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車輛翻車而未造成火災應急預案范本(單道可通行)

車輛翻車而未造成火災應急預案范本(單道可通行)

2024-07-15 閱讀 5619

1潛在危險:

1.1、隧道內只能單車道行駛,可能引發二次交通事故;

1.2、人員未傷或輕傷,事故車輛無法離開隧道。

2應急行動步驟:

2.1、中控發現隧道內出現翻車事故或接到報警電話后,立即切換交通信號燈,可變情報板(隧道清障,減速緩行),告知來往車輛注意,通知電工將事故路段照明全部開啟;

2.2、立即通知巡邏車和所領導,同時向高速交警,路政報警,通知施救車和相關收費站點;

2.3、巡邏人員在接到通知后,穿戴防護用品,帶上必備器材,開啟巡邏車,攜帶警戒裝置全速趕至事發現場;

2.4、巡邏執勤人員到達現場后,按規定要求設置臨時標牌和示警樁,暫時封閉事故車道,并將現場情況反饋至監控室,監控室再及時反饋給事故處理有關單位;

2.5、隧道現場執勤人員和電工配合高速交警、路政做好事故現場處理及隧道交通管制工作,施救車負責拖出事故車輛;

2.6、現場如有殘留物品,通知公路養護部門前來清理;

2.7、待執勤人員確定事故現場情況正常,無安全隱患后,清理臨時標牌和示警樁;

2.8、執勤人員通知監控室將交通信號燈,可變情報板和照明恢復正常通行模式,并予以現場確認后撤離;

2.9、執勤人員和監控室做好相應的臺帳記錄

篇2:翻車機司機:操作規程

1、翻車機司機必須由經過專業培訓,考試合格,取得操作資格證的人員擔任。

2、翻車機司機必須熟悉翻車機的結構、性能、工作原理、供電系統和<>的相關規定。3、運轉前檢查各部件和注油時,必須切斷電源,停止運轉,并懸掛“有人工作,嚴禁送電”警示牌。

4、翻車機轉動時或礦車在運行中,嚴禁任何人進入翻車機與礦車之間。

5、在翻車機前摘鉤時必須待礦車停穩后方可操作。

6、礦車在翻車機內掉道或其他故障確需處理時,必須切斷電源,閉鎖開關,懸掛“有人工作,嚴禁送電”警示牌。關閉阻車器,確認安全后才可處

7、翻車機開動以前應檢查電動機、減速器、制動裝置、內外阻車器、滾輪、軸承、開關等是否完好。

8、工作前還應檢查各部軸承、回轉等部位潤滑情況。定期加油;檢查減速器油位是否符合標準。

9、檢查各回轉部位的保護罩以及護欄是否齊全完好。

10、翻車前應先將翻車機空轉一次,認真觀察各部機構運轉情況,確認無誤再進行翻車。

11、礦車進入翻車機以前,必須對礦車進行檢查,發現礦車變形嚴重、超高、超寬以及有大塊矸石等,必須處理。嚴禁強行將礦車推入翻車機內。

12、向翻車機內推車時必須等翻車機停穩,翻車機內外軌道對準,打開阻車器后再推重車。

13、翻車機運轉時司機不得離開,要監視運行狀態,發現異常現象,立即停止運轉。

14、礦車翻完后掛鉤時,須等礦車停穩后方可操作。

15、翻車時必須灑水滅塵。

篇3:翻車機維修工:安全操作規程

翻車機維修工安全操作規程

1翻車機維修人員,必須學習本規程簽字、考試合格后,方準持證上崗作業。

2工作開始前,要將使用的備件、材料、工具和保護用品準備齊全并仔細檢查。要使用合格的保護用品,以保證操作安全。

3檢修各水平翻車機、液壓站,檢修前要執行檢修工作票制度,并在工作票上簽字。

4裝配修理翻車機時,必須執行下列裝配技術標準。

4.1緊固件:螺紋連接件和鎖緊件齊全,牢固可靠。螺栓頭部和螺母無鏟傷或棱角嚴重變形,螺紋無亂扣或禿扣;螺母擰緊后,螺栓螺紋應露出1~3個螺距。不得在螺母下面加多余的墊圈來減少螺栓的伸出長度;同一部位的緊固件規格應一致。主要連接部件或受沖擊載荷容易松動部位的螺母應使用防松螺母(背帽)或其它防松裝置;使用花螺母時,開口銷應符合要求;螺母止動墊圈的包角應穩固;鐵絲鎖緊螺母時,其拉緊方向應和螺旋方向一致,接頭應向內彎曲;螺栓不得彎曲。螺栓螺紋在連接件光孔內部分不少于兩個螺距。沉頭螺栓擰緊后,沉頭部不得高出連接件的表面;鍵不得松動,鍵和鍵槽之間不得加墊。

4.2軸和軸承:軸無裂紋、損傷和嚴重銹蝕,運行時無異常振動;軸承潤滑良好,不漏油,轉動靈活,無異響,滾動軸承溫度不超過75℃;軸承磨損允許最大間隙不超下表的規定:

軸承磨損允許最大間隙mm

4.3齒輪:

4.3.1齒輪無斷齒,齒面無裂紋或剝落;

4.3.2齒面點蝕不超過下列規定:

4.3.2.1點蝕區高度為齒高的100%;

4.3.2.2點蝕區高度為齒高的30%,長度為齒長的40%;

4.3.2.3點蝕區高度為齒高的70%,長度為齒長冊10%。

4.3.3齒面出現的膠合區不超過赤高的1/3,齒長1/2。

4.3.4齒厚磨損不超過下列規定:

4.3.4.1硬齒面齒輪,齒面磨損達硬化層的80%;

4.3.4.2軟齒面齒輪,齒厚磨損為原齒厚的15%;

4.3.4.3開式齒輪,齒厚磨損為原齒厚的25%。

4.3.5齒輪副嚙合的接觸斑點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

4.3.5.1圓柱齒輪,沿齒長不小于50%,沿齒高不小于40%;

4.3.5.2圓錐齒輪,沿齒長、齒高不小于50%;

4.3.5.3弧齒錐齒輪,沿齒長、齒高不小于30~50%;

4.3.5.4蝸輪,沿齒長不小于35%,沿齒高不小于50%;

4.3.5.5圓柱齒輪副、蝸輪副接觸斑點的分布應在齒面中部,圓錐齒輪副應在齒面的中部并偏向小端。

4.3.6齒輪的磨損、點蝕、膠合及接觸斑點面積可以檢修記錄為依據進行檢查,記錄的有效期不超過規定的檢修間隔期。

4.4減速器:箱體無裂紋或變形,接合面配合緊密,不漏油;運轉平穩,無異響;油脂清潔,油量合適。潤滑油面超過大齒輪直徑約1/3,軸承潤脂膽占油腔1/2~1/3。

4.5罐籠:電動機:水平不超過1mm,無松動;對輪水平度差:±0.2mm;主軸水平度不超過5‰;副軸水平度不超過5‰;軸瓦接觸面不低于98%。

6起吊時要對起重設備工具如天車、倒鏈、三角架、起重梁、鋼絲繩索等進行檢查確保完好使用,起吊過程操作人員要精神集中聽從統一指揮。

7起吊重物時,應隨時注意周圍人員和起吊情況,發現異常立即停止,起吊重物下嚴禁站人或通過。

8換翻車機軸、軸瓦時,必須倉滿,翻車機坑內墊好木板或竹排子,操作人員要系好安全帶,專人監護。

9更換護板和底板時,要將倒鏈掛在牢固處,拴好大繩,操作人員精神集中。

10矸石山檢修箕斗、更換輪對或箕斗時,必須檢查好天車各部位和繩套完好情況,如在斜坡檢修時,要先檢查插銷有無脫出危險,然后安裝附加保險繩,大繩不得有余繩。

11檢修矸石倉底基礎架時,下坑人員要帶好帽斗,系好安全繩,用大繩向下送材料,要與下邊人員聯系好,下坑人員必須躲到安全地點。

12有關電焊、氣割、起重等工作,應由經過專業技術培訓合格的人員承擔,并執行礦相關工種的操作規程。

13除遵守上述規定外,還必須遵守《煤礦安全規程》、及礦段的有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