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職業危害防治實施方案
一、成立職業危害防治管理機構為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印發的《煤礦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規定(試行)》“安監總煤調〔2010〕121號”文件,我公司已成立了以班子成員為核心的職業危害防治管理委員會,并在職業危害防治管理委員會下設辦公室,對職業危害防治的有關工作進行了詳細的分工。二、加強制度管理為規范和加強職業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有效控制各生產崗位的職業危害,切實保障員工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根據《煤礦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規定(試行)》的要求,我公司制定了相應的職業危害防治制度,并嚴格進行實施。具體制度有:.《職業危害防治責任制度》、《職業危害防治計劃和實施方案》、《職業危害告知制度》、《職業危害防治宣傳教育培訓制度》、《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管理制度》、《從業人員防護用品配備發放和使用管理制度》、《職業危害日常監測管理制度》、《職業健康監護管理制度》、《職業危害申報制度》、《職業病診斷鑒定及治療康復制度》、《職業危害防治經費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職業衛生檔案與職業健康監護檔案管理制度》、《職業危害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三、員工個體防護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為配備了入井工作服、工作鞋、礦帽、防塵口罩等勞動保護用品,保障了員工對粉塵的有效防治。并制定了《勞動保護用品管理辦法》,對勞保用品的計劃、采購、發放等均按國家有關規定作了具體要求。四、現場監測1、加強監測監控設施的完善。為了控制作業環境中的粉塵、一氧化碳和瓦斯氣體等對人體的危害,我們引進了監控系統、束管監測系統,并進行了合理布置,對井下各區域進行連續監控,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2、加強現場監督檢查。由監測隊對設備儀器進行定期調校,達到了監控有效、準確;由通防工區認真進行現場檢查。每旬對各揚塵點進行一次全面檢查,針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并下達整改通知書。3、每月進行一次職業危害專項安全大檢查,并對查出的問題及時要求整改,按日進行復查,確保隱患及時消除。4、對重大危險源進行適時評價,制定治理措施和改進方法,確保安全工作的有序、健康發展。五、職業危害告知公司已與在職員工簽訂了職業危害告知書。內容包括:員工工作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種類、危害程度、危害后果、提供的職業病防護設施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職業衛生知識培訓教育、職業病防治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等。六、職業健康檢查我公司下屬各礦已組織全體員工參加了職業健康檢查,并按要求由各單位勞動人事科建立個人職業健康監護檔案。
篇2:煤礦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防治設施三同時管理制度
一、目的
為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危害,防護員工身體健康,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制訂本辦法,本辦法適用于公司各施工生產單位。
二、術語和定義
建設項目――是指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
職業危害――是指存在于工作場所或者接觸特定職業相伴隨,對從事該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造成健康損害或者影響的各種危害。
三同時――建設項目的職業病防護設施應當納入建設項目工程預算,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三、管理職責
1、新建、擴建、改建建設項目和技術改造、技術引進項目(以下統稱建設項目)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單位在可行性論證階段必須向衛生行政部門提交職業病危害預評價報告。
2、企管科是建設項目職業危害控制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建設項目“三同時”各項管理工作。
3、安全監察站是職業衛生管理職能部門,負責對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進行監督和檢查。
4、各施工生產單位負責職業病防治措施的實施,對職業病防治設備進行經常檢查、維護和定期檢測,保持正常運轉,并按規定發給員工符合質量要求的個人衛生防護用品。
5、勞動者在生產勞動過程中,應嚴格遵守職業病防治管理制度和職業安全衛生操作規程,并享有獲得職業病預防、保健、治療和康復的權利。
四、一般規定
1、對可能產生一般職業危害的建設項目,必須落實建設項目職業危害設施“三同時”制度,建設項目可行性論證階段應當進行職業危害預評價的衛生審核,設計階段應當進行防護設施設計的衛生審查,竣工驗收時進行職業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及職業防護設施的衛生驗收。
2、建設項目職業危害預評價、職業危害控制效果評價,應當由依法取得資質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承擔。
3、礦屬施工生產單位應對勞動者進行上崗前和經常性的職業安全衛生和職業病防治宣傳教育和培訓。
4、礦應按國家有關規定,組織對從事有害作業的人員進行上崗前和每年一次的職業健康檢查,并及時將檢查結果告知勞動者本人,對從事有害作業的合同制工人、農民合同工應當在解除合同前進行職業病健康檢查。
5、不得安排有職業禁忌的員工從事與禁忌相關的有害作業。
6、嚴格管理有毒物品、放射源或其他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品,并在醒目位置設置安全標志。
7、施工生產單位必須采取綜合的防治措施,在控制施工噪音、揚塵及建筑垃圾等方面采用先進技術、先進工藝、先進設備和無毒材料,控制、消除職業危害。
篇3:煤礦職業危害防治經費保障使用管理制度
為了更好的貫徹落實“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職業危害防治方針,確保職業危害防治經費??顚S?特制定本制度。
一、職業危害防治經費來源
1、公司計提的煤礦安全生產發展費。每年在安全生產發展費用中安排一部分資金,用于煤礦一通三防系統、安全監測系統、安全儀器和儀表、安全防護設施及其他國家或上級部門有明文規定可以從煤礦安全費用中列支的職業衛生項目的投入。
2、企業成本(費用)。對用于新增或更新職業病危害防治系統及設施、添置監測設備、個人勞動防護用品和補貼、國家規定的職業衛生保險、消除職業病危害事故隱患、改善作業場所勞動條件、職業衛生宣傳教育及培訓、職業衛生獎勵、推廣應用相關技術、職業病治療康復、控制機構和專業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如不屬于煤礦安全費用列支的范圍,直接計入成本(費用)。
二、專人負責經費的使用。財務部全面負責職業危害經費的投入和運作,所有經費一律由財務部統一支出、集中管理,并對支出情況建立臺帳進行統計。
三、合理編制財務預算。貫徹實事求是、統籌兼顧、確保重點的原則,科學規劃職業危害防治經費預算編制工作。
四、計劃使用資金。根據批準的預算資金,制訂好預算執行計劃,分別按季按月有計劃安排使用,每期檢查使用情況。
五、嚴格財務審批和驗收。職業危害防治的一切財務開支堅持一支筆審批原則,嚴格先批后報程序。各種設備應及時登記入賬,再落實專人負責管理使用。
六、嚴格經費支付報銷的審核工作。對經費的交納、支付、報銷工作,會計應按照職權條例規定進行審查、復核。辦理報銷手續,必須要有原始憑證,堅決杜絕手續不齊、用錢混亂等現象的發生。發現問題,及時查明,對未經批準和違反財務紀律的支出,會計應拒絕入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