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F幼兒園傳染病預防管理制度

F幼兒園傳染病預防管理制度

2024-07-14 閱讀 4903

為了幼兒園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幼兒園應該加強對傳染病的預防力度。下面qiquha小編為大家搜集的一篇“幼兒園傳染病預防管理制度”,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幼兒園應認真貫徹實施,成立幼兒園傳染病管理領導小組,制定幼兒園傳染病預防控制計劃和方案,落實校長負責制及各部門相應職責,規范幼兒園傳染病防治工作,確保傳染病防治措施在校內實施。

二、嚴格執行傳染病報告制度1、規定幼兒園傳染病疫情報告程序,保證傳染病發病信息獲取渠道通暢、及時。

2、幼兒園班主任老師承擔疫情責任報告人,主要負責幼兒園傳染病疫情收集、核實、登記、報告和分析工作。

3、幼兒園發生的各類傳染病應及時填寫報告,在法定傳染病報告時限內上報靖安鄉中心學校、甘州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區教育局。

4、建立幼兒園傳染病登記專冊,做好傳染病病例的登記工作。

5、禁止瞞報、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

三、加強幼兒健康情況檢查工作1、開展每日幼兒晨午檢工作,掌握幼兒傳染病發病信息,及時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建立晨午檢工作登記專冊,做好每日晨午檢記錄并執行相關工作制度。

2、每周一次由班主任本班幼兒健康情況向全校師生進行通報,并做好記錄。

四、落實消毒隔離措施(1)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病原攜帶者或疑似病人,應采取及時、有效的隔離措施,并嚴格掌握患病返校幼兒傳染病的隔離期限,同時對密切接觸者加強醫學觀察和必要的干預措施,嚴格控制傳染病在校內傳播。

(2)按照上級要求,健全和執行幼兒園消毒管理制度,實施預防性消毒和傳染病終末消毒工作。

五、教師通過各種途徑對幼兒開展衛生健康教育,普及傳染病預防知識。

六、嚴格幼兒預防接種憑證入學制度,積極實施國家免疫規劃要求,配合衛生院保證幼兒完成各類疫苗預防接種,提高幼兒免疫水平。

篇2:學生常見病傳染病預防控制制度

一、學校對學生常見病及傳染病采取預防為主的原則。

二、學校成立由校長任組長,安全聯絡員任副組長,班主任為成員組成的學生常見病及傳染病預防控制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

三、學校按照國家規定,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健康查體并建立學生健康檔案,并負責將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和醫生的建議及時通知學生家長。

四、學校不斷加強學校校醫,保健教師的配備和培訓,加強學校衛生基礎設施,按照課程方案規定,對學生進行有關專題性教育。

五、學生或教職工在家中發生傳染性疾病,應及時就醫不得帶病上學、上班。在校內出生傳染性疾病要立即到隔離室休息,需轉院的立即轉傳染病醫院。

六、學校發生傳染性病時,學校領導小組應急時處理。必要時,送定點醫院診治。

七、學校發生烈性傳染病時,報請區科教委批準實行全校停課,具體做到:

1、封鎖疫區;2、疫區消毒;3、疫情調查。

八、學校領導發現傳染病后,迅速向全體師生公布疫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護措施,讓廣大師生了解情況,安定人心,維護學校穩定,樹立戰勝傳染病的信念。

篇3:雨雪冰凍災害傳染病預防控制技術方案

天氣寒冷和陰雨連綿是容易引起傳染病流行的自然因素,人員密集和流動大是引起傳染病流行的社會因素。2003年的春節,SARS的暴發提醒我們,在春節不能放松傳染病的防治。冬季容易發生的傳染病有呼吸道傳染病(流感、SARS、禽流感等)和腸道傳染病(如諾如、輪狀病毒等引起的感染性腹瀉)。為此,特制定本指引,供參考利用。一、家庭寒冷天氣預防傳染病的指引1.養成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不要過勞過累。保持正常、合理的生活規律,積極鍛煉身體,不吸煙,不酗酒,保證充分休息,增強身體抵抗力。養成均衡飲食習慣,多吃水果、蔬菜等綠色食品。2.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澡,勤換洗衣服被子。打噴嚏或咳嗽時,要用手絹或紙巾掩口鼻。3.注意飲食衛生。食物要煮熟熱透。4.注意保暖,根據天氣變化添衣保暖。5.室內要經常通風換氣。注意預防一氧化碳中毒。6.建議及時接種流感、肺炎等疫苗。7.減少到人多擁擠公共場所。8.出現感冒發熱或嘔吐腹瀉等呼吸道或胃腸道癥狀,要盡早到醫院就診。9.清理病人嘔吐物及糞便時須戴上口罩和手套,事后須再洗手。被患者嘔吐物和糞便污染的被服、地板等物體表面用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清洗和噴灑(拖地、擦洗)。清潔用具也需用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配制含有效氯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可用84消毒液按原液與清水按1:30的比例或1公斤水加泡騰片3片。二、針對公共場所(滯留場所或臨時安置點等)的寒冷天氣預防傳染病的指引1.根據滯留場所和安置點人數決定設立臨時醫療點。醫療點要規范門診日志,完善診病登記。醫療點要指定專門的人負責疾病監測和傳染病報告。2.必要時建立健康巡查制度。發現傳染病疑似病人要及早送醫院隔離治療。發現有聚集性嘔吐、腹瀉或發熱等癥狀病人時,應及時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3.降低人員密度。根據滯留場所的容量,估算收留人數。疏散人員,降低人員密度。4.加強健康宣傳教育。通過派發宣傳資料或廣播、電視等形式廣泛進行開展健康宣傳教育活動,提高群眾的自我防病意識。教育群眾不要隨地吐痰,痰應用紙巾裹好后放入有蓋垃圾桶內。不亂扔垃圾。不能隨地大小便。5.提供安全飲水。6.加強食品衛生監督管理。尤其是臨時提供食品的供應點。7.提供足夠數量的廁所,并加強廁所衛生管理,定期保潔和清掃。設置洗手設施,預備洗手液及抹手紙巾或干手機供洗手之用。8.提供加蓋的垃圾桶,并定期清理垃圾。有嘔吐物必須及時清理消毒。9.做好通風換氣,預防呼吸道傳染病。人員密集的場所特別要保證空氣流通。10.做好心理輔導。三、針對醫院的寒冷天氣預防傳染病的指引1.保證醫院的正常運轉。尤其是門診、急診、呼吸科、外科、防保科等重點科室。保證傳染病網絡報告系統的正常運轉。2.規范預檢分診工作。重點做好發熱門診的分診工作,尤其是在流感病人數量急劇增加的時候。3.遇到如下異常情況及早報告給轄區疾控中心:(1)符合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范疇;(2)死亡人數高于平時;(3)肺炎病人、發熱病人、腹瀉病人、嘔吐等病人高于平時;(4)出現聚集性發熱、腹瀉、嘔吐、肺炎病人;(5)其它臨床醫生認為是異常情況。4.做好院內感染控制工作,加強醫院消毒,加強病房通風管理。四、針對家庭的防治凍傷指引(一)認識凍傷凍傷是由于身體受到低溫或嚴寒而導致的一種傷害。凍傷會導致受傷部位感覺遲鈍和表皮色素缺失。凍傷常常發生在鼻子、耳朵、面頰、下顎、手指或者腳趾。凍傷會對身體產生持久的傷害,嚴重的會導致截肢。凍傷的發生幾率隨著身體血液循環的降低而增高,或者人們在低溫環境中沒有足夠衣物保暖。身體任一部位的皮膚發紅或者疼痛,處于寒冷的環境或者未保護暴露于寒冷中的皮膚--凍傷可能就開始了。以下任何癥狀可能指示受到凍傷:1.皮膚呈白色或者灰黃色;2.皮膚感覺異常堅硬或者呈蠟樣;3.麻木感。4.凍傷患者通常對凍傷的發生沒有察覺,直到受凍的組織感覺麻木才意識到。(二)如何處理凍傷如果你察覺到有凍傷的癥狀,請尋求醫生治療。因為凍傷和低體溫癥都是由于暴露于低溫引起的,首先確認患者是否有低體溫癥狀,如果有的話要求預先記錄。低體溫癥是一種嚴重的醫學癥狀,需要緊急醫療救護。如果凍傷患者沒有低體溫癥狀或者不能夠立刻開始醫療救治,按照一下程序處理:1.立刻進入溫暖的室內;2.除非必需,請不要用凍傷的腳或者腳趾走路,這樣會加重凍傷對身體的損害;3.將受凍傷的部位浸入到溫而不燙的水中(水溫以能夠讓健康部位的皮膚感覺舒適為準);4.或者用身體的體溫來溫暖受凍傷部位,比如用腋窩來溫暖凍傷的手指;5.不要使用雪或者通過按摩來摩擦凍傷部位,這樣會加重損害;6.不要使用熱的墊子、熱的燈或者熱的爐子、壁爐、取暖器。凍傷的部位通常感覺麻痹很容易被燙傷。以上的過程不能替代正確的醫療救治。低體溫癥是一種醫學急癥,凍傷應當讓衛生保健醫師來評估其傷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