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職責大全 > 下付巷瓦斯排放安全技術措施

下付巷瓦斯排放安全技術措施

2024-07-15 閱讀 6163

為了確保11041下付巷掘進工作面按計劃如期開始施工,決定對11041下付巷掘進工作面內積存瓦斯安全排放。為此確保本次瓦斯排放的過程安全順利完成。特制訂以下安全技術措施:

一、基本情況

1、概況

11041下付巷設計主要用于11041工作面進風、行人及材料運輸。目的是使11041工作面形成完成的通風系統,滿足工作面正常安全回采,巷道設計走向長度420米,目前已掘進280米。由于煤炭市場持續低迷,煤炭價格一路走低,產銷嚴重失衡,大量庫存積壓,礦井被迫于2015年7月1日正式停產放假,由于放假時間較長,放假期間按規定對掘進工作面采取了拆除監控設備、斷水、斷風、切斷供電、打設密閉處理,局扇停止運轉,風筒從聯巷口處掐開。由于停風時間較長,在停風期間巷道可能內聚積大量瓦斯。

2、瓦斯排放期間斷電范圍:

11041下付巷瓦斯排放回風直接匯入11采區回風上山,11采區回風上山、11采區回風巷至礦井總回風巷內無有鋪設一切電氣設備。瓦斯排放時機電運輸部安排機電運輸隊仍按假期斷電從事落實即可杜絕排放回風路線一切電氣設備供電。

3、瓦斯排放期間撤人范圍:

從11041下付巷車場里口→11041下付巷回風與11采區回風上山口→11采區回風巷→礦井總回風巷

4、應設警戒線位置:1號崗設在11041下付巷回風與11采區回風上山口以南處,嚴禁一切人員進入;2號崗設在11采區軌道上山絞車處,嚴禁一切人員進入;3號崗二軌平臺風門處,嚴禁一切人員進入;4號崗設在11采區專回與13采區專回交叉點13采區專回側,嚴禁一切人員進入;5號崗設在一軌變電所處,嚴禁一切人員進入,6號崗設在11041上付巷車場里口,嚴禁一切人員進入回風巷。站崗人員到崗后,必須堅守崗位,禁止一切人員進入警戒范圍內,未接到撤人通知不得擅自解除警戒。

二、成立排放小組:

組?長:韓興剛

副組長:李林輝李玉健任軍喜

成?員:張福軍梁西安樊長振賈天恩?袁樹軍

?謝?杰陳萬明宋龍華

由李玉健擔任排放現場總指揮,負責按本措施進行排放。救護隊派一名管理人員陳炎杰任現場指揮,并按要求派足夠數量的救護隊員參加。電工堅持在現場負責處理機電事宜。積極監督和協助排放,并聽從現場指揮安排。

三、參加排放瓦斯人員組成及各部門職責

1、通風安全部負責瓦斯安排排放措施的制定,排放前組織所有參加瓦斯排放人員對本措施的貫徹學習、簽字;負責排放當班指派1名專職安全員負責現場監督檢查,落實措施執行情況,措施不落實,不準排放瓦斯;負責指派1名專職瓦斯檢查工負責檢查混合風流氣體及排放后正常氣體檢查;負責落實排放前斷電、撤人、警戒的到位情況以及排放過程根據瓦斯情況允許供風量的控制。此項工作具體有通風安全部部長張福軍負責。

機電運輸部負責排放前對局部通風機“雙三專”供電和“兩閉鎖”安裝、靈敏情況進行檢查,確保局扇供電可靠,閉鎖靈敏。此項工作有機電運輸部部長梁西安負責。

機電運輸隊負責排放前對排放瓦斯回風流經路線電氣設備的斷電情況進行確認,并安排專職電工排放過程全程協助處理相關機電事宜,此項工作有機電運輸隊隊長賈天恩負責。

調度室負責排放過程的全面指揮協調工作,做到下情上達,同時負責安排3名救護隊員負責排放瓦斯具體操作,在排放瓦斯時,要佩帶氧氣呼吸器。此項工作有調度室主任樊長振負責。

通掘隊負責安排警戒把口人員和通風工,根據措施安排指派人員在各個入口處進行警戒把門,此項工作有通掘隊隊長袁樹軍負責。

四、有關參數的計算

1、獨頭巷道內積存的瓦斯量

VCH4=KQCH4t

?=0.3*0.24*111840

?=8052.48

式中VCH4--獨頭巷道內積存的瓦斯量,m3;

QCH4--正常時獨頭巷道的絕對瓦斯涌出量,m3/min;取0.24m3/min

t--停風時間,min;

K--停風后獨頭巷道內絕對瓦斯涌出量與正常掘進時絕對瓦斯涌出量之比值,K值因礦井及獨頭巷道的具體情況,即瓦斯涌出源的構成不同而不同,但停風后由于巷道不掘進,CH4涌出量減小,故K<1,一般為0.3~0.7。

2.獨頭巷道內積存的瓦斯濃度

C=VCH4×100/LS=KQCH4t×100/LS

=8052.48*100/2240

=100%

式中C--獨頭巷道內CH4平均濃度,%;

L--獨頭巷道長度,m;取280

S--獨頭巷道平均斷面積,m2。取8

當停風時間很長,即t值很大時,有可能使計算出的C≥100%,這與實際情況不符,此時取C=100%,從另一方面講,獨頭巷道內CH4分布是不均勻的。

3、最大排放量

M=Q0(1.5-C0)/100

?=1460*1.5/100

?=21.9

式中M--從獨頭巷道中每分鐘最多允許排出的瓦斯量,m3/min;

Q0--全風壓通風巷道中風量,m3/min;

C0--全風壓通風巷道入風流中攜帶的CH4濃度,%。

4、最大供風量

Qma*=M×100/C=Q0(1.5-C0)/C

?=21.9*100/100

?=21.9

式中Qma*--允許往獨頭巷道內供風量的最大值,m3/min;

C--獨頭巷道內平均CH4濃度,%。

5、排放時間T

由VCH4+KQCH4T=MT知:

T=VCH4/(M-KQCH4)

=8052.48/21.83

=369

式中T--排放獨頭巷道中瓦斯所需要的時間,min。

嚴格講,排放瓦斯時間T應根據實際操作時再定,以上計算是按最大排放量來推算的,實際操作時,排放瓦斯風流同全風壓混合處的CH4濃度不可能恒為1.5%,另外還應考慮,瓦斯排放完后,必須等30min,確證無異常變化后,方可恢復正常供風與生產,故本次瓦斯排放時間定為6小時36分鐘。

五、排放方法的確定

由于停風時工作面的風筒未有拆除,故本次瓦斯排放采用風筒錯開分風限風法,控制送風量進行瓦斯排放。

六、排放瓦斯安全技術措施

1、瓦斯排放期間必須有一名礦領導跟班現場指揮,設專職瓦斯檢查員檢查瓦斯濃度,附近安設通訊電話,以保持聯系。

2、參加瓦斯排放所有人員使用的礦燈、儀器必須防爆性能良好,嚴禁失爆,攜帶的瓦斯檢定器必須完好并調校準確。

3、瓦斯排放組(救護隊)進入巷道排放瓦斯時必須佩帶氧氣呼吸器。

4、排放前有通風安全部指派專人負責對各警戒口處警戒人員到位情況進行落實檢查,確認全部到位后及時向總調度匯報。警戒人員要認真負責,不得擅自離崗睡覺,防止閑雜人員進入回風流

5、排放瓦斯前,首先檢查局扇及其開關附近10m范圍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均不得超0.5%,按規定區域斷電撤人、警戒后,方可人工開動局扇,局部通風機啟動后,要隨時檢查運轉情況,嚴禁發生循環風,否則要立即停止瓦斯排放工作,調整安裝局部通風機的地點。

6、所有參加排放瓦斯人員必須提前20分鐘到達指定位置,等候指揮部指揮。必須聽從現場指揮的統一指揮。

7、當排放工作未嚴格執行排放措施或排放過程中出現不安全隱患時,現場指揮和安全監督人員必須立即予以糾正或停止排放。

8、排放瓦斯時,除救護隊員和瓦檢員外,其它人員嚴禁進入排放瓦斯區域及流經路線。

9、排放時,必須采取限制向獨頭巷道內送入風量的方法,根據全風壓混合處瓦斯濃度不斷調節風筒錯口位置調節送入風量,嚴禁“一風吹”。在啟動局扇前,必須全部斷開局扇出口的風筒,采用風筒錯口制進風量,以便排瓦斯時,掌握排瓦斯濃度。

10、排放時,應在全風壓風流混合處(11采區回風上山和11041下付巷回風巷口)懸掛一臺便攜式瓦檢儀,由瓦檢員在該處檢查瓦斯,只有當該處CH4、CO2濃度不超過1.5%時,方可不斷送入風量繼續排放。

11、指揮停(送)電,必須遵守如下順序:現場指揮→通風調度→礦調度→11采區變電所。

12、11采區變電所停(送)電后,應立即按如下順序逐級報告:11采區變電所→礦調度→通風調度→現場指揮。

13、排放瓦斯后,經過檢查證實整個獨頭巷道內風流中瓦斯濃度不超過1%,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經穩定30分鐘無異常后,方可恢復正常通風,撤回警戒。

14、巷道恢復正常通風后,必須由施工單位電工對巷道中的電氣設備進行檢查,證實電氣設備完好后,方可恢復供電。

15、排放結束后經指揮部意后,人員方可撤離現場。

16、其它未盡事項嚴格按《煤礦安全規程》有關規定執行。

17、本措施由通風安全部負責嚴格監督執行。

七瓦斯排放過程:

1、對巷道內進行瓦斯排放時采用分風限量的方法,先全面斷開風筒口,然后再有小到大對接風筒,調節送入風量,并檢查全風壓風流中瓦斯的濃度,如果風流中瓦斯濃度超過1.5%、CO2濃度超過1.5%時,必須采用風筒接頭錯開的方法來減少前方風筒的出口風量(減少兩個風筒的對接面積),使風流中的瓦斯濃度不超過1.5%、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在風流中的瓦斯濃度不超過1.5%、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時增加兩個風筒的對接面積來增加前方巷道內的風量(增加風筒對接面積時要緩慢對接,不要一下子全部對接上),將風筒前方的瓦斯排放出來,并保證在對接風筒的過程中巷道風流中的瓦斯不超過1.5%、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如瓦斯濃度超過1.5%、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時,要停止風筒對接,來減少巷道前方的風量,保證巷道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不超過1.5%、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直至風筒接頭全部對接上,檢查風流中瓦斯的濃度,待風流穩定且巷道回風流中的瓦斯濃度不超過1.5%、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時,將風筒對口處捆扎牢固繼續排放瓦斯,直至排放結束。

2、瓦斯排放時,必須設一名救護隊員在排出風流與全風壓風流匯合處隨時檢查瓦斯,并與甲烷傳感器和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進行核對,確保該處CH4及CO2濃度不超過1.5%,當接近1.5%時立即通知排放瓦斯人員調節送入巷道內風量。

3、排放瓦斯后,經救護隊、通風隊現場負責人檢查證實巷道內風流中的瓦斯、二氧化碳濃度都不超過0.8%,氧氣濃度不低于20%,且穩定30分鐘后瓦斯濃度沒有變化時,才可以恢復局部通風機的正常通風。

確認無誤后,由現場指揮匯報指揮部后下達瓦斯排放結束的命令。

八、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得排放瓦斯:

(1)無批準的措施或措施與現場情況不相符的;

(2)排放措施未貫徹、責任未落實的;

(3)井下現場總指揮未到排放瓦斯現場的;

(4)參加排放瓦斯的人員不齊、警戒人未安排到位、回風流撤人、斷電未完成的;

二0一五年九月十日

篇2:瓦斯排放措施模版

為了加強礦井瓦斯預防和管理,確保礦井不發生瓦斯事故,特制訂瓦斯排放措施如下:

一、因停電和檢修主要通風機的安全措施

1、因不明情況的停電,主扇抽風機停止運行后,立即通知井下人員撤出井外,并打開風井風門,切斷井下電源;預先通知的停電,井下不得安排人員生產作業,在停電時間內打開風井風門,切斷井下電源。

2、檢修主扇風機時,啟動另一臺備用風機投入運行,如兩臺風機同時發生故障需檢修時,井下不得安排人員生產作業,并打開風井風門,切斷井下電源。

3、在恢復通風正常后,所有受到停風影響的地點,必須派人進行通風、瓦斯檢查,證實無危險后,方可恢復生產作業。有電動機及其開關的地點附近20米的巷道內,必須檢查瓦斯,且瓦斯濃度在0.5%以下,方可開啟。

二、局部通風機故障檢修的安全措施

1、井下使用局扇通風的地方,因故障停止運轉,該處應停止作業,撤出人員,待恢復通風后,經瓦斯撿查,確定無危險后,方可恢復生產作業。

2、在恢復通風前,必須先檢查瓦斯,只有停風區中最高瓦斯濃度不超過1.0%和最高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5%,局扇及開關附近10米以內風流中的瓦斯濃度都不超過0.5%時,方可人工開啟局扇通風。

3、停風區中瓦斯濃度超過1.0%或二氧化碳濃度超過1.5最高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3.0%時,采取控制風流的安全措施進行通風排放瓦斯,瓦斯濃度和二氧化碳超過3.0%時,采用專用排瓦斯巷進行排放瓦斯。制定排放瓦斯的措施由礦技術負責人審查批準后,方可組織實施。

三、臨時停工地點的安全措施

1、臨時停工的地點不得停風。確需停風,必須切斷電源,在進出口等處設置柵欄,并設置禁止人員進入的警示標牌。

2、停工區內瓦斯或二氧化碳濃度達到3.0%或其他有害氣體濃度超過《規程》規定且不能立即處理時,必須在24小時內封閉完畢。

3、恢復己封閉的停工區時,首先用局扇加強通風,排除其中積聚的瓦斯,待瓦斯和其他有害氣體濃度降到規定范圍內,經檢查證實無危險后,方可恢復工作。恢復停工區的安全措施方案,由礦技術負責人編制和審定,礦長批準后,由安全生產副礦長負責組織實施。

篇3:采區主副水倉掘進工作面瓦斯排放安全措施

由于采區主、副水倉掘進工作面供風距離較遠,為便于局部通風管理,故經礦委會安排,需遷移局扇工作,造成采區主、副水倉掘進工作面短時間停風,現準備恢復局部通風系統,為確保安全排放瓦斯,制訂以下安全技術措施。

一、成立排放瓦斯領導組:

1、組織機構:

組?長:

副組長:

成?員:由通風科、機電科、安全技術科、督查科、監控室、調度室相關人員組成。

2、排放職責:

組?長:全面負責此次瓦斯排放工作。

副組長:負責現場組織排放瓦斯工作。

各小組長:組織小組人員學習排放措施,配合副組長現場安排、組織排放瓦斯。

通風科:負責準備排放工具;檢查儀器、備用藥品,排放通風設施、設備的檢查,延接風筒,風量的調節,排放期間通風瓦斯檢查記錄、排放瓦斯期間瓦斯超限現象的處置工作。

機電科:負責排放瓦斯電氣設備、通訊設備的檢查連接,排放前斷開回風巷、總回風巷電氣設備的電源及停送電工作。

安全技術科:專職安全員現場全程監管排放瓦斯程序和措施執行情況。

督查科:監督檢查排放瓦斯程序及其它地點通風瓦斯檢查督查工作。

監控室:負責排放瓦斯期間監控數據的觀察記錄,甲烷傳感器的校對,監控裝置故障的處置。

調度室:負責排放瓦斯期間的匯報記錄,傳達組長的指令等工作。

瓦斯員:排放瓦斯期間一名瓦斯員負責排放區域瓦斯檢查和延接風筒工作,一名瓦斯員負責檢查軌道巷混合風流處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和信息傳遞、警戒工作。

二、排放前的準備工作(排放程序)

1、貫徹排放瓦斯措施,明確各自排放職責。

2、排放瓦斯人員全部到位(現場清點人員)。

3、軌膠聯巷、膠回聯巷、回風巷、總回風巷電氣設備斷開電源檢查。

4、檢查警戒設置是否到位。

5、檢查排放瓦斯的通風設施、設備是否完好,檢查儀器是否靈敏可靠。

6、上述工作完成后,電話匯報組長,請示開始排放。

三、排放瓦斯時間:

2014年5月9日?肆點班

四、排放瓦斯方法及安全技術措施:

(一)排放順序:局扇及開關附近瓦斯檢查--啟動局部通風設備--工作面回風流瓦斯濃度檢查--混合風流處瓦斯濃度檢查

(二)排放方法:

1、主、副水倉是本日上午班有計劃通風,采用實行風量調節法和局部通風逐級逐段控制排放風量低濃度的方法排放。

2、根據局扇性能啟動一級電機進行排放,局扇的最大吸風量300m3/min,全風壓風量1120m3/min。共需風量586m3/min,

(三)排放安全措施:

1、啟動局扇:

(1)瓦斯員檢查局扇及開關附近10米范圍內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均在0.5%以下時,匯報現場負責人。

(2)撤人、斷電、警戒設置,排放人員全部到位后,現場負責人安排專人開啟局部通風機排放瓦斯。

2、巷道瓦斯排放:

(1)排放瓦斯前在采區水倉工作面回風流與軌道巷全風壓混合風流處分別懸掛一臺便攜式甲烷報警儀,報警點設置為1.0%(工作面回風流)和0.5%(混合風流處),便攜式甲烷報警儀報警時,立即采取減少風量的措施。

(2)延接風筒前由安全員檢查被延接風筒區域頂板支護、偏幫情況,確認安全后,瓦斯員用木棍支吸氣管檢查頂板附近和延接風筒區域瓦斯濃度,檢查后人員撤至已排放瓦斯的巷道進行讀數;瓦斯員每五分鐘檢查一次排放瓦斯風流和延接風筒區域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并及時記錄,在混合風流處瓦斯員同樣五分鐘檢查一次,并隨時檢查異常現象,發現頂板附近瓦斯濃度超過1.0%時,用風筒導風排放,瓦斯濃度降到1.0%以下且被延接風筒區域瓦斯濃度低于1.0%時方可進行延接風筒作業,風筒以5米/支為宜,延接風筒時由一名瓦斯員和一名現場人員一前一后共同延接,延接后立即撤至已排放瓦斯區域,待瓦斯濃度穩定后再延接成以10米/支的正規風筒。

(3)逐級逐段排放時,確保混合風流處、被延接風筒區域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均不超過1.0%,當檢查被延接風筒區域瓦斯濃度接近1.0%時,立即錯開風筒減少排放風量,直至排放瓦斯區域瓦斯、二氧化碳濃度降至1.0%以下時方可進行延接風筒作業,以此類推,循序漸進排放。

(4)逐級逐段排放瓦斯時,頂板支護情況也要逐級逐段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確保安全作業。

(5)排放瓦斯期間,現場負責人每半小時向調度室匯報一次排放情況。

(6)排放期間監控室值班人員密切注意觀察回風巷、總回風巷甲烷傳感器數據變化情況,發現異常立即匯報值班領導。

(7)當排放至掘進面積水點時,如積水不能行人,影響排瓦斯時,停止瓦斯排放工作,先進行排水作業,且排水點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均在0.5%以下,方可將排水電源送至已排放瓦斯區域,待積水排放完畢再進行正常的瓦斯排放,嚴禁排水與排放瓦斯同時作業。

(8)排放瓦斯期間設一名專職瓦斯員,檢查混合風流處的通風瓦斯情況,巡回員對各用風地點進行重點巡檢,各作業點瓦斯員負責本轄區域范圍內的通風瓦斯檢查工作。

(9)在工作面入口處設置一部電話,現場負責人向調度室匯報掘進面排放瓦斯情況,排放基地電話隨排放巷道的一定進度,及時延伸到距排放點20米的地點。

(10)排放瓦斯期間受排放瓦斯影響的回風巷、總回風巷切斷所有電源,懸掛“排放瓦斯禁止行人”牌板嚴禁行人和進行其它作業。

(11)經一定時間排放,全巷道風流穩定,瓦斯、二氧化碳濃度均在1.0%以下,排放負責人組織相關人員對巷道頂板支護、偏幫,風筒吊掛,排水設備進行檢查,確認安全后,電話匯報調度室排放完畢,撤除警戒。

(12)安全員對措施執行情況進行現場全程監督檢查。

(13)根據現場情況,本措施不能指導現場作業時,立即停止排放,制定補充措施,貫徹學習后再繼續排放。

五、排放瓦斯示意圖: