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某第一中學德育工作制度

某第一中學德育工作制度

2024-07-15 閱讀 8473

第一中學德育工作制度

一、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組長的德育領導的小組,制定學校德育工作計劃,組織開展學校德育工作。

二、組建以班主任、團委、少先隊、政治課教師為骨干力量的德育工作隊伍,在校長負責的管理體制下開展工作。學校的全體教師職工都是德育工作者。

三、德育工作小組確定學校德育工作目標和任務,制定德育工作計劃,并負責檢查落實、督導和評估,組織好升國旗、時事教育等德育工作日常性工作,抓好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組建德育檔案。

四、每周一進行國旗升旗儀式,以及重大節日、紀念日舉行升旗儀式,升旗儀式按國家教委規定的程序進行。

五、加強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好學生校內外德育活動,包括社會調查、生產實習、公益勞動、社區服務、科技文化活動等多種形式,努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六、加強德育科學研究,經常召開德育工作研討會,組織必要的參觀學習,積極創造條件,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手段,開展生動活潑的教育活動。申報德育科研課題,積極參與德育教研活動,以科研為先導,提高德育的實效性、針對性、主動性。

七、積極組織校園文化建設,注重環境育人和服務育人,建設動態的“德育園地”。崇尚科學,反對迷信。

八、指導學科教學滲透德育內容,參與聽課評課,督促學科教學德育目標的落實。把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紀律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有計劃、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落實在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校園氣氛。

九、積極建立社區德育網絡,加強對學生的校外教育工作,動員社會力量積極支持參與青少年的德育工作,特別要加強學生家長、社區、派出所、媒體等方面的聯系,形成學校為中心,周邊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的社區教育網絡。

十、認真貫徹獎懲規定,負責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優秀干部”、“星級班級”。

十一、班級制訂德育工作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班主任要認真貫徹執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制定符合班級實際的規章制度。班級教室內懸掛或張貼《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學風、以及名人名言條幅。并加強學習和訓練,做到期初有計劃,工作有紀律,期中期末有檢查和評比。使學生養成文明禮貌、尊敬師長、團結同學、遵守紀律、愛護公物、艱苦樸素,認真學習,奮發向上的風尚和良好的習慣。

十二、班主任要認真培養班干部,形成強有力的班級領導核心,努力營造積極向上的班級風貌。

十三、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寓德育于活動之中。

十四、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要高度重視德育科研,積極開展“個案研究”等課題的實驗研究活動。

十五、學校建立家長委員會,開辦家長接待日。班主任老師要經常和家長聯系,適時召開家長會,認真接待家長來訪,加強育人的針對性。加強家校聯系,每期召開學生家長會一次以上。

十六、班主任要組織指導學生德育考核;組織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優秀學生干部”,積極爭創星級班級。

十七、教師是學校德育工作的直接實施者,要做到尊重學生,熱愛學生,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要根據學科特點,積極開展德育滲透教育。以課堂實施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各科教學要根據德育要求,根據學科特點,滲透思想教育因素。各教師的教案上要有新體現。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以教育為主。堅持做到“因材施教,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恒”的原則,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防止簡單粗暴行為,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

十八、政治課教師,擔任著教學德育工作主渠道的重任,要深入研究當前學生思想品德的特點,積極改進教學方式,采用啟發式、討論式、開放式研究性地教學,切實提高教育教學的信度和效度。

十九、職工要本著服務育人的原則,嚴格要求自己,愛護公務,堅守崗位,要時刻牢記學校無小事,事事都育人。

二十、以上內容納入教師的年終考核。德育工作實績將作為專業技術職務晉升、聘任及評先選優的重要依據。

篇2:X學校德育管理規章制度

學校德育管理規章制度

德育管理規章制度

一、班主任的任用和管理規定

1、班主任的任免:班主任由校長根據班主任任職的基本條件任命;不稱職的,可撤銷或免去其班主任職務。

2、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學校分工政教處負責對班主任的工作進行具體的指導和管理。

3、班主任的待遇:班主任在任職期間,學校規定月發放崗位津貼80-120元。

4、班主任的培訓和獎勵:

(1)學校每學期對班主任培訓一次。學校還為班主任的素質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提高創造更好的條件和機會。

(2)學校每月召開一次班主任工作會議。一學期舉行一次德育工作研討會。

(3)每學年舉行一次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和表彰會,學年評選優秀班主任,評選上的給予一定物質獎勵,成績突出者推薦上級表彰獎勵。

5、建立班主任檔案作為考核晉級,評定職務,評選先進的重要依據。

二、班主任工作常規

1、開學報名注冊時,收齊學生的“家庭報告書”、“假期作業”和“社會實踐調查表”等材料,接收學生報名注冊。

2、開學后兩周內,編定學生座位,選好班干部。

3、開學后兩周內,訂好本學期工作計劃(內容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安全教育、法紀教育、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班風、學風建設,家訪及轉化后進生,主題班會,周會課計劃等)。

4、常規工作要求:

(1)上好周會課。每周星期一下午的周會課,要認真準備并上好。

(2)開好主題班會。要求每月一次,做到有備課,有教案,有主題,有創新,有效果,有記錄。

(3)家訪。要求每生每學期最少一次,形式可上門訪、信訪、電話訪、家庭報告書等。

(4)轉化后進生。要求建立檔案,做到教育、家訪進步、效果等都有記錄。轉化率達95%以上。

(5)文體活動。除參加學校、年級組織的比賽外,班內組織文娛、體育、科技等活動每學期不少于2-3次。

(6)社會實踐活動。初中學生每年不少于三天;高中學生每學年不少于七天(包括社會勞動)。

(7)總結工作:①每學期期中考試后,要進行一次工作總結并向政教處匯報班內情況。②每學期結束前寫好學生評語,填好家庭報告書,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填好班主任工作情況匯報表,寫好專題總結或論文,放假離校前發出家庭報告書,上交所有材料由政教處驗收。學年結束時,除做好每學期結束必做的工作外,還要進行學生學年德育考核,認真填寫學生德育檔案,并準時上交政教處。

5、完成學校其他臨時交辦的工作。

三、教師家訪電訪信訪制度

家訪是教師與家長之間直接溝通的重要形式,是學校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的重要手段。全校教職工都必須十分重視對學生的家訪。為此,特作如下要求:

1、家訪的意義。家訪是“三結合”教育的有效形式。全體教職工要高度重視,并積極參與,要克服家訪只是班主任的事,與已無關的思想。

2、家訪的目的。家訪是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的表現情況,并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表現情況,通過互通情報,掌握學生的動態,以便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使學生能健康成長。

3、家訪的內容。要克服過去只有學生出了問題犯了錯才家訪的錯誤認識。這種“無事不登三寶殿”的告狀式家訪應當廢止。家訪中,教師應當向家長如實全面匯報學生的優點和缺點,不能只講缺點和錯誤。通過家訪,教師不僅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同時,也可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

4、家訪的形式。家訪的形式可以直接登門訪問,也可以書信、電話聯系以及召開家長會等形式進行。

5、具體要求:

(1)家住縣城的,班主任盡量直接上門家訪,鄉鎮的可用其它形式進行。但不論采用何種形式,每個學生家訪一學期不少于一次,各年級一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

(2)采用家庭報告書形式的家訪,在開學時應收回家庭報告書,并檢查有無家長簽回意見,如空缺的應及時補做這一工作。

(3)凡犯了錯誤或受紀律處分的學生,班主任一定要進行家訪,把情況如實反映,取得家長配合,以便進行教育。

(4)班主任進行各種形式的家訪,都必須做好記錄,形成家訪檔案,學期結束時家訪工作情況向政教處匯報。

(5)家訪時,教師必須清正廉潔、光明正大、為人師表,維護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學校的聲譽,以取得家長的信賴和支持。

篇3:X學校德育管理規章制度

學校德育管理規章制度

德育管理規章制度

一、班主任的任用和管理規定

1、班主任的任免:班主任由校長根據班主任任職的基本條件任命;不稱職的,可撤銷或免去其班主任職務。

2、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學校分工政教處負責對班主任的工作進行具體的指導和管理。

3、班主任的待遇:班主任在任職期間,學校規定月發放崗位津貼80-120元。

4、班主任的培訓和獎勵:

(1)學校每學期對班主任培訓一次。學校還為班主任的素質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提高創造更好的條件和機會。

(2)學校每月召開一次班主任工作會議。一學期舉行一次德育工作研討會。

(3)每學年舉行一次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和表彰會,學年評選優秀班主任,評選上的給予一定物質獎勵,成績突出者推薦上級表彰獎勵。

5、建立班主任檔案作為考核晉級,評定職務,評選先進的重要依據。

二、班主任工作常規

1、開學報名注冊時,收齊學生的“家庭報告書”、“假期作業”和“社會實踐調查表”等材料,接收學生報名注冊。

2、開學后兩周內,編定學生座位,選好班干部。

3、開學后兩周內,訂好本學期工作計劃(內容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安全教育、法紀教育、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班風、學風建設,家訪及轉化后進生,主題班會,周會課計劃等)。

4、常規工作要求:

(1)上好周會課。每周星期一下午的周會課,要認真準備并上好。

(2)開好主題班會。要求每月一次,做到有備課,有教案,有主題,有創新,有效果,有記錄。

(3)家訪。要求每生每學期最少一次,形式可上門訪、信訪、電話訪、家庭報告書等。

(4)轉化后進生。要求建立檔案,做到教育、家訪進步、效果等都有記錄。轉化率達95%以上。

(5)文體活動。除參加學校、年級組織的比賽外,班內組織文娛、體育、科技等活動每學期不少于2-3次。

(6)社會實踐活動。初中學生每年不少于三天;高中學生每學年不少于七天(包括社會勞動)。

(7)總結工作:①每學期期中考試后,要進行一次工作總結并向政教處匯報班內情況。②每學期結束前寫好學生評語,填好家庭報告書,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填好班主任工作情況匯報表,寫好專題總結或論文,放假離校前發出家庭報告書,上交所有材料由政教處驗收。學年結束時,除做好每學期結束必做的工作外,還要進行學生學年德育考核,認真填寫學生德育檔案,并準時上交政教處。

5、完成學校其他臨時交辦的工作。

三、教師家訪電訪信訪制度

家訪是教師與家長之間直接溝通的重要形式,是學校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的重要手段。全校教職工都必須十分重視對學生的家訪。為此,特作如下要求:

1、家訪的意義。家訪是“三結合”教育的有效形式。全體教職工要高度重視,并積極參與,要克服家訪只是班主任的事,與已無關的思想。

2、家訪的目的。家訪是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的表現情況,并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表現情況,通過互通情報,掌握學生的動態,以便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使學生能健康成長。

3、家訪的內容。要克服過去只有學生出了問題犯了錯才家訪的錯誤認識。這種“無事不登三寶殿”的告狀式家訪應當廢止。家訪中,教師應當向家長如實全面匯報學生的優點和缺點,不能只講缺點和錯誤。通過家訪,教師不僅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同時,也可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

4、家訪的形式。家訪的形式可以直接登門訪問,也可以書信、電話聯系以及召開家長會等形式進行。

5、具體要求:

(1)家住縣城的,班主任盡量直接上門家訪,鄉鎮的可用其它形式進行。但不論采用何種形式,每個學生家訪一學期不少于一次,各年級一學期召開一次家長會。

(2)采用家庭報告書形式的家訪,在開學時應收回家庭報告書,并檢查有無家長簽回意見,如空缺的應及時補做這一工作。

(3)凡犯了錯誤或受紀律處分的學生,班主任一定要進行家訪,把情況如實反映,取得家長配合,以便進行教育。

(4)班主任進行各種形式的家訪,都必須做好記錄,形成家訪檔案,學期結束時家訪工作情況向政教處匯報。

(5)家訪時,教師必須清正廉潔、光明正大、為人師表,維護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學校的聲譽,以取得家長的信賴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