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凹子沖煤礦躲避硐室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凹子沖煤礦躲避硐室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5 閱讀 9717

根據國家《煤礦安全規程》規定,保證職工人身安全,滿足在主平硐運輸材料時人員躲井附近的硐室,行人不不行車、行車不行人,經礦研究決定在主平硐右側施工十六個躲避硐室。保證施工安全,特制定此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工程量:1.8m。

2、施工方式:平行作業,隔一個硐室施工一個硐室,多個硐同時施工,平硐躲避距離50米1個,斜巷40米一個。

3、施工要求:巖石系地層段每個硐室布置5根錨桿兩張鋼網,噴射砼的厚度不得低于100mm。整個硐室成型后,必須保證斷面符合設計要求,表面平整光滑,支護形式見附圖。

4、硐室斷面及支護形式:上段采用錨網噴漿支護;下段在煤系地層段采用格柵拱+錨網噴漿支護。硐室凈寬×凈高×深=1.5m×1.8m×0.8m。

5、施工順序:一個硐室由單組進行獨立作業,由外向里進行施工。

6、掘進方式;凈巖層部分采用密打眼、打淺眼、少裝藥、放小炮,全斷面多次起爆+挖鋤配合風鎬人工落巖掘進;煤系段采用挖鋤配合風鎬人工落巖掘進,若煤系段巖層較硬可采用放小炮方式掘進。

7、硐室施工主要技術參數:硐室斷面為半圓拱型,凈寬1.5m、凈高1.8m、深度0.8m、半圓拱半徑0.75m。

8、施工地點必須安設一臺直通礦調度室的電話、安設一臺為平硐運輸作準備的電鈴。

9、出渣時必須在臨時支護的掩護下進行,裝渣時牽引斗車的鋼繩必須固定緊,用木楔卡實斗車前、后輪,以防跑車傷人。

10、行車時,施工人員必須進入巷道前方的躲避硐室內。

11、施工前必須停止對井下的一切電氣設備供電,施工地段電纜、風、水管放下,置于巷道右幫人行道上;施工地點前后10米使用舊皮帶全部蓋雙層防止放炮崩壞管、線、皮帶,全礦井必須停止對井下的一切工作。

12、施工前必須將所需物料準備齊全,在指定的地點碼放整齊,風、水管路接至施工地點,并保證風壓、水壓達到要求。

13、開口掘進前,必須先將開口點附近前后5m的巷道進行加固;必須先在確定好的半圓拱位置上打設6棵鎖口錨桿進行超前支護,間距為780mm、錨桿間夾角為150。

14、爆破時,必須將所有施工人員全部撤離地面20m以外的安全地點,并指派專人設置警戒。

15、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找掉時必須用長柄工具進行找掉,找掉人員必須站在安全地點由外往里、先頂后幫的順序進行找掉工作,找掉下方嚴禁有人。

16、待找掉工作結束,安全隱患排除后,必須及時架設格柵拱并掛上金屬網,嚴格長時間空頂。

17、支護操作必須由熟練的工人進行操作,并應熟知硐室的規格和質量要求。

18、由于主平硐坡度10,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在施工地點向前5m處設置一道擋欄,以防車向前方滑傷人(見附圖)。

19、支護好后由質量驗收員驗收合格后方可打設鎖角錨桿,然后再進行噴射砼。

20、噴射混凝土的工藝參數:

(1)正常工作風壓為0.15--0.18Mpa

(2)水壓比風壓大0.1Mpa左右,以利于水環噴出的水能充分濕潤瞬間通過噴頭的拌和料。

(3)水灰比為0.45,噴層表面平整、潮潤光澤、粘塑性好、密實。當水量不足時,噴層表面出現干斑、回彈率增大、粉塵飛揚;若水量過大,則混凝土滑移、流淌。

(4)噴頭距受噴面的距離為以0.8--1.2m為適宜;噴頭與受噴面垂直時回彈率最低。

(5)若一次噴射厚度過大,由于重力作用會使混凝土顆粒間凝著力減弱,混凝土將發生墜落;若噴射厚度太小,石子無法嵌入灰漿層,將會使回彈增大。經驗表明,依次噴射厚度;墻50--100mm,拱30--60mm為宜。

(6)當一次噴射厚度達不到設計厚度,需進行分層噴射時,后一層的噴射應在前一層混凝土終凝后進行。當在常溫15--200C下噴射摻有速凝劑的混凝土時,分層噴射間歇時間為15--20min。

(7)由于砂、石含有一定水分,與水泥混和后,存放時間應盡量縮短。不摻速凝劑時,存放時間不應超過h;摻速凝劑時,存放時間不應超過20min,最好隨拌隨用。

21、噴射操作:

噴射混凝土之前,應檢查硐室斷面尺寸是否符合要求,找掉巖面上的活矸,清除硐室兩幫基底的存矸,使達到設計規定的深度。認真檢查機械設備、管線和其他設施,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1)噴射機的操作要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作業開始時,先開風后給水,最后送電給料;作業結束時,先停止給料,待罐內噴料用完后,再停電,最后關水停風。

(2)噴射開始前,先用高壓風、水清洗巖面,以保證噴射混凝土與巖面牢固粘結。噴射順序是先墻后拱,自下而上進行。噴射前應埋設控制噴厚的標志。

(3)要保證混和料攪拌均勻,隨時觀察圍巖、噴層表面、回彈、粉塵等情況,及時調整與控制水灰比,掌握好工作風壓、噴射(噴頭與受噴面之間)和角度,認真作好每個環節,盡可能降低回彈率。

(4)在噴頭處設雙水環,在上料口安裝吸塵裝置,適當增加骨料含水量以及加強通風等措施,使作業區的粉塵濃度不大于10mg∕m3。

(5)如遇圍巖滲漏水,造成混泥土因巖面有水噴不上去,或剛噴上的混凝土被水沖刷而成片脫落時,可找出水源點,埋設導水管,使水沿導水管集中流出,疏干巖面,以便噴射;也可采用注漿堵水。

22、噴漿操作規程:

1)噴射前的準備工作:

(1)噴射前,必須檢查硐室寬度、高度是否符合實際要求,首先將幫頂松動煤矸找掉,然后將硐室中的矸石清掃干凈,兩幫要清出基腳。

(2)噴射前,必須采用高壓水沖洗巖幫,將受噴面的幫頂塵土沖洗干凈。并掛上網片。

(3)預埋設控制噴厚及測定粘結強度標樁。安設好照明及防塵設施。如采用遠距離輸料時,應配備聯絡信號裝置。

(4)A、開機前,對噴漿機具(噴漿機、攪拌機)各部件要進行全面檢查。檢查風壓表、排氣閥、按鈕開關是否靈活。排氣管是否暢通。

B、檢查各連接螺絲及管線是否牢固可靠,減速箱油位是否正常。

C、檢查主機料斗、下料口和旋轉體,并清除機體內的水泥結塊。

D、檢查兩邊余氣孔內的清掃橡膠板是否完好。

E、檢查出料彎頭,發現有粘料應予清除,如有堵塞,應予疏通。

F、檢查輸料管有無堵塞和破壞,輸料管堵塞應予疏通,發現破壞及時更換。

G、將旋轉襯板表面的灰砂清除干凈,再將橡膠結合板放在正確位置,并用壓緊螺絲及壓塊將結合板壓于襯板上,以不漏風為原則,不宜壓得過緊。

H、放掉油水分離器中的油和水。

J、接上風、水、電源。檢查電源接線是否正確,電機軸承運行中,有無異常響聲等,確認無誤后,方可噴射。

(5)準備足夠本班使用的噴漿材料。包括水泥、砂及速凝劑等。

23、噴射操作順序:

1)拌料操作

(1)在拌料前,將攪拌機通電進行空運轉,方可上料。

(2)砂、水泥、必須經過篩選,物料中不得夾雜粒度大于20mm的石子和其他塊料。物料必須沖洗,含泥量不大于3%。

(3)嚴格按重量或體積比進行配料。水泥∶砂=1∶2.5,初噴時可適當減少砂的摻量。

(4)上料必須均勻及時,避免噴料形成時有時無的現象。

2)噴射操作

(1)噴射機的開動,必須是“先送風,后送水,最后送電給料”的操作順序。

(2)噴射前,必須先通知噴射手把住噴頭,大開風閥,使壓力表升至預定的風壓,并用壓風清洗輸料管,再啟動電機,檢查旋轉體是否符合預定轉向,及橡膠結合板壓緊程度,以不漏風和無發熱現象為宜。

(3)噴射操作必須是三人相互配合,一人掌握噴槍,一人協同移動輸料管,另一人開噴漿機及加速凝劑。

(4)噴射作業時,噴槍手要掌握噴槍方向及水環閥門,控制水量大小,掌握水灰比在0.45--0.5之間,

(5)操作噴槍時,必須使噴槍呈螺旋狀緩慢移動,以一圈壓半圈,沿橫向方向移動,先強后拱,自下而上,先凹后凸,分版層噴射,反復運動。

(6)料從噴嘴射出的方向,應盡量與幫頂垂直,在噴墻時,噴嘴稍向下傾斜10--150的俯角。噴嘴到噴射面的距離應在0.8--1.0m為宜。

(7)一次噴射厚度,墻50--100mm,拱30--50mm,如一次噴射厚度達不到設計要求時,應分次噴射,其間隔時間,應控制在終凝以后再進行第二次噴射,達到規定的厚度和硐室成型為止。

3)停機操作

(1)噴射機停機時,必須先停止給料,待罐內的存料用完后,再停電,最后關水停風。

(2)噴射結束后,用壓風清洗噴射機、輸料管及噴槍,最后關水停風,卸下槍頭,清洗干凈水環。

(3)拆下快速接頭,松開螺絲,取下料斗口和攪拌器,再送風、送電,以清洗旋轉體及料環中的粘料。然后停電、停風。

(4)打開清理風閥,吹凈機身各部。

(5)卸下橡膠結合板,清理旋轉襯板及橡膠結合面,觀察磨損情況,然后將橡膠結合板安放在原處,但不必壓緊,以保持橡膠板的彈性。

(6)停止作業后必須將噴漿機具及所有管路、噴槍等搬運到安全地點。

24、噴射注意事項

(1)要嚴格掌握噴射質量,噴射面要保持平整,厚度均勻,硐室成型規整。

(2)噴射操作中,要注意粉塵及回彈情況,要控制好水和噴射距離、角度,并通知司機調整風壓。降低回彈率的直觀經驗是:“潮拌料、細粒度、低風壓、近距離、直噴射”。

(3)回彈物要當班復用,可按一定比例摻入新料中,重新噴射,盡量做到物盡其用。

(4)要固定好噴漿機,并在卸料礦車下打擋,以防跑車。

(5)在處理堵管事故時,必須停機、停電、停風進行處理。禁止用壓風吹,以防爆管傷人。如遇輸料管堵塞,必須用錘敲管道,以疏松管內積料;如果是噴料彎頭或噴槍出口堵塞,則可卸下彎管或噴槍,用鐵條疏通,然后送風,排除積料。

(6)必須認真作好養護工作,在噴射后的一星期內,要執行養護任務,每隔4小時應噴水一次,以保持噴體的濕潤。

25、本措施未提擊之處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及相關的作業規程執行。

篇2:凹子沖煤礦躲避硐室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根據國家《煤礦安全規程》規定,保證職工人身安全,滿足在主平硐運輸材料時人員躲井附近的硐室,行人不不行車、行車不行人,經礦研究決定在主平硐右側施工十六個躲避硐室。保證施工安全,特制定此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工程量:1.8m。

2、施工方式:平行作業,隔一個硐室施工一個硐室,多個硐同時施工,平硐躲避距離50米1個,斜巷40米一個。

3、施工要求:巖石系地層段每個硐室布置5根錨桿兩張鋼網,噴射砼的厚度不得低于100mm。整個硐室成型后,必須保證斷面符合設計要求,表面平整光滑,支護形式見附圖。

4、硐室斷面及支護形式:上段采用錨網噴漿支護;下段在煤系地層段采用格柵拱+錨網噴漿支護。硐室凈寬×凈高×深=1.5m×1.8m×0.8m。

5、施工順序:一個硐室由單組進行獨立作業,由外向里進行施工。

6、掘進方式;凈巖層部分采用密打眼、打淺眼、少裝藥、放小炮,全斷面多次起爆+挖鋤配合風鎬人工落巖掘進;煤系段采用挖鋤配合風鎬人工落巖掘進,若煤系段巖層較硬可采用放小炮方式掘進。

7、硐室施工主要技術參數:硐室斷面為半圓拱型,凈寬1.5m、凈高1.8m、深度0.8m、半圓拱半徑0.75m。

8、施工地點必須安設一臺直通礦調度室的電話、安設一臺為平硐運輸作準備的電鈴。

9、出渣時必須在臨時支護的掩護下進行,裝渣時牽引斗車的鋼繩必須固定緊,用木楔卡實斗車前、后輪,以防跑車傷人。

10、行車時,施工人員必須進入巷道前方的躲避硐室內。

11、施工前必須停止對井下的一切電氣設備供電,施工地段電纜、風、水管放下,置于巷道右幫人行道上;施工地點前后10米使用舊皮帶全部蓋雙層防止放炮崩壞管、線、皮帶,全礦井必須停止對井下的一切工作。

12、施工前必須將所需物料準備齊全,在指定的地點碼放整齊,風、水管路接至施工地點,并保證風壓、水壓達到要求。

13、開口掘進前,必須先將開口點附近前后5m的巷道進行加固;必須先在確定好的半圓拱位置上打設6棵鎖口錨桿進行超前支護,間距為780mm、錨桿間夾角為150。

14、爆破時,必須將所有施工人員全部撤離地面20m以外的安全地點,并指派專人設置警戒。

15、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找掉時必須用長柄工具進行找掉,找掉人員必須站在安全地點由外往里、先頂后幫的順序進行找掉工作,找掉下方嚴禁有人。

16、待找掉工作結束,安全隱患排除后,必須及時架設格柵拱并掛上金屬網,嚴格長時間空頂。

17、支護操作必須由熟練的工人進行操作,并應熟知硐室的規格和質量要求。

18、由于主平硐坡度10,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在施工地點向前5m處設置一道擋欄,以防車向前方滑傷人(見附圖)。

19、支護好后由質量驗收員驗收合格后方可打設鎖角錨桿,然后再進行噴射砼。

20、噴射混凝土的工藝參數:

(1)正常工作風壓為0.15--0.18Mpa

(2)水壓比風壓大0.1Mpa左右,以利于水環噴出的水能充分濕潤瞬間通過噴頭的拌和料。

(3)水灰比為0.45,噴層表面平整、潮潤光澤、粘塑性好、密實。當水量不足時,噴層表面出現干斑、回彈率增大、粉塵飛揚;若水量過大,則混凝土滑移、流淌。

(4)噴頭距受噴面的距離為以0.8--1.2m為適宜;噴頭與受噴面垂直時回彈率最低。

(5)若一次噴射厚度過大,由于重力作用會使混凝土顆粒間凝著力減弱,混凝土將發生墜落;若噴射厚度太小,石子無法嵌入灰漿層,將會使回彈增大。經驗表明,依次噴射厚度;墻50--100mm,拱30--60mm為宜。

(6)當一次噴射厚度達不到設計厚度,需進行分層噴射時,后一層的噴射應在前一層混凝土終凝后進行。當在常溫15--200C下噴射摻有速凝劑的混凝土時,分層噴射間歇時間為15--20min。

(7)由于砂、石含有一定水分,與水泥混和后,存放時間應盡量縮短。不摻速凝劑時,存放時間不應超過h;摻速凝劑時,存放時間不應超過20min,最好隨拌隨用。

21、噴射操作:

噴射混凝土之前,應檢查硐室斷面尺寸是否符合要求,找掉巖面上的活矸,清除硐室兩幫基底的存矸,使達到設計規定的深度。認真檢查機械設備、管線和其他設施,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1)噴射機的操作要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作業開始時,先開風后給水,最后送電給料;作業結束時,先停止給料,待罐內噴料用完后,再停電,最后關水停風。

(2)噴射開始前,先用高壓風、水清洗巖面,以保證噴射混凝土與巖面牢固粘結。噴射順序是先墻后拱,自下而上進行。噴射前應埋設控制噴厚的標志。

(3)要保證混和料攪拌均勻,隨時觀察圍巖、噴層表面、回彈、粉塵等情況,及時調整與控制水灰比,掌握好工作風壓、噴射(噴頭與受噴面之間)和角度,認真作好每個環節,盡可能降低回彈率。

(4)在噴頭處設雙水環,在上料口安裝吸塵裝置,適當增加骨料含水量以及加強通風等措施,使作業區的粉塵濃度不大于10mg∕m3。

(5)如遇圍巖滲漏水,造成混泥土因巖面有水噴不上去,或剛噴上的混凝土被水沖刷而成片脫落時,可找出水源點,埋設導水管,使水沿導水管集中流出,疏干巖面,以便噴射;也可采用注漿堵水。

22、噴漿操作規程:

1)噴射前的準備工作:

(1)噴射前,必須檢查硐室寬度、高度是否符合實際要求,首先將幫頂松動煤矸找掉,然后將硐室中的矸石清掃干凈,兩幫要清出基腳。

(2)噴射前,必須采用高壓水沖洗巖幫,將受噴面的幫頂塵土沖洗干凈。并掛上網片。

(3)預埋設控制噴厚及測定粘結強度標樁。安設好照明及防塵設施。如采用遠距離輸料時,應配備聯絡信號裝置。

(4)A、開機前,對噴漿機具(噴漿機、攪拌機)各部件要進行全面檢查。檢查風壓表、排氣閥、按鈕開關是否靈活。排氣管是否暢通。

B、檢查各連接螺絲及管線是否牢固可靠,減速箱油位是否正常。

C、檢查主機料斗、下料口和旋轉體,并清除機體內的水泥結塊。

D、檢查兩邊余氣孔內的清掃橡膠板是否完好。

E、檢查出料彎頭,發現有粘料應予清除,如有堵塞,應予疏通。

F、檢查輸料管有無堵塞和破壞,輸料管堵塞應予疏通,發現破壞及時更換。

G、將旋轉襯板表面的灰砂清除干凈,再將橡膠結合板放在正確位置,并用壓緊螺絲及壓塊將結合板壓于襯板上,以不漏風為原則,不宜壓得過緊。

H、放掉油水分離器中的油和水。

J、接上風、水、電源。檢查電源接線是否正確,電機軸承運行中,有無異常響聲等,確認無誤后,方可噴射。

(5)準備足夠本班使用的噴漿材料。包括水泥、砂及速凝劑等。

23、噴射操作順序:

1)拌料操作

(1)在拌料前,將攪拌機通電進行空運轉,方可上料。

(2)砂、水泥、必須經過篩選,物料中不得夾雜粒度大于20mm的石子和其他塊料。物料必須沖洗,含泥量不大于3%。

(3)嚴格按重量或體積比進行配料。水泥∶砂=1∶2.5,初噴時可適當減少砂的摻量。

(4)上料必須均勻及時,避免噴料形成時有時無的現象。

2)噴射操作

(1)噴射機的開動,必須是“先送風,后送水,最后送電給料”的操作順序。

(2)噴射前,必須先通知噴射手把住噴頭,大開風閥,使壓力表升至預定的風壓,并用壓風清洗輸料管,再啟動電機,檢查旋轉體是否符合預定轉向,及橡膠結合板壓緊程度,以不漏風和無發熱現象為宜。

(3)噴射操作必須是三人相互配合,一人掌握噴槍,一人協同移動輸料管,另一人開噴漿機及加速凝劑。

(4)噴射作業時,噴槍手要掌握噴槍方向及水環閥門,控制水量大小,掌握水灰比在0.45--0.5之間,

(5)操作噴槍時,必須使噴槍呈螺旋狀緩慢移動,以一圈壓半圈,沿橫向方向移動,先強后拱,自下而上,先凹后凸,分版層噴射,反復運動。

(6)料從噴嘴射出的方向,應盡量與幫頂垂直,在噴墻時,噴嘴稍向下傾斜10--150的俯角。噴嘴到噴射面的距離應在0.8--1.0m為宜。

(7)一次噴射厚度,墻50--100mm,拱30--50mm,如一次噴射厚度達不到設計要求時,應分次噴射,其間隔時間,應控制在終凝以后再進行第二次噴射,達到規定的厚度和硐室成型為止。

3)停機操作

(1)噴射機停機時,必須先停止給料,待罐內的存料用完后,再停電,最后關水停風。

(2)噴射結束后,用壓風清洗噴射機、輸料管及噴槍,最后關水停風,卸下槍頭,清洗干凈水環。

(3)拆下快速接頭,松開螺絲,取下料斗口和攪拌器,再送風、送電,以清洗旋轉體及料環中的粘料。然后停電、停風。

(4)打開清理風閥,吹凈機身各部。

(5)卸下橡膠結合板,清理旋轉襯板及橡膠結合面,觀察磨損情況,然后將橡膠結合板安放在原處,但不必壓緊,以保持橡膠板的彈性。

(6)停止作業后必須將噴漿機具及所有管路、噴槍等搬運到安全地點。

24、噴射注意事項

(1)要嚴格掌握噴射質量,噴射面要保持平整,厚度均勻,硐室成型規整。

(2)噴射操作中,要注意粉塵及回彈情況,要控制好水和噴射距離、角度,并通知司機調整風壓。降低回彈率的直觀經驗是:“潮拌料、細粒度、低風壓、近距離、直噴射”。

(3)回彈物要當班復用,可按一定比例摻入新料中,重新噴射,盡量做到物盡其用。

(4)要固定好噴漿機,并在卸料礦車下打擋,以防跑車。

(5)在處理堵管事故時,必須停機、停電、停風進行處理。禁止用壓風吹,以防爆管傷人。如遇輸料管堵塞,必須用錘敲管道,以疏松管內積料;如果是噴料彎頭或噴槍出口堵塞,則可卸下彎管或噴槍,用鐵條疏通,然后送風,排除積料。

(6)必須認真作好養護工作,在噴射后的一星期內,要執行養護任務,每隔4小時應噴水一次,以保持噴體的濕潤。

25、本措施未提擊之處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及相關的作業規程執行。

篇3:凹子沖煤礦躲避硐室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根據國家《煤礦安全規程》規定,保證職工人身安全,滿足在主平硐運輸材料時人員躲井附近的硐室,行人不不行車、行車不行人,經礦研究決定在主平硐右側施工十六個躲避硐室。保證施工安全,特制定此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工程量:1.8m。

2、施工方式:平行作業,隔一個硐室施工一個硐室,多個硐同時施工,平硐躲避距離50米1個,斜巷40米一個。

3、施工要求:巖石系地層段每個硐室布置5根錨桿兩張鋼網,噴射砼的厚度不得低于100mm。整個硐室成型后,必須保證斷面符合設計要求,表面平整光滑,支護形式見附圖。

4、硐室斷面及支護形式:上段采用錨網噴漿支護;下段在煤系地層段采用格柵拱+錨網噴漿支護。硐室凈寬×凈高×深=1.5m×1.8m×0.8m。

5、施工順序:一個硐室由單組進行獨立作業,由外向里進行施工。

6、掘進方式;凈巖層部分采用密打眼、打淺眼、少裝藥、放小炮,全斷面多次起爆+挖鋤配合風鎬人工落巖掘進;煤系段采用挖鋤配合風鎬人工落巖掘進,若煤系段巖層較硬可采用放小炮方式掘進。

7、硐室施工主要技術參數:硐室斷面為半圓拱型,凈寬1.5m、凈高1.8m、深度0.8m、半圓拱半徑0.75m。

8、施工地點必須安設一臺直通礦調度室的電話、安設一臺為平硐運輸作準備的電鈴。

9、出渣時必須在臨時支護的掩護下進行,裝渣時牽引斗車的鋼繩必須固定緊,用木楔卡實斗車前、后輪,以防跑車傷人。

10、行車時,施工人員必須進入巷道前方的躲避硐室內。

11、施工前必須停止對井下的一切電氣設備供電,施工地段電纜、風、水管放下,置于巷道右幫人行道上;施工地點前后10米使用舊皮帶全部蓋雙層防止放炮崩壞管、線、皮帶,全礦井必須停止對井下的一切工作。

12、施工前必須將所需物料準備齊全,在指定的地點碼放整齊,風、水管路接至施工地點,并保證風壓、水壓達到要求。

13、開口掘進前,必須先將開口點附近前后5m的巷道進行加固;必須先在確定好的半圓拱位置上打設6棵鎖口錨桿進行超前支護,間距為780mm、錨桿間夾角為150。

14、爆破時,必須將所有施工人員全部撤離地面20m以外的安全地點,并指派專人設置警戒。

15、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執行“敲幫問頂”制度。找掉時必須用長柄工具進行找掉,找掉人員必須站在安全地點由外往里、先頂后幫的順序進行找掉工作,找掉下方嚴禁有人。

16、待找掉工作結束,安全隱患排除后,必須及時架設格柵拱并掛上金屬網,嚴格長時間空頂。

17、支護操作必須由熟練的工人進行操作,并應熟知硐室的規格和質量要求。

18、由于主平硐坡度10,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在施工地點向前5m處設置一道擋欄,以防車向前方滑傷人(見附圖)。

19、支護好后由質量驗收員驗收合格后方可打設鎖角錨桿,然后再進行噴射砼。

20、噴射混凝土的工藝參數:

(1)正常工作風壓為0.15--0.18mpa

(2)水壓比風壓大0.1mpa左右,以利于水環噴出的水能充分濕潤瞬間通過噴頭的拌和料。

(3)水灰比為0.45,噴層表面平整、潮潤光澤、粘塑性好、密實。當水量不足時,噴層表面出現干斑、回彈率增大、粉塵飛揚;若水量過大,則混凝土滑移、流淌。

(4)噴頭距受噴面的距離為以0.8--1.2m為適宜;噴頭與受噴面垂直時回彈率最低。

(5)若一次噴射厚度過大,由于重力作用會使混凝土顆粒間凝著力減弱,混凝土將發生墜落;若噴射厚度太小,石子無法嵌入灰漿層,將會使回彈增大。經驗表明,依次噴射厚度;墻50--100mm,拱30--60mm為宜。

(6)當一次噴射厚度達不到設計厚度,需進行分層噴射時,后一層的噴射應在前一層混凝土終凝后進行。當在常溫15--200c下噴射摻有速凝劑的混凝土時,分層噴射間歇時間為15--20min。

(7)由于砂、石含有一定水分,與水泥混和后,存放時間應盡量縮短。不摻速凝劑時,存放時間不應超過h;摻速凝劑時,存放時間不應超過20min,最好隨拌隨用。

21、噴射操作:

噴射混凝土之前,應檢查硐室斷面尺寸是否符合要求,找掉巖面上的活矸,清除硐室兩幫基底的存矸,使達到設計規定的深度。認真檢查機械設備、管線和其他設施,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1)噴射機的操作要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作業開始時,先開風后給水,最后送電給料;作業結束時,先停止給料,待罐內噴料用完后,再停電,最后關水停風。

(2)噴射開始前,先用高壓風、水清洗巖面,以保證噴射混凝土與巖面牢固粘結。噴射順序是先墻后拱,自下而上進行。噴射前應埋設控制噴厚的標志。

(3)要保證混和料攪拌均勻,隨時觀察圍巖、噴層表面、回彈、粉塵等情況,及時調整與控制水灰比,掌握好工作風壓、噴射(噴頭與受噴面之間)和角度,認真作好每個環節,盡可能降低回彈率。

(4)在噴頭處設雙水環,在上料口安裝吸塵裝置,適當增加骨料含水量以及加強通風等措施,使作業區的粉塵濃度不大于10mg∕m3。

(5)如遇圍巖滲漏水,造成混泥土因巖面有水噴不上去,或剛噴上的混凝土被水沖刷而成片脫落時,可找出水源點,埋設導水管,使水沿導水管集中流出,疏干巖面,以便噴射;也可采用注漿堵水。

22、噴漿操作規程:

1)噴射前的準備工作:

(1)噴射前,必須檢查硐室寬度、高度是否符合實際要求,首先將幫頂松動煤矸找掉,然后將硐室中的矸石清掃干凈,兩幫要清出基腳。

(2)噴射前,必須采用高壓水沖洗巖幫,將受噴面的幫頂塵土沖洗干凈。并掛上網片。

(3)預埋設控制噴厚及測定粘結強度標樁。安設好照明及防塵設施。如采用遠距離輸料時,應配備聯絡信號裝置。

(4)a、開機前,對噴漿機具(噴漿機、攪拌機)各部件要進行全面檢查。檢查風壓表、排氣閥、按鈕開關是否靈活。排氣管是否暢通。

b、檢查各連接螺絲及管線是否牢固可靠,減速箱油位是否正常。

c、檢查主機料斗、下料口和旋轉體,并清除機體內的水泥結塊。

d、檢查兩邊余氣孔內的清掃橡膠板是否完好。

e、檢查出料彎頭,發現有粘料應予清除,如有堵塞,應予疏通。

f、檢查輸料管有無堵塞和破壞,輸料管堵塞應予疏通,發現破壞及時更換。

g、將旋轉襯板表面的灰砂清除干凈,再將橡膠結合板放在正確位置,并用壓緊螺絲及壓塊將結合板壓于襯板上,以不漏風為原則,不宜壓得過緊。

h、放掉油水分離器中的油和水。

j、接上風、水、電源。檢查電源接線是否正確,電機軸承運行中,有無異常響聲等,確認無誤后,方可噴射。

(5)準備足夠本班使用的噴漿材料。包括水泥、砂及速凝劑等。

23、噴射操作順序:

1)拌料操作

(1)在拌料前,將攪拌機通電進行空運轉,方可上料。

(2)砂、水泥、必須經過篩選,物料中不得夾雜粒度大于20mm的石子和其他塊料。物料必須沖洗,含泥量不大于3%。

(3)嚴格按重量或體積比進行配料。水泥∶砂=1∶2.5,初噴時可適當減少砂的摻量。

(4)上料必須均勻及時,避免噴料形成時有時無的現象。

2)噴射操作

(1)噴射機的開動,必須是“先送風,后送水,最后送電給料”的操作順序。

(2)噴射前,必須先通知噴射手把住噴頭,大開風閥,使壓力表升至預定的風壓,并用壓風清洗輸料管,再啟動電機,檢查旋轉體是否符合預定轉向,及橡膠結合板壓緊程度,以不漏風和無發熱現象為宜。

(3)噴射操作必須是三人相互配合,一人掌握噴槍,一人協同移動輸料管,另一人開噴漿機及加速凝劑。

(4)噴射作業時,噴槍手要掌握噴槍方向及水環閥門,控制水量大小,掌握水灰比在0.45--0.5之間,

(5)操作噴槍時,必須使噴槍呈螺旋狀緩慢移動,以一圈壓半圈,沿橫向方向移動,先強后拱,自下而上,先凹后凸,分版層噴射,反復運動。

(6)料從噴嘴射出的方向,應盡量與幫頂垂直,在噴墻時,噴嘴稍向下傾斜10--150的俯角。噴嘴到噴射面的距離應在0.8--1.0m為宜。

(7)一次噴射厚度,墻50--100mm,拱30--50mm,如一次噴射厚度達不到設計要求時,應分次噴射,其間隔時間,應控制在終凝以后再進行第二次噴射,達到規定的厚度和硐室成型為止。

3)停機操作

(1)噴射機停機時,必須先停止給料,待罐內的存料用完后,再停電,最后關水停風。

(2)噴射結束后,用壓風清洗噴射機、輸料管及噴槍,最后關水停風,卸下槍頭,清洗干凈水環。

(3)拆下快速接頭,松開螺絲,取下料斗口和攪拌器,再送風、送電,以清洗旋轉體及料環中的粘料。然后停電、停風。

(4)打開清理風閥,吹凈機身各部。

(5)卸下橡膠結合板,清理旋轉襯板及橡膠結合面,觀察磨損情況,然后將橡膠結合板安放在原處,但不必壓緊,以保持橡膠板的彈性。

(6)停止作業后必須將噴漿機具及所有管路、噴槍等搬運到安全地點。

24、噴射注意事項

(1)要嚴格掌握噴射質量,噴射面要保持平整,厚度均勻,硐室成型規整。

(2)噴射操作中,要注意粉塵及回彈情況,要控制好水和噴射距離、角度,并通知司機調整風壓。降低回彈率的直觀經驗是:“潮拌料、細粒度、低風壓、近距離、直噴射”。

(3)回彈物要當班復用,可按一定比例摻入新料中,重新噴射,盡量做到物盡其用。

(4)要固定好噴漿機,并在卸料礦車下打擋,以防跑車。

(5)在處理堵管事故時,必須停機、停電、停風進行處理。禁止用壓風吹,以防爆管傷人。如遇輸料管堵塞,必須用錘敲管道,以疏松管內積料;如果是噴料彎頭或噴槍出口堵塞,則可卸下彎管或噴槍,用鐵條疏通,然后送風,排除積料。

(6)必須認真作好養護工作,在噴射后的一星期內,要執行養護任務,每隔4小時應噴水一次,以保持噴體的濕潤。

25、本措施未提擊之處嚴格按照《煤礦安全規程》及相關的作業規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