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物業環境安全潛在事故控制管理手冊

物業環境安全潛在事故控制管理手冊

2024-07-15 閱讀 3017

物業公司質量/環境/職業安全管理手冊

--環境/安全潛在事故控制

1.0總則

建立/保持確定潛在事故或緊急情況并制定應急預案與響應的程序,以預防或減少環境影響、疾病和傷害。

2.0職責

2.1公司質量/環境/安全管理委員會主任負責組織各部門編制/定期評審/檢查/更改應急程序。

2.2各部門經理、管理處主任負責發生緊急事件時,狀態確認,現場對策、指揮,提交事故初步報告。

3.0程序概況

3.1公司質量/環境/安全管理委員會定期組織相關人員對本公司生產活動、產品及服務過程進行分析,確認可能發生事故的地點或設備。

3.2公司需根據潛在事故的具體情況,制訂出相應的程序及作業指導書。

3.3公司應制訂潛在事故的應急處理流程,當發生緊急情況時,各部門須按照緊急情況處理流程,采取相應措施。

3.4各管理處應制訂年度演習計劃,按計劃組織各類演習。

3.5各部門消防管理人員負責所用消防器材及實施的檢查、維修和更換,對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需求并跟蹤處理。

3.6每次發生緊急事故之后,應由質量/環境/安全管理委員會組織相關人員對相關體系文件進行評審及修訂。

4.0支持性文件

4.1《環境/安全潛在事故控制程序》(***-EP-07)

4.2《消防設施運行及管理程序》(***-QP-06)

4.3《弱電設備設施管理程序》(***-QP-07)

4.4《安全員工作管理程序》(***-QP-14)

篇2:滲水暗溝質量環境安全交底

施工程序及操作要點一、施工方法⑴滲水暗溝溝槽開挖時,硬質巖石應采用破碎錘破除。軟質巖石或土質宜采用機械挖槽,使得溝槽兩壁平順。⑵滲水暗溝基礎施工時,混凝土基礎表面應平整,不應出現反坡或凹凸不平現象,檢查井應與澆筑混凝土基礎同時施工。⑶鋪設土工合成材料時,其下端應按設計要求尺寸平鋪于混凝土基礎頂面,再將上端沿溝壁抻平。⑷鋪設滲水管時,固定管位后,溝槽內按設計回填碎石濾層,管周及管頂以上30cm范圍內松填,30cm以上應分層輕震夯實,碎石應填充密實均勻。二、各部位技術要求1、滲水暗溝設在側溝下,寬度1m。2、滲水暗溝內充填洗凈碎石,下設強度等級C25的混凝土基礎,厚0.2m,溝內設Φ300mm的雙壁波紋滲水管,在滲水管的四周鋪設0.15m厚無砂混凝土反濾層,板內側采用一層聚酯長絲透水土工布反濾層包裹碎石。滲水管底高程應低于換填層下不小于0.2m。3、轉角式檢查井采用C25鋼筋混凝土澆注。4、最后一個檢查井外采用Φ300PVC雙壁波紋引水管向塹外引水,管底設C25混凝土基礎。5、引水管出水口處設C25混凝土端墻,端墻外接C25梯形混凝土排水溝,0.2m厚,底寬0.6m,深0.6-0.8m,將水引入路基外的橋、涵、溝、渠或地勢低洼處排水。6、端墻墻趾埋深不低于側溝底圬工以下0.5m,其兩側應嵌入溝岸穩定巖土層內不小于0.5m。三、材料要求1、PVC雙壁波紋管環剛度:5.5~9.0N/cm2,扁平度:壓至外徑30%時不破不裂;耐腐蝕:鹽酸、硫酸、氫氧化鈉,無脫皮、發毛現象。帶孔孔眼要求:孔長70~80mm,孔寬3~5mm,孔間距200mm,孔眼相互錯開,孔的面積占管壁面積≥3%,引水管不開孔。2、聚酯長絲土工布質量400g/m2,厚度≥2.8mm,斷裂能力≥20.5kN/m,斷裂伸長率:縱向≤60%,橫向≤60%,CBR頂破力≥3.5kN;等效孔徑O90=0.07~0.2mm,滲透系數1.0~3.0*10-1cm/s。3、無砂透水板無砂透水板及基礎施工前應先進行預制,無砂透水板采用水泥和10~20mm粒徑石子加水拌合預制而成,混凝土強度C15。平均滲透系數大于2000m/d。四、施工注意事項1、土工布及管材應從正規廠家采購,并應進行嚴格的質量檢驗,要滿足設計要求的個項指標。2、鋼筋拉手及蹬梯要做好防腐處理。3、滲溝不得穿越線路設置,其平面位置應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布置,不得向路基側挪動。4、開挖滲溝期間要設置必要的臨時支撐結構保持溝壁及邊坡的穩定。環境注意事項1、盡量少占或繞避林地、耕地,保護原有樹木及地表植被,臨時用地范圍的耕地采取措施復耕。2、棄土場要先擋護后棄碴,防止泥沙沖刷污染農田、河流。3、施工場地內修建施工排水系統并確保暢通,工地廢水排放前先經沉淀,并采取必要的凈化措施處理后方可排放,有害物質要定點存放并按有關規定處理。4、運輸可能產生粉塵的車輛配備擋板及棚布,防止粉塵飛落,減少對生產人員和當地居民造成危害,必要時進行灑水。5、工程完工后及時清理現場垃圾,做到文明退場。安全注意事項1、施工應做好施工前期準備工作,正確選用施工方法,并結合施工具體實際,編制安全技術措施計劃,制定操作細則,并向施工人員進行技術交底。2、工地內應設有安全標志,夜間施工作業應有照明設施,并不得擅自拆除。3、路基高邊坡作業時,嚴禁上下同時作業,高邊坡作為人員必須有相應的安全保證措施。4、施工人員必須戴安全帽,嚴禁穿拖鞋、赤腳、酒后上崗作業。5、在施工區段的危險區域必須設置安全防護圍欄,高度不得低于1m,并在顯眼位置處做好警示標識牌。6、人工搬運施工所用材料時,應互相配合,同步操作。主要附件1、設計圖紙4、其他2、工藝圖3、作業指導書交底人技術負責人質量員現場施工負責人交底時間接受班組:接受人:

篇3:某學校周邊環境安全治理制度

學校周邊環境安全治理制度

1、學校周邊環境治理涵蓋師生人身,食品衛生,文化活動等方面,系綜合性治理

,應取得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與通力配合。學校對周邊環境應密切關注與監控。

2、學校在做好內保工作的同時,應重視學校周邊環境的安全治理工作,應主動聯

系村居共同抓好治理工作。

3、值日人員除做好校內的巡視工作,還應注意對校園外附近環境的巡查,發現社

會盲流,惡少對學生騷擾及各種事故,要針對不同情況及時報告“110、120、122

”或附近派出所,保護學生的安全。

4、每天放學前,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交通等各項安全。

5、要教育學生自覺遵守社會公德以及各類法規,維護社會公共秩序,敢于與壞人

作斗爭,并掌握正確的維護方式和方法,提高學生的自護能力。

6、建立學校突發事件教師救護隊,高度警覺,隨時出動。

四、《*、課間操安全管理制度》

1、學校*,做操應由學校專人負責統一指揮,保證*,做操的紀律。

2、學校*,做操應以班為單位,上下樓時不要擁擠,不催促學生快跑,要有教

師負責疏散管理,進出會場要有序,嚴防擠壓事故的發生。

3、學校*,做操應以班為單位,指定安排座位或站隊,由班主任負責,防止學

生亂竄,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特別是做操和體育,學生到操場或從操場回教學

區應排隊由教師帶領。

4、學校領導及安全領導小組必須對*,會操實行全過程監控,以防意外事故發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