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業公司標識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6)
物業公司標識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六)
1.0目的
區別不同類型的服務及狀態,并進行正確標識;做好服務過程的質量記錄,使其具有可追溯性,以便有效地進行現場質量控制和采取補救措施。
2.0范圍
適用于公司的物料標識(材料、物品)、服務類標識、人員標識(服裝、工牌)、產品(合格、使用情況及服務狀態)標識。
3.0職責
3.1市場部、設備部、工程部等部門負責合同更改標識。
3.2企劃部負責公司各類標識牌、宣傳欄、宣傳冊等各類形象標志的設計、制作。
3.3設備部負責機電設備的標識。工程部負責建筑及公共設施的標識。
3.4人力資源部負責管理層服裝的制作,安全部負責操作層服裝的制作。
3.5管理處負責各類標牌和記錄的登記和保存。
3.6倉庫保管員負責物品驗證后倉庫管理的標識。
4.0程序
4.1合同更改標識
4.1.1市場部在物業管理合同簽訂后在合同更改的情況下,在更改處蓋合同更改章。
4.1.2設備部、工程部負責各自權限內合同的更改的標識登記工作。
4.2機電設備標識
4.2.1設備部根據機電設備的種類及用途確定設備編號、顏色、標牌等。設備標識有統計表、設備標牌等形式,具體見《設備管理控制程序》。
4.2.2管理處根據竣工資料對小區消防、供配電、給水系統進行標識。
4.2.3管理處對機電設備的運行及使用狀態進行標識。
4.3建筑標識
4.3.1工程部指導管理處對辦公場所(辦公室、財務室、大堂、值班崗亭)進行裝修。
4.3.2工程部指導管理處對設備房的整改。
4.3.3工程部依據建筑風格對無樓層標識的作標識。
4.3.4管理處負責棟號、樓層數、危險部位、消防疏散圖等標識。
4.4服務服裝標識
4.4.1人力資源部、安全部根據公司所提供服務項目的特點、層次,為不同服務項目的服務
人員制作鮮明、易識別、適合于本服務特色的服裝。
4.4.2遇有外出參觀、上級考察等集體活動時,各級人員須著統一制服,佩帶工牌,工牌注明單位、部門和編號。
4.5服務提醒標識
4.5.1管理處應在明顯需要引起人員注意的某些事項或地方,懸掛標識牌。如"出口"、"入口"、"春意正濃足下留情""下雨路滑"等。
4.6標識管理
4.6.1各單位如需制作形象標識應填寫《申請單》,由企劃部設計、制作。
4.6.2公司應從規格、顏色、字樣等特性上統一制作標識牌,管理處應填寫《標牌一覽表》,并根據此表每月檢查標識牌有無破損,丟失現象。
4.6.3企劃部應收集各單位的標牌,制成公司的《標牌一覽表》,并對其每年更新一次。
4.6.4對標牌內容的修改,管理處應在《標牌一覽表》中詳細、醒目注明。對標牌樣式、顏色等其它的更改,應在《標牌一覽表》中上做好記錄。
4.7服務過程的質量記錄
4.7.1各單位設計各服務過程所需的質量記錄,并培訓有關人員填寫記錄。
4.7.2當班負責人應認真填寫相關記錄,不應有模糊、遺漏的現象,簽名及日期應清楚,不應有涂改、弄虛作假的現象。
4.7.3每次月(季)檢和專項檢查時,質管部等部門到管理處檢查質量記錄的填寫、保管情況并做好檢查記錄。
4.8倉庫物品的標識
4.8.1倉管員應將存放于倉庫的物品進行狀態、、數量、性質等方面的標識,以便查找和發放。
4.8.2管理處應每月檢查物品標識和卡帳物是否正確。
4.8.3質管部月檢時檢查各管理處倉庫,并做好檢查記錄。
4.9施工過程中的標識
4.9.1過程的標識通過記錄來實現。
4.9.2在存在安全隱患處做明顯標識,提醒施工人員及他人注意。
4.10各單位在設計、使用時應注意追溯性標識的唯一性。
5.0相關文件與記錄
**-7.5.3-01《標牌一覽表》
篇2:公司產品標識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公司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1.目的
本程序規定了對每批產品進行唯一性的標記和相關聯的活動的記載,從而確保在必要時對產品質量的形成過程的可追溯性,及早查明質量問題的發源地。
2.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廠進料、生產到交付各個階段的標識管理活動。
3.定義
標識:物質的標志和標簽。具有唯一性,以確保在需要追回或進行特別檢驗時能識別出具體產品。
4.職責
4.1生產部負責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歸口管理,負責對過程標識作出統一規定及監督實施。根據質量信息反饋,組織檢查產品標識及記錄,進行原因追溯,并及時向相關部門反映。
4.2計劃供應部負責原材料庫、成品庫的標識,并對其使用進行監控。
4.3生產部各工段班組及零件庫分別負責對生產過程中的半成品的標識,并對其使用進行監控。
5.工作程序
5.1產品標識的對象主要是進廠的原材料、外購/外協件及本廠自制的產品形成過程的標識,確保每個或每批產品都有唯一的標識。對存放能力受到限制的產品,應標識相應的存放能力。
5.2原材料、外購/外協件的標識和可追溯性控制
5.2.1對于用于本廠的原材料、外購/外協件的標識,根據產品的實際情況,采用標牌、標簽或按批次存放等方式,其標識方法應在標牌及標簽上標明其名稱、圖號、更改狀態、數量、規格、型號、進廠日期、供貨廠商或批次等。對于這類物資的發放堅持先進先出的原則分開批次。
5.3本廠自制產品的標識和可追溯性控制
5.3.1產品的標識和可追溯性以實施批次管理和先進先出為基礎,以生產部下發的"工藝流水卡片"貫穿整個生產過程,"工藝流水卡片"上須注明零件號、批次號、生產日期、操作者、數量、檢驗員等,產品在規定的堆放區域進行永久標識。
5.3.2"工藝流水卡片"是從原材料發料開始直到隨產品過程檢驗合格入庫的跟蹤。
5.3.3倉庫保管員根據生產部簽發的"工藝流水卡片"按批次發料,在"工藝流水卡片"上填寫相關內容,交領用班組。
5.3.4在成品形成和各道工序中,所有相關人員(包括具體操作人員和檢驗員)、領用人和倉庫保管員分別在"工藝流水卡片"上填寫相關內容,并簽名或蓋代號章。
5.3.5零組件加工完成入庫后,由相關檢驗員將"工藝流水卡片"收集交質量保證部檢驗室整理歸檔,作為產品可追溯的依據。
5.3.6標牌、標簽或區域存放分別由倉庫保管員、生產班組主管負責。
5.4各有關部門應做好標識的維護,當標識遺失或損壞應及時報告,檢驗人員對材料和產品重新檢驗評價,并作明確標識。
5.5包裝箱上的標識
5.5.1產品包裝箱應注明產品的規格、型號等標識。
5.5.2產品包裝箱內放有經專職檢驗蓋章的產品合格證。
5.6產品標識和可追溯性控制流程圖
5.6.1通過產品永久性標識記錄--追溯產品總成批號--可追溯各道工序和操作者的質量狀況。
5.6.2通過半成品庫可追溯零件的生產批號--可追溯各道工序和操作者的質量狀況。
5.6.3通過零件生產批號--可追溯到材料的檢驗編號--可追溯到材料的規格、生產時間、爐號、廠商。直至查明原因。
5.7批量生產的重新認可
5.7.1對生產開始的重新認可由質量保證部落實專職人員執行。如出于進度原因沒能進行認可,在任何情況下,產品必須清楚地加以標識并作有效隔離,直至認
可為止。
5.7.2批量生產重新認可的內容包括:
a.上次批量訂單的歸檔文件;
b.上次批量訂單的數據記錄;
c.生產和檢驗用的設備與文件的完整性;
d.裝備變更后,對認可責任的規定;
e.過程參數的調整;
f.現場認可的證明等。
5.7.3認可的方法以相應的作業文件予以說明,所進行的認可檢查結果應形成文件。
6.相關文件和記錄
WI/SH08.01-2000《批次管理控制程序》
QR/SH08.01-01《工藝流水卡片》
篇3:金屬制品公司標識和可追溯控制程序
金屬制品公司程序文件:標識和可追溯控制程序
1.目的:
為有效地識別從投料到產成品全過程的產品,防止混用,并實現產品的可追溯性,通過工作程序使有關職能部門為滿足質量要求提供保證。
2.適用范圍
適用于原材料、輔助材料及產品在接收和開發、生產全過程中的標識和追溯。
3.職責
3.1工程部負責設計產品的標識;
3.2工程部、采購業務部、各生產車間依據本程序進行產品的標識;
3.3工程部負責依據本程序進行產品標識的檢查和監督工作。
4.定義:無
5.工作程序:
5.1工程部負責制定具體的標識方法;
5.2原材料、輔助材料及倉庫物料的標識和記錄:
5.2.1倉管人員按不同規格分別標識經檢驗合格的物料,并在物料"標識牌"上清楚標明物料的名稱、規格、數量、來源、批號、進倉日期等內容。
5.3生產過程的標識和記錄:
5.3.1經每道工序檢驗的合格品,返工、返修品和不合格品應分開存放,并填寫其記錄。并掛上檢驗狀態標識。
5.4成品的標識和記錄:
5.4.1所有入庫的成品或半成品須有明確的標識和登記,內容包括產品名稱、型號、批號、檢驗員、生產日期及標準號,并都應掛合格證或放在合格區內。
5.5對不合格品和廢品應隔離并標識(或用區域標識)。
5.6有標識要求的工序崗位操作工及質檢員如發現無標識或標識不清的工件及產品不得繼續流轉,并由質檢員送到出現無標識不清的工序重新進行標識。
5.7生產設備的標識由生產部負責,標明編號、名稱、型號、規格等。
5.8質檢員工號章管理:
5.8.1質檢員工號章由工程部統一發放;
5.8.2持有質檢員工號章的人員名單、印章標樣由工程部保管;
5.8.3工程部每半年對質檢員工號章進行一次檢查,發現不清晰及損壞的印章由工程部更換;
5.8.4如質檢員工號章丟失,通報各部門,并由工程部換發新的工號章。
5.9任何人員不得隨意在工件產品及各種質量記錄上作標記及涂改擦去標記,以保持標識的有效性。
5.10采購業務部負責產品銷售記錄。
5.11在發生需追溯的情況時,可根據產品批號,出公司日期,組批記錄,各車間領料記錄,倉庫發料記錄,產品出公司記錄及銷售記錄等有效追溯產品生產的質量歷史。
6.相關文件和記錄:
6.1《物料標識牌》
6.2《倉庫臺帳》
批準審核編制
日期日期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