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性公共衛生應急處理作業規程范本
1?目的
建立行之有效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體系,保證顧客的生命安全。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各公司服務區域內的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
3?職責
3.1各管理處根據所管轄區依據本規程成立應急處理小組,明確分工,保證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通訊暢通,應急處理小組成員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各負其責,有條不紊地開展工作。
3.2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小組應包括管理處所有成員,分成指揮組、隔離警戒組、消毒排查組、后勤組。
4?工作規程
4.1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4.2指揮組:
4.2.1組員:管理處主任、主任助理、各部門主管
4.2.2職責:負責向管理處各部門布置警戒,并對現場采取隔離措施,同時立即公司行政辦公室報告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公司行政辦公室應及時向政府相關部門報告。
4.2.3操作規程:
a)組長應保證通訊暢通。
b)掌握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發展情況,確定主要隔離區域,及時召集力量;向各組明確布置任務,檢查執行情況。
c)組長應第一時間以電話形式向公司行政辦公室匯報發生緊急異變情況。
e)醫療救護隊到達現場時,及時向救護隊領導報告情況,服從統一指揮,按照統一部署,帶領組員執行。
4.3隔離警戒組:
4.3.1組員:秩序維護隊所有成員
4.3.2職責:負責確定隔離區域,核實隔離人員、隔離情況,維護隔離現場的公共秩序,同時保障隔離區的安全以及通道和道路的暢通。
4.3.3操作規程:
a)采用公司統一印制的“安全隔離帶”將現場進行隔離,并派專人控制現場,未經組長同意嚴禁人員出入隔離區域;
b)由秩序維護隊長負責及時將隔離情況上報組長;
c)為保證醫護人員的順利到達,應打開道路上設置的消防路樁,高層樓宇需控制消防梯作應急使用,同時派專人到小區路口接應救護車。
d)現場人員必須統一佩帶合格口罩。
4.4消毒排查組:
4.4.1組員:管理員、消殺員
4.4.2職責:負責對隔離現場進行清潔消毒,并對現場相關人員進行排查。
4.4.3操作規程:
a)消殺公司負責對隔離區域進行消毒,消毒人員必須身著隔離服;
b)消毒范圍包括隔離區域以及隔離區域以外15米以內的范圍;
c)消毒人員負責填寫《消毒工作記錄表》,由客服人員驗收并在《消毒工作記錄表》上簽字確認;
d)管理員對現場相關人員進行排查,及時向組長匯報排查的情況。
4.5后勤組:
4.5.1組員:各管理處各部門員工
4.5.2職責:負責對隔離區域內的人員并做好宣傳和咨詢工作。
4.5.3操作規程:
a)在管理處設置24小時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專線咨詢電話,客戶主管負責解答客戶的疑難問題等,并做好記錄;
b)管理處應將隔離區域、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以書面形式在告示欄或宣傳欄張貼告示,同時送達業主委員會。
4.6突發性公共衛生警報解除后,管理處應:
4.6.1立即檢查并統計情況,將情況填寫在《緊急突發事件報告》上
5相關文件和記錄
篇2:學院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報告人制度
學院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報告人制度
為了預防和控制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減輕和消除公共衛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全體師生員工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維護校園的正常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一、傳染病突發事件報告人制度
(一)傳染病突發事件期間,學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實行24小時值班制,并開通疫情監控電話。(4****1)
(二)在傳染病流行期間,各班班主任向醫務室進行日報告和零報告制;衛生所向學院領導小組和疾控中心進行日報告和零報告制。
(三)出現甲類傳染病例,乙類傳染病暴發。有關部門及衛生所在2小時內向永川疾控中心報告,同時報告學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
(四)對瞞報、謊報、緩報者追究相關責任。
二、食物中毒事件報告人制度
食品衛生安全事故發生后,必須即時報告。
(一)師生中發現少數人(5人以下)有輕度癥狀(如嘔吐、腹瀉)時及時打電話向食品安全領導小組報告,再由食品安全領導小組向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報告,采取相應措施處理。
(二)發生較嚴重的食品衛生事故(出現較嚴重的食物中毒癥狀者或多于5人以上相同癥狀的群體發病情況)立即向學院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領導小組(組長)報告,由領導小組立即向上級政府部門、永川衛生監督所報告,并立即啟動食品衛生安全應急預案。
(三)對瞞報、謊報、緩報者追究相關責任。
篇3:第九中學公共衛生突發性事件食物中毒應急預案
第九中學公共衛生突發性事件(食物中毒)應急預案
為加強學校食品衛生工作,保障學校師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學校應對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患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需制定可操作、防范性預案。
一、預防措施
1、建立學校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堅持“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制訂制度,落實措施,加強檢查,責任到人。
2、按規定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體檢,無培訓證、健康證的人員一律不準上崗。
3、嚴格把好食品驗收關,杜絕不潔、變質或“三無”食品流入,做好驗收記錄。
4、規范食品加工、操作程序,做到煮熟燒透,加工好的食物及時進入熟食間,嚴格熟食間的管理,防止熟食再污染。
5、實行熟、生食物分開保管,使用不同制作器皿。
6、做好留樣食物的記錄并簽名,留樣食品做好標記須在冷藏柜內保留48小時。嚴禁將留樣食品存放在冷凍柜內。
7、嚴格各操作環節中的消毒工作,消毒方法要正確、時間要保證。
8、食品專職監督員要認真履行監督職責。
二、食物中毒事故按照嚴重程度進行等級確認與劃分:
1、重大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一次中毒100人以上并出現死亡病例,或出現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
2、較大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一次中毒100人及以上,或出現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
3、一般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一次中毒99人及以下,未出現死亡病例的食物中毒事故。
三、一旦發生師生食物中毒事件,應按下列程序處置:
1、停止供餐:立即停止食堂的供餐。
2、及時報告:
(1)條件:有3人(含3人)以上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癥狀。
(2)學校經過核實在第一時間內電話報告市(縣、區)教體局體衛科及市(縣、區)食品衛生監督所,并在事件發生90分鐘內向教體局呈書面報告。報告內容:疑似食物中毒或食源性疾患的人數、癥狀、及第一例發生的時間;食堂的名稱、責任人、地點和聯系電話;供貨單位的名稱、責任人、地點和聯系電話;目前狀況和緊急處理措施;報告時間和報告人。處理過程中的重大事件應隨時報告。
3、學校在第一時間向有關部門報告的同時,班主任和相關處室應立即把患者送往醫院救治,并及時通知家長或家屬。
4、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設備,保護好現場,積極主動配合市(縣、區)衛生部門進行調查,按衛生行政部門的要求如實提供有關材料和樣品。
5、總務處將及時安排專人做好食物中毒事件的專冊登記,統計和登記好患病師生的具體情況(包括:班級、人數、發病日期、主要癥狀、就醫情況等)。
6、各相關處室和班主任在事件發生后,做好隨訪工作,繼續排摸調查,安排專人做好家長解釋工作,并將有關情況及時書面報告市(縣、區)教體局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領導小組辦公室,直至所有患病學生全部康復到校上課。
7、配合衛生行政部門進行調查,落實衛生行政部門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態控制在最小范圍。
8、保險介入:同時通知保險機構介入。
9、必要時報告公安、工商等部門。
四、應急處置食物中毒領導小組:
組長:校長:姓名:聯系方式:
副組長:副校長:姓名:聯系方式:
成員:姓名: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