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煤礦職業危害防范

煤礦職業危害防范

2024-07-15 閱讀 3970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和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相關規定,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煤礦企業從業人員的健康,維護煤礦從業人員相關權益,改善生產作業環境、搞好職業健康工作,是當今煤礦企業科學發展、安全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

第一節?煤礦職業危害及其防范

煤礦職業病、職業禁忌癥及有關規定

1.煤礦職業病

職業病是指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的從業人員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同其它疾病相比,職業病有如下特點:

(1)病因明確。職業病一般是由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引起。

(2)發病與勞動條件密切相關。發病與否及發病時間的早與遲往往取決于接觸職業性有害因素的時間、數量。勞動強度大、作業場所環境惡劣是導致職業病發病的根本原因。

(3)具有群體性發病的特征。在同一作業環境下,多是同時或先后出現一批相同的職業病患者,很少出現僅有個別人發病的情況。

(4)具有臨床特征。同一種職業病在發病時間、臨床表現、病程進展上往往具有特定的表現。

(5)職業病可以預防或減少。對已經發現的職業病的預防或減少的程度主要取決于用人單位對預防或減少職業病的預防措施的投入力量大小。

煤礦職業病主要有塵肺病、噪聲聾、職業中毒等。

2.煤礦職業禁忌癥

職業禁忌癥是指從業人員從事特定職業或者接觸特定職業病危害因素時,比一般職業人群更易于遭受職業病危害和罹患職業病或者可能導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業過程中誘發可能導致對他人生命健康構成危險的疾病的個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狀態。

《煤礦安全規程》對從事煤礦作業的職業禁忌的規定如下:

有下列病癥之一的,不得從事接塵作業:①活動性肺結核病及肺外結核病;②嚴重的上呼吸道或支氣管疾病;③顯著影響肺功能的肺臟或胸膜病變;④心、血管器質性疾病;⑤經醫療鑒定,不適于從事粉塵工作的其他疾病;

(2)有下列病癥之一的,不得從事井下工作:①以上所列不得從事接塵作業的病癥;②風濕病(反復活動);③嚴重的皮膚病;④經醫療鑒定,不適于從事井下工作的其他疾病。

(3)癲癇病和精神分裂癥患者嚴禁從事煤礦生產工作。

(4)患有高血壓、心臟病、深度近視等病癥以及其他不適應高空(2m以上)作業者,不得從事高空作業。

二、煤礦主要職業危害及其防范

(一)煤礦主要職業危害因素

職業危害,是指從業人員在從事職業活動中,由于接觸粉塵、毒物等有害因素而對身體健康所造成的各種損害。

根據《煤礦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規定》,煤礦職業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粉塵:煤塵、巖塵、水泥塵等;

化學物質: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化氫等;

物理因素:噪聲、高溫等。

(二)煤礦主要職業危害防范措施

1.煤礦粉塵危害防治

(1)煤礦作業場所粉塵接觸濃度限值判定標準:?

粉塵種類

游離SiO2含量(%)

呼吸性粉塵濃度(mg/m3)

煤塵

≤5

5.0

巖塵

5~10

2.5

10~30

1.0

30~50

0.5

≥50

0.2

水泥塵

<10

1.5

(2)粉塵危害防范措施

①定點采樣:應在回采工作面、掘進工作面、錨噴、轉載點等主要產塵點根據相關規定布置測塵點定點采樣。?

②定期檢測:根據不同檢測地點和檢測種類,粉塵要進行定期檢測。不同種類粉塵監測周期如下:

監測種類

監測地點

監測周期

工班個體呼吸性粉塵

采、掘(剝)工作面

3個月1次

其他地點

6個月1次

定點呼吸性粉塵

1個月1次

粉塵分散度

6個月1次

游離二氧化硅含量

6個月1次

③個體防護。從業人員要帶好防塵口罩等勞動保護用品,做好個體防護。

④灑水防塵。防塵灑水系統要有永久性防塵水池,并設有備用水池。防塵管路應鋪設到所有可能產生粉塵和沉積粉塵的地點,。

⑤減少產塵。采掘前預先濕潤煤體;掘進過程中,采用濕式鉆眼,沖洗井壁巷幫,使用水炮泥,爆破過程中采用高壓噴霧或壓氣噴霧降塵、裝巖(煤)灑水和凈化風流等綜合防塵措施。掘進機掘進作業時,應使用內、外噴霧裝置和除塵器構成的綜合防塵系統,并對掘進頭含塵氣流進行有效控制;采煤機必須安裝內、外噴霧裝置;液壓支架必須安裝自動噴霧降塵裝置;破碎機必須安裝防塵罩,并加裝噴霧裝置或用除塵器抽塵凈化;放頂煤采煤工作面的放煤口,必須安裝高壓噴霧裝置;井下煤倉放煤口、溜煤眼放煤口以及地面帶式輸送機走廊,都必須安設噴霧裝置或除塵器,作業時進行噴霧降塵或用除塵器除塵。

⑥回風降塵。采掘工作面回風巷應安設至少2道自動控制風流凈化水幕。距離錨噴作業點下風流方向100m內,應設置2道以上風流凈化水幕。

2.煤礦噪聲危害防治

(1)煤礦作業場所噪聲危害判定標準

煤礦作業場所從業人員每天連續接觸噪聲時間達到或者超過8小時的,噪聲聲級限值為85dB;每天接觸噪聲時間不足8小時的,可根據實際接觸噪聲的時間,按照接觸噪聲時間減半、噪聲聲級限值增加3dB的原則確定其聲級限值,最高不得超過115dB。

(2)噪聲的監測

煤礦作業場所噪聲每年至少監測1次;煤礦作業場所噪聲的監測地點主要包括:露天煤礦的挖掘機、穿孔機、礦用汽車、帶式輸送機、排土機和爆破作業等地點;井工礦的風動鑿巖機、風鎬、局部通風機、煤電鉆、乳化液機、采煤機、掘進機、帶式輸送機、運輸車等地點。

(3)噪聲的防治

①在通風機房室內墻壁、屋面敷設吸聲體;

②在壓風機房設備進氣口安裝消聲器,室內表面做吸聲處理;

③對主井絞車房內表面進行吸聲處理,局部設置隔聲屏;

④在巷道掘進中使用液動鑿巖機或鑿巖臺車;

⑤在采煤工作面使用雙邊鏈條刮板輸送機等措施控制噪聲。

3.煤礦高溫危害防治

(1)煤礦高溫的判斷標準

《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煤礦生產礦井采掘工作面的空氣溫度不得超過26℃,機電設備硐室的空氣溫度不得超過30℃;當空氣溫度超過上述要求時,必須縮短超溫地點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并給予高溫保健待遇。采掘工作面的空氣溫度超過30℃、機電設備硐室的空氣溫度超過34℃時,必須停止作業。

(2)煤礦高溫的監測

進行高溫監測時,作業場所無生產性熱源的,選擇3個測點,取平均值;存在生產性熱源的,選擇3~5個測點,取平均值。

常年從事高溫作業的,選擇在夏季最熱月測量;不定期接觸高溫作業的,選擇在工期內最熱月測量;作業環境熱源穩定時,每天測3次,取平均值。

(3)煤礦高溫的防范措施

①實行通風降溫。采取各種措施保障風量和縮短入風線路長度,從而降低到達工作面風流的溫度。

②制冷機組進行局部降溫。對局部熱害嚴重的工作面應采用移動式制冷機組進行局部降溫;非空調措施無法達到作業環境標準溫度的,應采用空調降溫。

4.煤礦主要化學毒物防治

(1)煤礦作業場所主要化學毒物濃度限值:

化學毒物名稱

最高允許濃度(%)

一氧化碳CO

0.0024

氧化氮(換算成二氧化氮NO2)

0.00025

二氧化碳CO2

0.5

硫化氫H2S

0.00066

(2)煤礦化學毒物的檢測

煤礦化學毒物監測時應選擇有代表性的作業地點,采樣點要盡可能靠近作業人員,煤層有自燃傾向的,根據需要隨時監測。

(3)煤礦化學毒物的防范

①加強礦井通風。采用通風的方法將各種有害氣體濃度稀釋到《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的標準以下;

②加強個體防護,佩戴合格的個體防護用品;

③采空區防范。及時封閉采空區,需要進入時,必須首先進行有害氣體檢查,確認安全后方可進入;

④閑置巷道防范。需要進入閑置時間較長的巷道進行作業的,必須先通風、后作業;

⑤盲巷防范。盲道或廢棄巷道應及時予以密閉或用柵欄隔斷,并設立警示牌;

⑥爆破過程防范。爆破時,人員必須撤到新鮮風流中,并在回風側掛警戒牌;煤礦井下實施爆破后,及時排除炮煙。

第二節?煤礦從業人員職業病預防的權利義務

近年來,我國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關職業病防治的法律、法規、規章,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塵肺病防治條例》、《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等,這些法律法規、規章、制度是職業病防治的基本保障,同時,也規定了煤礦從業人員在職業病預防方面的權力和義務,煤礦從業人員應該嚴格遵守,認真落實。

一、煤礦從業人員職業病預防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和《煤礦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規定》對煤礦從業人員職業病預防的權力和義務作了明確的規定:

(1)獲得職業衛生教育、培訓的權利。從業人員有權要求企業進行上崗前的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間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上崗前培訓時間不少于4學時,在崗期間培訓時間每年不少于2學時。

(2)獲得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療、康復等職業病防治服務。從業人員有權利要求煤礦企業對其進行職業健康檢查,包括上崗前、在崗期間、離崗時和應急時的健康檢查。在職業病確診后,用人單位要承擔職業病患者診療、康復、護理等費用,直至患者痊愈或者死亡。

接觸職業危害作業人員的職業健康檢查周期應當按照下表執行:

接觸有害物質

體檢對象

檢查周期

煤塵

在崗人員

2年1次

觀察對象、Ⅰ期煤工塵肺患者

每年1次

巖塵

在崗人員、觀察對象、Ⅰ期矽肺患者

噪聲

在崗人員

高溫

在崗人員

化學毒物

在崗人員

根據所接觸的化學毒物確定檢查周期

接觸職業危害作業退休人員的職業健康檢查周期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3)了解工作場所產生或者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應當采取的職業病防護措施。從業人員在上崗前有權了解工作場所產生或者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了解這些危害因素對人體可能會產生的影響和后果,并做好有針對性的個人防護措施。

(4)要求企業提供符合防治職業病要求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改善工作條件。企業要根據煤礦工種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健康教育,改善勞動環境,改變不良的作業方式,提供職業病防護用品,預防和控制職業病的發生。

(5)對違反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為提出批評、檢舉和控告。勞動過程中,發現有不良因素,如有毒有害物質超標、工作超負荷、作業管理不善、“三違"現象嚴重等,從業人員有權利提出批評,向上級管理層檢舉和控告,力求保證自己工作中的身體健康和安全。

(6)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進行沒有職業病防護措施的作業。從業人員有權拒絕對個人健康不利的指揮和指令。

(7)參與用人單位職業衛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對職業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從業人員有權提出工作過程中職業衛生管理的漏洞,對職業病防治提出切合實際的意見和建議。

(8)離開煤礦企業時,有權索取本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復印件,煤礦企業應如實、無償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復印件上簽章。

二、煤礦從業人員職業病預防的義務

(1)遵守單位有關安全、衛生生產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作為煤礦企業的從業人員,必須有遵章守紀的意識,工作要服從管理,不出現違章違紀的行為,保障生產的正常進行。

(2)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安全、衛生防護用品。在企業履行為從業人員提供各種勞動保護用品義務的同時,從業人員要有自我保護能力和意識,積極正確佩戴。

(3)接受安全、衛生生產教育和培訓,掌握相關知識,提高安全、衛生生產技能。企業為了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培訓,作為從業人員,要積極配合和接受。

(4)發現安全、衛生生產隱患,及時報告。如發現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從業人員有義務及時向上級管理層匯報,避免職業危害事故的發生。

篇2:煤礦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防治設施三同時管理制度

一、目的

為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防護員工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制訂本辦法,本辦法適用于公司各施工生產單位。

二、術語和定義

建設項目――是指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

職業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場所或者接觸特定職業相伴隨,對從事該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造成健康損害或者影響的各種危害。

三同時――建設項目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應當納入建設項目工程預算,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三、管理職責

1、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以下統稱建設項目)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單位在可行性論證階段必須向衛生行政部門提交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

2、企管科是建設項目職業危害控制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建設項目“三同時”各項管理工作。

3、安全監察站是職業衛生管理職能部門,負責對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進行監督和檢查。

4、各施工生產單位負責職業病防治措施的實施,對職業病防治設備進行經常檢查、維護和定期檢測,保持正常運轉,并按規定發給員工符合質量要求的個人衛生防護用品。

5、勞動者在生產勞動過程中,應嚴格遵守職業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職業安全衛生操作規程,并享有獲得職業病預防、保健、治療和康復的權利。

四、一般規定

1、對可能產生一般職業危害的建設項目,必須落實建設項目職業危害設施“三同時”制度,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階段應當進行職業危害預評價的衛生審核,設計階段應當進行防護設施設計的衛生審查,竣工驗收時進行職業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及職業防護設施的衛生驗收。

2、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預評價、職業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應當由依法取得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承擔。

3、礦屬施工生產單位應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和經常性的職業安全衛生和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和培訓。

4、礦應按國家有關規定,組織對從事有害作業的人員進行上崗前和每年一次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及時將檢查結果告知勞動者本人,對從事有害作業的合同制工人、農民合同工應當在解除合同前進行職業病健康檢查。

5、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員工從事與禁忌相關的有害作業。

6、嚴格管理有毒物品、放射源或其他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品,并在醒目位置設置安全標志。

7、施工生產單位必須采取綜合的防治措施,在控制施工噪音、揚塵及建筑垃圾等方面采用先進技術、先進工藝、先進設備和無毒材料,控制、消除職業危害。

篇3:煤礦職業危害管理評比獎罰制度

1、總則。為了加強賽爾公司職業危害管理,保障職工人身安全和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公司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制度。

2、獎勵。對在煤礦職業危害管理工作中取得顯著成績的單位或個人,由煤礦職業危害管理辦公室提出獎勵意見,報公司考核辦公會研究后兌現獎勵。

對在煤礦職業危害管理工作中敢于創新,成績突出,給企業帶來重大經濟和社會效益或避免給職工身體健康、企業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單位或個人,獎勵500-10000元。

3、處罰。對在煤礦職業危害管理工作中因玩忽職守、弄虛作假,給職工健康和生命造成嚴重后果或因檢查不達標被政府有關部門處罰給企業利益造成重大損失者,視情節輕重給予相關責任人黨紀、政紀處分和相應經濟處罰。對在上級煤礦職業危害檢查考核中不達標的部門或個人,罰款500~1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