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緊急救護程序
1.目的預防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掌握緊急情況的應急措施,及時有效地應對緊急事故的發(fā)生,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的不良后果。2.?范圍本程序適用于本集團區(qū)域內的自然災害、火災爆炸、崗位操作、危險品、勞動保護等的危害預防和緊急處理,包括生產、辦公管理過程。3.?職責3.1?總裁負責確保安全管理組織、安全管理制度和所需資源的落實。3.2?總裁負責遭受重大自然災害和重大事故現(xiàn)場的統(tǒng)一指揮和調度工作。3.3?生產管理部組織制定安全工作計劃、勞動保護計劃,監(jiān)督檢查計劃的落實情況,組織各部門和工廠安全管理、緊急救護的培訓和演習,以及安全檢查考評。3.4?生產管理部在重大災害發(fā)生時負責與消防、醫(yī)療等單位緊急聯(lián)系,并現(xiàn)場組織救護工作。3.5?各工廠負責本單位員工崗位操作、勞動保護的培訓和實施。3.6?各部門和工廠負責緊急狀況的鑒定,一般緊急狀況的處理和事后報告,以及重大事故的及時報告和處理。3.7?生產副總裁負責對緊急情況發(fā)生后所采取的糾正措施進行驗證,并完善本程序。4.?工作過程和方法4.1安全管理4.1.1安全管理組織總經理負責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組織、安全管理制度,并提供必要的資源。4.1.2安全教育(1)新入公司員工(包括新員工、合同工、臨時工、外包工和培訓、實習、外單位調入本廠人員等),均須經過公司、生產單位、車間的三級安全教育,并保存記錄。
(2)集團教育(一級),由人力資源部組織,教育內容包括:黨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規(guī)、制度及安全生產重要意義,一般安全知識,并經考試合格后分配到部門或生產單位。(3)生產單位教育(二級),由各生產單位組織,教育內容包括:本廠生產特點,重大事故案例,廠規(guī)廠紀以及入廠后的安全注意事項,工業(yè)衛(wèi)生和職業(yè)病預防等知識,并經考試合格后分配到科室或車間。(4)車間級教育(三級),由車間主任負責,教育內容包括:車間生產特點、工藝及流程、主要設備的性能、設備安全操作規(guī)程、安全生產的規(guī)章制度、重點安全管制點、事故教訓及預防措施、安全裝置和工(器)具、個人防護用品、防護器具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等,并經考試合格后分配到班組。(5)集團內調動(包括車間內調動)及脫崗半年以上的員工,必須對其再進行二級或三級安全教育,其后進行崗位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允許上崗。(6)凡從事特殊危險操作的員工,如電氣、焊接、壓力容器、高空作業(yè)、危險品運輸、易燃、易爆、劇毒、起重、駕駛等操作,經政府有關部門進行各項專業(yè)安全技術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7)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設備投產前必須按新的安全操作規(guī)程進行培訓,并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8)各生產單位進行生產或檢修前,要利用班前、班后會等多種形式進行安全教育,講述安全注意事項,確保安全檢修和順利生產。(9)進入公司和生產單位參觀、學習的人員,接待部門負責對其進行安全注意事項教育,并指派專人負責帶隊。(10)對重大危險性作業(yè),各生產單位在作業(yè)前必須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提出具體要求和安全技術措施,否則不得作業(yè)。(11)生產管理部要組織有關人員針對公司所發(fā)生的重大事故和惡性事故,進行事故教育,吸取經驗教訓,防止類似事故發(fā)生。(12)技術研發(fā)部應編制設備安全操作規(guī)程、安全管制表、并在安全管制點處告知危險情況和急救方法。(13)生產管理部制訂安全工作計劃,每年組織一次各部門和生產單位進行安全知識、緊急救護知識培訓和演習。5.1.3安全裝置與危險品管理(1)凡生產中使用的安全裝置和附件、安全疏散設施、防塵防毒防暑降溫設施等,必須加強維護,保證齊全、靈敏、有效,處于完好狀態(tài)。(2)凡在作業(yè)中佩帶和使用的保護人體安全的器具,如防毒面罩、安全帶等,必須妥善保管、經常檢驗、正確使用。(3)設備上的安全裝置:如壓力容器上的安全閥、壓力表等,料面超限報警裝置、各種繼電保護裝置和避雷裝置等等,均由各生產車間負責管理。(4)各種機動車輛的安全裝置,如聲笛、喇叭和制動裝置等,均由使用單位負責管理。(5)辦公和生產場所應配備足夠的滅火器、消防栓等消防器材,并加強維護,保證有效。(6)各生產單位應配備必要急救物品,如滅火器、急救箱、防毒面罩、手套等,并經常維護。(7)有毒、有害化學品、高壓容器或重要環(huán)保設施等,由使用單位進行管理。4.1.4職業(yè)安全(1)新員工入廠,由公司辦公室組織健康檢查。不適宜從事有毒有害作業(yè)的,不得分配到有毒有害崗位。(2)公司辦公室每年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的在冊員工組織一次健康檢查,建立健康檔案。(3)人力資源部對從事有毒有害作業(yè)的員工,應實行輪換崗位或短期脫離,進行預防性治療。(4)對已確診的職業(yè)病患者,應及時調離,妥善安排,積極治療。4.1.5安全檢查(1)安全檢查,包括日常檢查、月度檢查、季節(jié)性檢查、監(jiān)督檢查、專業(yè)檢查等,每次檢查必須有明確的目的要求和具體計劃。(2)日常檢查是指各部門和生產單位的作業(yè)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進行的涉及安全等方面常規(guī)性自我檢查,此項檢查應做到隨查隨改,無法整改的問題立即上報。(3)監(jiān)督檢查是指各部門和生產單位的安全員或主管領導在組織日常工作和工程項目的過程中進行的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各生產單位安全員每周至少一次進行全面檢查,生產管理部每月至少一次對公司內安全管制點進行全面檢查。(4)各生產單位每年對鍋爐和壓力容器、危險物品、電氣裝置、廠房建筑、運輸車輛以及防火、防爆和防塵防毒工作分別進行專業(yè)檢查,生產管理部檢查落實情況。(5)公司和各部門視氣候特點及季節(jié)變化,對防暑降溫,防雨防洪,防雷電,防風、防凍、保溫等工作,進行預防性季節(jié)檢查。(6)監(jiān)督檢查、月度檢查和專業(yè)檢查可以結合進行。(7)生產管理部要針對重大安全隱患下達《整改通知書》,內容包括:隱患項目,整改意見和整改期限。經生產副總裁簽署發(fā)出,由相關各部門經理和廠長簽收并組織整改,生產管理部監(jiān)督檢查整改結果。《整改通知書》要存入檔案備查。4.2?緊急救護4.2.1緊急救護的準備(1)集團行政部每天通過電視、報紙、電話查詢等方式了解自然災害的預報。當有災害預報時,應及時向總裁報告,以便相應對策。(2)公司行政部負責健全必要的對外相關部門(如急救中心、醫(yī)院、消防隊、公安局、附鄰等)以及公司各相關部門、管理人員、關鍵技術人員的聯(lián)絡方法(包括日間和夜間),發(fā)送相關人員。4.2.2緊急救護的實施(1)發(fā)生事故時,發(fā)現(xiàn)人員應迅速將此信息傳遞給受災單位現(xiàn)場的最高領導。(2)受災單位現(xiàn)場最高領導必須積極搶救,妥善處理,以防止事故的蔓延擴大。同時,第一時間向上級領導報告、再由上級領導視災害的嚴重程度,逐級報告,直到生產管理部、生產副總經理甚至總經理。在搶救時,應注意保護現(xiàn)場,因搶救傷員和防止事故擴大,需要移動現(xiàn)場物件時,必須做好標志。(3)對有害物大量外泄的事故或火災事故現(xiàn)場,必須設警戒線,搶救人員應佩戴好防護器具,對中毒、燒傷、燙傷等人員應及時進行搶救處理。(4)若遭受火災且火勢不能控制,受災單位立即通知市消防隊,報警時必須講明起火地點、火勢大小、起火物資、聯(lián)系電話等詳細情況,并派人到路口接警。(5)若有人員受傷,現(xiàn)場最高級別的指揮人員負責組織對受傷人員的緊急救護、轉送醫(yī)院或通知醫(yī)院趕來現(xiàn)場進行緊急救護。請醫(yī)院救援時,必須講明所在地點、受傷人數,受傷程度、聯(lián)系電話等詳細情況,并派人到路口迎接。(6)其他人員參與協(xié)助現(xiàn)場的指揮、救護、通訊、車輛的使用調度等工作。(7)當遭受臺風襲擊或發(fā)生洪澇災害時,生產管理部應緊急通知各部門和生產單位對人員及辦公財產采取保護措施。同時,組織對設備及化學物品妥善保管或處置,以盡可能減少因設備發(fā)生異常事故、化學物品泄漏等帶來的事故后果。4.3?糾正與完善4.3.1重大事故發(fā)生后,生產管理部應組織受災單位進行原因分析,填寫《事故調查表》,針對導致事故的原因,制定糾正措施,經生產副總裁確認后,交事故發(fā)生單位和責任單位實施,生產管理部對其實施效果進行監(jiān)督檢查。4.3.2?由生產副總裁組織對本程序進行評審與修訂,使其不斷完善。5.?相關文件5.1《安全生產管理網絡》5.2《設備安全操作規(guī)程》5.3《安全生產責任追究辦法(暫行)》5.4《安全生產管理獎罰(暫行)辦法進行補充的通知》5.5《公司班組安全達標實施辦法》5.6《安全生產管理制度》6.?使用記錄6.1《整改通知書》6.2《事故調查表》6.2《安全管制表》
收貨部制度
篇2:安全管理緊急救護程序
1.目的預防安全事故的發(fā)生,掌握緊急情況的應急措施,及時有效地應對緊急事故的發(fā)生,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的不良后果。2.?范圍本程序適用于本集團區(qū)域內的自然災害、火災爆炸、崗位操作、危險品、勞動保護等的危害預防和緊急處理,包括生產、辦公管理過程。3.?職責3.1?總裁負責確保安全管理組織、安全管理制度和所需資源的落實。3.2?總裁負責遭受重大自然災害和重大事故現(xiàn)場的統(tǒng)一指揮和調度工作。3.3?生產管理部組織制定安全工作計劃、勞動保護計劃,監(jiān)督檢查計劃的落實情況,組織各部門和工廠安全管理、緊急救護的培訓和演習,以及安全檢查考評。3.4?生產管理部在重大災害發(fā)生時負責與消防、醫(yī)療等單位緊急聯(lián)系,并現(xiàn)場組織救護工作。3.5?各工廠負責本單位員工崗位操作、勞動保護的培訓和實施。3.6?各部門和工廠負責緊急狀況的鑒定,一般緊急狀況的處理和事后報告,以及重大事故的及時報告和處理。3.7?生產副總裁負責對緊急情況發(fā)生后所采取的糾正措施進行驗證,并完善本程序。4.?工作過程和方法4.1安全管理4.1.1安全管理組織總經理負責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組織、安全管理制度,并提供必要的資源。4.1.2安全教育(1)新入公司員工(包括新員工、合同工、臨時工、外包工和培訓、實習、外單位調入本廠人員等),均須經過公司、生產單位、車間的三級安全教育,并保存記錄。
(2)集團教育(一級),由人力資源部組織,教育內容包括:黨和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法規(guī)、制度及安全生產重要意義,一般安全知識,并經考試合格后分配到部門或生產單位。(3)生產單位教育(二級),由各生產單位組織,教育內容包括:本廠生產特點,重大事故案例,廠規(guī)廠紀以及入廠后的安全注意事項,工業(yè)衛(wèi)生和職業(yè)病預防等知識,并經考試合格后分配到科室或車間。(4)車間級教育(三級),由車間主任負責,教育內容包括:車間生產特點、工藝及流程、主要設備的性能、設備安全操作規(guī)程、安全生產的規(guī)章制度、重點安全管制點、事故教訓及預防措施、安全裝置和工(器)具、個人防護用品、防護器具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等,并經考試合格后分配到班組。(5)集團內調動(包括車間內調動)及脫崗半年以上的員工,必須對其再進行二級或三級安全教育,其后進行崗位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允許上崗。(6)凡從事特殊危險操作的員工,如電氣、焊接、壓力容器、高空作業(yè)、危險品運輸、易燃、易爆、劇毒、起重、駕駛等操作,經政府有關部門進行各項專業(yè)安全技術教育,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7)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設備投產前必須按新的安全操作規(guī)程進行培訓,并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8)各生產單位進行生產或檢修前,要利用班前、班后會等多種形式進行安全教育,講述安全注意事項,確保安全檢修和順利生產。(9)進入公司和生產單位參觀、學習的人員,接待部門負責對其進行安全注意事項教育,并指派專人負責帶隊。(10)對重大危險性作業(yè),各生產單位在作業(yè)前必須對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提出具體要求和安全技術措施,否則不得作業(yè)。(11)生產管理部要組織有關人員針對公司所發(fā)生的重大事故和惡性事故,進行事故教育,吸取經驗教訓,防止類似事故發(fā)生。(12)技術研發(fā)部應編制設備安全操作規(guī)程、安全管制表、并在安全管制點處告知危險情況和急救方法。(13)生產管理部制訂安全工作計劃,每年組織一次各部門和生產單位進行安全知識、緊急救護知識培訓和演習。5.1.3安全裝置與危險品管理(1)凡生產中使用的安全裝置和附件、安全疏散設施、防塵防毒防暑降溫設施等,必須加強維護,保證齊全、靈敏、有效,處于完好狀態(tài)。(2)凡在作業(yè)中佩帶和使用的保護人體安全的器具,如防毒面罩、安全帶等,必須妥善保管、經常檢驗、正確使用。(3)設備上的安全裝置:如壓力容器上的安全閥、壓力表等,料面超限報警裝置、各種繼電保護裝置和避雷裝置等等,均由各生產車間負責管理。(4)各種機動車輛的安全裝置,如聲笛、喇叭和制動裝置等,均由使用單位負責管理。(5)辦公和生產場所應配備足夠的滅火器、消防栓等消防器材,并加強維護,保證有效。(6)各生產單位應配備必要急救物品,如滅火器、急救箱、防毒面罩、手套等,并經常維護。(7)有毒、有害化學品、高壓容器或重要環(huán)保設施等,由使用單位進行管理。4.1.4職業(yè)安全(1)新員工入廠,由公司辦公室組織健康檢查。不適宜從事有毒有害作業(yè)的,不得分配到有毒有害崗位。(2)公司辦公室每年對接觸有毒有害物質的在冊員工組織一次健康檢查,建立健康檔案。(3)人力資源部對從事有毒有害作業(yè)的員工,應實行輪換崗位或短期脫離,進行預防性治療。(4)對已確診的職業(yè)病患者,應及時調離,妥善安排,積極治療。4.1.5安全檢查(1)安全檢查,包括日常檢查、月度檢查、季節(jié)性檢查、監(jiān)督檢查、專業(yè)檢查等,每次檢查必須有明確的目的要求和具體計劃。(2)日常檢查是指各部門和生產單位的作業(yè)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進行的涉及安全等方面常規(guī)性自我檢查,此項檢查應做到隨查隨改,無法整改的問題立即上報。(3)監(jiān)督檢查是指各部門和生產單位的安全員或主管領導在組織日常工作和工程項目的過程中進行的定期和不定期檢查。各生產單位安全員每周至少一次進行全面檢查,生產管理部每月至少一次對公司內安全管制點進行全面檢查。(4)各生產單位每年對鍋爐和壓力容器、危險物品、電氣裝置、廠房建筑、運輸車輛以及防火、防爆和防塵防毒工作分別進行專業(yè)檢查,生產管理部檢查落實情況。(5)公司和各部門視氣候特點及季節(jié)變化,對防暑降溫,防雨防洪,防雷電,防風、防凍、保溫等工作,進行預防性季節(jié)檢查。(6)監(jiān)督檢查、月度檢查和專業(yè)檢查可以結合進行。(7)生產管理部要針對重大安全隱患下達《整改通知書》,內容包括:隱患項目,整改意見和整改期限。經生產副總裁簽署發(fā)出,由相關各部門經理和廠長簽收并組織整改,生產管理部監(jiān)督檢查整改結果。《整改通知書》要存入檔案備查。4.2?緊急救護4.2.1緊急救護的準備(1)集團行政部每天通過電視、報紙、電話查詢等方式了解自然災害的預報。當有災害預報時,應及時向總裁報告,以便相應對策。(2)公司行政部負責健全必要的對外相關部門(如急救中心、醫(yī)院、消防隊、公安局、附鄰等)以及公司各相關部門、管理人員、關鍵技術人員的聯(lián)絡方法(包括日間和夜間),發(fā)送相關人員。4.2.2緊急救護的實施(1)發(fā)生事故時,發(fā)現(xiàn)人員應迅速將此信息傳遞給受災單位現(xiàn)場的最高領導。(2)受災單位現(xiàn)場最高領導必須積極搶救,妥善處理,以防止事故的蔓延擴大。同時,第一時間向上級領導報告、再由上級領導視災害的嚴重程度,逐級報告,直到生產管理部、生產副總經理甚至總經理。在搶救時,應注意保護現(xiàn)場,因搶救傷員和防止事故擴大,需要移動現(xiàn)場物件時,必須做好標志。(3)對有害物大量外泄的事故或火災事故現(xiàn)場,必須設警戒線,搶救人員應佩戴好防護器具,對中毒、燒傷、燙傷等人員應及時進行搶救處理。(4)若遭受火災且火勢不能控制,受災單位立即通知市消防隊,報警時必須講明起火地點、火勢大小、起火物資、聯(lián)系電話等詳細情況,并派人到路口接警。(5)若有人員受傷,現(xiàn)場最高級別的指揮人員負責組織對受傷人員的緊急救護、轉送醫(yī)院或通知醫(yī)院趕來現(xiàn)場進行緊急救護。請醫(yī)院救援時,必須講明所在地點、受傷人數,受傷程度、聯(lián)系電話等詳細情況,并派人到路口迎接。(6)其他人員參與協(xié)助現(xiàn)場的指揮、救護、通訊、車輛的使用調度等工作。(7)當遭受臺風襲擊或發(fā)生洪澇災害時,生產管理部應緊急通知各部門和生產單位對人員及辦公財產采取保護措施。同時,組織對設備及化學物品妥善保管或處置,以盡可能減少因設備發(fā)生異常事故、化學物品泄漏等帶來的事故后果。4.3?糾正與完善4.3.1重大事故發(fā)生后,生產管理部應組織受災單位進行原因分析,填寫《事故調查表》,針對導致事故的原因,制定糾正措施,經生產副總裁確認后,交事故發(fā)生單位和責任單位實施,生產管理部對其實施效果進行監(jiān)督檢查。4.3.2?由生產副總裁組織對本程序進行評審與修訂,使其不斷完善。5.?相關文件5.1《安全生產管理網絡》5.2《設備安全操作規(guī)程》5.3《安全生產責任追究辦法(暫行)》5.4《安全生產管理獎罰(暫行)辦法進行補充的通知》5.5《公司班組安全達標實施辦法》5.6《安全生產管理制度》6.?使用記錄6.1《整改通知書》6.2《事故調查表》6.2《安全管制表》
收貨部制度
篇3:物業(yè)安全員培訓緊急救護方法
物業(yè)安全員培訓:緊急救護方法
一、醫(yī)療急救方法:"CPR"操作流程
A、B、C三步曲:
二、骨折處理
骨折部位處理方法注意事項
四肢夾板固定:主要適用于四肢骨折。將夾板置于肢體周圍,然后用繃帶加壓固定。
石膏固定:適用于身體各部位骨折。
樹枝固定:主要在無夾板無可臨時采用,以防病情繼續(xù)惡化。
健側肢體固定:主要在無固定物時可將健側做固定物臨時使用。在采用夾板固定時,注意夾板一定要足夠長,上下超過二個關節(jié)(若前臂骨折,夾板一定要長過肘關節(jié)和腕關節(jié)。),以防骨折端活動損傷周圍血管、神經和軟組織。
脊椎擔架:將病上用擔架送往醫(yī)院處理,此類患者危險性極大,容易傷及脊髓,可致病人癱瘓甚至喪命。此類患者在搬運過程中一定要有足夠多的人,若人少,搬運過程中骨折斷端容易活動,傷及脊髓,搬運過程中一定要保證病人在同一水平面上,絕對防止"死狗式"搬運。頸椎骨折危險性最大,容易致命,所以在搬運除上述外,應在病人頸部兩側放置枕頭或其他物品,防止頸部活動。
三、傷口包扎處理方法
傷口類型處理方法注意事項
內臟外露可用碗或盆等干凈物品接住,扣在傷口處防止繼續(xù)外露,進行固定,及時送往醫(yī)院處理。發(fā)生此類情況不要慌張,不能將露出的內臟或腸塞進腹內,這樣容易引起感染導致腸粘連,固定物凈量潔凈,減少感染機會。
異物穿體及時送往醫(yī)院處理。此種病例,不能將異物拔出,若傷及體內大動脈,容易導致大出血而無法止住,引起病人缺血性死亡。若異物過長運送不方便可盡量截短。
食物卡喉Heimlich手法(海利希氏法)急救:搶救者站在病人的背后,兩手臂環(huán)繞病人腰部,一手握拳,拇指一側放在病人胸廊下和臍上的腹部,另一只手握住拳頭,快速向上擠壓病人的腹部。發(fā)生此種情況,切記不能叩擊或拍打病人背部,這樣只能使病情惡化。在使用海利希氏法時一定要用力,否則效果不明顯。
四、止血處理方法
出血類型止血方法注意事項
動脈出血指壓法:直接按壓傷口止血。適用于小動脈出血。
間接按壓動脈止血:對于較大血管出血,可根據血液流動方向,按壓近心端或遠心端血管進行止血。
止血帶止血:適合于四肢大動脈出血。指壓法不適合于大動脈止血,特別是四肢大血管,且時間過久達不到止血效果;止血帶僅適用于四肢大動脈出血,時間過長注意松開止血帶緩解四肢缺血。
靜脈出血指壓法:直接按壓傷口止血;
間接按壓靜脈止血:根據血管內血流方向確定按壓近心端或遠心端靜脈止血;
止血帶止血:適用于四肢大靜脈出血;
加壓包扎止血法:將無菌或干凈紗塊置于傷口上,用繃帶此方法適用于靜脈及毛細毛管出血。指壓法對大靜脈出血,時間過長止血效果不明顯,可采用間接按壓靜脈止血。止血帶止血僅適用于四肢大靜脈止血,時間過長也應松開止血帶經緩解四肢缺血。
毛細血管出血指壓法:直接用手指按壓出血部位,可達到較好止血效果。
加壓包扎止血法:將無菌或干凈紗塊置于傷口上,用繃帶加壓包扎。此類出血對人體不構成任何威脅,也可自行止血。但血友病患者出外(血小板過低,自身凝血機制差),出現(xiàn)此種情況應盡快送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