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硫化氫應急處理指南規程

硫化氫應急處理指南規程

2024-07-15 閱讀 3534

硫化氫為無色氣體,具有臭雞蛋氣味,易溶于水、醇類、石油溶劑和原油,主要用于化學分析,如鑒定金屬離子。硫化氫具有多種危險性,主要是一種強烈的窒息性氣體,同時還極度易燃,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雖然硫化氫有惡臭,但極易使人嗅覺疲勞而毫無覺察,危害性極大。

據統計,硫化氫是我國化學事故發生率最多的危險化學品之一,給公眾的生命健康和環境安全造成了嚴重影響。中石油“12·3”井噴事故中,硫化氫中毒導致243人死亡,萬余人不同程度受傷。本文主要從硫化氫的危害特性人手,探討硫化氫中毒、泄漏和火災事故的應急處理措施,為應急救援人員提供技術指導。

一、理化性質

熔點(℃):-85.5

相對密度(水:1):0.79(1.83MPa)

沸點(℃):-60.04

相對密度(空氣:1):1.19(比空氣重)

飽和蒸氣壓(kPa):2026.5/25.5℃

溶解性;溶于水、乙醇

爆炸下限(%V/V):4.0

爆炸上限(%V/V):46.0

臨界溫度(℃):100.4

臨界壓力(MPa):9.01

最小引燃能(mJ):0.077

二、中毒急救

1.毒性

半數致死劑量LD50:無資料

半數致死濃度LC50:444ppm(大鼠吸入)

2.接觸途徑

絕大部分接觸是由吸入引起的,同時也會通過皮膚和眼粘膜接觸硫化氫,誤服含硫的鹽類與胃酸作用后也能產生硫化氫,經腸道吸收而導致中毒。職業性硫化氫中毒多由于生產設備損壞,輸送硫化氫的管道和閥門漏氣,違反操作規程,生產出現故障,硫化物車間失火等致使硫化氫大量逸出,油氣田井噴事故或含硫化氫的廢氣、廢液排放不當及在疏通陰溝、糞池時意外接觸所致。

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接觸硫化氫的職業有70多種,如石油鉆探、開采、煉制;染料工業中生產硫黑、硫藍、硫棕;化纖工業中粘膠纖維紡絲,化學工業中硫酸、二硫化碳、硫化銨、硫化鈉、對硫磷、磺胺類的生產:有色冶金中用于沉淀分離提純:金屬礦坑和巷道空氣中含硫礦石釋放生成的硫化氫;煤制氣、橡膠硫化、造紙、制糖、鞣革、亞麻浸漬、食品加工等產生的硫化氫,市政工人從事污水處理、疏通下水管道、清除污泥、糞坑等作業,都曾有硫化氫中毒事故的報道。

3.中毒癥狀

眼部刺激癥狀表現為雙眼刺痛、流淚、畏光、結膜充血,灼熱、視力模糊、角膜水腫等。中樞神經系統癥狀為頭痛、頭暈、乏力、動作失調、煩躁、面部充血、共濟失調、譫妄、抽搐、昏迷、腦水腫、四肢紺紫以及驚厥和意識模糊。呼吸道癥狀為流涕、咽癢、咽痛、咽干、皮膚粘膜青紫、胸悶、咳嗽、呼吸困難、有窒息感。嚴重者可發生肺水腫、肺炎、喉頭痙攣和呼吸麻痹。重度中毒癥狀表現為血壓下降、心律失常、心肌炎、肝腎功能損害等。部分患者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進入硫化氫濃度極高的環境中,如地窖、下水道等不通風的地方時,尚未等上述癥狀出現,即可像遭受電擊一樣突然中毒死亡。

4.中毒機理

硫化氫是窒息性氣體,吸入的硫化氫進入血液分布至全身,與細胞內線粒體中的細胞色素氧化酶結合,使其失去傳遞電子的能力,造成細胞缺氧,這與氰化物中毒有相似之處。硫化氫還可能與體內谷胱甘肽中的巰基結合,使谷胱甘肽失活,影響生物氧化過程,加重了組織缺氧。高濃度(1000mg/m3以上)硫化氫,主要通過對嗅神經、呼吸道及頸動脈竇和主動脈體的化學感受器的直接刺激,傳人中樞神經系統,先是興奮,迅即轉入超限抑制,發生呼吸麻痹,以至于出現“電擊樣中毒”或猝死。硫化氫接觸濕潤粘膜,與液體中的鈉離子反應生成硫化鈉,對眼和呼吸道產生刺激和腐蝕,可致結膜炎、角膜炎、呼吸道炎癥,甚至肺水腫。由于阻斷細胞氧化過程,心肌缺氧,可發生彌漫性中毒性心肌病。

5.急救措施

在懷疑有不安全硫化氫的應急救援場所,施救者應首先做好自身防護,佩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并穿防化服。

(1)迅速將患者移離現場,脫去污染衣物,對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及人工呼吸(忌用口對口人工呼吸,萬不得已時與病人間隔數層水濕的紗布)。

(2)盡早吸氧,有條件的地方及早用高壓氧治療。凡有昏迷者,宜立即送高壓氧艙治療。高壓氧壓力為2~2.5大氣壓,間斷吸氧2~3次,每次吸氧30~40分鐘,兩次吸氧中間休息10分鐘;每日1~2次,10~20次一療程。一般用1~2個療程。

(3)防止肺水腫和腦水腫。宜早期、足量、短程應用糖皮質激素以預防肺水腫及腦水腫,可用地塞米松10mg加入葡萄糖液靜脈滴注,每日一次。對肺水腫及腦水腫進行治療時,地塞米松劑量可增大至40~80mg,加入葡萄糖液靜脈滴注,每日一次。

(4)換血療法。換血療法可以將失去活性的細胞色素氧化酶和各種酶及游離的硫化氫清除出去,再補入新鮮血液。此方法可用于危重病人,換血量一般在800mi左右。

(5)眼部刺激處理。先用自來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眼睛,局部用紅霉素眼藥膏和氯霉素眼藥水,每2小時一次,預防和控制感染。同時局部滴魚肝油以促進上皮生長,防止結膜粘連。

(6)嚴重硫化氫中毒導致昏迷時,可給亞硝酸戊酯和亞硝酸鈉,一般成人劑量為靜脈推注3%的溶液10~20ml,時間不少于4分鐘,不能使用硫代硫酸鈉進行治療。

三、泄漏處置

將泄漏污染區人員迅速撤離至上風處,并立即進行隔離。應根據泄漏現場的實際情況確定隔離區域的范圍,嚴格限制出入。通常情況下,小量泄漏時隔離150m,大量泄漏時隔離300m。消除所有點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從上風處進入現場,確保自身安全時才能進行切斷泄漏源或堵漏操作。合理通風,加速擴散,并噴霧狀水稀釋、溶解,禁止用水直接沖擊泄漏物或泄漏源。如果安全,可考慮引燃泄漏物以減少有毒氣體擴散。構筑圍堤或挖坑,收容產生的大量廢水。如有可能,將殘余氣或漏出氣用排風機送至水洗塔或與塔相連的通風櫥內,或使其通過三氯化鐵水溶液,管路裝止回裝置以防溶液吸回。漏氣容器需要妥善處理,修復、檢驗后再用。

四、燃燒爆炸處置

1.燃燒爆炸特性

硫化氫極度易燃,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或爆炸。遇濃硝酸、發煙硝酸或其它強氧化劑劇烈反應,甚至發生爆炸。氣體比空氣重,能沿地面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點火源會著火回燃。包裝容器受熱可發生爆炸,破裂的鋼瓶具有飛射危險。

2.滅火措施

硫化氫本身有毒,且燃燒產物為刺激性二氧化硫氣體,滅火人員應首先做好呼吸防護和身體防護,并根據現場情況設立警戒區,嚴格限制出入。

若不能切斷泄漏氣源,則不得撲滅正在燃燒的氣體。

小火:采用干粉、CO2、水幕或常規泡沫滅火。

大火:采用水幕、霧狀水或常規泡沫滅火。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將容器移離火場,損壞的鋼瓶只能由專業人員處理。

儲罐火災:利用固定式水炮、帶架水槍等冷卻燃燒罐及與其相鄰的儲罐,重點應是受火勢威脅的一面,直至火災撲滅。根據現場泄漏情況,研究制訂堵漏方案,并嚴格按照堵漏方案實施堵漏,切斷泄漏源。向泄漏點、主火點進攻之前,必須將外圍火點徹底撲滅。盡可能采用遠距離滅火,使用遙控水槍或水炮撲救,或車載干粉炮、膠管千粉槍滅火,或對流淌火噴射泡沫(抗溶性泡沫)進行覆蓋滅火。切勿對泄漏口或安全閥直接噴水,防止產生冰凍,安全閥發生聲響或儲罐變色時,立即撤離,切勿在儲罐兩端停留。

篇2:硫化氫危害的安全防范應急措施

2006年3月下旬,重慶開縣高橋鎮一座礦井發生井漏,泄漏的硫化氫氣體從河底及附近山體縫隙冒出。以事故點和距事故點一公里處的出氣點這兩個為圓心,一公里為半徑范圍的1.5萬多名居民被緊急疏散。該礦井就位于12~23特大井噴事故礦井旁,2003年12月23日,中石油川東北氣田羅家寨16號井就曾發生過井噴事故,劇毒的硫化氫殃及了4個鄉鎮28個村莊,奪走了243條性命,4000多人中毒就醫,10萬人連夜疏散,直接經濟損失達6432多萬元。硫化氫對人體的傷害和其產生的災害沖擊觸目驚心,震驚了全國。

談及硫化氫和硫化氫的危害,人們自然十分驚恐。其實,在我們身邊也有硫化氫,也有硫化氫的危險和危害,被人們稱之為“神秘的殺手”。近年來,在我們周圍就發生過不少硫化氫事故的慘痛教訓:有的從業人員進入污水處理池或窨井時,沒有佩戴或者正確佩戴過濾防毒面具,結果無聲無息地被硫化氫氣體所“陷害”;有的生產經營單位在處理生產過程中的廢液存在疏漏,廢液在半路“分流”,其反應產生的硫化氫氣體致使現場從業人員中毒或死亡;有的從業人員在作業現場中隨便吸煙,亂扔的煙蒂而引燃了沉浮的硫化氫氣體,造成從業人員致殘或者性命葬送。

硫化氫可溶于水和乙醇,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導起燃燒爆炸。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烈和爆炸的危險。

硫化氫是許多工業生產中的副產物。目前,有70多種職業有機會接觸硫化氫。這些職業包括采礦、石油開采與提煉、皮革制造、橡膠合成、煤氣制取、人造纖維、造紙、染料、印染、制糖、食品加工等。此外,有機物腐敗場地也有硫化氫產生,因此清理垃圾、陰溝、糞池、菜窖時,也會接觸硫化氫。

一、硫化氫的理化特性

硫化氫:Hydrogensulfide,CAS:7783-06-4,分子式H2-S,為無色、有“臭皮蛋”氣味的有毒氣體,分子量34.08,熔點:-82.9℃,沸點:-61.8℃,相對密度(空氣=1):1.19,飽和蒸氣壓:2026.5kPa(25.5℃),臨界溫度:100.4℃,臨界壓力:9.01MPa,爆炸下限:4.3%,爆炸上限45.5%,引燃溫度:260℃,最小點火能:0.077mJ,最大爆炸壓力:0.490Mpa,與空氣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溫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濃硝酸、發煙硝酸或其它強氧化劑劇烈反應,發生爆炸。硫化氫比空氣重,能在較底處擴散致相當遠的地方,遇明火迅速引著回燃。另外,它易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類和石油溶劑以及原油中。

二、硫化氫的毒害特點

硫化氫是強烈的神經毒物,侵入人體的主要途徑是吸入,而且經人體的黏膜吸收比皮膚吸收造成的中毒來的更快。硫化氫對黏膜的局部刺激作用是由接觸濕潤黏膜后分解形成的硫化鈉以及本身的酸性所引起。由于人的中樞神經對缺氧最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損害的就是人的中樞神經。人若吸入硫化氫70~150毫克/立方米/1~2小時,出現呼吸道及眼刺激癥狀:流淚、眼痛、畏光、視物模糊和流涕、咳嗽、咽喉灼熱,吸2~5分鐘后嗅覺疲勞,不再聞到臭氣,變得麻木;若吸入毫克/立方米/1小時,6~8分鐘出現眼急性刺激癥狀,稍長時間接觸引起肺水腫。吸入760毫克/立方米/15~60分鐘,發生肺水腫、支氣管炎、肺炎,出現頭暈、頭痛、惡心、嘔吐、暈倒、乏力、意識模糊等癥狀;若吸入1000毫克/立方米/數秒之內,很快出現急性中毒,突然昏迷,導致呼吸、心跳驟停,發生閃電型死亡。高濃度接觸眼結膜會發生水腫和角膜潰瘍。而低濃度長期接觸,會引起神經衰弱綜合癥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等。

硫化氫對粘膜的局部刺激作用系由接觸濕潤粘膜后分解形成的硫化鈉以及本身的酸性所引起。對機體的全身作用為硫化氫與機體的細胞色素氧化酶及這類酶中的二硫鍵(-S-S-)作用后,影響細胞色素氧化過程,阻斷細胞內呼吸,導致全身性缺氧,由于中樞神經系統對缺氧最敏感,因而首先受到損害。硫化氫作用于血紅蛋白,產生硫化血紅蛋白而引起化學窒息,是主要的發病機理。急性中毒早期,實驗觀察腦組織細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即受到抑制,谷胱甘肽含量增高。

三、立足預防,嚴格監控

認識硫化氫的特點,嚴防硫化氫的危害,加強硫化氫的安全監控管理,刻不容緩,責無旁貸。

1、依法安全監督

生產經營單位生產、經營、使用、存儲、運輸、以及處理硫化氫,必須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和《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自覺接受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安消防、危險化學品管理、監督等部門的安全審核、安全檢查。相關生產設備必須符合《壓力容器安全監察規程》等有關規定。使用或者能夠產生硫化氫的生產經營單位,必須選用有合法資質單位的設備。

2、加強基礎管理

建立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委員會,健全安全生產管理組織網絡,明確單位法人代表人為安全生產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制簽約考核。嚴格遵守各項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做到管理制度到崗,安全責任到人,監控措施到點,考核落實到位。制定和實施有行之有效的生產安全事故或者事件的應急處置預案。認真抓好管理和現場的安全檢查,及時落實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的整改,做好日常記錄。

3、落實培訓教育

硫化氫專職管理人員、上崗操作人員必須具有高度的安全責任心。必須經過定期的專業培訓、復訓和安全承諾教育,取得作業合格證書方可持證上崗操作。必須掌握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和相關安全知識。熟悉生產設備、作業場所、工作崗位的特點,和存在的危險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應急措施等。

4、嚴禁明火高溫

現場和庫房等處必須明確嚴格的防火規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動火作業必須嚴格落實審批操作手續和“十不燒”原則。夏天高溫必須采取遮陽避光、通風降溫等措施。嚴禁明火、蒸汽、暴曬。嚴禁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品。并與其他部門明確分隔,特別是與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險化學物品明確分隔。

5、嚴格安全運轉

作業現場必須明確設置相關的禁止標志、警告標志、指令標志、提示標志。設備、容器、管道等要穩妥、牢固,防止相碰、撞擊。連接口、連接管和安全裝置必須緊密吻合,防止損壞而引起泄漏。設備的安全防護、聯鎖、信號、報警、保險等裝置齊全、完整、可靠、有效,做到有危險必有聯鎖,有泄漏必有報警。有關壓力表、調節閥、安全裝置、計量設備、緩沖器和吊、運設備等必須完整、有效、可靠。壓力表等安全裝置必須按期、按量進行安全檢測、檢驗和檢查,檢測、檢驗合格方可使用。專用運輸車輛必須懸掛危險品標志,落實押運監護措施。

6、完善應急措施

經常開展安全檢查,及時消除生產安全事故隱患。發生意外生產安全事故或者事故苗子及時報告。配備有效的防毒面具、防護用品。配備應急通訊設備、氣體探測器、煙霧報警器、多功能滅火水槍以及消防栓、噴淋裝置、消防軟管等消防搶險的設施、器材、物資。經常有組織的開展應急處置預案的演練,提高廣大專職管理人員、上崗操作人員以及消防安全人員正確處置意外事故的應急能力。

7、妥善處理垃圾

生產作業場所或者污水、垃圾、糞便處理、沉積池等,容易產生或者廢棄的硫化氫氣體的,必須按照有關規定嚴格處置和防范,禁止違章排放。進入或者清理污水處理池、窨井、陰溝、糞池時,必須落實措施,正確佩戴過濾防毒面具,做好預檢預測,防止盲目操作、違章操作,并禁止單獨操作。

四、應急施救,以人為本

防范硫化氫,重點是落實防中毒傷亡、防火、防爆措施;特別是要落實切實有效的應急處置預案,在遇到意外事故或者災情時,應迅速實施危險化學物品事故應急救援預案,迅速組織現場人員撤離,采取應對措施,防止災害擴散。

1、迅速實施保護搶救

(1)首先要將浸濕的毛巾等織物捂住口鼻,迅速撤離毒害污染區域至上風處,并進行隔離、洗漱、檢查。

(2)迅速撥打119、110、120等急救電話求援。

(3)不要盲目奔跑,大聲呼叫,防止毒氣吸入和煙氣嗆入。要借用敲打聲響,揮動光、色等物達到求救的目的。

(4)如遇到眼內有異物感時,應立即翻起眼皮,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至少15分鐘,立刻就醫;如感到呼吸不暢時,在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的空曠處后,松開衣領,保持呼吸道通暢。氣溫低時注意保暖,密切觀察呼吸和意識狀態;如呼吸困難,應馬上給予輸氧;如面對呼吸、心跳停止者,應立即同時施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等心肺復蘇,注意切勿用口對口呼吸的方法,以防交錯中毒,并立即給氧,保持呼吸道通暢,短程應用糖皮質激素,及時合理的采用對癥、支持等綜合療法;中、重度中毒有條件時可應用高壓氧治療。注意防治腦水腫和肺水腫,實施急救措施。

(5)消防搶救人員必須做好自我保護和呼應互救,穿戴全身防火、防毒等的服裝,如: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或氧氣呼吸器,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佩戴化學防護手套等,確保施救搶險人員和現場的安全。

2、立即組織應急排險

(1)迅速找到并切斷、封堵氣源、火源等危險源,防止蔓延、擴散。如一時不能切斷氣源,則不容許熄滅正在燃燒或泄漏的硫化氫氣體。遇到容器或者管道的,應噴水降溫、冷卻,降低容器、管道內的壓力和溫度。

(2)站在上風處,采用噴射霧狀水進行污染區域的稀釋、溶解和沖洗,阻止硫化氫氣體的蔓延、擴散。并選用霧狀水,抗溶性泡沫、干粉等滅火器進行滅火。

(3)發生事故或者危險源位于學校、醫院、政府機關、博物館、重要部門以及娛樂場所或者居民住宅區等人員稠密附近的,必須立即采取噴設“水墻”等來設置屏障,以防火災、爆炸、毒氣災害。

(4)周圍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險化學物品,必須迅速分隔、轉移。

(5)謹慎動用電氣裝置、電氣線路,嚴禁使用易產生火花的電氣設備和工具等。

3、加強現場監護處理

(1)抓緊時間進行修復、檢驗,及時封堵、修復損壞的泄漏處。進入容器、管道等限制性空間或其他高濃度區域時,必須落實監護。

(2)采取合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加速硫化氫毒氣的排散,控制和降低空氣中硫化氫氣體濃度和含量。

(3)控制現場,安全、妥善處理廢液、廢氣和殘余物。

(4)嚴禁其他人員進入現場內。撤離現場的施救人員,必須進行淋浴、更衣、換洗服裝和檢查。

(5)禁止現場吸煙、進食和飲水。

4、落實亡羊補牢措施

(1)加強有效措施,嚴格防范事故的次災害和重復發生。

(2)吸取教訓,舉一反三,堵漏建制,確保一方安全穩定

篇3:項目CASE編制舉例—硫化氫事故應急方案(7)

①責任人及職責

所有人員必須到上風向集合點集合

●承包商負責人

—召集所有人員;

—確定硫化氫的濃度和來源;

—派反應小組去檢查所有地區(使用自帶電池的裝置);

—確證不再涌出。如果沒有檢測到涌出,而硫化氫含量又大于10mg/L,關井并向公司鉆井監督提出意見

●公司鉆井監督

—通知公司值班鉆井經理

●司鉆

—關井。

②硫化氫溢出應急反應流程

圖5硫化氫應急反應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