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小學傳染病防治管理辦法

某小學傳染病防治管理辦法

2024-07-15 閱讀 2901

小學傳染病防治管理辦法

傳染病對人類的危害很大,對社會的穩定也極具危害和影響作用。一旦發現疫情,要及時采取堅決措施,控制傳染病,阻斷傳播途徑,堅決防止疫情傳播及蔓延。學校作為人員密集的場所,一旦發生呼吸道傳染病,學生接觸頻繁更容易傳染,為更好有效的預防和控制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有力地保護全校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促進學校發展,維護學校穩定,我校領導高度重視、認真對待、派專人負責、積極做好預防、宣傳工作。做到"早發現、早匯報、早治療、早隔離"。將常見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依法納入科學、規范、有序的軌道,形成工作常規,根據我校實際,特組建傳染病防治組織機構。

一、傳染病防治小組名單

組長:z校長

副組長:z副校長

z校長助理

成員:z校醫

z安全員

z總務主任

各年級段主任

各班主任

二、學校傳染病防治工作

行政值班每天負責檢查各班的衛生情況,教室通風情況,許虹霞校醫統計各班晨檢因病缺課的人數和發熱病員人數,并做發熱跟蹤調查,有疫情馬上報告區教育局和區疾控中心。

區教育局:

區疾控中心的電話:

急救中心:120

三、疫情報告管理制度

根據區教育區要求,結合我校具體情況,特制定我校疫情報告管理制度

(一)加強疫情管理工作:

1、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書記、副校長為副組長的傳染病防治領導小組;

2、指定醫務室陳芳為我校傳染病報告人;

3、各班晨檢發現發熱病人要送往醫務室,傳染病及疑似傳染病要及時由指定的傳染病報告人報告疫情;

4、建立疫情管理工作檔案,配備傳染病登記本,疫情電話記錄本,詳細記錄傳染病發生處理情況和疫情報告情況。

(二)傳染病疫情報告

1、醫務室負責收集、整理、分析各班因病缺課學生情況;

2、在學校中發現《傳染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1例及以上,乙類及丙類傳染病3例及以上,有相同癥狀病例3例以上,應按衛生部規定時限和要求及時報告疾控中心;

3、報告內容包括:學校名稱、班級、學生姓名、病名、發病時間、隔離治療情況、就診醫院及報告時間;

4、及時做好病人周邊同學的預防保健及消毒隔離工作。

四、晨檢制度

根據區教育局要求,結合我校具體情況,特制定我校晨檢制度

(一)清晨學生進班時,由各年級段部長、校醫,對師生進行第一次晨檢,嚴把住第一關。

(二)加強晨檢力度,各班主任對學生的第二次晨檢。對學生察顏觀色,發現情況和神態異常的學生送往醫務室并即重新測量體溫,必要時和家長取得聯系送往醫院診治。

(三)各年級段部長對各班的晨檢情況隨時進行檢查,并匯總缺勤統計表報到醫務室。

(四)對未到校的學生,班主任教師與其進行電話聯系,問清原固并盡量與學生本人通話,來確定學生確實無其他情況然后認真填寫“學生因病缺課病因電話隨訪登記表”。

(五)醫務室負責統計當天缺勤人數,注明缺勤原因,并上報有關部門和領導。

(六)要求每一位教師隨時提高警惕如發現異常情況,要立即將學生送往隔離室,并同時上報學校應急處置小組。

五、消毒制度

(一)學校環境衛生消毒制度。

1、校內各教室,教師辦公室每天值日搞衛生,每周大掃除。學生到校后要首先開窗進行通風,課間全部到戶外活動,每天保證有充足時間打開門窗,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各班要設專門通風責任人,將室內門窗大開,以保證空氣新鮮、通風良好;每節課間各班要大開窗門,保證通風換氣。

2、校內環境分成若干小塊由各班包干負責每天打掃工作兩次并保潔;定期做好滅“四害”工作,

3、如發現校外或社區發生傳染病病例,全校各部門按照“防非”時期學校消毒制度進行責任區內的消毒工作。由校醫調配好消毒溶液,后勤派專人于每天下午放學待室內人員退校后進行消毒,并封閉本室門窗,每天消毒1次。

4、如發現班內類似“流感”的現象,醫務室負責監控,并做好相應的消毒措施。

5、食堂工作人員按食堂衛生規定的要求,做好消毒工作。

(二)個人衛生消毒制度。

1、學生應做到勤洗手、勤洗澡、勤換衣服。

2、學生飲水必須自帶獨用茶杯或自帶水。

3、學校洗手設施及時放置消毒肥皂或洗手液。

4、學校洗手設施配置做到每班有一個以上水龍頭。

篇2:衛生院傳染病防治應急預案

衛生院傳染病防治應急預案

為了及時處理或預防傳染病,為適應疾病預防控制形勢發展的需要,提高預防控制突發事件的應急應變能力,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我鎮內發生的重大傳染病的危害,規范和指導傳染病應急處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傳染病造成的危害,保障全縣人民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依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其實施辦法,《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院實際,制定本預案:

一、成立傳染病防控應急小組:

組長:Z

組員:Z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及時報告:

1、發生或者可能發生嚴重傳染病的;

2、發生或發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的;

3、發生或者可能發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

主要包含非典型肺炎、鼠疫、霍亂、艾滋病、肺炭疽、麻風病、結核病、登革熱、人感染豬鏈球菌病等重要和重大傳染病,以及食物中毒。

二、發現有上述情形之一的應當及時向分管業務的副院長報告,由院長在2小時內向縣衛生局報告。

三、接診醫生對于可疑傳染病患者,可轉至上級專科醫院進行診治,必要時組織相關科室人員進行會診。對因傳染病致病的人員由傳染科醫生提供及時的醫療救護,對就診病人必須給予及時治療及時上轉,防保科負責流行病學資料的采集。有利于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加強對傳染病的疫源追蹤、疫點消毒、密切接觸者的管理,做好疫點、疫區的衛生管理工作,防止疫情蔓延工作的開展。對需要轉送的病人,應當按照規定將病人及其病歷記錄復印件轉送到接診或指定的醫院。

四、接診傳染病人后應及時上轉,并依法向縣衛生局防疫站(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對于疑似傳染病的屬于一段時間內衛生部和省衛生廳重點防治的傳染病病例(如霍亂)要及時網絡直報,不必等檢驗結果出來后報告,同時做好病人的隔離治療。

五、傳染病暴發、流行時,對傳染病暴發、流行區域內流動人口做好預防工作,落實有關衛生控制措施,對傳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應當采取就地隔離、就地觀察、就地治療的措施。

六、對傳染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切斷傳播途徑,防止病源擴散。

篇3:三二醫院傳染病防治知識技能培訓制度

第二醫院傳染病防治知識與技能培訓制度

為認真貫徹《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信息報告與管理規范》,確保及時、準確、完整的報告傳染病以及規范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一、每年對本院醫務人員、總值班人員進行至少一次以上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信息報告與管理規范、傳染病診斷標準以及近年來衛生部下發要求學習的相關文件和我市發生傳染病暴發疫情和近幾年未發現的傳染病又重新出現時的培訓。

二、每年對新上崗人員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和疫情報告的培訓,對培訓結果考試合格后進行錄用。

三、每年對實習醫護人員進行至少一次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信息報告與管理規范、傳染病診斷標準以及近年來衛生部下發要求學習的相關文件和我市發生傳染病暴發疫情和近幾年未發現的傳染病又重新出現時的培訓。

四、每次培訓后對參加培訓人員進行培訓效果的評估,必要時進行考試,并及時打分。

五、保存培訓通知、簽到冊、課件或講義、培訓效果等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