人審定、批準、發布執行。有些規章制度的制定也許先指定專人起草條文,然后組織群眾討論,再由上級領導批準、執行。

篇3:區人民法院落實人民陪審員制度建設實施方案

區人民法院關于落實人民陪審員制度建設的實施方案

區人民法院

關于落實人民陪審員制度建設的實施方案

為認真落實和完善我區人民陪審員制度建設,根據《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關于人民陪審員選任、培訓、考核工作的實施意見》,按照省高院的統一部署,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圍繞“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落實司法為民要求,認真扎實開展人民陪審員制度建設,建立一支素質良好的人民陪審員隊伍,保障公民依法參加審判活動,促進司法民主和司法公正。

二、基本原則

人民陪審員制度建設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一)堅持黨的領導和人大監督的原則。

(二)堅持依法推進的原則。

(三)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四)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三、選任條件

(一)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二)年滿23周歲。

(三)品行良好、公道正派。

(四)一般應當具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同等條件下具有法律專業文化知識或法律工作經歷的優先選任。

(五)身體健康,能勝任審判工作。

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執業律師等人員,不得擔任人民陪審員。

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被開除公職的人員,不得擔任人民陪審員。

公民不得同時在兩個以上的基層人民法院擔任人民陪審員。

四、選任的程序和步驟

(一)宣傳發動。(時間:9月初至12月底)

1、召開黨組會議,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決定》精神,明確選任人民陪審員的意義和任務,制定落實人民陪審員制度的實施方案。

2、設立人民陪審員工作指導小組,院長楊愛民任組長,其他黨組成員任副組長,指導人民陪審員的選任和管理工作;由政治部負責落實人民陪審員的選任和人事管理(包括人民陪審員名額的提出、選任、培訓、表彰、獎勵、補助、免職等)具體工作。

(二)確定名額(時間:1月初至2月初)

1、名額的確定。根據區人口數量、受案數量、地域面積、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結合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時從我院隨機抽取人民陪審員審理案件的需要,按照人民陪審員和法官組成合議庭審理案件時,合議庭中人民陪審員所占人數比例不少于三分之一,不高于本院現有法官人數的規定,我院提出人民陪審員的名額意見,于2005年1月底前提請區人大常委會確定。2月中旬前將確定的人民陪審員名額上報市中級人民法院。

2、發布公告。向全區發布選任人民陪審員的公告,內容包括:選任人民陪審員的名額、條件、程序等相關事宜。

3、書面申請或推薦。發放《人民陪審員自薦審查表》和《人民陪審員推薦審查表》。符合條件的公民本人向當地基層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申請,或由有推薦資格的單位或組織向當地基層人民法院進行書面推薦。指導填寫《人民陪審員人選推薦表》或者《人民陪審員人選申請表》,并附有關證明材料。

(三)資格審查和考察。(時間:2月中旬―3月中旬)

1、資格審查。對于被推薦和本人申請擔任人民陪審員的公民,由我院依照《決定》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和有關規定對表內填寫內容進行初審。

2、考察。采取面談和調查的方式,分組對被推薦人和申請人的政治、業務素質和品行進行考察、了解,并與有關部門充分醞釀、討論、協商。寫出考察情況報告上交政治部。

(四)確定人選和提請任命。(時間:3月中旬―3月底)

1、召開黨組會討論確定人選。根據審查結果及本院人民陪審員的名額,黨組討論確定人民陪審員人選,并將人選名單及相關材料送區政府司法行政機關征求意見,同時報市中級人民法院審核。

2、由我院院長提請區人大常務委員會任命人民陪審員。

(五)社會公告(時間:4月初)

1、將任命決定書面通知人民陪審員本人及其所在單位、戶籍所在地或經常居住地的基層組織,并將任命名單抄送區人民政府司法行政機關和轄區中級人民法院。

2、向社會公告。

(六)組織培訓。(時間:4月初―4月20日)

1、根據我院實際情況,制定人民陪審員培訓工作計劃和方案,并征求區司法行政機關意見。

2、按照省法院法官培訓中心統一安排,配合落實人民陪審員的培訓工作,要求于2005年4月20日之前完成培訓。

3、建立人民陪審員的培訓檔案。

(七)上崗。(時間:5月1日以后)

5月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生效時,我區人民陪審員上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