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鎮中心小學預防傳染病工作制度
鎮中心小學預防傳染病工作制度
學校人群聚集,流動性大,接觸面廣,是傳染病的易發場所。少年兒童由于其免疫功能尚不完善,抵御各種傳染病的能力較弱,是多種傳染病的好發年齡,一旦發生,極易傳播和流行,并可擴大到家庭和社會。必須高度戒備地重視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要求,現將學校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有關要求規定如下:
一、落實組織領導,強化單位及一把手責任制
1、健全學校衛生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分工。學校主要領導負總責,確保認識到位、職責到位、經費到位、檢查到位、獎懲到位。組長:黃玉剛,副組長:王巖,組員:各小學校長、保健教師
2、建立"群防群控、蓋邊沉底"的工作網絡,充分調動廣大師生員工參與學校傳染病預防和控制工作的積極性。
二、落實健康教育,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
3、學校要把健康教育納入教學計劃。按計劃開設健康教育課,每周保證0.5課時,寫好健康教育計劃和教案。
4、充分利用板報、校報、校園網、廣播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傳染病預防知識教育,切實增強學生的衛生防病意識和社會公共衛生的責任感。
5、教育學生做到"四勤"、"四不"、"一報告"。即:勤洗手臉、勤通風、勤曬衣被、勤鍛煉;不隨地吐痰、不共用水碗和毛巾、不要過度緊張和疲勞;發現傳染病可疑者立即報告。
6、根據傳染病流行季節的特點,每年至少集中開展兩次以預防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染病為重點的衛生宣傳教育。并利用家長會、家長學校、給家長一封信等形式,宣傳傳染病預防知識,以取得家長的配合與支持。
三、落實學校衛生制度,依法治校常抓不懈
7、健全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學生晨檢及定期體檢制度;重要場所定期消毒制度;課堂、宿舍、公共場所衛生清掃制度;個人衛生清潔制度;食品衛生安全制度;體育活動衛生制度;學生健康管理制度;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
四、落實"四早"措施,確保疫情預防和控制無漏洞、無死角
8、早發現。堅持晨、午檢制度并保持經?;?。晨檢在校醫的統一組織和指導下,由班主任或班級衛生員對早晨到校的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特別是請病假的學生應及時查明病因。在傳染病流行季節,還可增加午檢。對可疑者應由校醫做進一步檢查、確認。在傳染病流行季節,學校應以年級、班級為單位,采取相應的排查措施,發現有傳染病早期癥狀者,督促其立即到醫院就診。做好因病缺課記錄。
9、早隔離。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癥狀者,立即采取隔離措施,確保其他學生不與之接觸。根據傳染病類型和傳染性強弱,必要時對與病人接觸的人員進行相應隔離。
10、早報告。學校的保健教師為傳染病疫情報告責任人。在確認疫情的第一時間內報中心校(表一),并按照疾病控制中心的要求做好疫情的登記、分析和整理工作。對不報、瞞報、漏報者要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11、早治療。對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癥狀者,根據不同類型傳染病,及時將病人送定點醫院隔離治療或在家隔離治療,同時在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導下,對病人所在場所進行終末消毒。發生大面積疫情時,可對與病人接觸的其他人員進行預防性投藥,對所在場所定期消毒。
五、落實經費保障,改善學校衛生條件
12、學校教學用房、宿舍、餐廳做到通風良好;食堂建筑、設備及環境要求應符合《學校食堂與學生集體用餐衛生管理規定》;廁所有足夠蹲位和沖洗、洗手設施;為學生提供符合標準的飲用水;建立校衛生室。
13、保證疫情發生時有足夠的消毒、防護用品以及應急工作所需的經費。
六、落實應急預案,確保突發事件處置有序高效
14、各學校對疫情發生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制定詳細的應急預案。一旦發生疫情,要有人指揮,有人值班,有隔離、消毒、防護、救護等具體措施和物質保證,確保在第一時間內控制疫情的發展。確保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七、落實學校衛生機構,加強日常管理
15、嚴格執行《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規定。學校必須建立校衛生室并配備1名校醫。
八、落實督查、檢查,嚴格責任追究
16、根據上級的工作要求和文件精神,學校每學期至少進行四次綜合情況自查。
17、學校領導熟悉學校衛生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經常了解學校師生對學校衛生工作管理方面的意見,經常查看學生教室、食堂、宿舍等人員集中場所的衛生狀況,經常檢查督促有關部門和人員認真履行職責,并將其工作實績納入考核與獎懲中。
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表
填報單位(公章):填報時間:
疫情單位傳染病名稱
發病人數重癥人數死亡人數
首報時間首發病例確診時間
簡要情況
疫情概述
隔離措施
消毒措施
原因排查
穩定措施
責任追究
簽發人________________
收銀制度
篇2:學院(學校)預防和控制學校傳染病流行常規工作制度
學院(校)醫衛中心預防和控制學校傳染病流行的常規工作制度
為了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切實做好學校傳染病的防治工作,保障師生身體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一、切實加強對師生進行預防傳染病的宣傳教育,普及預防傳染病的知識,不斷增強師生的衛生防病意識和維護社會公共衛生的責任感。要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櫥窗板報、輔導講座、宣傳資料等多種形式,教育廣大師生做到“四勤”、“四不”、“一報告”。即:勤洗手臉、勤通風、勤曬衣被、勤鍛煉;不隨地吐痰、不喝酒抽煙、不共用毛巾、不要過度緊張和疲勞;發現傳染病可疑者立即報告。根據傳染病流行季節的特點,每年至少集中開展兩次以預防呼吸道和消化道傳染病為重點的衛生宣傳教育活動。冬春季以預防流感、麻疹、風疹、非典等呼吸道傳染病為主,夏秋季以預防痢疾、傷寒等消化道傳染病為主。
二、認真落實“四早”措施,確保疫情預防和控制無漏洞、無死角。
早發現:積極做好門診傳染病疫情排查工作,及早發現傳染病,若發現有傳染病早期癥狀者要督促其立即到指定醫院就診。認真做好師生健康體檢工作,及時發現肝炎、結核等傳染病。
早隔離:對確認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癥狀者,立即采取隔離措施。同時,根據傳染病類型和傳染性強弱的情況,必要時對與病人接觸人員進行相應隔離。
早報告:校醫為傳染病疫情報告責任人。在確認疫情的第一時間內向院衛生防疫與食品衛生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報告,并按照規定要求做好疫情登記、分析和整理工作。
早治療:對確認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的早期癥狀者,根據不同類型傳染病,及時將病員送指定醫院隔離治療或在家隔離治療。同時,要跟蹤了解病員病情進展情況,并在當地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導下,對病人所在場所進行終末消毒。如發生大面積疫情時,對與病人接觸過的其他人員進行預防性投藥,并對傳染病員活動過的場所進行防疫消毒。
三、定期做好對辦公室、教室、宿舍、圖書館、計算機房、實驗室等人員集中場所進行預防性消毒指導工作,按規定要求統一配置發放消毒藥劑。通常情況下,要注意督促勤開窗通風,以保持良好的室內環境。
四、醫務室要備有專用留觀用房、紫外線消毒燈、消毒藥品和消毒器材等。同時,還要配備必要的常規急救或應急藥品及用品,急病員之所急,想病員之所需。
五、一旦發生傳染病流行,要按照《學院衛生防疫與食品衛生安全突發事件應急工作預案》的要求進行工作,及時采取相應的隔離、消毒和醫療救護等措施,對易受感染的人群采取應急接種、預防性用藥、群體性防護等措施。同時,還要有醫務人員趕赴病員就診醫院,及時了解病情,并立即向院衛生防疫與食品衛生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報告。
六、在當地疾控中心的指導下,積極組織注射甲肝疫苗等預防性接種工作,保護易感人群,防止肝炎等傳染病在學校暴發流行。
七、扎實做好預防傳染病的基礎工作,整治環境,除害滅病,對學校環境衛生及除四害工作進行醫務監督與指導。
八、加強對醫務人員的教育與培訓工作,認真落實傳染病防控工作責任制和首問責任制,做好各項臺帳記錄,確保臺帳規范齊全。
九、本制度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篇3:學生常見病傳染病預防控制制度
一、學校對學生常見病及傳染病采取預防為主的原則。
二、學校成立由校長任組長,安全聯絡員任副組長,班主任為成員組成的學生常見病及傳染病預防控制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
三、學校按照國家規定,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健康查體并建立學生健康檔案,并負責將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和醫生的建議及時通知學生家長。
四、學校不斷加強學校校醫,保健教師的配備和培訓,加強學校衛生基礎設施,按照課程方案規定,對學生進行有關專題性教育。
五、學生或教職工在家中發生傳染性疾病,應及時就醫不得帶病上學、上班。在校內出生傳染性疾病要立即到隔離室休息,需轉院的立即轉傳染病醫院。
六、學校發生傳染性病時,學校領導小組應急時處理。必要時,送定點醫院診治。
七、學校發生烈性傳染病時,報請區科教委批準實行全校停課,具體做到:
1、封鎖疫區;2、疫區消毒;3、疫情調查。
八、學校領導發現傳染病后,迅速向全體師生公布疫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護措施,讓廣大師生了解情況,安定人心,維護學校穩定,樹立戰勝傳染病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